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以尋為內容的作文(精選9篇)

精選 閲讀(2.12W)

篇一:以尋為內容的作文

以尋為內容的作文(精選9篇)

苟博雅

日月如梭,歲月如歌,風雨滄桑,英雄輩出;您依然是五嶽向上,一切江河任是滾滾向東,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

——題記

尋一葉方舟漂向遠方,尋一盞明燈點亮心田。

古時,您尋那瑰麗的思想——楚大夫行吟澤畔,九死不悔,縱然諂媚誣衊視聽,也不隨波逐流;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壟畝。還有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度;無數文人墨客共同營造了您豐富的內涵。

當今,您尋那不屈的靈魂——08年重災區汶川、北川已無力呻吟時,彷彿黑暗陰霾一瞬間籠罩着大地。他們沉默了,但終究沒有使生命之火熄滅,無數志願者和解放軍奔赴災區用雙手為生者搭建起了一片明媚的天空。他們風雨兼程、全力以赴,直面命運的磨礪,徹悟對生命的探索,在這片土地上,他們揮灑上不朽的生命華麗篇章。武漢封城之時,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眾志成城,在災難面前我們勇敢面對一次次生命的消損,一次次的熱淚盈眶,一次次心靈的撞擊,感動充盈每一個人的心間……。

現在,您尋那輝煌的未來——“嫦娥”探月、“北斗”組網、“神舟”飛天、“天眼”巡空、“蛟龍”入海……。這些大國重器的背後無不閃耀着智慧的力量和辛勤的結晶。新時代的舞台上,處處刻印着奮鬥的足跡,洋溢着青春火熱的激情……

欣逢盛世,我輩定當勇擔使命、砥礪前行,在新時代的廣闊舞台上,如夸父追日般尋找成就精彩的人生!

篇二:以尋為內容的作文

尋姥爺大手的印記

錢俞燁

春去秋來,夏走冬至,歲月總是流走得快的讓人措不及防,可能是它走得太過匆忙,不小心拿走了姥爺青葱的頭髮,不小心給他的頭上留下了根根白絲,又不小心給他那雙温暖的大手鋪上了一層老繭…那個每天堅持去爬山的姥爺已經變得體力不支了,那個天天精神飽滿的姥爺也變得貪睡了。只是不知是歲月匆匆催人老,還是那個被他喂大的小女孩已不再依賴他的大手,與他相見甚少,讓他失去了精氣神兒呢?細細想來或許是後者的開始縱容了前者的發生……我忽然心中一顫不自覺的尋找起心中姥爺那雙大手在我成長路上留下的痕跡。幼兒園大班時候的我是十分不願去姥爺家的。因為姥爺的投喂總是令我應接不過來,可偏偏那時爸爸媽媽工作忙,我總被送到姥爺家。雖然記憶已有些模糊,但想來那時的他應該是眼睛明亮,身強體健,精神倍兒棒吧?“寶貝,來,張嘴。”“哎呀,吃一口吧,最後一口了!”……像這樣的話語整天環繞在我的腦海裏,心中不禁厭煩起來,可是偏偏這時若是我不願意吃他手裏端着的碗裏的飯菜,那姥爺就必定使出絕招:將飯盛到手中,送進我的嘴裏去。而且每次我吃飯時,姥爺保證不會和我一起吃,而是一直坐在我身邊給我夾菜,餵飯,然後一直等到我吃完他才開始動筷子。姥爺吃飯則是與我小鳥似的吃飯截然不同,他總是吃得特別香,眼睛一抬不抬的看着碗裏的飯,手中握着筷子,嘴裏在嚼東西時偶爾會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讓人看了以後覺得那碗裏的飯菜,不是什麼珍饈美味,也該是山珍海味了。

其實,姥爺本來做菜就特別好吃,再如上他特別特別重視我的吃飯,飯菜那是一週不重樣。有一次,我偷偷躲在充斥着油煙味廚房門口看他做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只見姥爺一手拿着炒勺,一手握着鍋把,一起一炒雙手完美配合。儘管臉上有着滴滴汗珠,卻絲毫不影響他發揮,時不時還來一個大顛勺,要我説,姥爺做飯時簡直瀟灑極了!

後來我又發掘了姥爺大手的其他“妙用”,比如:抱我,開包裝等等,原來我做不了的好多事姥爺的大手都能幫我完成。可是,很快我不需要抱了,飯可以自己吃了,包裝也能自己打開了,那雙大手似乎也與我見面越來越少了,慢慢的,慢慢的,那雙大手好像離我越來越遠。漸漸淡忘在我的記憶河流裏,但是在我忽然開始追尋他的印記時,他仍清晰可見,温暖如舊,默默地,默默地等着我回來。

雖然鐵用久了會生鏽,水果放久了會腐爛,但是我只希望那雙大手不要像它們一樣再變老了。也許歲月在流走時能聽見我的聲音,讓姥爺永遠不會變老……

篇三:以尋為內容的作文

劉澤豐

我們人生來都在尋,我們在尋什麼,尋暗看,尋陪伴,尋快樂,尋自己。

下午陽光獨好,幾個同學一起去爬山,“山的那邊是大海”説的就是浮山,於是我們啟程了。

畢竟已至初冬,天氣涼着,可是山上的女貞灌木仍然還在保持茶綠,仍佛顏料幹了,沒有水分了。但至少他還在堅特着生命。在女貞樹旁,尋得白花兩三枝。小白花有六瓣花蕊被暖暖地擠在中央,雖然我鼻炎嗅覺不太靈敏,居然能看見一抹白香揮發在空氣中。本來只是走走,居然尋得暗香。

這是山路,所以越走越陡,登山的我們胸口一起一伏得從嘴裏噴出白氣,好像工人也消極了,不再修路,黃色的土路坑坑窪窪的,我回頭看看,發現在半山腰看天,別有趣味。我與藍天距離又近了,太陽隱約在霧中照着,散發出迷濛的光。我發現,其實陽光並不孤單,白雲也在旁也,就像自己不孤單有花草相伴一樣。看天竟然也能尋得陪伴。

其實爬山一點也不無聊,我之前一直沒有發現。你常常在這時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你頂天立地,就像腳踩着地,頭扎進海里,引力顛倒過來了一樣。海天一色,我發現天空真的像大海,它比海廣闊,它比海安全,它比海親切,它比海快樂多了。如果説海是詩人,天空就是快樂的頑童,歷經暴風驟雨,還是敢於尋我快樂。

我邊在藍天裏“泡頭”,邊爬到了山頂。山頂又是另一番風景,你站在不同的高度,就有不同的心情。在山頂,心中更遼闊,你似乎已經與世界融合了。周圍有土石色的峭壁,腳底有粽土,頭頂有藍天,聽鳥鳴啾啾,不禁吶喊一聲,心中便如疏通面了的水,暢通了。這時,你使勁地呼吸,使勁地眺望,使勁地傾聽,你終於尋到了自己。

“我是誰?”你會產生疑問。“字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陸向山的話讓你豁然開朗。不管是否理解此話,一定能體會他內心宏大。

我終於尋得了自己,自己是一個心靈的宇宙。在天地之間,你顯得格外渺小,但似平,你突然覺得,自己也挺大的…

人人無不在尋,尋什麼?尋暗香,尋陪伴,尋快樂。尋自己。

其實,我們真正尋找到的,是世界。

篇四:以尋為內容的作文

尋回親情的芬芳

由子豪

將那些平時毫無察覺的親情,一點點尋回。——題記

放學回家,經過小區的公園,一隻矯健的烏鴉叼着小蟲從遠處飛回,巢裏一直貧弱的老鴉等待着他,一隻鮮嫩的小蟲被送入口中。一老人正牽着孫子的手走着,兩人有説有笑,散發着親情的温暖,這温暖的一幕幕親情感人肺腑,但不知何時開始,身邊的親情卻逐漸淡漠了……

回家路上,一片漆黑,還有刺骨的寒風,迎面而來,暗自慶幸,幸虧今天早上姥姥讓我多穿了兩件衣服,本來早上晴空萬里,路上只有我裹得如同粽子般,還想抱怨她兩句呢。推開家門,姥姥坐在沙發上,我習慣性的兀自竄進屋裏,姥姥突然發話了,“怎麼又不叫我!”我很不耐煩地“哎呀不就沒有叫你嘛,有那麼重要嗎?姥姥!”姥姥失望地搖了搖頭。一會兒,媽媽回來了,姥姥心中的怒火也按捺不住了,向媽媽投訴着我對她的冷落,我也不甘示弱和姥姥吵了起來。最後無可奈何用“砰”的一聲關門聲結束了這次爭吵,親情的温暖彷彿也被“砰的一聲隔斷了。

憋着一肚子的不服寫起了作業,房門突然被打開了,腳步輕輕的,一聽便是姥姥,像往常一樣在牀頭櫃上放上了一盤水果,橘子是剝好皮的,蘋果也是削好皮切好塊的。突然愣了一下,我彷彿尋到了我的親情,每天晚上姥姥都會送來這一盤水果,但我之前似乎連一聲“謝謝”都沒有説過,一年四季,同樣的位置,變換着不同的水果,每次的都是那麼鮮嫩可口……姥姥又拍了拍我的後背,平時來不及注意的,她那被鬆弛的皮膚包裹着,卻又充滿温暖的手。“吃吧,剛買的脆蘋果,你愛吃。”我拿起一塊向送進嘴裏,蘋果的潔白而脆爽,攜帶着冰涼的氣息,咬下的一瞬間,汁水四溢,彷彿在焦躁不安的心情中出現的一股清流。“嗯!真甜”眼淚奪眶而出,劃過我的兩頰,在這一刻,一個個場景浮現在腦海裏,小時候一次次被姥姥繫緊的鞋帶,一筷筷姥姥夾來的菜,和那一盤盤新鮮的水果……親情的影子漸漸清晰了起來,我彷彿又尋回了那份親情,我努力地掩飾着的淚水,不讓姥姥看到,這一盤水果放在別處是那麼地普通,但在這裏,卻成了一把鑰匙,一把化解我與姥姥爭執的鑰匙,一把打開我心扉尋回親情鑰匙!又是一天放學,寒冬依舊,四周卻是萬家燈火,不聞其聲也能感人至深。推開家門,“姥姥!”,我大聲叫道。“誒!”。姥姥笑了,我也笑了,在歡笑聲中眼眶又不知不覺地濕潤了。

我終於明白,尋回這份親情是這般的容易,因為親情就藏在我身邊,只是有時候被我自己淡漠了。親情就像濃烈的香氣聞久了或許就習慣了,它永遠沒有丟失,只是需要靠細細品味來尋回!

篇五:以尋為內容的作文

尋一年味

劉靜宜

過年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但是現在人們都説年味越來越淡了,已經沒有以前的感覺了,而我今年就準備尋找一下年味。

臘月初八這天,我同爸媽來到集市買年貨。集市裏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大人小孩的歡笑聲和小販的吆喝聲交融,一派過新年的景象。這分明年味十足,但我總感覺有所欠缺。

“那邊有賣手寫對聯、福字的,過去看看。”爸爸手指前方説道。前面圍了一大羣人,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縫隙,我隱約看到幾抹中國紅。

我費勁擠進人羣,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紅底金字或紅底黑字的春聯。“民安國泰逢盛世,風調雨順頌華年”,“迎喜迎春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諸如此類的春聯掛滿四周,我不由心道:這不就是我要尋找的年味嗎?!

攤主是一位銀髮老人,他一身藏青長衫,筆墨紙硯擺於桌上,手持一根毛筆,正在書寫春聯。筆尖流露出的縷縷墨香混入年集上其他攤販飄出的美食香氣裏,平添了一份別樣氣息。我眼前一亮,便抱着湊熱鬧的心態加入了攤前的求字長隊。幾分鐘後,我排到攤主面前,他抬起頭,笑盈盈地招呼我:“小朋友,你是要春聯還是要福字呢?”“我要一幅‘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對聯吧。”他點點頭,研墨蘸筆,筆走龍蛇地寫起對聯。我詢問道:“爺爺,您這書法得幾十年的功底吧?”老人爽朗地笑着搖頭:“沒有,沒有。如今的對聯福字,大多都是電子打印的,雖是精美,卻少了手寫的別樣韻味,也少了春聯的年味!”他寫完落筆,邊將對聯遞給我邊説,“我這算是發揚一下傳統文化,也挺有意義的不是?”我剛要伸手去接,老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小朋友,希望你們年輕一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無止境,學有所成。但同時,也別丟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好嗎?”我看着老人期的眼睛,堅定地點了點頭。

除夕夜晚,我捧着着那幅春聯,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情緒久久不散。我們每一年都會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有時都覺得煩不勝煩。但過年卻是每一箇中國人最最嚮往的節日。我們通過家人歡聚一堂,門上貼嚮往美好生活的春聯、福字,放鞭炮煙花,穿新衣服新鞋子賦予其節日靈魂,從而彰顯其獨特的味道!現在很多人都在一邊過洋節日,一邊嫌過新年沒有以前的味道了。我認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我們心中漸漸流失了!我認為只有心中把中國傳統文化放在首位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為發揚傳統文化而努力奮鬥!這樣我們每一年過年就會有濃濃的年味,年味也有了真正的意義!

我想,這樣的話,我以後就不需要去尋找年味了,因為它會永遠在我心中長存!

篇六:以尋為內容的作文

尋花

李沛霖

第一次知道野薑花”,是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文中,作者沒有用華麗的文字對他做一番描摹,只是説長在圓通寺的山下,又淡淡的補了一句“野薑花的花像極了停在綠樹上的小白蝶,而野薑花的葉則像船一樣,隨時準備出航向遠方。”從那時起,我便對野薑產生了極大的興志。

聽説嶗山太清宮前有野薑花。今年深秋,大概是十月左右,我匆匆前去尋找,一路顛簸,一路想象:野薑花到底是怎樣的姿態,怎樣的清香。把摘來的野薑花一瓣瓣飄下溪裏,真的像蝴蝶翩翩?將葉子擲向溪裏,平平隨溪水流去,也真像一條綠色的小舟?

果然,在山寺遠處的石階旁,我看到了一片潔白。可走到近前被告知,那其實不是野薑。它有野薑花一樣的顏色和形狀,卻沒有它一樣的氣韻。突然感到一絲失落,然而,“野薑”卻似乎在我心裏埋下了種,愈發地讓我牽念起來,想要尋得一株野薑。

走過詩意朦朧的衚衕小巷,尋不見它的蹤影;走過精巧別緻的園林,尋不見它的蹤影;走過人潮洶湧的市井,仍不見它的蹤影……歲月像蝴蝶飛過、像小舟流去,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也沒有尋到這白色的精靈。

週末,我與父親去了一趟花市。

其實,我並不喜歡花市。因為在我看來那些都是被束縛的花,沒有生命力,沒有自由。然而,就在我欲打道回府的時候,我的眼角閃過一抹白色。野薑!我認出了它,它的莖頂形成一角花苞,苞片綠色,苞內着生花朵,花似張開薄翼的白色蝴蝶,清新淡雅。我無數次搜索過它的圖片,無數次在腦海中回想,可我的心中卻沒有那麼喜悦,難道它不應該盛開在佛寺門前,月光之下?這不是我印象中的野薑。

可是,它似乎在告訴我什麼。

或許,只是我們自己賦予了野薑花太多的意義,其實,它只不過是一朵花,一株可以開在林蔭晨霧中,也可以在開世俗市井中的花。我們也總是常常給自己畫上了一個圈,用固執的觀念築起銅牆鐵壁,覺得事物就應是自己以為的那樣,自己出不去,別人也進不來。

原來,想要尋得美,不需要用匆匆的步伐苦苦尋覓,只需要我們走出心中的那個圈,去感受,去接納。

篇七:以尋為內容的作文

曲美華

清幽的黑暗中,冰冷的寒風吹來,引人瑟瑟發抖。那幾只顫抖的手,那幾雙清醒的眼,正在一片黑暗之中找尋希望的光輝,彷彿向它靠攏,便可感受到中國的黎明,便可脱離這令人窒息的黑暗。他們,中國的救國者,正在如飢似渴地尋找中國良方。

“不,我一定要回去,誰也不可攔阻我!”他大步向前,懷着視死如歸的信念,衝出門外,他的心劇烈地跳動,他要與時間賽跑,與敵人拼個快慢。他剛踏進總機關,便撲倒在桌子上,瘋了般尋找那份至關重要的文件—-—黨員名冊。火光撕扯着這份名冊,化成了青青煙灰,他看着粉末,長舒一口氣,然後迴轉身,凜然等待着逐漸逼近的敵人。他就是為共和革命犧牲第一人-—陸皓東。被捕後,清吏對他施以釘手足,鑿牙齒等種種酷刑。鮮血迸濺,但陸皓東強忍劇痛。慷慨陳詞:”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自始至終,他從末透露一字迅息。直到1895年11月7日,陸皓東英勇就義,盡他一生,為辛亥革命的前期準備做了重大貢獻,用他之死,保護了多少革命者的生命,讓他們能夠繼續前行,在黑暗中找尋中國良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仰天長歎,在昏黑的牢獄之中,他提筆臨壁而書。目光堅定不移,他滿懷救國之熱誠,成就了百日維新;他滿腔仗劍天涯的豪情,留下了千秋盛名;他滿心視死如歸之堅毅,道出了:”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是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的決心。他捨生取義,在臨死前,面對劊子手血腥的斬殺,面對菜市場的指指點點,他渾然不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1898年,他用自己的生命,用殷紅的鮮血成就了一段偉大的事蹟。戊戌六君子一直在尋找,尋找變法的道路,尋找中國的良方。

中國近代幾百年來,有多少仁人志士慷慨赴死,他們所尋找的良方,終於在1921年開始顯現。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從上海到嘉興南湖,在一艘遊船上,十幾人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中國共產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共產主義、人類解放萬歲!”從此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共產黨人代代相承,紅船精神在不斷延續,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強渡大渡河,他們為了尋找中國的未來而不懼生死;他們為了尋找中國的良方,而不言半個”苦”字。

如今,中國的光明已然到來,我們可以無愧地,向那些革命烈士們,向那些歷史長河中獻出生命的人致敬。黑暗已逝,温暖已臨,幸福已到,歷史永存。可惜的是,中國的救國者們,死於黎明到來之前。

回首中國多少歷程。周恩來尋找的,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陳獨秀尋找的,是喚醒廣大青年人的新文化運動;魯迅尋找的,是創作《狂人日記》揭露舊道德舊文化的筆桿子;而我們尋找的,是讓中國更加強大的道路。

以科技強國,以學習強國,以行動強國。我們青年人該承着前人的尋找而奮發圖強了;該為了中國嶄新的未來而前進了;該為了中國的治世良方而踏上尋找之徵程了!

篇八:以尋為內容的作文

尋味

唐英琦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被貶至杭州的蘇軾與杭州結下不解之緣,每每讀到這句詩,媽媽就會和我講起煙雨朦朧之中,泛舟西湖的美妙,那是媽媽的童年,是自由與快樂,是——杭州。

就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鄉愁是寄託在鄉味中的,那種從小植在舌尖味蕾上、心頭腦海裏的味道。小時候,媽媽哄我睡覺的時候,總愛一邊哼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兒歌,一邊回憶兒時的薄荷糕。在青島定居已經快20年了,她始終在尋找家鄉的美味。

來了青島,與杭州的聯繫難免淡了,於是媽媽總帶着我去新開的杭州菜館點菜,就是為了尋找那熟悉的杭州風味。常點的菜是一盤龍井蝦仁,碧綠清香的龍井茶點綴着軟嫩玉白的蝦仁;一盅東坡肉,紅潤油亮,入口即化;一碟桂花糯米藕,桂香宜人,軟糯香甜。一口一口,全是媽媽對杭州的思念之情。

逢年過節的時候,媽媽會帶我回杭州看望外公外婆。每每隨我們回青的,就是春筍、藕粉、雪菜等各種土特產了。小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媽媽愛帶這些東西,它們味雖好,但也不是什麼珍饈,甚至在青島也能買到,緣何媽媽每次離開杭州總要大包大包地打包帶走?現在想來,是源於在外的遊子對家鄉的思念吧!青島的鮁魚,蛤蜊還有扇貝固然好吃,可媽媽也時不時在網上尋找、下單各種杭州特產,只為那一口家鄉味。

杭州之於媽媽,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宜人美景,有百嘗不厭的美味佳餚。媽媽之於杭州,是時刻思念它、盼望它的萬千遊子之一,是門前碧波注視成長的女孩,也是在異地的各個角落尋找美食、尋找童年的遊子。

篇九:以尋為內容的作文

尋新農村

黃佳怡

當粽子的香氣溢滿大街小巷時,回老家的計劃也終於放在了日程表上。

奶奶家是在鄉下的,我的記憶中,那是水泥砌的平房,一個不大不小的的院子,種兩三顆草,倒是很樸質。但在一個北方城市中,沒有暖氣,冬天定是不好過的,全憑兩三牀厚被子。現在聽説已經住上了樓房,變成了新農村,“什麼才是新農村?”我也滿懷期待,尋去。“現在成了新農村生活就是好!”奶奶臉上笑開了花,把我拉出電梯,領我進了新房子。拋下大包小包,這新房子啊,四個寬敞的房間有着地暖,配上標準的落地窗,倒是比曾經好了不少!窗外,是廣場,紅色的鳳凰雕塑屹立在正中央,氣勢磅礴,大概也寄託着人們對幸福的嚮往吧。

“奶奶,老房子呢?”“早就拆了,現在是大片的田地”我心裏突然一震,披上外套,向老房子的方向奔去。

遠處看,那成了大片的麥田,時不時捲起一陣麥浪,要是深深吸一口氣,就會覺得把一部分初夏吸了進去,麥香也在臟腑氤氲開。順着麥子閃出地小道,走進田間。一位老農,扯起衣角擦着的下巴汗,眼中的笑映照出他內心幸福的火花,大概今年會有個好的收成吧!“新農村就是這樣麼?”我心裏暗暗想着。

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記起“那古廟不會也被拆了吧?”,那是小時常去的古廟。撥開麥子,向麥田的另一面奔去,直到廟的雛形被陽光勾勒出來,我才敢慢下腳步。廟還是那樣,石塊砌成的牆,雖破舊,卻無處不含有歷史研磨的痕跡。但廟也不僅僅是那樣,大門也掛上一副對聯,“黨策英明山河放彩,民心穩定土地生金”。一位雙鬢花白的老人牽着小孩,從廟中出來,孩子高興得很,蹦蹦跳跳地學着爺爺唸對聯,露出了燦爛的笑。“這就是新農村啊!”尋到那時,我真正明白了,奶奶的笑,老農的笑,孩子的笑,不正是新農村的最好體現嗎!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如今我們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不僅城市發達,鄉村也要發展!尋了一程,什麼是新農村?只要有笑容在人民臉上,人民幸福,就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