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古文典籍>

第一八七則:士既知學,還恐學而無恆作文

古文典籍 閲讀(2.91W)

【原文】

第一八七則:士既知學,還恐學而無恆

士既知學,還恐學而無恆;人不患貧,只要貧而有志。

【譯文】

讀書人既知道學問的重要,卻恐怕學習時缺乏恆心。人不怕窮,只要窮得有志氣。

【註釋】

知學:知道學問的重要性。

【評語】

有人討厭讀書,認為讀書只是為了求生,學到一定程度,能混口飯吃也就夠了。讀書只為充顏面,出國是表示自己畢竟也留過洋。知學,乃是知道學問本身的重要性,既不是為吃飯,也不是為顏面,而是感到讀書有助於對生命的拓展,理想的推行。這樣才會學無止境,才是知學。知學之後還要有恆心和毅力,否則徒然知道學問重要,卻無恆心去追求它,也是無用的。追求學問的最高境界是樂在其中,能從學問中得到趣味,那麼即使不讓你讀,你也會偷偷地去讀,恆心、毅力自是不待求而有了。

孔子在陳絕糧,子很生氣地去見孔子,説:“君子也有窮的時候嗎?”孔子回答説:“君子固然免不了有窮的時候,卻不像小人窮的時候,什麼無恥的事都肯做了。”事實上,君子往往窮的時候居多,因為他不取不義的財;小人卻富的時候居多,因為他不問事理,只要有利可圖。

窮交不可恥,只要窮得有志氣,有節操,不做可恥的事。然而現在人的觀念卻是“笑貧不笑娼”,因此,社會上,肉體不為娼,行徑卻如娼的不知多少,不窮而濫,連小人都不如的更是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