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話題>

大學入學測驗材料作文易出現六種失誤

話題 閲讀(2.91W)

大學入學測驗材料作文怎麼寫?給材料的作文類型,我們在審題上首先要對所給材料的文字“分而析之”,從中尋覓可供發揮的立意點。所關注的文字,叫“視點”,由此而確立的寫作方向叫“立意點”。2009年上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從題型上看,是給材料作文。作文原題: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要求:①自選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於800字。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説“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下面,我們對09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所給材料文字作審題分析,原材料中的“視點”與對應概括出的“立意點”見下表:

  審題可見,09年作文題所給材料本身寫作難度並不大,可供發揮的角度有很多,考生應該能結合自身的長處,寫出個性化的思考。但從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閲卷實際情況來看,卻很遺憾發現分化嚴重,很多考生作文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使總均分低於預期目標值。

  究其失誤原因,我認為主要是不懂得“給材料作文”類型的寫作基本規範,影響了作文效果,使閲卷者判分時左右為難,“想説愛你不容易”。

  09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閲卷中發現,考生在“給材料作文”類型的寫作基本規範方面的失誤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無暗合)。

  給材料作文比之於命題作文,除了審題難度更大,不直接告訴你應該“寫什麼”之外,還隱含着一個潛台詞:所給的材料是引發你寫作的緣由。因此,如果寫議論性的文章,就叫“緣事而發”,當然應該引用它,只是在什麼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異,有所差別(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寫記敍文,用事件或故事來印證、表現所給材料中隱含的某一事理,則無需也無法引用材料。

  2、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雖然在文章頭尾處引用了材料,但對材料不做分析;還有的考生展開論述的正文,與開頭引用的所給材料之間毫無關聯。

  例如,《夢想》。先引用板橋事例之後議論:“這是板橋的特點,而我呢?什麼都沒有。我從小有個夢想,做運動員,成為姚明、劉翔那樣。”然後大段回憶14歲體校學棒球的受傷經歷與恐懼。最後自我鼓勵:“相信時間會沖淡一切,讓我能實現夢想。”正文與板橋的材料毫無關係,屬於典型的“戴帽”後就扔的類型。這樣的文章我只會給38分。

  3、給材料作文的立意點應該是從材料中直接提煉後做的類似聯想,觀點與所誒材料間有必然聯繫。但有的考生拐了多個彎後,似是而非地漸行漸遠,偏題跑題。文章是表達思想的,這種思維不嚴密的現象是會重扣分的。

  例如,《不可缺少的追求》,其結構與內容如下:

  (一)引用所給材料。

  (二)議論:字如其人。“板橋體”別有韻味,折射了鄭燮的獨特個性。是啊,他不畏世俗譏諷,堅持自己的追求,才走出了獨特的發展道路。而我的追求是什麼?我的價值在哪裏?

  (三)敍述:我有一次讀《老人與海》,桑迪亞哥……(概述小説情節)。議論:我明白,人,要追求尊嚴,絕不輕言失敗。

  (四)議論結束:感謝《老人與海》,它教會了我哲理,是我獨一無二的追求,會帶我走得更遠。

  這樣的文章的確已“走得更遠”了,我認為只能給35分。

  4、只抓隻言片語,套用材料中的幾個字眼,沒有理解內涵,導致偏離題意。

  例如,《愛財而不過》,先議論開篇:愛財”這個詞人們多少總有些鄙夷,我看不然。雖然“愛財”在有些人眼中是“歪歪斜斜”,但適當的愛財,能催人上進,受人尊敬,只要不過分。第二、三段舉比爾蓋茨追求財富也辦慈善事為正例,舉葛朗台斂財吝嗇為反例展開論證。最後引孔子“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結束。文章只是與所給材料中“歪歪斜斜”這幾個字面有關,而全文內容與板橋書法之事毫無關聯,這樣的文章我認為至多25分。

  5、用一個更幼稚的啟蒙故事來詮釋所給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這樣寫雖不偏題,只是欠深刻,所以可以得到及格分,但得分高不上去了。

  例如,有篇文章題為《梨樹的四季》,講述一位農夫讓四個兒子分別在春夏秋冬去看梨樹的模樣,然後教育兒子們不要只關注一季,才能看出美麗與韻味。這裏藴含的道理暗合“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的寓理,表達出了“全面而整體地看問題”的觀點。但這個故事屬於低語境材料,在國中生的文章中或許算得上好作文,但相對於高三思維水平層次而言,只能算平平一般,得分在46分左右。

  6、套題。套題比偏題更惡劣,更易激起閲卷者“公憤”,將重罰在30分以下。

  例如,浦東新區09年模擬考試作文題也是給材料作文:人生當“藏鋒”還是“露鋒”?

  於是大學入學測驗中有考生寫了一篇套題作文《藏與露之顯人生》;還有的考生套題其他區模擬考試作文《“半”是一種藝術》,這樣做都將是得不償失的。

  那麼“給材料作文”應該遵守哪些寫作規範?

  “給材料作文”的作文類型,其基本要求是先從所給材料中抽提出藴含的事理,然後緣事而發,類似聯想到社會、人生的思考,在思維方式上類似於演繹推理。基本規範要求:

  1、根據材料中的關鍵點,確立視點,從而確定立意方向。

  2、不要就事論事。抽提出事理後,要類似聯想,同理類推到更深廣的領域,寫出層次感。(如:自然→社會→人生→治國→世界)

  3、寫作時要引用材料,緣事而發(儘量引用,但不要照抄),以避免套題之嫌。(可以明引,也可暗合)

  4、充分利用所給材料,對材料本身要做分析與關聯,以避免“穿靴戴帽”之嫌。例如:談論“獨一無二”,就要具體分析鄭板橋是如何做到“獨一無二”的?(比如他的博採眾長,堅持不懈);再如談“融合”,就要説明鄭板橋是如何“融合”百家的?(比如:雜取眾長——“用隸書參以行楷”;打破門户之見——“非隸非楷,非古非今”;借鑑他人也不失獨立人格——“不可無一”)

  例如,《創新切莫弄巧成拙》一文,其結構內容如下:

  (一)分析“板橋體”的意義——追求創新。提出問題:應該如何追求創新?

  (二)分析鄭板橋的通今博古,論證:創新是以積累為前提的。

  (三)分析鄭板橋與“揚州八怪”的行為,是表現獨立人格的,論證:創新是有豐富內涵為內容的。

  (四)分析“板橋體”的“非隸非楷,非古非今”,是以振興書法為目的的,論證:創新是有高尚目的而不是標新立異搞怪出風頭。

  這樣的文章,緊扣中心論點,充分運用所給材料做具體分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可以評為一類卷。

大學入學測驗材料作文易出現六種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