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會考>寫作素材>

會考寫作素材:傳統文化的寫作素材 3範例2000字作文

寫作素材 閲讀(2.7W)

一、句子素材

會考寫作素材:傳統文化的寫作素材 3範例2000字作文

1.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丘吉爾

【適用主題】文化創新,傳統文化等作文話題。

【示例】隨着《上新了,故宮》、《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節目的爆紅,許多故宮文創產品也漸漸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之中,600歲的故宮儼然成了新生代的“網紅”。故宮IP爆紅的背後,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正是新鮮血液的注入,讓故宮擁有了源源不絕的能量,才能煥發時代的光彩!因為敢於創新,所以長久。

2.文化是生命的朵。離開生命本原,文化不過是人造花束。——周國平

【適用主題】文化傳承,文明的價值,文化的“根”等,如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韌性》,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2年廣東卷《你想生活的時代》。

【示例】在《人與永恆》裏,周國平對文化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文化是生命的花朵。離開生命本原,文化不過是人造花束。”文化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毋庸置疑的,文化涵蓋了許多方面的內容。文化是從過去到現在,乃至到未來也不會被歷史長河、被人類遺棄的東西,因為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種象徵。文化是生命養育出來的花朵,是生命結出來的果實,它與世界上的生命息息相關。

3.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快捷功利的繁榮裏堅持。——《了不起的匠人》

【適用主題】堅守自我,大國工匠,文化傳承等。

【示例】“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快捷功利的繁榮裏堅持。”在這燈紅酒綠、喧囂浮躁的世界中,還有那麼一羣人,宛若一頭頭憨厚的耕牛,在默默堅守與耕耘着那流傳了數百年的文化和傳統。

4.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崑曲,它包含着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每一個細節。——《舌尖上的中國》

【適用主題】任何關於文化的傳承、中國傳統習俗、弘揚社會正能量等作文立意,如2014年北京卷《老規矩》,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示例】老規矩其實是人對文化的堅持,老規矩雖老,可那是家族的修養之道。正如舌尖上的中國節目所説,“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崑曲,它包含着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每一個細節。”也許某一個被你忽略的細節,正是經過數代祖輩的經驗積累才得出來的結論。

5.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孔穎達

【適用主題】關於大國風範,討論復興漢服,傳統文化的繼承、復興、發展等主題。

【示例】我們曾棄傳統文化於不顧,現又重新拾起,帶着它前行。“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似乎也在提醒着我們“華夏”為何意,衣必精美,物必豐盛,人必禮學,此才能是真正的華夏。而有着積極意義的傳統文化需要被重新發掘、被正確認識才能在新時代走得更加遠。

6.學術無界,文化無牆,永遠不能畫地為牢。——餘秋

【適用主題】培養包容的學術精神,全面發展的作文立意。

【示例】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各種文化與學術之間各有所長,也互促互通。雖説“術業有專攻”,但閉門造車,往往侷限了研究者的眼界與胸懷;保持求知、好奇之心,全面發展,方可練就靈活的頭腦,保持通達的思想。

7.文化看上去無形無色,卻決定了我們的社會從何處來,往哪裏去。——柴靜

【適用主題】關於文化傳承,對《國家寶藏》的評論等作文立意。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4年北京卷《老規矩》。

【示例】“文化看上去無形無色,卻決定了我們的社會從何處來,往哪裏去。”前央視主持人柴靜如此形容文化的“魔力”。誠然,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並非只有《國家寶藏》展示的珍貴文物,還有它背後承載的歷史和故事。無形無色的文化,比物質更經得住琢磨和歷練,見證着社會的源頭和走向。

8.人為地簡化或淡化年俗,是文化上的怠慢與缺失。——馮驥才

【適用主題】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優化,文化自覺自信,民族精神,團聚重逢等作文主題。

【示例】年文化本質是精神的、理想的,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道德、價值觀和審美的傳承載體。它既有視覺的(顏色與圖像)、聽覺的(鞭炮聲與拜年聲),又有味覺的(應時食品)、嗅覺的(香火和火藥),年文化佔有我們所有感官直至心靈,並深深留在我們民族記憶裏。真正的文化不在於用金錢造勢,而在於是否浸入人的心靈和血液之中。

9.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澎湃新聞

【適用主題】傳統文化的感召力,文化的根源,文化自覺自信等話題。如2011年廣東卷《回到原點》。

【示例】文化是滲透在血液中的基因,即便遠隔千山萬水,也會讓人魂牽夢繞。李敖早年的創作,可謂是一槍林彈雨,痛快淋漓。而到了晚年,他卻對淺淺海峽的對岸,傾注了很多的情感,是文化的力量成就了李敖的“歸來”。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

二、人物素材

1.三萬六千錘的章丘鐵鍋

前不久,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帶紅了一口章丘鐵鍋,一時間章丘鐵鍋網店裏的2000餘口庫存全部賣光。章丘鐵鍋的製作週期長,要歷經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錘鍊,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面對蜂擁而至的訂單,商家選擇了暫時下架,沒被突如其來的經濟利益衝昏頭腦,專心做好每一口鍋。“三萬六千錘、一錘也不少”,這是章丘鐵鍋工匠精神的體現。

2.雕刻火藥的大國工匠徐立平

從1987年參加工作,徐立平一直從事極其危險的航天發動機固體動力燃料藥面微整形工作,被稱為“雕刻火藥的大國工匠”。給發動機藥面進行微整形工序特殊,迄今為止再精密的機器都無法完全替代人工。經過多年實驗,他終於研發出一套半自動整形專用刀具“立平刀”,也首次在國內實現和改進了數控機牀在推進劑藥面整形工序的應用,使工作效率、操作可靠性大幅提升。

3.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心中的工匠精神

在國際市場上一場場的價格戰後,中國產品被貼上了低價、粗製濫造的標籤,相對比的是中國人願意花更大的價錢去買國外的優良產品。董明珠認為中國市場絕不能停留在價格競爭的思維中,做產品就是要不斷挑戰自我,要不斷給自己挑刺,對產品追求完美,甚至達到與消費者的無縫對接,這才是董明珠所認為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