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古文典籍>

第一一三則:道本足於身 境難足於心作文

古文典籍 閲讀(3.41W)

【原文】

第一一三則:道本足於身 境難足於心

道本足於身,切實求來,則常若不足矣;境難足於心,盡行放下,則未有不足矣。

【譯文】

真理原本就存在我們的自性之中,充實而無所缺乏,如果還不斷地追求,仍然會感不足。外在的事物很難令人心中的慾念滿足,倒不如全然放下,那麼也就不會覺得不足了。

【註釋】

盡行:完全。

【評語】

儒家講人本來具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後天的功夫,乃在於使這些良知良能不受到矇蔽而顯現出來。佛家講人皆具有佛性,皆可以成佛,一切的修行乃在於使我們見到本來面目。這後天的功夫以及修行,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好像是本來不足,所以才有所追求,其實無上的道理只會被矇蔽,而不會缺少。

禪宗《六祖壇經》中有一則神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事實上,鏡本來是乾淨的,塵埃只是幻影而已,自以為不淨而不斷拂拭,即命名鏡中塵埃,乃至於山河大地的影像都被指去,還有一個在拂的影像無不去除,終是一種塵埃之見。世人外求,乃是情慾放不下;坐禪求空,乃是法放不下。若能放下,外在情慾不能動,內也不求空寂,就如鏡之潔淨,一無所染,那麼還有什麼不充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