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會考>寫作題庫>

2012泰州會考語文試題作文

寫作題庫 閲讀(2.93W)

泰州市二O一二年國中畢業、升學統一考試

2012泰州會考語文試題

語文試題

(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請注意: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卡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

一、積累與運用(共30分)

1.根據拼音在田字格內寫出相應的漢字。(4分).

母語,是民族文化的根,是透視人linghún的窗户。在母語中覺醒,在母語中感動,在母語中陶醉,在母語中昇華,是我們中華兒女堅定的教育信仰和ch6nggāo的價值追求。

--《洪宗禮與母語教育》

2.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A.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着多麼有益的影響!

B.很多市民向記者打聽:水城水鄉國際旅遊節有哪些旅遊項目?可以品嚐到哪些美食?

C.中醫認為,薺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養生功效。

D.客居在外的梅葆玖先生用"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的詩句,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

3.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A.經過我市鍥而不捨的努力,中海油氣一體化項目終於落户泰州。

B.泰州園博園內,鳥兒翩飛起舞,花兒競相怒放,魚兒浮游潛泳,真是美不勝收!

C.低保户老王昨天搬進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後,情不自禁地笑了。

D.華裔籃球新星林書豪膝傷現已痊癒,他很想早點重返球場,和隊友們水乳交融在一起。

4.根據提示補寫名句或填寫課文原句。(8分,①一④每題1分,第⑤題4分)

①,勿以善小而不為。

②,後天下之樂而樂。

③不是一番寒徹骨,。

④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

⑤走進唐詩宋詞,處處可以感受到人間的深情厚誼:《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詩句,讓我們感受到了岑參對友人的牽掛不捨之情;《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詞句,讓我們感受到了蘇軾對弟弟蘇轍的美好祝願之意。

5.名著閲讀。(6分)

(1)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集《》有着"温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風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10篇文章。(2分)

(2)"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的精彩章節,請藉助閲讀經歷,完成下面兩小題。(4分)

①簡要説出"智取生辰綱"這一故事情節中的兩個關鍵的行動步驟。(2分)

②智取生辰綱能夠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離不開自然條件的"相助",請簡要説出有利於智取的兩個自然條件。(2分)

6.專題與語文實踐活動。(8分)

《水滸傳》中不乏巧借自然條件實現目標的故事,現實生活中更有需要依據天氣時令安排生產的情況:

(1)【關注時令】上面前三幅圖片呈現的是泰州地區的一組物候現象,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們描述出來。(4分)

(2)【心繫農事】曉華家種有數畝農田,父母利用農閒去了鄰近城市務工,根據你從上圖中瞭解到的物候現象和泰州天氣預報信息,請以曉華的身份給他們發送一條提醒短信。(4分)

二、閲讀理解(共60分)

(一)閲讀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詩,完成第7題。(6分)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①。

【注】①樓蘭:這裏泛指侵擾西北的敵人。

7.(1)詩的一、二兩聯表現了邊塞生活的特點。(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處是:(2分)

(3)全詩的主題是什麼?詩中運用了什麼手法突出這一主題?(3分)

(二)閲讀《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8-11題。(14分)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問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諱②,將奈社稷何?"公叔痤對曰:"痤有御庶子公孫鞅③,願王以國事聽之也。為④弗能聽,勿使出競⑤。"王弗應,出而謂左右曰:"豈不悲哉!以公叔之賢,而謂寡人必以國事聽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孫鞅聞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強,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諱:意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孫鞅:即商鞅。④為:如果。⑤競:同"境"。⑥悖:糊塗、昏聵。⑦固:原來。

8.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6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公叔痤對曰()②願王以國事聽之也()

③秦果日以強()④悖者之患()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出而謂左右曰

A.學而不思則罔(《<論語>八則》)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C.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D.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説》)

9.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此非公叔之悖也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譯文:

(2)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予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

11.讀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給了我們怎樣的借鑑?(2分)


(三)閲讀朱啟新的《筷子中的文化》一文,完成12一14題。(10分)

①古人稱筷子為"箸",這個專稱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漸稱"箸"為筷子。如明人陸榮《椒周雜記》載,吳中民間行船時忌説"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後,一些讀書人也漸稱"箸"為"筷"。

②用筷歷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紂王已用象(牙)箸。在長期的使用中,根據考古資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變化,也有製作質地的不同。

③筷子的器形,最初,兩頭同樣粗細。先秦時期乃至漢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細,分不出手握的筷頭和夾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銅筷出自雲南一墓中,整體圓柱形,長約20多釐米,屬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東周青銅器中也有銅筷一雙,細長方形,殘長20.3釐米,寬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細又有了變化。四川發現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雙銅筷,長24釐米,筷首與筷足,粗細已很分清了。

④古代的箸,長短並無定製,約20釐米左右。形體有方有圓,其徑一般在0.4釐米左右,最粗不會超過0.6釐米,比今日用筷要細--古人之箸用來夾羹湯中的菜。《禮記·曲禮》説:"羹之有菜者用挾(即"箸"),其無菜者不用挾。"夾羹內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夾大塊食物,或者用勁撕裂食物。箸之細徑不礙使用。

⑤制箸材料,通常採用竹、木。此外尚有銅、玉、骨、銀等。最廣泛使用的是竹製和木製。筷子作為我國文化特徵之一,源遠流長。各地也都有名筷生產,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圓頭筷,廣州的烏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

⑥筷子挺直,寧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賜給宰相宋碌一雙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規的《詠竹箸》詩,寫得也很有意思:"殷勤問竹箸,甘苦樂先嚐。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往忙。"此詩語句通俗,熱情謳歌了筷子默默為他人奉獻的精神。(有刪改)

12.結合②③兩段的內容,説説能否去掉其中加點的"已知"一詞,為什麼?(3分)

13.簡要説説第⑤段中劃線句子的作用。(3分)

14.閲讀全文,在下列方框中的①②兩處填寫合適的內容。(4分)

(四)閲讀寒青的《節制是心靈的閘》一文.完成15-17題。(10分)

①著名學者梁漱溟説,人類面臨三個難題:人與動物、人與人和人與內心。其中最難解決的是人與內心。為什麼這樣説呢?生活中,我們常常打敗別人,卻很難戰勝自己。也就是説,自己的那顆心像一匹脱韁的野馬,去了不該去、不能去的草原,從而丟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為心靈設個節制的閘。有了它,慾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夠被擋在心門之外,人才會變得寧靜。只有心靜了,我們才能有正確的想法和願望,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③沒有節制,心靈往往盛放了不該盛放的東西,比如忌妒、貪婪、仇恨等等,而這些正是噩運的種子。泰國的太醫李醯(xi)自知醫術不如扁鵲,於是就派人殺了他。可是到現在,天下談論診脈的人還是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李醯非但沒有成為醫學名家,還為後人所不齒。如果李醯不讓噩運的種子發芽,能化忌妒為動力,發憤提高自已,那麼他就有可能迎頭趕上甚至超過別人,從而真正地改變命運。

④沒有節制,放縱私慾,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虞國君主貪慾膨脹,不加節制,為得到晉獻公的良馬寶玉,不惜借道給晉國,最終落了個亡國丟身的下場。

⑤可見,不給心靈加個節制的閘,輕則會傷身害己,重則會禍國殃民。給心靈加個節制的閘,就能保持心靈的平靜,從而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達成自己的目標。【A】

⑥淺水大魚不遊,淺土大木不長。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節制,就離不開良好的習慣、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修養。【B】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我們才能很好地為心靈設置一個閘,讓它擋住慾望、貪念、醜陋、邪惡……讓心靈裝滿人間真情,裝滿人間美好。(有刪改)

15.本文表達的主要觀點是:(2分)

16.文中③④兩段都是從什麼角度進行論述的?有什麼作用?(4分)

17.下面這則小故事是從原文中抽取出來的,你認為放在【A】【B】中的哪一處合適,請説明理由。(4分)

【材料】一天,台灣作家梁實秋和朋友們一起吃飯。薰魚端上來了,他不吃;冰糖肘子端上來了,他又説不能碰;什錦炒飯端上來了,他還是説不能吃。最後八寶飯端來時,他説要這個。朋友提醒他裏面有糖和澱粉。他説:"我當然知道。前面不吃,是為了後面吃啊。因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須節制着、計劃着,把那'配額'留給最愛。"

(五)閲讀北齊的《回家的日子》一文,完成18-2l題。(20分)

①回故鄉的路再短,感覺也很長,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長了回家的路。從定好日子回家開始,心靈已經上路。從這一刻起,想家的心緒如同進入汛期的河水,每時每刻都在上漲,一次比一次強勁地撞擊胸膛。但是很奇怪,每次見到母親之前,我總覺得自己見到母親的那一刻定會情感決堤。可每當看見母親,我情感的浪潮就一下子變成了舒緩的河水。

②聽父親説,從得到我要回家的信兒開始,母親的話明顯多了,一天不知道要念叨多少回:"兒子要回來了,兒子要回來了。"父親常開玩笑説,你媽把見到你當做上場比賽了--越臨近越興奮。可母親每次見到我,都很淡定,就好像我是這天上午剛出門似的。人説母子連心,看來這話多少有點道理,要不然,我的情感變化怎麼與母親一樣呢!

③只要我提前打電話告訴母親到家的時間,我到家時總是見到母親在院門邊擇菜。每回母親總是以這種方式等待她的兒子。如果實在等得太着急了,她也不會到路口去張望,就是想出去看看,也一定找個由頭。有次我比預計時間晚到家七八個鐘頭,母親往路口的小店跑了好幾趟,不是買袋鹽就是買瓶醬油。來回十來分鐘的路,母親都要走上半個多小時。

④母親見到我,連忙站起來,雙手在圍裙上揩了又揩,問聲"回來了",語氣很平常。我發現,即使我離家再久,母親也不會像別的母親見到孩子那樣拉着我的手左看看右瞧瞧,她好像從不細細打量我。就是近幾年她年紀大了眼神不好了,也從不會離我很近,我也沒發現她特意看看我。可我身上的一點點變化,母親總能看得出。

⑤母親笑得很甜,皺紋爬滿了臉,如風吹過水麪。沒等我走近,母親就先進了屋去了廚房,忙着為我做吃的。

⑥我站在母親身後,發現母親的白髮又多了,個頭好像又矮了些。我想抱住母親,可抬起的手卻是在抹眼角。我心裏酸酸的,眼眶裏濕濕的。我對母親説,媽,別忙活,説説話吧。母親説,沒什麼忙的,不耽擱説話的。每到這時候,都是我先説離家這些日子的事,然後母親會説家裏的事。這些話,平常電話裏都是説過的,可我們還是像第一次説那樣津津有味。母親幾乎沒有閒的時候,手裏總是有忙不完的活兒。我每次回家與母親的交流,多半是這樣進行的。有時我在看書或寫作,母親會坐在離我不遠不近的地方,或擇菜,或疊衣服,我不説話,她就靜靜地坐着。有時我想和她説話,她會説,你忙你的,我坐在這兒就好。我知道,母親只要我在她的目光裏,她就很知足。而每到這個時候,我心裏就會特別空靈安詳。

⑦我為母親梳頭、剪指甲、洗腳捏腳和按摩,讓她試穿我給她買的新衣,幫着她提提肩拽拽衣角。這時,母親會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動作也有些笨拙。對我而言,這與其説是為母親做點事,還不如説是我在藉以品味當年母親為我做這些事時的感受。

⑧每次回家,看我帶着東西,見我幫着做這做那,母親都會説,人回來了比什麼都好。兒子長大了,母親不圖別的,只希望兒子平平安安,能回到她身邊看看、説説話。母親沒想過回報,當然,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母親那醇厚的愛。

⑨無論離家多長時間,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回家的日子總是這麼平常,在家裏的生活,是最沒有故事的。可在家裏,回到母親身邊的日子,因為平淡而可親。

⑩一跨出家門,我就開始想家;一走出母親的視線,我就想母親。從這一刻起,念家的種子就落入心田,每天都會生長。(有刪改)

18.文中多處寫到"母子連心"的默契,請一一概括出來。(6分)

19.聯繫具體語境,揣摩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4分)

(1)母親見到我,連忙站起來,雙手在圍裙上揩了又揩。(2分)

(2)一跨出家門,我就開始想家;一走出母親的視線,我就想母親。(2分)

20.請結合上下文賞析第⑦段中的劃線句子。(4分)

21.閲讀下面的鏈接文字並回答問題。(6分)

【鏈接】我背向着父親立着背書,背不出的時候,他提一個字,就叫我回轉身來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來。……我自己嗚咽着背,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着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湧地哭着。……但她卻時時從嗚咽着的、斷斷續續的聲音裏勉強説着"打得好"。她的飲泣吞聲,為的是愛她的兒子;勉強硬着頭皮説聲"打得好",為的是希望她的兒子上進。(鄒韜奮《我的母親》,有改動)

本文和上面的鏈接材料都以歌頌母愛為主題,有人認為可以刪除其中有關父親的文字,你不贊同這種觀點,請分別陳述理由。

《回家的日子》:

《我的母親》:

三、作文(60分)

22.請以"感謝閲讀"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2)不少於600字,不出現真實校名、人名。

(3)書寫工整規範。(4分)

  推薦:2011年全國各省會考語文試題彙總

更多會考作文信息請點擊:會考作文頻道

您可以添加2012全國各地會考語文試題彙總到收藏夾,更多2012全國各地會考語文試題彙總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