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精選10篇)作文

精選 閲讀(1W)

篇一:《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

《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精選10篇)作文

馬夢冉

古人説:”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集體沒有規章制度,那麼這個集體就會雜亂無章。——題記

“淨·靜校園”就像一個方向牌,為我們指明瞭方向。

“淨”

”淨”顧名思義就是乾淨,整潔的意思。它包括了個人衞生、心理思想以及集體衞生。個人衞生就是注意自己的面容是否整潔,校服是否乾淨。個人生活區域是否乾淨整潔。

心理思想是心態積極向上,樂觀純潔。不向他人傳播負面信息及不良內容。有正確的三觀意識不向他人爆粗口。集體衞生就是班級衞生和校園衞生。這些都需要集體的付出,讓我們提倡“彎腰精神”垃圾撿一撿,校園美十分。

一個乾淨的校園,就會讓我們的學習環境變得更加美好。一個好的環境會讓我們心情舒暢。

“靜”

”靜”就是安靜。像”孟母三遷”一樣,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大家都做到”入班及靜,入座及學”,在校園內不大喊大叫,大聲嬉鬧,校園就會安靜和諧。“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讓我們奔向未來,擁抱明天。

“競”

在學習中,最重要的是競的精神。

學習就如一場長跑馬拉松,我們只有找到了目標、對手,才會不斷進步。如果沒有對手,那我們就會失去鬥志,只能原地踏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讓我們把握時間,珍惜青春。用良好的心態看待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敬”

古往今來,尊敬師長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們要繼承併發揚下去。看到老師要主動問好,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犯了錯誤應主動承認,不應和老師爭吵。如果老師課堂上出現了錯誤,應與持有委婉的態度去向老師説明。同時,在課堂上自覺參與課堂,積極與老師互動,遵守課堂紀律,也是對老師的尊重。

同學們!讓我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讓我們在淨·靜校園裏面,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篇二:《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

李越

古人云: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一個人的文明禮儀是其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表現,也代表着整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水平。所以,中學生應該注重自身日常行為文明禮儀,提高自身修養,以禮儀身姿立於集體,立於校園,立於國家。

“禮者,敬人也。”孔子如是説。“讓,德之主也,讓之謂懿德。”《左傳》亦如是説。談吐舉止是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中學生在保證自己衣着得體、儀態得體時,應注重於自己的談吐舉止。列寧同志在狹窄的樓梯上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女工正要退回讓路,列寧制止了她,並説:“請您先過去吧。”一個“請”字體現了列寧待人接物的文明禮貌,也警示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以禮待人、態度誠懇。

名人如此,我們的日常生活亦然。對於同學,我們要學會團結友愛;對於班幹部,我們要學會理解聽從;對於老師,我們更要學會“尊師重道,薪火相傳”。就如著名的文學家宋濂在回首自己求學經歷時談到:“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我們在面對老師時一定要恭敬專心,重視禮節。在學習的道路上,在參加集體活動時,我們都不免要與他人進行語言的交流,講文明懂禮貌的校園準則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人相處、融入集體。

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以禮待人,才能被人以禮相待。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董卿在採訪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時3分鐘跪蹲三次……古往今來,文明禮貌已成為一種價值準則。作為新一代青少年,我們更應該學習日常文明禮儀,做到行為規範、儀表得體、語言文明,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遵守秩序;注重禮節、態度誠懇、自然大方,與萬千學子一同創建大名一中的“淨·靜”校園。

篇三:《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

鄭佩佩

服章之美為華,禮儀之大為夏。吾輩身為中華少年,今正值韶華,朝氣勃發,志曉上下之理,誓通中外之故,更應明諸行禮法,始於表,發於行,化於心。塑學子風,立母校名,揚九洲魂。

禮,始於表。古言女子亭亭玉立,恬雅如蘭;男子,玉樹臨風,形正如鬆。儀表端莊,衣裝整潔是交往之本,禮儀之道。華夏人文初始距今早已千年矣,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素樸、淨潔的姿態儀容始終為古今所推崇。文人雅客如此,山野閒士如此,田園百姓如此,堂中學子亦是如此。青年逐墨,正姿容,着簡裝,榮光幻彩,心懷暖陽,青春之美於禮中來,行中始。窈窕淑女,不必俗粉濃粧,一顰一笑皆是風情;翩翩雅士,不必譁眾取寵,一躬一行俱為氣度。

守禮之節,需正儀表,端衣形。

禮,發於行。誕禮慶人之初生,冠禮賀士之成人,饗禮祭食之本源,賓禮迎遠來之朋。古人以行禮生,禮歲,禮時,禮友。程門立雪,是對育人之師的恭禮;周公吐哺,是對高才志士迎禮;孔融讓梨,是對親人手足的敬禮。我們行禮道亦是如此,無需多言,微微屈身,輕輕頷首,淡淡微笑,靜靜致意,便是對禮之本質最好的詮釋。行禮之道,需恭行止,修言道。

儀,禮於心。我國自古便為文明之國,禮儀之邦,仁義禮智信於炎黃初始,伴中華民族至今。儒雅與禮治,早已銘刻在靈魂的心臟上,如跳動不止的脈搏,聯繫着文明和歸宿,是我族史之本,文久源。今中國之少年,需守禮之節,行禮之道,更需化聲於行,化行為情,情化於心,讓沸騰的赤子之心延續千年的輝煌,識禮儀,通禮道。

始禮於表,發禮於行,儀禮於心。時過千年,紅牆灰瓦的校園內,悠悠古韻與莘莘學子融為一體,禮猶存,民族興旺,華夏昌盛。

我凝視它,猶如凝視整個文明。

篇四:《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

魏佳雙

唯有青春與夢想不可辜負,但夢想得以實現的外在條件是環境的助力。“淨·靜”校園活動的開展旨在創建乾淨校園、安靜校園、文明校園。

“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幹霄戰風。”人才在校園中培養,其最為關鍵的便是良好的育人環境。古有孟母三遷,為了孟子的學習環境,孟母三次搬家。可見,環境對於學習的重要性。“閒談雲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我校學子更應篤實良好校風,如光如電,不改其色。

看,日月高空懸,古之成大事者,無不自律,文明有禮。“禮”是我校學子一以貫之的美好品行。常言道:時代造就英雄。那麼優美校園必定造就優秀學子,良好品行必將培育優質人才。

聽,霧角海上隱。明禮守法講美德,孝親尊師善待人。自古以來,家有家風,國有國風。那校也有校風。作為一名中學生只有知識是不能夠的,“有禮、懂禮”也是我們的必備禮儀。千古江山,尋常巷陌,英雄無覓處。但我輩青年更應用行動發揚好校風,好似霧上角,可指前行路。

感,慎思明辨篤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譚嗣同曾説過“為學莫重於尊師”。老師教書育人,我們更應尊師重道。船舫上的燈火明明滅滅,萬禮湖的花燈如霞似錦。所有的美輪美奐的背後都有努力,努力亦在美輪美奐中煥發光彩。

“運海摶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擊汰,必佇飛雲之楫。”我們的遠方必借美麗校園之勢,乘風而去。良辰美景,皆嚮往之;其景難遺,淨靜有之。校園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大學》有言:“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家如此,校亦如此。校園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吾輩青年,尚在校園,以吾輩之青春,塑美好校園。中國是文明古國,古如此,今亦如此。校園生活倏忽十餘年,我們更應珍惜。在美好校園中學習,何樂而不為?

篇五:《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

劉慧哲

學校是我們求知求學的地方,作為學校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共同創建一個乾淨、安靜、文明的校園,正所謂校園是我家守護靠大家

創建一個乾淨校園、安靜校園、文明校園,有助於為我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這需要我們熱愛勞動,創造出勞動的美,創建乾淨校園;需要我們低聲細語,不喧鬧爭吵,創建安靜校園;需要我們文明守禮,尊師敬長,創建文明校園。而在這其中,創建文明校園是尤為重要的

文明守禮是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名身在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要繼承併發揚它,讓它散發出耀眼光芒。我們要做一個懂文明、講禮貌的文明學生,養成淨口靜心、守紀文明的習慣。可是,具體要怎麼做呢?

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儀態。作為一名中學生,整潔得體、大大方方是我們的衣着標準。我們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中學生,走路時不勾肩搭背,談吐舉止文明,表現出我們青年人應有的樣子。

遵守校內的禮儀常規,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上課和下課時都應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才可坐下或離開教室。老師不辭辛苦的把知識傳授給我們,把時間奉獻給我們,而我們做的最基礎的要求就是要尊敬師長,下課後碰到老師要問好,不對老師指指點點,尊重老師的習慣。而同學之間更要友好交流,起綽號更是大忌;在集合時、在公共場所、在衞生方面,都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

遵守使用體態語言的禮儀常規,要學會使用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來表達自己的敬意。

正因為有了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才有了這乾淨校園、安靜校園、文明校園。每個人都希望處在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向上、文明有禮的校園環境中,在此,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為良好的校園環境中貢獻一份力量!

篇六:《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

任田爽

在淨靜校園的推動下,我們的學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裏,從歡聲笑語操場到書聲琅琅的教室,從無私奉獻的老師到廢寢忘食的學生,都充滿了文化的氣息。

首先是淨,意味着乾淨與整潔。《朱子家訓》中第一句話便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作為一名學生,我們不僅要做到儀容儀表乾淨。儀容儀表乾淨是學生在學校的一張獨特名片,“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外在的形象,是一個人的名片,裏面隱含着他的教養;談吐乾淨,是同學間待人最好的涵養,口者,心之門户也。談吐表達,是一門藝術,也藏着你為人處事的態度,美好的容貌非常容易讓人有乍見之歡,但唯有做到淨口、淨言,才能讓人久處不厭;內心乾淨,至人之用心若鏡,無論面孔、衣裳還是心靈、思想,看遍人間疾苦,內心依舊澄澈。保護初心和善意,做到以淨來修養自己,建設乾淨的文明校園。

其次是靜,《禮記》曾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一個人只有內心安靜,才能平和處世,坦然地面對人生,凡是成大事者,沒有耐不住寂寞的,他們都能靜下心來自修。靜,有助於我們對人生前途進行深遠的思索,只有靜氣,才能讓人保持頭腦清醒、深謀遠慮、寵辱偕忘、泰然不驚。

當代,學校是培養、建設國家棟梁之才的地方,同學們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激勵自己,做到愛老師、愛同學、愛校園,注重日常文明禮儀,養成靜心、淨口的文明好習慣,推動學校創建淨靜校園的進程。

時光如白駒過隙,飛逝而去,絕不做任何停留,歷經滄桑的變化,見證時代的變遷,留下奮鬥的足跡,為淨靜校園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篇七:《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

石禹軒

聽,整齊的教室裏不時傳出同學們朗朗讀書聲;看,乾淨的校園裏到處是同學們彬彬有禮的場景。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了他的高度。為改善學生學習環境,營造更乾淨、更安靜、更文明的校園環境,我們學校獨具匠心,開展創建淨靜校園活動。

為打造淨靜校園,學校採取相關措施,由師生代表組成檢查小組按時檢查班級衞生和紀律,對各個班級進行評分,並且每天一彙總,每一週一通報,並及時將檢查情況在學校電子屏上播報,這些做法大大提高同學們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我們的校園也變得更加乾淨和安靜。他律固然有效,但自律更為重要。作為學生,我們應衣着得體,談吐舉止文明,尊師敬長,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安靜有序,不大聲喧譁,自覺維持個人衞生和校園衞生,爭做文明標兵,守紀標兵。

淨,即乾淨整潔,整齊有序。淨是美麗,當温暖的陽光灑滿校園,藍天、白雲、教學樓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令人心曠神怡;當黃昏降臨,夕陽映射操場,美麗的校園讓我們留戀不已。淨是健康,每天兩次的衞生打掃,每日一次的消毒工作,每週一次的大掃除,正是因為學校的認真負責,我們才得以遠離病毒侵擾,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心情。

靜,即安靜沉穩,不浮不躁。“非寧靜無以致遠”,只有心態平和,才能厚積薄發。學習亦是如此,只有靜下來,腳踏實地,才能取得好成績。教室安靜下來,我們才能以更好狀態投入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我們如果在課堂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就難以學到知識的,唯有在課堂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才能取得真經,得到成長。“靜”讓人能以穩中求勝,不急不惱,只為理想信念而努力。

聽,上課鈴聲已經響起;看,美麗校園正向我們招手。讓我們一起攜起手,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創建淨靜校園。

篇八:《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

王珂

淨,乃“清潔乾淨”之意;靜,乃“安定不動”之意。

學於校園,長於校園,宜視校園為己之校園。“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難明白“校園者,亦為我們的校園”,進入學校之後,我們便成為全新的共同體;穿上校服後,意味着我們的臂膀上又多了一份責任。如此,我們應如何在文明校園共築中貢獻一份力量呢?

淨口靜心,方能生德行之蘭蕙,以芳香滿校園。言語文明,可築校園之“淨”;心靜意誠,可生校園之”靜。王力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把語言看成是一面鏡子,那它倒映出來的應該是人的靈魂。”恰如其言,若你我身旁之人出口成髒,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會認為他德行高尚,是否會心情受損?正所謂“他人有心,餘忖度之,依其深思”,若我們言辭不端,那於他人看來,我們又將是怎樣的一番面容呢?再觀靜心,實乃為穩固學業之基。試想,若無靜心之智,在茫茫黃沙中怎能實現核技術的突破?若無靜心之智,在極度貧困的百坭村,怎能綻放出黃文秀這般盛開的花朵,帶領民眾脱貧?所以,我們宜應做到淨口靜心,方能助力淨靜校園。

淨室靜屋,方能成校園之美麗。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若我們在生話中,不能從點滴小事做起,令宿舍一室、教室一隅潔淨無塵,使其愉悦我們之心情,彰顯“掃天下”之豪情,那我們怎能使校園成為靚麗的風景呢?入班即靜,入座即定。若我們能做入班即靜,那不僅我們的學習氛圍會得到保證,而目教室亦會靜謐如畫,賞心悦目。

共建淨靜校園,令文明之風吹遍每個班級,亦是吾輩應做之事、應盡之責。青春正當時,我們何不立即行動,爭做文明標兵,以強我一中之文明呢?

篇九:《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

古人孔穎達曾言:“中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在中國千年歷史中佔據着重要地位。小至家常便飯,大到祭天拜祖,古人都十分注重禮儀。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們依然隨處可見禮儀之美,遇到熟人時要行點頭禮,升國旗時要行注目禮等等。而作為中學生,我們更要遵守日常禮儀,將“靜”“淨”落實到學習、生活中,共創美好校園。

靜中取淨,創建乾淨校園。安靜中的乾淨,祥和而美好。設想一下,我們身處於一個安靜的環境中,滿地垃圾、落葉,一片蕭索淒涼之景,必然會影響學習的心情;而在冬日陽光下,一片祥和美好、温暖整潔的校園景象,我們才能靜心學習,奔赴未來。故而,安靜中的乾淨是極為重要的。

淨中取靜,創建安靜校園。乾淨中的安靜,難得並可貴。這份安靜是在乾淨的基礎上的昇華;這份安靜是“因時而異”的,並不是一直靜寂安謐的。這份安靜體現在遵守課堂紀律,安靜聽老師講課,路遇老師禮貌問好;這份安靜體現在,下課時不在班級大吵大鬧,不打擾他人和同學間的學習交流。

靜淨結合,共創文明校園。安靜同乾淨並駕齊驅,生機又有序。靜是早晨朗朗的讀書聲、是上課時的鴉雀無聲、是下課時的平聲交流;淨是班級內衞生整潔、是校園內不見一片落葉的乾淨、是處處不見一絲塵土的潔淨。安靜讓我們的校園井然有序,乾淨讓我們的校園煥然一新。生活在安靜而又幹淨的校園,才能讓我們心情變得愉悦,成績變得更好。

校園是千千萬萬個夢想聚集的地方,是同學們加油奮鬥的地方,是無數學子放飛夢想的地方。創建文明校園,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這樣才能在淨靜校園之中沉潛蓄力,去拼搏一個光明而又無悔的未來。

篇十:《中學生日常行為文明禮儀薦讀》讀後感600字

近期我校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創建“淨靜”校園活動,讀了本期文化閲讀“致學生”推薦的文章,我對創建乾淨校園、安靜校園、文明校園深有感觸。

助力創建乾淨校園,我明白了首先要從自身出發,講究儀容儀表。雖然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個人的內在修養當然重要,但是沒有人有義務通過你邋遢的外表去發現你的內在美,給人留下第一印象的永遠是一個人的外表。然而我們身處校園,講究外表,絕不是要追求標新立異、博人眼球,也不是追求時尚、盲目攀比,更不能讓一層脂粉遮蓋了青春煥發的自然美,我們只需要做到乾淨整齊,這樣既可以讓自己倍感清新爽朗、心情舒暢,同時也向他人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

讓乾淨進校園,絕不能只停留在外表上,更應體現在日常行為禮儀上。校園是我們共同成長的大家庭,一個人的行為會對周圍人具有帶動作用,構建文明校園,每位同學都擁有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做到言談乾淨、舉止文明,以己為中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嚴格自律,為校園帶來正能量。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當注重與人交往的禮儀,特別是葆有對老師的尊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老師的寫照,“講壇三尺一堂秀,桃李九州四海春”是老師的榮耀,老師們不是雕塑家,卻塑造着一批批青少年的靈魂,我們應對老師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於今日而言,我們無須程門立雪,然而精神內核不變,對老師的尊敬與感激亙古不變。此外,同學之間也應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構建文明和諧校園。

創建淨靜校園,旨在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我們每位學生都要尋找到幸福感、歸屬感,創建美好校園應當由我們自身做起,講好日常行為禮儀規範,共同努力,如此方能沉潛蓄力,創造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