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自然>>

介紹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精選4篇)

閲讀(2.43W)

篇一:介紹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介紹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精選4篇)

臘八粥

龍思旭

記得我八歲那年的臘八節過得格外開心,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姥姥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了。

“咦!這是什麼味道,好香呀!好像有棗子、花生,小米的味道!”我在早晨九十點的樣子,突然就被一股甜膩的味道而喚醒,我急急忙忙下樓看望。

媽媽忙着灌香腸,曬臘肉,爸爸在大掃除、置年貨,姥姥在鍋中不停地用鍋鏟翻煮着什麼。所有人都是那麼的忙碌着。

我聞香尋去,發現甜津津的粥香是從姥姥的鍋中傳出來的。姥姥目不轉眼地盯着鍋中所變化的一切,我的好奇心使我下一秒站在小板凳上看向鍋內。鍋中的粥像一潭湖水,水裏有許許多多的小魚兒吐着小氣泡“噗噗噗。…顆顆鼓得腫脹的棗子,桂圓、栗子,像失去了先去了航帆的小船不停地在“小魚泡泡”來回翻轉,穿梭。接着姥姥用食指沾了沾爆出來的粥,然後點頭表示滿意。

“姥姥,這粥好香呀!我能吃上一小口嗎?就一小口。”姥姥點了點頭立馬給我裝了一小碗,我接過就蹲在旁眨巴眨巴地吃了起來。“我能再來一小碗嗎?”當然可以……那味道再一次更改了我對美食認知,入口甘純,入喉順滑,香中帶甜,甜中帶糯。我一下就吃了兩碗。早餐還要吃雞蛋寓示着吉祥如意;吃菜包,寓示着招財進寶;吃燈花糕,寓示着節節高升。

在飯桌上媽媽還給我們科普道:“傳説黃帝始烹谷為粥,救濟災民的常用手段就是施粥,到了宋朝臘八粥才猶報琵琶半遮面地登上歷史舞台………。臘八粥一直陪伴我們上千年”我們都稱讚媽媽知識淵博。

最後還有一個有趣的環節,就是將臘八粥塗在門上,他們説是紅色之物看作為驅鬼辟邪的神器,而且紅小豆還有可以消瘟避疫的功能。可那門上不就會像塗了膠水一樣嗎?姥她卻只嘻嘻地説明天會沒有的。

第二天果真是這樣的,後來才知道被老鼠給吃了。那刻估計連老鼠也會心地笑了吧。一鍋粥讓我們暖胃驅寒,這一粥一飯都與我們中國人一同流轉變化成為最親切的所在。

篇二:介紹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放鞭炮

蔣金位

春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的大哥,也相當於孩子們第二個兒童節,放鞭炮必定是不可缺少的習俗。

除夕到了,一大早,爸爸便帶我去市場買鞭炮。市場可真熱鬧啊!店鋪都擠滿了人,到處是討價還價的聲音。爸爸緊牽着我,害怕把我弄丟了。來到店鋪,啊!這裏東西可真多呀!春聯,火炮,煙花,對聯,年畫,炸年糕,樣樣都是春節特產,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買完火炮,我們便回了家,剛一到就聽見表弟的鞭炮聲“啪啪啪”響得我心直跳,激動得馬上打開車門跳出去。聽大人説,這天必須放鞭炮,十二點整年獸會出現,要靠鞭炮的響聲趕走年獸。在古時爆竹也是一種驅瘟逐邪的東西。放炮竹也寓意辭舊迎新,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時間如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一會便到了夜晚,我們都期待十二點的到臨。看完春晚,時間便也差不多了,不一會兒,鄰居便打起頭陣,隨着“噼裏啪啦”聲響起,孩子們的快樂之鐘也敲響了。爸爸把鞭炮散開來,放在院子裏,擺成直線,便跑進屋來,捂着耳朵大喊:“年獸來囉!”我和表弟們嘻嘻哈哈地亂跑,笑得快要發瘋了。放完兇猛的火炮,那又該欣賞美麗的煙花了。我們把椅子放在門口,不一會兒,煙花便放了起來。千家萬户同時打開大門,來觀賞這壯觀的畫面。數不盡的煙花外天空綻放開來,一瞬間似乎點亮了萬物,宛如千萬朵鮮花,異常般美麗,在空中爭奇鬥豔!

接下來的時間便屬於我們了,拿起小型鞭炮,一竹得意揚揚,似乎又給年獸最後一擊。除夕夜也算圓滿結束了。

過春節,最開心的就是我們小孩兒啦!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尤其是男孩子們可以盡情地點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着一次快樂的歡呼。一次心跳加速的精彩!

篇三:介紹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豐富多彩端午節

楊駿康

農曆五月初五,春暖花開,重巒疊峯,端午節來到我的身邊,你們知道嗎?端午節習俗豐富多彩,像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佩香囊……

“淡淡粽葉香,濃濃端午情。”今天一大早,我就看見婆婆在包粽子,桌上擺着青翠的粽葉,晶瑩的糯米夾雜着紅彤彤的大紅棗,婆婆嫻熟地包好一個胖胖的粽子。“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婆婆拿着包好的粽子。我擦亮眼睛自信的回答:“當然知道啊!這包粽子是要紀念偉大詩人,為了不讓魚、蝦損壞屈原的遺體,所以才用竹筒包飯投入江中。”婆婆摸摸我的頭:“嗯!我孫子真乖。”

婆婆在忙,我就出門找小夥伴玩。一路上,每家每户都飄出淡淡艾葉香,不時還有人吆喝:“唉!把糯米端過來…快…繩字捆好,上鍋蒸。”玩至中午,我才回家。

衝進家門,一股濃郁的粽香散入我的鼻腔,我立馬跑到廚房,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綠色的小三角,我拿起一個熱氣騰騰的粽子,嘴裏還不時念着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正想一口咬下去,婆婆就趕忙抓住我的手:“要蘸白糖才好吃。”我裝了一碗白糖,將粽子放進碗裏,翻滾,趕忙塞進嘴裏,婆婆笑着説:“吃了這麼好吃的粽子,祝你學業進步,功名得中哦!”我吃着甜甜糯糯的粽子,聞着艾葉的清香,饞饞的小嘴,此時得到莫大的滿足。

到了下午,我看着電視裏的龍舟比賽,婆婆拿出一捆艾草掛在門上,我好奇地詢問到:“為什麼要掛艾草啊?這麼醜。”奶奶邊掛邊唸叨着:“這可是習俗,可以防蟲、驅病。希望這一年我們一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婆婆掛完艾草又來為我佩戴香囊,掛五線繩,説是有辟邪驅蚊之意。看着漂亮的五色繩,吃着香甜的粽子,端午節已深深印在我的腦子裏。

最美五月天,或許是因為艾葉飄香,也或許是因為粽子的軟糯誘人,更或許是因為端午節藴含的情意吧!

篇四:介紹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探春時節柳紛紛

黃婭

所謂”一語寄相思”,説的就是清明瞭吧。清明節又稱行清節,三月節,始於周代,有兩千多年曆史了,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節期在仲夏與暮春之間。

其中清明節最具特色的活動應該就是踏青了吧!

踏青也稱為春遊,古時也叫做探春,尋春。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間處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好時光。踏青的習慣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一直相傳至今。

清明節時,我和家人們也一同前去探春。山上景色十分優美,鳥語花香,兩旁都種着柳樹,微風從柳樹上拂過千萬條,枝葉向我招手有如根根的青絲,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柳樹呢?我好奇極了,起忙查資料,這才得知原來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風中搖曳的柳枝可以給人帶來欣欣向榮的感覺因為”柳”與”留”諧音,所以也有戀戀不捨,盡情挽留之意,自漢朝以來,人們就形成了折柳贈別的習慣,藉此來互助平安,同時留也象徵着生命與希望。

這時媽媽從車上抱下來一棵小樹苗,對我們講:”古時候人們用折柳代表相思,而我們現在是文明社會,雖然不可以折斷柳枝,但可以種柳,以表對自然的愛護。”於是我們一家人分工合作爸爸挖土,媽媽提水,而我則把嫩綠的小樹苗放入土裏,再埋上泥土,這項工程便完成了一大半,最後在泥土四周訂上幾個木樁,壓上幾個大石頭,便大功告成了。我望着眼前的小柳樹,想象他長大的樣子,不甚歡喜,一切都是清明的文化與傳承。

三三兩兩的人踏青而行,他們披柳絲,穿花徑,咀嚼春天,而更多的遊者相逢其中婉兒一笑,眼中是畫不開的浪漫春光。

夜深了,空中無數繁星點綴着湖藍色的天,我們也沿着原路回家,回頭望望,柳絮紛飛,夢幻朦朧,讓我無比留戀,真是”三月三日去踏青,風光無限少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