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話題>

材料話題作文可休矣?從一篇不夠格的滿分作文説起

話題 閲讀(2.06W)

今年大學入學測驗時,陝西省一位考生寫了一首200多字的小詩,作文即獲得滿分,而且還獲得媒體的不斷誇讚,甚至中央電視台還專門為其播出了訪談節目。那麼,這首詩的水平究竟如何呢?現將題為《無題》的該詩抄錄於此:

材料話題作文可休矣?從一篇不夠格的滿分作文説起

拉開窗簾,陽光只有一種顏色――題記/拉開窗簾,陽光只有一種顏色/不論你喜歡/赤橙黃綠青藍紫/當然情感無罪/但它好像變色墨鏡/把整個世界/染得非喜即悲/把所有面孔扭曲/給你看/於是無知的你伸出指頭/“這個醜,那個美”/別總給理智放假/如果感情像霧/那麼當心它遮住了/真理的彼岸/如果感情像月光/那麼要知道/它剽竊不了太陽的光線/不是説感情總在欺騙/只是它總有失真的一面/時常擦拭你的雙眼/別讓理智離開身邊/拉開窗簾/你是否看得清暗礁/如果是/那麼撐起帆/起風了,你看那是岸

只要多少有點常識的人就知道,現在的中學生中,由於受席慕容、汪國真一類流行詩人以及各種各樣賀年卡、生日卡等上面的小詩影響,喜歡作這類詩歌的孩子多得是。而這首詩拿滿分作文來要求,其實很不夠格。可以設想,如果陝西省幾十萬考生都寫詩,那麼就是挑選一千首滿分作文恐怕也輪不上這一首,以60分為滿分計能得50分上下就不錯了。可惜的是,許多考生大學入學測驗時沒有這位“才子”的膽量;於是,他就成了異類,他就引起了注意,他就把成千上萬作文水平遠勝於他的考生甩在了後面,從而佔了個大大的便宜。

這樣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考試,能保證公正性、公平性嗎?

筆者從事大學中文教學數十年,這幾年又一直擔任我省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評卷總負責人,深深感到,類似的問題絕非個案,不少滿分作文並不是因為文與質真正拔尖而往往是因其“出格”才博得青睞的。媒體的推波助瀾也給不少考生造成誤導,在考卷中追求形式奇特、內容荒誕、語言古怪的作文大有上升之勢。剔除少數真正佳作外,大量的是――花裏胡哨的表面掩蓋着功力的羸弱和學養的淺薄,所滋長的則是一種投機取巧的浮躁的不良文風。

這樣的傾向,對本該紮紮實實進行的中學作文訓練能產生好影響嗎?

筆者認為,之所以如此,不應當怪罪考生,也無須責備老師。需要反思的,乃是這幾年來被一些人士嘖嘖稱道的所謂“材料話題作文”的命題模式。

歪招怪點子的作文為什麼能獲得高分?

近年來,大學入學測驗越來越被社會看重,越來越引起各界的關注。而大學入學測驗的作文命題與滿分作文,每每一出台便成為媒體紛紛追蹤的熱點。從1999年開始沿用至今的材料話題作文,讚美者眾口如一的説詞是:此等命題的要求靈活隨意,在立意、取材、文體方面給了考生相當的自由度與發揮空間,保證都能有話可説,還可以選擇自己最拿手的形式與最得意的內容充分展示自我,使真正有文才有靈氣的素質較高的考生更易脱穎而出。

然而,筆者在一份一份考卷的不斷審閲中卻越來越感到,這種觀點是大可商榷的。材料話題作為一種大學入學測驗的作文模式,其弊端是很值得有關方面高度注意的。

或問其弊端何在?竊以為,最大的弊端在太自由隨意,在名為創新而實則無新所創也。

過去大學入學測驗用的命題作文或“給材料作文”,前者題意有明確限制,後者完成時不能脱離材料,其範疇也有限制。正因為如此,而遭到現在不少人的詬病。可是,限制題意、限制範疇就能限制能力、限制才華嗎?戴着鐐銬跳舞就一定跳不出好舞嗎?反觀目前這種材料話題作文,表面看似乎很新潮,似乎比過去純敍事、純議論的命題好了一些。然而,既然考試時允許考生完全拋開命題提供的材料,所謂話題作文豈不成了命題作文?這樣,2000年的全國卷作文給出的四個“圖形符號”,2001、2002年給出的“七個背囊”和“登山者救陌生人”的故事,豈不形同虛設?今年從《韓非子》“智子疑鄰”寓言中引出的,還不是一道談“感情親疏對事物的認知”的命題作文嗎?試問,這種與所給材料毫無關聯的命題,除了把過去明確的題意限制變得更模糊了一些外,究竟有什麼創新可言?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根本目的與功能是什麼?是辨識人才,考量人才,鑑別人才,篩選人才。為此,關鍵是標準的統一,核心是尺度的規範。否則其公平性、公正性怎能不大打折扣?而話題作文,給學生的自由實在太自由了。自由本無可非議,但作為考試作文,太自由就會產生負面效應。進了考場什麼都可以寫,怎麼寫都行,評卷時如何統一標準?如何規範尺度?這麼多的碗與碗型號不一,這麼多的水與水內容有異,將其端平談何容易?評卷操作難於把握,就不免要從一些並不具備普遍性之處發現亮點,尋找佳作。竊以為,這正是近幾年一些本來稀鬆平常的歪招怪點子作文幸獲高分的原因。

套題作文何以有增無減?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根本目的與功能是辨識、考量、鑑別、篩選人才,故必須絕對保證的是其公平性、公正性。所命題目儘可能讓所有考生都無法猜中,無法套上,無法改頭換面或者剪切拼湊舊作,而只能在考場上即席揮毫,憑不折不扣的實力取勝,才是上佳的選擇。

為此,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內容、形式等必須有嚴格的限制,必須讓考生帶着鐐銬還要跳出好舞,在特定的天空下還要漂亮地飛翔,事先一無所知還要能充分展示才華、充分證明自己的水平高下。而時下這種材料話題作文所喪失的,恰恰是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應該具有的這些屬性。這種在選材、立意、文體上沒有嚴格限制、可以任意無邊的作文命題,最大流弊就是容易猜題、套題。考前熟記一些類型不同的現成作文,到了考場根據命題要求修修改改、挖挖補補,完全可以拼成一篇“佳作”。導致如此的命題,公平性、公正性能不大打折扣?這種命題模式如果形成慣例,怎麼能不造成一些考生的投機取巧心理?怎麼能不給抄襲者留下大鑽其空的機會?近年來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抄襲現象的持續上升,正是這種命題模式造成的直接惡果。今年的一篇滿分作文《烏鴉的自白》剛剛在網上披露,馬上被人指為抄襲。但根據規定,大學入學測驗試卷是不能隨便改分的;那麼,這位考生豈不是逮了一個大便宜?上面那位寫了一首小詩的陝西考生逮了便宜,似乎還可原宥,而讓抄襲者得了滿分,這説得過去嗎?須知,《烏鴉的自白》不過是一個典型而已。在大量考卷中,憑這種套、猜、改、抄逮了便宜的何止千萬?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後果竟至於斯,難道不值得反思嗎?所以,這種沿襲數年的材料話題作文已經越來越暴露出無法克服的弊端,已經到了必須更改的地步了。

作文命題之比較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應該讓所有的人都猜不到題,套不上題。可為什麼總不免事與願違?為什麼這幾年猜題現象越發增多了呢?除了前述之因,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作文命題往往跟現實跟得太緊。比如,2002年我國加入了WTO,同年又是足球世界盃大賽,這些均與規則息息相關,北京的考題恰恰就是一道關於“規則”的話題。今年,黨和國家的新班子誕生,開始了第三代領導集體向第四代的轉移,與“非典”的抗爭肯定也會給社會進步帶來新轉機,而北京的考題又恰恰是一道關於“轉折”的話題。如果循着這樣的思路搞下去,不是等着讓人猜題嗎?

相形之下,全國卷與上海卷的情況則好一些。如果説,全國卷前幾年還有一點緊跟現實的話,今年的“感情親疏對事物的認知”就是一道很難猜到的出得不錯的題目。上海2002年是一道要求以“面對大海”為題來寫的作文,這道題目雖沒有緊跟現實,但也是一道容易套寫的作文。比方説,準備了一篇懷念恩師的作文,原來是在一片叢林前勾起懷念,現在將叢林前改為大海邊,其他內容基本不動,不是就套上“面對大海”嗎?再比方,準備了一篇暴風中思考的作文,思考了大自然的偉大,思考了不可抗拒的力,現在將暴風雨中也改在大海邊,其他內容仍然不變,不是又套上“面對大海”嗎?但是,上海今年的談“雜”,卻是一道出得極好的題目。社會、人生、自然中,“雜”何處不在?誰又能説自己無“雜”可寫?然而,“雜”又並不涉及某個確定理念,特指某個具體對象,可謂看似無限制中設計了嚴格的限制。因此,無論你事先熟記多少作文,你都休想套得上;無論你準備得再充分,你不絞絞腦汁就休想寫好。一句話,是騾子是馬你必須在考場上見高低,憑真正的實力拿高分。這樣的命題,才是符合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之目的與功能的最成功命題。據報載,上海今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無滿分。但無滿分就能説明上海考生水平差嗎?或許,這正是成功的命題有效保證了公平、公正競爭的結果。

可是,上海的談“雜”恰恰不是材料話題作文。

那些把材料話題作文的“優越性”説得神乎其神的人士,難道不應該從中悟到一些什麼嗎?掌管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命題的有關部門,難道不應該引起一些注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