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心的力量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

精選 閲讀(1.04W)

篇一:心的力量讀後感

心的力量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

心的力量,從哪裏獲得?

這本書—《心的力量》很樸素直白的描述了作者整個求學時期的心路歷程。於我而言,受益匪淺,心有慼慼。

在高中階段,剛入學的作者一下子失衡,從原來的全校第一排到了幾百名,也是我自己剛剛經歷過的。這個過程,有同學選擇了擺爛,而他卻選擇了搏一把,可是當名次上長進了些,又開始了惰性,反反覆覆,不勝其煩。作者總結了他的學習狀態的維繫無非是幾點:閲讀。讓自己有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內驅力;創造。良好的人際和學習氛圍,讓自己心境愉悦。不謀而合,其實我也是無意中按這個邏輯前行。而我也剛剛經歷了與作者類似的處境。

作為高一新生倒數二十名進入學校,我卻始終沒意識到與別人的差距。開學時讓媽媽買了一塊蘋果手錶,説開學考一定能考進前一百名(那時信誓旦旦的目標到現在都沒完成)。出乎意料,350名。我永遠都會記得這個數字,已經進入了倒數的行列。除了意外,更多的是不解,卻從未曾想來到了一個水平相當的平台一爭高下。我的好強在這一刻被激發,對,並不是徹底激發,因為我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典型人物……就這樣時而頹廢時而和打了雞血一樣亢奮,我混過了我的高一上冊,不得不説,成績不差。高一下冊也如時而來卻。我也和開了竅一樣開始努力學習,午休從來都不休息,不是在化學老師辦公室寫作業,就是在數學老師辦公室問題目。我承認,那段時間我狀態真的很好。

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我的瓶頸期來了。卡在200名,無論我怎麼努力,就是不能進步,我慢慢失去耐心,狀態越來越差,開啟擺爛模式。我每天都在努力學習和擺爛之間糾結,每天心裏都在打架,成績從200名開始每次考試就退步100名。我坐在台燈前,默默打開視頻,開始發泄出近期的情緒,並且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不出所料,我站在了數學老師面前(我數學只考了50分)。“最近是有什麼事情影響你了嗎?”我大腦既在飛速運轉,又在一剎那一片空白。“沒有。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想讀。”我如實回答,這種壓抑與焦慮只有我自己懂。“那你有目標,為什麼不肯努力一把?”老師還説出了我最近上課的種種“罪行”。其實他都看在眼裏,只是等我自己覺悟。短短十分鐘,也許普通的一段對話,徹底激怒了我。我在短暫的懊悔後,望向日曆上那個大紅圈,是市統考,還有一個月,我還來得及。自此,我不記得我有多累,也不知道我學了多少,我只知道腳踏實地,只知道今日事今日畢。我也去了解進實驗班的條件,當我問班主任時,他居然説大概率是去不了的,但我並沒有太大波瀾,我只知道這次,我一定會去。

要説心的力量是什麼,是由心而發,是“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的超越平庸,是“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堅持到底。又有誰不想飛躍在雲層和山巔之間呢!

篇二:心的力量讀後感

人生好比一隻儲蓄罐,我們有權利追求偉大,但是沒有權利鄙視平凡,我們眼中不能只有王侯將相、名流巨賈、才子家人,而是要踏踏實實的活好自己這一段精彩絢爛或者平實質樸的人生。要相信自己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會在某一天回饋於你。

現在還處於學生年代的我,也已經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會考。國中的我在國一成績還挺不錯,但是由於疫情的困擾,我遭到了長久的隔離,學習狀態也有所下滑,感覺整個人都變了樣,無法集中注意力,那一段時間我也思考過我為什麼而奮進努力,也有過放棄的想法,到了解封回校的考試,成績並不理想,我被分配到了B班,這裏的同學每天都在嘻嘻哈哈,打打鬧鬧,好像都沒有把會考當一回事,過了一段時間一模來臨了,我自信地走上了考場,卻遭到了人生中最重的一次打擊,成績很是不理想,我也第一次一個人躲在牆角因為成績而默默地流下了淚水。離會考只有一個月了,我也覺得即使可能成績並不理想,但我也要為這次考試努力一次。最終成績出來了,比一模高了100多分,但是我也僅僅考入了職高。不過,我仍然相信未來道路長遠,高中這三年能改變我未來的道路。

《心的力量》不是一本勵志書籍,而是一本描寫作者回憶,記錄了作者從國小到高中的成長以及作者的學習方法,讓我感動深受。

閲讀的力量

文章中作者寫到閲讀在他的人生中站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大量並廣泛的閲讀,讓他從小就充滿着知識素養。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因為青春期的緣故,他變得很浮躁,老師也會經常批評他,導致他不爽且有強烈的反抗心理。父母察覺到了他的變化,便讓他閲讀大部頭著作。為了弄懂裏面複雜的概念和人物關係,他必須認真起來,因此改掉了多動的毛病,學會了盡心去完成一件事情。閲讀讓他在國中時就形成了有別於大部分同齡人,形成了不偏激不消極的正確三觀。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不管一個人的想法有多麼離譜,互聯網都不會糾正它,只會強化它。他提到了面對海量的信息,我們要想明是非辨黑白,首先得大量閲讀書籍,特別是有助於提升思考能力的書籍。我們人人都應該重視起閲讀,閲讀關係到了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

學習的方法

使用正確的方法學習比努力學習更加重要,作者會從各個方面去學習,並且作者會做都做卷時仔細做卷,放鬆時盡情玩耍。文章也有寫到“在作者完成了一套卷子,高高度緊張之後緩緩鬆弛,他會透過窗子望着藍天放空自己,目中所見是雲中雲捲雲舒心中激盪的事,凌雲之氣。”

學習的動力

對於作者來説,學習的動力不是來自於老師的威壓或者家長的期望,也不是為了跟朋友一爭高低高低。他是為了進入理想中的大學,他的動力來自於自身對大學的喜愛。

人生道路漫長,坎坷眾多,不久我也將迎來大學入學測驗。但我相信心有力量,方得成功。就像文中所説“成功的花,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篇三:心的力量讀後感

什麼是心的力量?我反覆琢磨着這四個金色的大字。就在半小時前,我到達了新華書店去挑選自己心儀的好書。突然,一本印着大學入學測驗狀元劉嘉森的書闖入了我的眼簾,我的心怦怦直跳,心想,就選它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如果説起初吸引我的是心的力量這四個字,那麼,使我有耐心讀下去的,大概就是他對於每科學習的一些方法和見解了,譬如,他認為學習語文的終極方法就是堅持閲讀更多的書籍,數學公式的變化要做到肌肉性的條件反射。這樣考試的時候才能從容應對,平時要多關注時政熱點。這本書全方面的記錄了他從國小到高中的心路歷程,更是他成長的回憶錄。然而學霸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上天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他與我們一樣經歷了成績的大起大落,人際關係的緊張,在學習過程中各種不定因素的考驗下,也曾使正值叛逆期的他一度偏執,就像是一匹終於掙脱韁繩的烈馬肆意地在茫茫草原上奔騰。後來的他也不是沒有犯錯的時候,有幾次的一時衝動使他莽狀行事,甚至與級部老師發生了衝突,為了應對這些困難,他常常反思並尋找解決辦法,譬如,他因多次開舍友的玩笑而造成了對舍友的傷害後及時意識到了自已的錯誤並真誠地道歉,因此很好的挽救了這段關係。

反觀我自已,也曾與一名同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期末考前發生了爭執,從此沒有理過對方,後來和解後才發現是因為當時我們都不願去溝通,而是胡思亂想的使誤解加深才導致的。現在想,如果當時更理智一點,沉靜下來好好溝通,那麼結果也會有很大的改善。從這件事情上,我也發現了我其實內心不夠強大,常常搖擺不定,或是被感性所影響,從這本書中我學習到了要沉着冷靜的尋找解決辦法,而不是陷入自己混沌的思緒中不能自拔。然而,成長就是一場不斷修正的旅程,沒有人能夠倖免。

我很欽佩劉嘉森,不僅是因為他的心靈強大,更在於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恆心;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釋然;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達的決心;一股生死看透不服就乾的少年氣概。亞運會上亦是如此,好比一次可以觀看的大學入學測驗,場上形勢激烈,台下心懸一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運動員們一個個把自己磨練成鋒利的寶劍,只等在台上亮出自己,又好比支支不畏寒冷的梅花,綻放着展現出他們的獨有風采。他們百年復一日的艱苦訓練就是為了在賽場上奪冠的這一刻,劉嘉森和他的同學們為了備戰大學入學測驗,也是歷盡艱險厄困,雖知一路蜿蜒崎嶇,困難重重,卻毅然一起絕頂攀登,互相鼓勵,不到最後不放棄。他們都是衝鋒陷陣的勇士,懷着滿腔熱血不怕跌倒,只願換個無願無悔,同樣代表着亞運會上不怕苦不怕累團結一心,為了國家的榮耀拼搏的精神,我被他們赤誠而熱烈的心所打動,於是暗暗下定決心把他們當做我心中的航標。什麼是心的力量?我靈光乍現,我想,是在經歷了磨難與挫折後,戰勝自已,從而獲得的力量吧!這股力量能讓我們隨機應變,遇事不慌張,從此不再害怕,心裏有光。

篇四:心的力量讀後感

澎湃生命

“真正的強大是習慣的強大,真正的成功是無懈可擊的成功。如果抱着僥倖的心理認為自己的小小弱點不會帶來惡果,那麼這個地方就勢必成為使千里之堤潰決的蟻穴。”

一往無前以赴之,夙興夜寐以求之,不遺餘力以成之。村上春樹曾説:“苦難是花開的伏筆,冬天總要為春天作序。”成為一個堅強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學習。在學習的生涯中,我們會遇到最難的題目、最強的敵手、最高的山峯。而學習所給予方法、習慣和品質,就是披荊斬棘、登臨絕頂最強的能力。前浪,終會化為浩蕩的洪流,沉入深深的水底。後浪洶湧的奔騰着,昂首挺室,遙望遠方,是與長天共一色,澎湃人生近百年。然後會化為化為顯浪,匯入洪流,沉入水底當你奔騰挺視的時候,我們希望見到朝陽如此明媚、鷗鳥如此自由,是希望、是夢想,也能見到平靜的遠方,是前浪匯入的方向,是一生、是永恆。接着,當你有一剎那茫然時,發現後浪的後浪已經做好了翻湧的準備,而我們即將化為飛舞的浪花、清晨的露華。接過時代的接力棒,扛起責任,綻放青春之花。

坦然接受

“真正的強大是習慣的強大,真正的成功是無懈可擊的成功。如果抱着僥倖的心理認為自己的小小弱點不會帶來惡果,那麼這個地方就勢必成為使千里之堤潰決的蟻穴。”

我們開始任何事之前,總希望有一個完滿的結果,期待高中三年的努力考上一個心儀的大學,期待在夜跑的道路上能減肥成功,期待讀過的每一本書能讓我們有所收穫,期待每份的付出得到同等的回報,期待花開,期待月圓,期待所有乘風破浪的過後是漫天的霞光。

洪荒千載的歲月繪製了怎樣的歷史圖景,羣星閃耀的漫天星河又墜落了多少星辰。後來,一次次經歷讓我明白,那期待的結果不是通過努力就會有答案。

生活中的一些無奈構成了我們人生的小缺憾、小悲喜。但只要我們一直往前走,就會看見不同的風景,一些被遺忘,一些被銘記。秋風紮起,星辰隕落,這場人生的歡歌中,什麼都可能被銘記,什麼都可能被遺忘,對於如今的青春時光,我們未來也會以坦然的心態去接受。

超越自我

“我們活着不是為了留下金石的證據,不是為了留存在他人的記憶之中,而是為了帶着珍惜,勤奮工作,陪伴家人,欣賞藝術和體驗生命的歷程,重要的是生命的完整性,當我們用力的活過了,擁有過完整的人生,那麼就連死亡也不是可怕的事情。”

漫長的農業文明塑造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農業文明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將人的時間觀拉長:春天的期望一定到秋天才能實現。所以努力吧,春天是該播種的時節,若拖到夏天才行動,雖然也辛苦付出了,但秋天的收成肯定不會太好,冬天就可能吃不飽。

戀人們想要與一個人白頭偕老,商人們想用一個商品萬世稱霸,科學家們想用一個公式窮盡變化。然後就會不斷地哀歎,世界變化好快。更不必説我們身邊的小事,每當我聽到有老師説“現在的學生真是一屆不如一屆”,聽到有的家長説“現在的孩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就會從心裏生出一點同情。因為我知道,每一個人的心底都藏有一份對過往的眷戀、對“確定性”的着迷。人性中有一種渴望,時間是靜止的、容顏是永駐的、社交是穩定的、生活是不變的,我們每一個都會懷念那樣的日子。但是,那是“楚門的世界”,而不是我們真正面對的世界。我們要抽離出來,感受自我,超越自我。

哪怕路邊的隨便一個人,哪怕野地裏的隨便一棵草,也有從生到死的過程,也有獨特的遭際。我們有權利追求偉大,但是沒權利鄙視平凡,我們眼中不能只有王侯將相、名流巨賈、才子佳人,而是要踏踏實實地活好自己這一段精彩絢爛或者平實質樸的人生。

曾子説:“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儒家傳統不提倡宗教,重視的始終是人。而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通過閲讀,在時間的長河中,汲取各種力量,善良的、智慧的、光明的、堅韌的。併成為其中之一,成為一滴水,包容萬物,滋潤萬物,融入萬物,彙集起來,一起奔湧向前吧!

篇五:心的力量讀後感

心靈雞湯,這個曾被吹捧到風口浪尖,然後歷經互聯網腥風血雨,在“喪時代”的感染下一度被扼殺,如今卻又以新的姿態活躍在各個社會階層的傳奇詞彙,也曾是我的願景。

作者劉嘉森這個名字我並不陌生,第一次瞭解到他是在他的一段勵志演講視頻中。我當時只覺得這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心靈雞湯已經給了我足夠多的教訓,那些在聽他演説的不知是家長還是學生,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事到如今還願意去相信這些雞湯。當時的我也未能預料到幾年以後我會自發閲讀他所著的書籍。

潛意識驅使我買了這本書,天然地希望能從中得到慰藉,希望看到他人優渥的學習條件,更高的起點與天賦,來彌補自己的落差。但,慢慢的,我發現了。正如當初我第一次慘敗給墨菲定律那樣,這一次,或者更確切的説,我所打算藉以逃避的每一次,都未能如我所願。

在閲讀的全過程中,我把自己在同時期的記憶也拿出來比對,結果發現一些遭遇竟出奇的相似。我原以為他憑藉着從小積澱的大閲讀量能夠幫他在與同齡人的賽跑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以此來啟發我們閲讀的重要性,就像無數的雞湯中所述的那樣。但他也受挫了,不止一次,每當我認為他接下來能夠一帆風順的時候便會出現新的狀況,而每一次對他而言是打擊,對我而言則是越發加深的自責。可以説,這甚至不是一碗合格的雞湯,因為它並不那麼甜美,而是時時湧現苦澀。儘管已經知道他最後的結果是好的,但仍舊希望他的過程同樣完美。這種自私,現在想來才是我最大的敵人。

國小和國中時,我的成績和他一樣也很出色,但到了國三臨近會考時,我狀態時常不佳,面對難題時常常因為強烈的心理暗示而未戰先敗,到最後也沒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我只把它當成波谷,過去便好。但到了高中我更加手忙腳亂,成績一度跌落谷底,不要説領先了,排名甚至沒能擠進過兩位數。每次回顧自己的大考,面對那些沒有緣由出錯的題目,我都感到深深的無奈。儘管我沒有自暴自棄,但成績一直沒有起色。反觀此時書中的男孩,卻已經在一次次潰敗中成長起來。過去無法改變,卻令如今的我沉思。

回想自己還不長的人生歷程,我並沒有如自己想象的那樣對生命中大大小小、樁樁件件的事情如數家珍,能夠回想起來的反而更多是些尷尬或是遺憾的時刻。

國小時期,為了一篇徵文嘔心瀝血,最終也未能如願拿到一等獎;國中時,在最想拿到好成績時卻棋差一着,錯失機會;高中時,曾躊躇滿志要通過競賽闖出一片天地,卻發現自己的能力根本比不上那些優秀的人,勉強支撐過後兩頭皆空。太多的事與願違,太多因為自己的猜疑而最終沒能到達目的地的心靈旅程,太多因為自己的膽怯而錯失的成長的機會。

不禁想起衡中另一位同樣有名的張學長,昔日的青春與夢想使他一戰成名,去年的演説中卻因“土豬拱白菜”的比喻而引起互聯網上的軒然大波,有人藉此張揚造勢,有人卻堅守少年的初心。如今,他已進入大學,再多的流言蜚語也已是昨日黃花,他是否也事與願違了呢?

或許是吧,但這一結論在漫長的時間輪軸中又顯得無足輕重。每個人都會有失意的時刻,就像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所闡述的那樣,生命不曾離開孤獨過孤獨而獨立存在。同樣,事與願違也是生命中不曾缺席的常客。我常常以為自己只要足夠努力,便自然會有回報,即使微薄,即使不等價也好,但事實卻可能是隻帶來負回報,彷彿命運突然的玩笑。我一度憎恨這種失落,但仍然前進,不顧自己是否只是在原地轉圈。

但當我終於意識到個人能力有邊界,承認了虛榮的無用,承認了自己的平凡,承認了落寞終有時,便不再對事與願違抱有恨意。這時我才回想起來,雖然國小徵文夢未能如願,但期間我的寫作技巧實有提高;雖然國中在終局前棋差一着,但在憂鬱的日子裏我收穫了更加珍貴的友情,度過了此生不悔的苦難;雖然高中生活並不順利,但在一次次自認為無用的爬起與兜轉中,我的心態也逐漸變得更加沉穩起來,開始留意細微的美好,開始閲讀書籍,開始在晨晚散步,開始一步一步地與自己和解。

我仍願意相信努力會有結果,也逐漸明白了聆聽雞湯的人即使已知雞湯不會帶來硬實力,但仍願意在心底埋下希望的種子,待有風時隨花一路開向遠方。

這個時代有太多希望站在舞台中央的人,短視頻橫行的當今,一位主播或是一個農民,都有可能在隨手一拍中出名,以此期望獲得物質的財富,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一夜風流後散去,就像滄海里泛起的一朵浪花。最後留下的,未必全是一點一滴積累至今的,但卻一定是嘗過苦味,並知曉甜味的人。

興許行過高山,恰逢江海;跨過雪原,花期未至。但到那個春天來臨之前,願所有的事與願違,都能對你莞爾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