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自然>>

《風雅大宋》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

閲讀(1.33W)

篇一:《風雅大宋》讀後感

《風雅大宋》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

曄曄如扶桑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辛棄疾

翻開《風雅大宋》那已微微泛黃的書頁,宋朝的一場場血腥風在我們眼前展現。時間的參照物會是什麼呢?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後的“黃袍加身”以及“杯酒釋兵權”,還是大宋盛景中繁榮發達的科學技術,藝術文化,亦或者是北宋與南宋交替時的朝廷動盪,民不聊生……一幕幕驚人的歷史在我們眼前重現,彷彿置身在那歷史的長河中,無法自拔。

“這是大宋王朝三百年繁華盛世的緣起,也是中國古代罕見的兵不血刃的改朝換代。”這描述的是趙匡胤從一個節度使變為萬人之上的宋太祖的真實寫照。我曾以為趙匡胤被黃袍加身實屬無奈,是小兵渴望一個首領才不得已而為之。然而,當讀完《風雅大宋》一書我有些許明白,或許趙匡胤的成王之路是早就謀劃好的一場陰謀,是他趙匡胤日思夜想做夢都想等到的一刻。作者先從封建社會中人人信封的鬼神講起,歷來的王侯將相從小就是不平凡的。他們總是被神仙眷顧着,多少大劫大難都未奪去他們的生命,説明趙匡胤本來就是該當皇帝的,從小就有仙人曾與他一起喝酒。再後來,柴榮在批閲四方文書時,得到一個半皮書囊,裏面寫着“點檢做天子”的字樣。柴榮於是就把原為節度使的張永德換成了趙匡胤。歷史總是兜兜轉轉最終又回到了原點,一切似乎都在按照趙匡胤的計劃完美進行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每一個人身上都留下了歷史的印記,是歷朝歷代的完美產物。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仍有餘温。我們應以前車之鑑,來構造我們的未來。而歷史所遺留下來的精神品質,也同樣能在如今找到載體。例如趙匡胤雖是費盡心機謀篡皇位,可他的勃勃野心與為了完成夢想而拼命廝殺的血性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精神,在亞運會的運動健兒們身上可見一斑。每一位運動員都想摘金,都渴望奪冠,都夢想着能超越對手,藐視羣雄,鶴立雞羣。又如寇準的雄才大略,討論國事時眼光長遠,從不坐井觀天。就像每一位運動健兒背後的教練、指導員。他們從不會因為一時的失利而對運動員失去信心,也不會讓運動員負傷去參加任何一場比賽。因為他們會在一時的名利、榮耀和運動員的未來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運動員的未來。宋朝所湧現出的無數名人雅士,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鑑他們的精神力量。

人既發揚踔矣,則邦國亦以興起。以史為鑑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青年一代的,也是老年一代的;是巾幗的責任,也是峨眉的責任。“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從現在開始,吸取厲史給予我們的經驗與教訓,“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

篇二:《風雅大宋》讀後感

天下歸一

最近,《夢華錄》正在熱播,引起了不少人對宋史的興趣,我也不例外,從書店淘到一本《風雅大宋——天下歸一》,津津有味地賞讀起來。

這本書講述的是大宋王朝三百年繁華盛世的緣起,也是一場中國古代罕見的兵不血刃的改朝換代。主要人物自然是宋太祖——趙匡胤。

作者在書中提到“在陳橋驛薄籠罩的拂曉,被人強行推上權力巔峯,此時的趙匡胤,會是什麼表情呢?詭異的淡淡微笑,虛假的過分驚恐,或者睡眼惺忪渾身酒氣……我們無從知曉,結果只有一個,他必須無條件接受”

“我亦如世人,萬般世人挾裹前行,身不由己。高高在上人間帝王如此,亦如我。所謂喜歡,便是歡喜,哪有感同身受來的劇烈。”從各個蛛絲馬跡來看,宋太祖都是已經籌謀已久,五代十國時期兵變如家常便飯,很多百姓都無辜遭殃,但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實現了兵不血刃,也實屬罕見。從中也可看出其魄力與膽識。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羣星與殘月。”不管過程如何,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開創了一個穩定繁榮的盛世江山,這就很值得欽佩了。

“席間杯酒銷王氣,汴水流年咽露盤。”趙匡胤在龍袍加身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自己是如何起家的,他又通過一些巧妙而自然的政治手段,如“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強幹弱枝”等,將軍權,政權,財政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避免北宋出現政治混亂的局面。

拋開這些,宋太祖本人也極具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虛懷納諫,寬容仁厚。而縱觀他的一生,不難發現他行事的風格很有意思,能用錢解決的問題,絕對不用別的方法,其實這也是其仁厚的表現。可以説是駕馭部下的一種藝術形式。

就如同他派遣曹彬去討伐江南,許諾等他凱旋歸來,就讓他做使相。但戰後並沒有兑現諾言。而當曹彬憋着悶氣回到家中,卻看到了滿屋子太祖密賜的錢財。感歎好官也不過多弄點錢而已,何必做使相呢。於是又高興起來,用心辦事。

由此看來,太祖在用人的策略上堅持了花錢辦事的基本原則,簡單粗暴。

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宋太祖雖是歷史上難得的治國有方的皇帝。卻也因自身原因,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大力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雖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與安定,強化了中央集權。卻由於制度過於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也使宋朝兵力羸弱,最終使北宋遭受“靖康之恥”。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功過自有後人評説。讀史可以明智,瞭解過去,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走向未來!

篇三:《風雅大宋》讀後感

溯古思今,逆流而上

歷史如煙,墨香仍故。淘盡千古風流的赤水滾滾東去,宋韻風華在浪潮的裹挾中清雅如一,不曾蒙塵。回想元夕顧盼的闌珊燈燭,小園香徑的蝶飛燕舞,落於塵泥的梅香傲骨,誤入藕花的沉醉爭渡……就像《風雅大宋》序中所言,兩宋是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昌明的時代,處在華夏文明演化的關鍵路口。“屈辱”與“失敗”之於宋,是一種幾乎不可忍受的淺薄之見。如此絢爛的文明,如此使人神往的文化,絕不會來自一個“失敗”的時代——而宋在歷史的軌跡上,雖有外族欺侮的遺憾,但也確確實實誕生了璀璨的文化,推動了時代變遷之浪。

“這是大宋王朝三百年繁華盛世的緣起,也是一場中國古代罕見的兵不血刃的改朝換代。”陳橋兵變,意味着偉大歷史舞台上屬於趙氏的演出拉開帷幕。趙匡胤的身上,不僅有着屬於帝王的心地清正、雄才大略與虛懷若谷,也有着一個謀略家的野心勃勃。他固然是敢於推翻暴政,有勇有謀的一代豪傑,但亦是亂世之中的梟雄。黃袍加身,他作出被迫的反應,其實早已做好稱王的準備;一杯酒,化解了軍權紛爭,為未來穩固的統治奠定了基礎。也正因他謹小慎微的性格,崇文抑武的態度,才致使宋朝面對外族的侵入無所作為,軍事極其頹廢的局面。是非功過皆由後人評説,歷史也正因這種矛盾的神祕而充滿魅力。《風雅大宋》作者王佳以輕鬆幽默的口吻揭示歷史人物的另外一面,通過對歷史細枝末節的查詢,豐滿了整個時代的特點,引人深思。那些民間的刻板印象得到全新的詮釋,甚至顛覆了以往的態度與認知……這些隱藏的微小處,留駐了人生與世界的哲思。

孰是孰非,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以評説,正如泰戈爾言:“最好的東西皆非獨來,它伴了所有的東西同來。”於人於社會於歷史,也都是如此。宋時期國勢衰頹,依靠割地賠款得以生存,這是每一個深愛着自己國家與民族的人都不堪回首的記憶。也正是這個時代,王朝碰撞,仁人志士變法心切,誕生了王安石、司馬光這樣心懷家國的政治家,誕生了蘇軾、李清照這樣文采飛揚的文學家,誕生了辛棄疾、岳飛這樣赤膽忠心的戰略家。如此,對於一個時代又怎能以一言蔽之呢?

屬於那個時代的兩面性造就了偉大的歷史,揆諸當下,這樣的哲思光華依然不減。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但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似乎在昭告人們停下發展的腳步;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但在平靜之下又充滿了利益誘惑的危險……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我們所要做的,便是以心傾注於腳下的路徑,在此岸留下奮進的足印,擷取自然的一縷清風與一片花葉,溯古思今,逆流而上,在彼岸繪出自己的風景。接受萬事萬物的不完滿,在枯枝間生髮出新的生靈——這就是我們身在此間的意義。

篇四:《風雅大宋》讀後感

於東京夢華夏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題記

在歷史中感受朝代變遷,在書籍中走進人物內心。如同置身於東京,《風雅大宋》的作者王佳以宋朝為背景,用十六章來敍述宋王朝,有江南臣子,科舉官場,女子臨朝還有風韻愛情……愉快和詼諧的語調,娓娓道來了風雨飄搖卻又多元開放的大宋。

宋朝伊始,人們多知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與斧生燭影等等。於讀者而言,這一段歷史似真似假,作者以君權神授的神仙説法為開局,“關於一個王朝的歷史,卻要從講述神仙開始”太祖自此贏得百姓的信任,由一個士兵成為了一代帝王。

故事的最開始,也許是一位士兵僅僅對於現在國家局面的不滿,沒人願意選擇去放棄自己的生命,沒人想要去掙脱被現實的枷鎖,沒有人想着有所作為的時候。趙匡胤或許也僅僅是被選出來擋槍“大哥”。那時的趙匡胤在陳橋驛與他人喝醉時,醉生夢死之間,他也迷迷糊糊,然而次日其他人便不約而同將黃袍加身於他,這邊是宋王朝奇幻的第一幕

故事的第二幕便是杯酒釋兵權了,趙匡胤明白自己乃是武將,而且還是武將中的小兵,自己一個小兵就能“黃袍加身”當上宋朝的開山鼻祖,他如何能放心的下,所以他也決定限制他人的兵權,成為自己的。在收復天下不久後,他宴請了石守信等老將一同飲酒,觥籌交錯間,憑藉他高超的演繹技巧,憂心忡忡般説:“我奪得天下,全靠你們,我將永遠記住你們的功勞,可天子也有難處”石守信自是惶恐,他表明了自己的忠心,而趙匡胤卻説怕他手下的小兵為了貪戀富貴而起兵造反,最後他説出“人生在世,猶如白駒過隙,多置良田美宅,少經刀光劍影,難道不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第二天,他們所有人都稱病辭職。

沒有刀光劍影,在談笑間宋太祖便牢牢控制了所有的兵權,宋王朝幾百年間無人有太強的勢力,與宋太祖轉天移日的關係的手腕是分不開的。

而接下來趙匡胤的故事已經緩緩落幕,接下來便是趙光義了。

趙光義,趙匡胤的弟弟。

有其父,必有其子。而趙光義可以説是有其兄,必有其弟了,趙光義性情陰狠毒辣,在那時他早在幾天前就安排了御醫程德玄偷偷的給皇帝的湯藥中下了慢性毒,只需再今天下最後一次藥,趙匡胤便必死無疑。在宮中太監來告訴他皇上已經西去了,他拿出來自己收藏多年的黃色龍袍,穿在了自己身上進宮了。

這場歷史,講述了帝王家之間的陰謀暗算,我們並沒有在其中看到很多親情,反而是手足殘害,或許從一個王朝折射出來的,便是有能力者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反映到現在的社會,或許我們也要明白弱肉強食的社會規則。

“假作真時真亦假”

篇五:《風雅大宋》讀後感

抹除對朝代的偏見

對於宋朝,人們的印象或許停留在被異族侵擾,逃向南方,最後被元所滅。在眾人印象中宋朝是一個屈辱的王朝,面對遊牧民族的侵擾,他不斷採取懷柔政策,被迫遷往南方,但一味地退讓並沒有使侵略停止,反而愈演愈烈,最終在1279年滅亡。

當我保持着對宋朝的刻板印象翻開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被書中的一切給打碎,似乎宋朝並不只有一味的退讓,它也有屬於它肆意。

這本書以一位神仙開篇,這位神仙預言了天子的誕生,而後續趙匡胤與趙光義成為宋朝天子應驗的他的預言,其中宋朝的建立便以兵變為契機,可這次的起義與歷代不同,趙匡胤用計來籠絡人心,讓人們“強行”給他批上黃袍,而不是自己穿上黃袍,從陳橋驛兵變中就可以看出趙匡胤是一個有謀劃的人。他御駕出征平定了許多起義與鬥爭,從中可見趙匡胤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趙匡胤不僅僅對於軍事上有着敏鋭的“嗅覺”,在政治上他也是一個懂得采納臣子意見的君王,面對臣子直白的表述,他並不會責罰,反而會認真聽取。

趙匡胤最有名的當屬杯酒釋兵權,起初聽到這個名字還是在國中的歷史課上,沒有深入的瞭解,但這本書記載了當時的情景,細緻的描寫如同畫畫一般,將當時的場景鋪在我的眼前,張匡胤用軟硬併兼的手段從將士手中拿回兵權,也無一人敢於反抗可見他在臣子中十分有威嚴,剛建立的宋朝在趙匡胤的手中蒸蒸日上,他在擔任天子期間便為宋朝開疆拓土。只可惜,他的夢還未完成時便撒手人寰,而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哥哥的皇位,成為了下一代天子,他從最初的熱血,想要完成哥哥未了的心願,收復了哥哥在世時未曾收復的北漢,於是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他急功近利,不顧將士們的疲憊,結果可想而知,兩次進攻遼都以失敗告終,變的推崇和平,可誰不知這是他為了避免損失而出的藉口。

風雅大宋這篇文章不僅僅講述的皇帝的帶領朝廷的過程,也講了當時的一些對於宋朝這一朝代具有影響的人,我也從中知道了許多,比如韓熙載,他明明有謀略,有想法,但卻因對於趙匡胤的懼怕,在李煜想要讓自己擔任宰相時感到懼怕,從而“墮落”。

這本書不僅僅引用到了正史也用了一些野史與筆記,整本書讀下來並無枯燥乏味之感,反而讓人意猶未盡,想要了解更多這個朝代發生的故事,一個個歷史人物不再拘束於書本,反而像跨越時空一樣來到我的面前,讓讀者與之共情,也將歷史反映的道理剖析於我們。

宋朝不止有積貧積弱,內強外弱。它在文化上百花齊放,從書本的尾章不難看出宋朝有着許多能人異士,他們也為宋朝的繁榮出了一份力,而且宋朝那時的GDP佔世界第一,所以看待歷史要以雙面來看待。

這本書不缺歷史的嚴謹,也有着屬於它的細膩,賦予了歷史活力,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