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熱點>我的國中生活>

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國中記敍文(精選5篇)

我的國中生活 閲讀(9.72K)

篇一: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國中記敍文

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國中記敍文(精選5篇)

遠在偏遠山村的老家裏,有着一份他處都尋不來的別樣氣息。色澤褐綠,香氣宜人,剛入口時是微微的苦澀,末了慢慢轉化出別樣的甘甜,如同一首回味無窮的小詩——這正是我家鄉的特產,擂茶粥。

幼時夏日,常與鄰里夥件于山郊田梗間肆意穿行,互相追趕,伴着一曲曲蟬鳴,喉中也逐漸感到乾澀,此時便會衝回家,只臨近門口就能聞到陣陣濃郁的茶香和着温風撲面而來,於是便激動地打開門,望見奶奶捧着一碗熱開乎的擂茶粥徐徐行來,臉上溢着化不開的笑:“乖孫女,來喝吧,剛熬好的擂茶粥——”急急忙忙接過碗,還未等到粥涼下便迫不及待送入口中,烈日炙烤的快要冒煙的嗓子眼終於迎來久旱後的甘霖,絲絲清甜在口舌間久久縈繞,為枯燥的夏日平添幾份春拍荷似的詩意柔情。奶奶輕聲喚着:“彆着急,喝慢些”,我已追切地添了一碗又一碗。茶香溢了滿屋,沖淡了驕陽的燥熱。

長大後,我便沒什麼時間再回老家,與擂茶粥相見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繁重的學業,瑣亂的雜事,一股腦湧進我尚未寬廣的人生長河中,讓我一時間暈頭轉向。可是世俗再如何平淡無趣,甚至到了煩心的程度時,我都會偶偶想起一陣清香,如春風化雨,或是檐下輕響着的風鈴,僅僅是懷念都讓人感到一陣心安夢穩,想起那陣茶香,那股清甜,就會想起與我相隔千崎萬峻的故里。幼時歡鬧的情象,奶奶温暖的笑顏,都如雲散見月般一一浮現在眼前。

一次放學回家,腦中本想着今日的測驗,卻在臨近家門時忽然聞見一縷茶香——它輕盈地棲在晚風中,與當年的味道一模一樣。我激動地衝進家門,正巧碰見媽媽從廚房走出,笑着説:“我昨天回鄉下,特地同你奶奶請教了下擂茶粥的做法,你來嚐嚐,像是不像?”腦海中一時閃過無數瞬間,我捧起那碗粥,抿了一大口,心裏想道:錯不了。這正是我小時候的味道,獨屬於那片山林的味道。須臾間如同時光長河潮汐變幻,將我帶回了那個夏天,一室的茶香,幼時的心緒,過去的無數次回想都不如這一次來的身臨其境。在媽媽輕聲的叮囑中,我添了一碗又一碗。絲絲縷縷熟悉的帶着微苦的甜,一如當年那般縈繞在脣齒間。

我想,我會將這份家鄉的味道,永遠地記在心間。

篇二: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國中記敍文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北京有烤鴨,蘭州有拉麪,上海有小籠包,重慶有火鍋……而提到我的家鄉山東,大家一定都會想到棗莊的煎餅餜子。

小時候在家吃飯,主食幾乎永遠都是煎餅饅頭,直到上國小時搬來上海,我才知道世界上有米飯這麼個東西。其實,即使你主食只吃煎餅,也根本不會厭煩,因為它和天津的煎餅不一樣:只要你願意,它什麼食物都能卷。卷生菜香腸豆醬,是一種搭配;夾辣椒油條大葱,又是一種搭配。炒菜,燉菜,鹹菜,來者不拒,一併卷之,一口咬下去,濃濃的幸福便在嘴裏翻湧,激盪。辛酸甘鹹,脆軟滑黏,無論是什麼口味,只要你能想到,它就能做到。赤橙黃白,青藍綠紫,各種食材拼在一起,彷彿是餐桌上一件五彩的藝術品,讓人不忍破壞,卻又迫不及待。

早上剛起牀,我的鼻腔和味蕾都還在沉睡,吃什麼都淡如清水,聞什麼都沒有胃口,除了——煎餅餜子。或是自己做,或是在家門口的早餐店裏買,剛出爐的煎餅總是又香又嫩。濃郁的香味伴隨着熟悉的“嘎吱”聲,牙齒輕輕刺入煎餅,依次穿過煎餅、生菜、火腿、雞蛋,稍用力一撕,各種味道就已交織在一起,激發着你不停重複上述動作,不一會兒,一個煎餅就下了肚。一整個上午,從口到腹乃至全身都充滿了熱情與幸福。

許多美食都由巧合造就,煎餅也是一樣。傳説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田壯的書生,遠近聞名,卻因為舞文弄墨,咬文嚼字得罪了惡霸王洪三。王洪三把田壯關進大牢,只許巧珍送筆墨紙張,不許送飯。巧珍看丈夫可憐,就把煎餅作為紙,大葱作筆,豆醬當墨,騙過了監獄守衞,救了田壯性命。後來,田壯發奮苦讀,考上了狀元。因此,煎餅也被人們稱為“狀元餅”。知道這個故事後,我對煎餅的喜愛中又增添了一絲敬畏。

許多人認為煎餅是一種小食、點心,其實不然。在山東,煎餅最大直徑能達到一米,一個人一上午能做出幾十斤煎餅呢!還有人認為煎餅很硬,很難咬,其實是因為吃的方法不對。煎餅剛出鍋時,又脆又甜,可以直接吃。如果放久了,變得又乾又硬,則可以卷一些帶湯汁的食物,軟化煎餅。用魯迅的口吻講,那就是“煎餅本沒有那麼硬,只是不會吃的人多了,它才變硬”。

到上海之後,米吃多了,煎餅便吃得少了。那天早上,飢腸轆轆的我,碰巧路過一家煎餅店,就徑直走了進去。可是,儘管煎餅一樣,卷的食材也一樣,我卻怎麼也吃不出那熱情與幸福的味道了。也許,城市裏的競爭過於激烈,產量已經比味道更重要了,又或許是上海人和山東人的口味不同,總之,我可能再也吃不出記憶中家鄉的味道了,也再也不能享受那流露於脣齒之間的美味了……

看着手裏剩下的大半個煎餅,我不禁想起了故鄉的人,故鄉的樹,故鄉的房,故鄉的路……一時間,我好像又置身於那飄着香氣的故鄉小攤前,手裏拿着煎餅,邊啃邊向家的方向走去……

篇三: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國中記敍文

美術課上,老師和我們講到一幅風俗畫。這幅畫描述的是:清晨,在老北京的一個衚衕裏,一箇中年人推着三輪車在賣豆汁,有幾位佝僂着身軀的老人從家中趕來買豆汁。

“豆汁”這個名詞還真是第一次聽説過,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食品呢?“豆汁,它不同於豆漿和豆奶,不是北京本地人還真受不了這個味道。

總之,它讓人難以下嚥……但是住在北京的老人就好這口兒。”聽到老師講的這句話,我的內心彷彿是被觸動了一下。

是啊,這些老人,從小就在北京生活,他們早就習慣了這裏的風俗以及飲食習慣。這種讓他鄉人難以接受的豆汁也許陪伴了他們的童年,和他們一同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這是獨屬於他們的關於家鄉的最美好的記憶,是過往歲月最珍貴的留念。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外公,還有鄰居的老人們,他們也有獨屬於他們的一份美好記憶。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種有很多中花卉:四季花,桂花,梅花等等。

一到秋天,村子裏的桂花都開了,此時的家鄉是最美好的了。空氣裏瀰漫的都是桂花的清香,深吸一口氣,霎時身上的疲倦便全部煙消雲散。

這時的家鄉人也開始忙碌起來,老一輩的人們開始忙着採集桂花做成桂花糕,泡成桂花酒;而想我這樣的孩子,就興高采烈的在一棵棵桂花樹下奔跑玩耍,待到晚上回家時,身上也便全是桂花的香味了。

外公外婆是真的喜歡吃桂花糕,早飯時蒸幾塊添添肚子,在平日農活兒幹完之後,也會取幾塊出來嚐嚐鮮。

當他們老一輩的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擺出款待的糕點,也是桂花糕,甚至,在包的豆沙饅頭裏也放有桂花糕!家裏給外公外婆買的零食他們會忘記拿出來吃,而桂花糕從來不會被遺忘。

我曾經也很不理解,現在的社會在飛快的發展,有那麼多的美食可以挑選,為什麼他們就只認桂花糕這一種小吃呢?我也去問過我的外婆,但她每次都只是笑而不答。

上完這節美術課,我的心裏終於有了答案,這就是家鄉的味道啊!每次看到外公外婆吃桂花糕,總覺得他們臉上洋溢的是一種幸福的神情。

其實有的時候,幸福,就是這麼簡單。對於老一輩的人們來説,可以時常吃到住了近半輩子的“家鄉的味道”,就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

夕陽西下時,他們圍坐在一起,聊着往事,吃着桂花糕,欣賞着醉人的晚霞,那一剎那,覺得,今生,足矣。

家鄉的味道,看似是一個很普通的詞,但是它所承載的有太多太多。它讓家鄉人有了一份心靈的依靠,有了一種幸福的歸屬感,有了它,讓我們覺得分外的滿足。

篇四: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國中記敍文

似乎從我記事起,家鄉的人們就愛喝茶,爺爺也嗜茶。

每天早晨起牀,爺爺洗漱完畢,就開始排兵佈陣地擺弄起茶杯、茶壺,準備早茶。印象裏他總是坐在長板桌的最左邊,閒暇時沏上一壺茶,伴着氤氲的茶韻,開啟一天愜意時光,那是舒服的家鄉的味道。

南國的秋,總是姍姍來遲。猶記霜降那天,窗外蒙蒙細雨敍説着秋姑娘的到訪,涼氣也已悄無聲息地滲人心骨。爺爺又拿出他那熟悉的茶壺,隨手從冰箱中取出幾泡好茶,一邊聆聽着窗外秋雨輕盈的交響曲,一邊靜靜等待着熱水燒好,水壺滋滋鬧着。屋檐下幾隻鳥兒嘰嘰喳喳地叫着,似乎在述説無處藏身;門外馬路上幾個鄉下娃撐着雨傘,在雨中肆意大笑着,追逐着,這點雨是澆不滅他們愛玩的天性的。

這樣的秋天,這樣的雨天,是最適合泡茶的。

不一會兒,茶壺裏的水上下翻騰着,水蒸氣緩緩上升,煙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爺爺撕開茶葉外包裝,捧過水壺,滾燙熱水沖洗着墨綠色的茶葉顆粒,一場味覺盛宴就此開啟。“咱家那幾只母鴨子還有下蛋嗎?”爺爺問。“有,有嘞,三大個呢……”奶奶答道。閒談間,茶葉們都已爭先恐後地往上冒,那略顯肥胖的身子,真有幾分憨厚可愛,然後又緩緩下沉,茶香便在空氣中瀰漫散發。我趕忙拿起茶杯,輕泯了一小口,雖有些燙嘴,但那口感絲毫不差,滋味醇厚伴着香甜,沁入肺腑。十分鐘之後,還口齒留香呢,張口説話,空氣中還能聞到淡淡的清香,這大概就是大人們所稱道的秋香了吧。

不必説茶葉那特有的琥珀色,也不必説那滋味純厚的入口之感,單是聞上一聞那天然的蘭花香,香氣馥郁,便能讓你心曠神怡……

家鄉人是做茶的,漫山遍野都是茶的海洋,從屋後山腳一層層的碧綠直向天邊鋪展開去。爺爺一年忙碌而充實,一切都是為了茶。爺爺照顧茶葉十二分之用心,常常能見到他在茶園裏勞作。冬天深挖土層,讓根系呼吸,細心鋪下農家肥,澆水保温,然後靜待春茶;夏天除草施肥,在秋天“顆粒歸倉”,收穫秋香。茶園裏的每一片綠葉都是爺爺的辛勞凝聚而成的。

小時候,每逢國慶節前後,天氣漸涼,晝夜温差大,是秋茶採摘、製作的最佳時間。我便隨爺爺山上去採茶,我跟在爺爺身後,行走于山間小道上,爺爺在茶園裏來回穿梭忙碌。我用指尖掐下兩葉一芯,置於鼻尖,輕嗅,摘下一葉,細細咀嚼,感受大山的淳樸與厚重的滋味,品嚐土地的清香,漸漸暈開在心頭。爺爺粗糙的大雙手採起茶葉來倒也靈活輕巧,在茶樹間上下飛舞,收穫的喜悦寫滿一張笑臉。猶記得童年,沁人心脾的茶香在鄉間小路上、溪上石橋邊、田野草垛裏……散播開來,現在想起來,都是幸福的味道。

爺爺的茶園是我兒時的樂園。

我隱隱約約而又確鑿記得茶園裏的一草一木,在我腦海裏魂牽夢繞,揮之不去。我尤其喜歡放學後,在小賣部旁買上幾包小零食,撒開腿奔跑在鄉間的小路上,上山,直奔到爺爺的茶園去。“爺爺,我放學啦!”“嗯!”然後一屁股坐在地上,注視着爺爺那一俯一仰的忙碌身影,聽鋤頭與泥土撞擊的清脆聲音,還有那鳥兒嘰嘰喳喳的鳴叫聲。那時候,我感覺世界如這般大小正好不過了。

夕陽西下,太陽的半邊臉慢慢被擠下了山去,僅剩的餘暉照在爺爺身上,他那鑲着金邊的牙齒在夕陽照耀下格外顯眼。此刻,我便會忍俊不禁笑出聲來,爺爺瞅見我笑,先是一愣,而後也笑了,臉上的皺紋一覽無餘,就像那層層的茶山一般……最末次見到茶園雖已隔了三四年,但現在想起來仍是記憶猶新。

我時時想起家鄉的爺爺和他的茶園茶事。

爺爺泡的茶,爺爺的茶園,茶園裏的種種回憶,有一種味道,那是大山的滋味,是刻在骨子裏的家鄉味道!

篇五: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國中記敍文

我的家對面,有家早點攤。他家店裏的經營不像別家那樣品種豐富,非常單一,只做爐餅。我們這兒稱之為侉粑。每天早晨起來,推開大門,聞着對面飄來的陣陣香氣,我就嚷嚷着讓媽媽去買給我吃。可媽媽卻説爐餅吃起來乾巴巴的,沒營養。沒辦法,我只能饞的將口水往肚裏吞。

這個星期天,媽媽去外婆家了。我睡到很遲才起牀。洗漱完畢,我來到户外,鼻中傳來陣陣香氣。熟悉的味道又勾起了我的饞蟲,我吵吵着讓奶奶買侉粑給我吃。奶奶無奈,喊來爺爺,讓他帶我去買侉粑吃。

我隨着爺爺來到對面店家,只見店門口,停着輛破舊的板車,搭着塊長條形案板,上面對着一坨麪糰,旁邊一個深火爐,非常簡陋。此時店前已有十幾人在排隊等候。我很好奇,小小的侉粑有什麼魔力,竟然吸引了這麼多顧客?我和爺爺也趕緊排上去。在等待中,我一邊聽着大人們的談話,一邊觀察老闆的操作。老闆快速擀麪、切條、撒上芝麻和葱花,雙手點水,來回捻起侉粑將其貼在爐壁上,身體一躬一躬,俯着脊背,肩膀忽上忽下,左右搖擺,然後拿起火鉗利索地將侉粑鉗出。這一系列動作行雲流水,從擀麪到出爐,一鍋爐餅出爐大概需要七、八分鐘。望着老闆被爐火薰得紅亮的手臂和麪龐,我不禁感歎,老闆可真辛苦啊。十幾分鍾過去了,前面還有四五位顧客。我繼續聽着大人們閒聊。從他們的談話中,我似乎找到了前面疑問的答案。

這家老闆姓湯,今年五十多歲了,他家原是北方人,隨祖上遷居到本地,已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年間,他們家一直做這種小吃,幾代相傳,終於做出了獨特的風味,打造出了品牌。張溪侉粑色澤焦黃,嚼勁可口,吃後脣齒留香,已經成為我們當地乃至整個東至的經典名吃,譽滿全縣。許多從縣城去市裏的朋友經過張溪,都要停車駐足,買上一些侉粑,帶着車上吃,或是送給市裏的親朋好友分享。店家非常忙,每天天一亮就出攤,天黑前再收攤,一天要做上千個侉粑。看着老闆忙碌的樣子,我問道:“叔叔,你一天做這麼多,賣得出去啊?”老闆笑道:“我家的侉粑,春節前後,客流量大,不愁賣。平時我主要通過抖音平台進行銷售。出外打工的家鄉人都是在平台購買我的侉粑。都是老客源,不愁賣不掉,有時一天做的還不夠賣呢。”“啊?”小小的侉粑,竟還能買到網上,我感到不可思議。終於快輪到我了,前面還有一位老奶奶。“您要多少?”“三十個。”“奶奶,您買這麼多,家裏人都喜歡吃嗎?”“現在家裏就剩下我和孫子了,其他人都去打工了。這些侉粑是要寄給他們吃。”“剛出爐的侉粑好吃,可過涼後,侉粑不僅失去了原有的香氣,吃起來還沒嚼勁,軟綿綿的,並不好吃呀。”“不,他們都説好吃,因為這是家鄉的味道。”

是呀,家鄉的味道——張溪侉粑,已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它承載着無數遊子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思念。且不論味道如何,單是這醇厚的思親思鄉之情就足以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