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民俗作文800字國二(通用7篇)

精選 閲讀(7.44K)

篇一:民俗作文800字國二

民俗作文800字國二(通用7篇)

如果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一個獨特的味道,那我的家鄉一定是茶香。——題記

飯後一杯茶是每個客家人都享受的事。清茶置於杯中,聞,是淡淡的清香;喝,是無窮的甘甜。茶香在口中久久不去,而故鄉的茶香,也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去。

我的家鄉,茶葉種植是支柱產業,至今也有五六十年了。這裏多山多坡,常有云霧繚繞,宛若仙境,且多紅土,又有河流流過,為茶葉的種植提供良好條件。這裏大多數村民都種茶,所以村裏茶香四溢。以至於我一聞到茶香就會想起哺育我成長的故鄉。

故鄉雲霧中的茶香,是無比清新的。記得小時候,我常到茶園去玩,那裏常常起大霧,茶樹尖尖的、嫩嫩的,迎着雲霧生長,好像在拼命吮吸着雨露。嫩綠的葉裏面的汁水,透過光彷彿可以看到它在活躍地流動。我湊前一聞,這茶香是清新的,有種大山深處的幽靜與不諳世事的純淨;再轉頭一看,呀,村民們陸續來採茶了。種茶、製茶、賣茶、辦茶葉節,也算我們這兒獨特的民俗了。村民們採回茶葉,就可以進行下一步——製茶了。

製茶的關鍵是炒茶。我有幸在一個叔公家裏見過全手工炒茶過程。此時的茶香是無比濃郁撲鼻的。只見叔公擺好炒鍋,加熱後將一盆碧綠的茶葉倒了進去。“噼裏啪啦”鍋裏的茶葉在打架,他趁勢拿鍋鏟配合,不停地將茶葉翻炒,屋裏的濃煙伴着茶香陣陣,濃郁撲鼻,瞬間將人包圍;鍋裏的茶葉也由綠變深綠再到黑色,由舒展到蜷縮脆硬的一小塊。這場景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裏,那炒茶房裏的煙火味茶香,令人難忘。手工炒茶也是我們這民俗的一大招牌。

每年一次的茶葉節與賣茶工作同時進行。村民在街上兩邊都架起了大篷,向遊客推銷自家的茶葉,還有的當街泡起了茶,贈予遊客。此時街上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鑼鼓喧天。此時街上的茶香,少了原來在茶園的那份幽靜孤寂,多了一分人間的煙火與民俗,這是無比甘甜熟悉的。高山雲霧、鴨屎香、紅茶、綠茶、茉莉花茶等各種茶葉都出現了,還有茶餅、茶葉蛋等第二產品與小吃。茶香與人聲鼎沸,交織成一幅美麗的民俗之畫。

茶葉,是故鄉的名片,是客家民俗的體現。一抹茶香,是故鄉的味道,也是我的童年。願故鄉永飄茶香,茶香永伴故鄉。

篇二:民俗作文800字國二

一彎新月升起了,淡淡的月光,繁星滿天,忽明忽暗,夜風吹在臉上涼涼的。傳來一股清香,那香,誘人,往東邊一瞧,是柚子樹傳來的香味,那香,在空氣中醖釀着,帶些青草味,聞後使人頭腦醒目……

每逢年三十,便是這香味最濃之時,而這,也是因為那民俗。

每每年三十晚,我們家總要用柚子葉水沖涼,而它,也是有講究的。1、必用自家種的柚子葉八片;2、必須自己在外擺鍋架鐵燒水;3、燒火必用荔枝柴;4、荔枝柴必須自己上山拾回來。

想到這,忽然記起來,荔枝柴還沒有上山拾,可現在已到傍晚,天色已晚,但憑爸爸的一句話:“這柴,必須去拾,就算再黑也不可以壞了民俗。”於是我就跟爸爸上山拾柴了。

剛入山,那黑漆漆的一片,讓我提心吊膽,再加上山上還有許多蟲子,爸爸讓我在這等,可我擔心爸爸,便隨爸爸一起上山了,雖然我知道爸爸可以保護我,但心還是亂如麻,背冒一身冷汗。“吱咔”呀!“嚇死”我了,不過還算有驚無險,是一個樹枝。

很快,我們便走到了山裏頭,這裏面的樹葉密密麻麻的,連月光都射不進來,這時,我才感覺到了原來眼前還有一束光,那是手電筒發出來的,這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猶如照亮了整片樹林,温暖着我的心。很快,我們便拾夠了荔枝柴,便馬上趕回了家。

而那一身冷汗,也隨着火焰的燃燒而消失。

在家裏,媽媽摘下八片柚子葉,而柚子葉:長為愛心形,一片葉子有兩個愛心。而八片葉子,寓意為:大吉大利,心心相印。

由於晚上的荔枝柴有點濕,所以要用火熱一下後,便可以使用了,那荔枝柴燒出的縷縷炊煙,緩升上空,而那炊煙,承載的是祖祖代代們的愛。

很快,柚子葉,已從青而泛黃,水也開了。月光,繁“星”,為祖先們尋找回家的路。

打了水,回到洗手間裏,滿是油子葉的清香,沐浴着,迎來新的一年,獲得成長,不再為過去而煩惱,只為現在的幸福而驕傲。

一輪新月是一艘小船,承載着我們大大小小的愛,還有傳承(無論什麼困難,都不得已阻撓。)

淡淡的月光,在繁星的襯托下,更加耀眼,夜風是暖的,而這樣的習俗,定會得到傳承,永不遺失。

篇三:民俗作文800字國二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鄉,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還是粗獷豪邁的東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風,傣族有潑水節,彝族、白族有火把節。而我的家鄉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縣”和“三聖之鄉”之稱的——湯陰縣。

可能大家並沒有聽説過這座小縣城,沒關係,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去感受一下我們家鄉的鄉風鄉俗吧!

説起廟會大家都並不陌生,相信每個地方都有新年廟會,而我們家鄉每年都會為了紀念岳飛在岳廟街,舉辦熱鬧非凡的廟會。在這一天整條街上都會熱鬧非凡,這麼熱鬧當然不會少了民俗節目,跑帷子、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背閣、抬閣、小車旱船等各種民俗表演活動讓你眼花繚亂。來自四面八方的羣眾也會攜親伴友走上街頭品美食,觀賞節目,在充滿快樂的節日氛圍中感受民俗文化獨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當屬湯陰“帷子舞”。它是活躍在豫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稱經緯舞,家裏人都叫它“跑帷子”。聽家裏老人講,跑帷子是春秋戰國時代將士為紀念齊桓公的愛妃長衞女而舉辦的祭祀活動,這一王室祭祀活動不斷髮展而演變為模仿排兵佈陣的娛樂活動,而後又被髮展為寬泛的鄉民求神拜廟,歡慶節日的娛樂性活動。

跑帷子活動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會手持一根兩米多長的木杆,頂端紮上帷帽,周圍掛上五彩繽紛的綵帶及銅鈴,100名舞者隨着鼓聲不斷變換出百餘種陣勢,氣勢磅礴。舞蹈表演時,帷子手踏着鼓點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節奏的來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綵帶河銅鈴就會顫動一下,發出叮鈴叮鈴的響聲。舞前“龍頭”開道,舞后“鳳尾”告終,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鳳呈祥”不謀而合。2000年以來,湯陰縣加大了對帷子舞的保護力度,並且於2008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便是我家鄉具有特色的民俗節目,只是聽我講大家肯定無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如果有時間,希望大家能夠走進我的家鄉,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篇四:民俗作文800字國二

又是一年“三月三”,春光爛漫無限好,艾草悠悠處處香。我們豐順有個習俗,“三月三”要吃艾草。

這天,我一早就來到奶奶家,奶奶帶我去菜地摘艾草。我和奶奶走在菜地小路上,陽光明媚,春風拂面,時常有鳥兒旁若無人的,或低低飛翔,或駐足吟唱。蜜蜂和蝴蝶也不甘示弱,在菜花叢中翩翩起舞。我的心情無比愉悦。“三月三的艾草長勢好,最適合採摘了,”奶奶邊走邊説。

我看着菜地裏的艾草,它們密集地簇擁在一起,汪汪綠色,走近,便是淡淡清香。奶奶教我把鏟子鏟進土的深處,便能剷出大片艾草根,艾葉則用手捻下來。奶奶輕輕拂去艾根上的土,“艾草全身都是寶。”我和奶奶採了一盆水嫩的艾草,迫不可待地回家。採完艾草,我的身上充滿了它那清爽的香氣。

回到家,我將艾草交給負責掌勺的大姑,大姑將一部分艾草榨成汁,她麻利地將糯米、艾草汁和在一起,仔細地將麪糰捏成一個個青團,放進鍋中。青團在鍋中翻騰,它們周圍的水冒着氣泡,我看得垂涎欲滴。隨着時間流逝,香味越來越濃郁,“好香!”我把熱騰騰的青團端上桌。青團表面是褐綠色的,外層有些脆,裏面軟糯可口,一口咬下去,艾草香在口中蔓延,那便是春天的味道。很快,艾草雞湯、艾草煮雞蛋、艾草炒飯也端上來了。“這是艾草宴啊!”表妹驚喜地説。一家人在餐桌前談笑風生,品嚐這青香微甜的艾草大餐。

爺爺也講起了三月三吃艾草的習俗的由來。陽春三月,艾葉飄香,這時候的艾草又嫩又鮮美,它具有驅寒、除濕、祛風、滋補身體的功效。所以“三月三”適合吃艾草,長此以往,三月三吃艾草這一習俗便流傳下來了。爺爺接着説:“三月三吃艾草又有祈福、逢凶化吉的寓意。春天到了,大家都要健康向上喲。”原來是這樣,我思索着,艾草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美好祝願啊。我細細品味着艾草湯,嗅着悠悠艾草香,感受到了濃濃美好意。

“三月三”,在這富有詩意清香的一天,去田野裏採艾草吧,感受春日的生機活力,讓我們祈求家人平安快樂。伴着和暢春風,和着悠悠艾草香,享受愜意春光,將這一飽含祝福的習俗傳承下去吧!

篇五:民俗作文800字國二

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不斷髮展,在發展中保留了最寶貴的國家之精粹,同時也誕生了一些地方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也同是國粹,它表現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期間,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非常忙碌,院裏院外每天進進出出好幾趟。這幾天,天剛破曉,一大羣人就忙活起來了,兩個壯漢抬着一口大鼓,後面還跟着一羣大人和孩子,還有一些人的身上繫着彩色的布條,像扭秧歌,但總是力不從心弄得一個個像滑稽的小丑,但人們不那樣説,人們説那是返老還童,非常可愛有趣。他們會挨家挨户去慶賀,到了每户人家,那家人早已準備上煙酒和瓜果,富裕一些的還會給錢。

最令我激動的是晚上的“跑龍”和棒槌火。晚上總是降臨得很慢很慢,人們迫不及待全都湧上了街頭,小孩子急躁得抓耳撓腮,當村中心鐘錶上的時針指向“6”的時候,人們沸騰了。一瞬間,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小孩子在人山人海中擁擠,好不容易擠出來了,卻又被觀看“跑龍”的另一撥人淹沒,如果人們説話,那就要吼着説:“元宵節快樂!”人們又把煙火點燃,天空綻放出斑斕的色彩,落到“龍”的周圍,一羣小孩子高高興興,蹦蹦跳跳地拿着絢爛的煙火跟在“龍”尾巴的後面。

到了九、十點鐘,人們還沉浸在“跑龍”的喜悦中時,一羣人悄悄點燃用黃土泥與磚壘成的棒槌火。它高約一米五左右,直徑約一米,爐子周圍用木棒槌穿出層層圓孔,外形像圓柱體,升起的縷縷炊煙有帶有大地氣息的泥土味。“跑龍”的休息了,人們沒有放棄對棒槌火的熱愛,熙熙攘攘的人們迫不及待地掏出已在口袋裏放冷的饅頭,迅速地飛奔向棒槌火,摩肩接踵的人們讓中間的棒槌火火勢更旺,更火熱喜慶,喧鬧的人們分批簇擁在一起,烤着香噴噴的饅頭。當人們咀嚼金黃酥脆的饅頭時,感覺格外香甜誘人,熱騰騰的饅頭向上冒着熱氣,裊裊炊煙都是幸福的氣味。聽年過花甲的老人説,吃了這金黃酥脆的饅頭可消除災禍,寓意着一年諸事順利,健康平安。

一項項不為人知的民俗,傳遞的是美好期盼;一張張快樂幸福的面孔,是因為多彩的風俗。不管哪一種民風民俗,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對故者的懷念。小時候覺得有趣,長大了,才懂得這是不朽的“國粹”。

篇六:民俗作文800字國二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社會羣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自然而然,不同地區的人們也形成了他們獨特專有的民俗。

在我們村裏,老一輩人最看重春節和清明節。春節這個詞被賦予了無限生機和希望。因此,在正月裏,人們又設了一個節目,名為年例。每個村過年例的時間都不同意,有附近的村莊,卻大多數會在同一天慶祝。

在當天早晨,人們就顯得異常興奮。年例對於他們是一個美好的祝願。待到親戚來後,便會進入自家的雞舍裏,挑選一隻肥大鮮美的母雞將其燙熟,拔毛後放置在一個盤子上,用竹籃提着,裏面還有酒、立香、蘋果等,踏着鄉間小道去拜神。

進入神廟,撲面而來的是一股煙香味。待煙散去後,正坐在神廟中央的是菩薩。他坐在蓮花座上,俯視着前來拜見的人們。

父親先後將雞、酒、蘋果等供品擺出,又仔細地數了數立香的擺放位置,用打火機幫我點燃幾根,萬分囑咐我不要擺錯數了。

“千萬千萬要小心,別擺錯地方了,每個位置都有其對應相的數量!”

我四顧環視,向父親確認無誤後,才小心翼翼地插上去。一時間,廟裏又煙霧繚繞,父親讓我站在供台前,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內心誠懇地向菩薩許願。這一刻,我彷彿看到了當年老一輩人在這裏許願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無處不是對美好未來的展望。這並非是迷信,而是世代相傳的文化事項。

正如春節,過去人們貧窮時,唯有在過年才會願意將錢花在食物其餘的事物上。一家人在過年可以吃一頓好的,買大紅燈籠掛門前,換舊門神對聯,給小孩買新衣服,放鞭炮,一年內勤儉節約留下來的大部分錢都用在這個節日上。久而久之,這也成了一種風俗,並一直延續到我們身上,也必將從我們身上繼續延續下去。

不單單是家鄉過的年例,其他地區也有獨自的民俗,但無論形式還是講究不同,都是前幾代人對於安定、和諧、興旺生活的嚮往。也許菩薩真的有幫他們,美好生活真的實現了,但在那座神廟中辛勤勞作的人們還未消失,菩薩是他們精神寄託,更是留給後人的指引。

篇七:民俗作文800字國二

遊街的“火龍”

蘭黃平

燈火輝煌,月色嬋娟一支支油把,高高舉起襯着這元宵更加熱鬧。古鎮的人們跟着這隻火龍去探尋未來美滿的生活去追尋平安與健康。

鑼鼓聲,鞭炮聲在耳邊不斷響起。家家户户都舉着各家的油把前往蓮花洲集合,當時才七歲的我牽着媽媽的手在人羣中穿梭着生怕趕不到油把隊。一支支油把發散出點點光芒映在池塘邊,映在星空裏,映在人們喜悦的臉上。“咦?怎麼停了呢?”爸爸把我駕在他肩上,眺望過去人山人海在仔細看火龍的頭在踏火堆呢!一羣壯男駕着佛像,從火炭上飛馳而過,那火炭撲騰着星火在火炭旁飛舞着。

佛像從我們身邊經過時大家都會朝着佛像拜一拜祈禱新的一年平平喜樂。看着每個人都有油把自己卻沒有心裏蠻不是滋味母親看見便允許我舉上了一會兒。這大大的油把對於年幼的我很難操作,但舉一會的油把,享一會的知足讓天真無知的我十分的滿足。

今年過後,又到了一年的元宵已經15歲的我還是一樣對元宵充滿着無限,嚮往與期盼。別説那香氣撲鼻的湯圓;還是有趣的猜燈謎;更別説那好玩的剪紙,只有那舉油把才能滿足我雀躍的心。這次我可不需要牽着媽媽的手駕在爸爸肩上。我可以一人暢遊在這“火龍”之中,去遨遊去追尋幸福的路。不一樣的是今年的元宵還有晚會,看着舞台上歡歌笑語手舞足蹈的人,讓我這雀躍的心更加興奮。

結束後,依靠在牆角的油把還未燃盡,熊熊烈火還在燃燒着如同我這雀躍的心久久無法平靜。

2020年新冠病毒的來襲打破了我對還有不久即將到來的元宵期盼的心。街上空無一人,沒有歡笑聲,人們的臉上也沒有了喜悦的笑臉,只有無奈。沒有了鑼鼓鞭炮聲只有風呼呼的躁動聲。本是繁星滿天的天空也已暗沉下來,久久地沉睡着無人喚醒無人知曉。

今早到大街上,突然才發現許多測温的站點也已經撤去,我還愣了一下,呀,原來,春天來了,萬物也復甦了!是啊,春天來了,元宵也慢慢朝我們靠近。心中的雀躍的心又開始蹦跳,我默默在心裏期盼着再一次與火龍共同遊街,讓火龍去重新照亮。暗沉的天空,去點亮沉睡的繁星,讓人們的臉上重新獲得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