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熱點>話題>

文學家名人故事:“鎮江女婿”辛棄疾軼事2000字作文

話題 閲讀(1.28W)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曾擔任過短短一年的鎮江知府,其間為北伐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在鎮江北固山上寫下了兩首詞,成為800多年來一直傳誦的愛國主義名篇。鮮為人知的是,辛棄疾還是鎮江的女婿哩。記者日前來到鎮江北固山,尋訪那段歷史往事。

文學家名人故事:“鎮江女婿”辛棄疾軼事2000字

北固山頭懷古

北固山位於鎮江市區東北面的長江邊,是一座高58米、長約200米的小山。山嶺逶迤突兀,遠望如一條昂首翹尾的巨龍雄踞在長江之濱。北固山分前、中、後三峯,後峯為主峯,北臨長江,三面懸崖,直插江中,形似半島,峭壁如刀斧劈斫,地勢險峻,景色壯美。

北固山雖不高大,但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於世。這裏曾是三國時期孫權創業江東霸業的要塞,有許多名勝古蹟,如甘露寺、祭江亭、溜馬澗、狠石、劉備試劍石、太史慈墓等。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陸游等都曾在此留下許多著名詩作。

位於主峯頂上的多景樓和祭江亭,可以説是北固山風景的最佳處。多景樓為一座二層的畫樑飛檐小樓,樓名取自唐李德裕詩句“多景懸窗牖”,也曾被稱作“北固樓”,為古代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米芾所書“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匾額高懸於樓額。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曾在此詩酒唱和。

北固樓最初建於東晉成帝鹹康元年(335),後屢遭兵火,現在的樓是近代復建的。多景樓北面對着大江,登樓憑欄遠眺,長江就在眼底,滔滔江流宛如玉帶橫在眼前。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飛翔之感。緊鄰多景樓東側有一處四角飛檐的亭子,此為“北固亭”,傳説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後,在此遙祭後投江殉情,故後來又被稱作“祭江亭”。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那兩首詞,就是在此觸景生情寫下的。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上述兩首詞作於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當時,辛棄疾剛剛就任鎮江知府不久。

辛棄疾(1140—1207),是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他21歲時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豪強,堅決主張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自己還遭到主和派的打擊壓制,曾長期閒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

1203年,權臣韓侂胄任南宋王朝宰相,欲借抗金以鞏固其權位,便起用已60多歲的辛棄疾為浙東安撫使。他對韓決心北伐積極響應,但反對韓急躁冒進的伐金主張。他根據敵我雙方實際情況,提出了北伐大計成功的三原則:“無慾速”、“審先後”、“能任敗”。他指出,那種“言和者欲終世而諱兵”、“論戰者欲明日而亟鬥”,都是辦不成事情的。韓侂胄知道辛棄疾的主戰決心和過人才幹,但顧忌他個性倔強,不易駕馭,就在宋寧宗面前説辛棄疾年事已高,不宜放在前線帶兵作戰,不如坐鎮京口,使前方作戰無後顧之憂。次年,1204年3月,64歲高齡的辛棄疾被調任鎮江知府。

其實辛棄疾與鎮江早有很深的淵源。歸宋之初,辛棄疾寓居鎮江,娶了愛國官吏範邦彥之女為妻。範本是金國蔡州新息縣令,在辛棄疾南歸前一年以全縣歸宋,家住鎮江。辛棄疾與妻兄範如山十分投合,範如山的兒子範炎後來又娶了辛棄疾的女兒為妻。兩代姻緣,關係非同尋常。因此辛棄疾早年曾經多次到過鎮江,並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鎮江友人。

鎮江,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為淮河)。

積極備戰北伐

就任鎮江知府後,辛棄疾很振奮,想借此實現多年抗金宿願。據史料記載,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曾提出詳細而有遠見的抗金北伐備戰計劃。同時做了大量細緻的抗金北伐準備工作,厲兵秣馬進行備戰。他一邊派遣諜報人員滲透到敵人後方,偵察敵方的兵馬屯戍、倉庫位置以及將帥姓名等軍事情報,一面派人分頭在江淮一帶加緊招募了一萬多名有較強作戰能力的士兵,又趕製了一萬套軍服,加緊訓練兵士。經常親往沿江一帶觀測地形,做好據守與進攻的具體部署。

此時,韓侂胄急於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急着要立即北伐。辛棄疾認為,準備不充分就輕率舉兵必將導致失敗。但韓侂胄一意孤行,不聽辛棄疾勸阻。雙方觀點分歧,矛盾日益激化。飽經宦海浮沉的辛棄疾預感到時局艱危,憂鬱襲上心頭。一天,他登上北固山,俯視滾滾東去的長江,心潮起伏,滿懷憂國悲憤寫下了上述兩首詞。詞中借對孫權、劉裕兩位英雄的嚮往,統一全國大業,並引用元嘉的願望倉促北伐而失敗的教訓,提醒韓侂胄不能輕舉妄動。大呼“殺賊”離世

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僅短短1年,並未得到韓侂胄的真正重用,而韓侂胄已在琢磨着要把他從鎮江撤走。碰巧,辛棄疾薦舉的一個小官犯法,韓侂胄便抓住這個把柄,以薦舉不當為由,把辛棄疾由鎮江改派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還沒有上任,又編造理由彈劾,把知隆興府的任命也撤消了,只留下一個提舉衝佑觀的虛銜。辛棄疾在鎮江的一切設想、安排,連同他的理想和希望都付諸東流了。他在接到免去鎮江知府令時,寫了一首《瑞鷓鴣》:“隨緣道理應須會,過分功名莫強求。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

1205年7月,北伐壯志再次落空的辛棄疾,懷着滿腔悲憤鬱郁離開了鎮江,回到江西鉛山。1206年,韓侂胄倉促北伐,很快大敗。1207年秋,辛棄疾大呼數聲“殺賊”,憂憤而終,享年68歲。他的愛國情懷,留在了他的詞中,激勵着後世的人們,成為愛國主義不竭的精神力量。記者在北固山採訪時,遇到了多位來尋訪、感懷這段歷史往事的遊人。一位來自香港的李先生説:“800多年過去了,在北固山上,我仍能感受到辛棄疾在這裏留下的心跳和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