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預測>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思維能力提高訓練(二)

預測 閲讀(1.72W)

  整篇作文修改訓練

  下面的習作,先指出其思維上存在的毛病,再進行修改。

  例1:《魯侯養》讀後

  有這樣一則故事,講的是魯國一個國君把棲息在郊外的一種海鳥迎至祖廟,供之以動聽的音樂及美味佳餚,可謂關懷備至,然而海鳥面對這仙樂美味,不知所措:不敢吃一塊肉,不敢喝一杯酒,只是愣愣地、憂傷地望着,最後終於餓死了。海鳥的死自然是因為魯侯盲目仿效別人養鳥的經驗,過分愛鳥,反而置鳥於死地。引申到人才問題上,就是不可“愛殺”人才。

  現在,“好心”的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就是屬於“魯侯養鳥”一類的愚蠢行為。從世俗的眼光看來,成績優異的學生是“金片”“衞星”“太陽”。於是,無論在家還是在校,都能得到國寶——“大熊貓”級的特殊照料。如此下來,這些學生究竟會怎樣呢?會吃,會睡,會給父母、學校掙個好分數。父母、學校名為“愛”,實際“害”,也像魯侯愛鳥一樣,實際上是“愛殺”人才。

  總而言之,我們要愛才,但不可“愛殺”人才,這是足以使當今“魯侯”們引以為戒的。

  [修改]這篇習作在運用因果思維方法上存在着明顯錯誤。《魯侯養鳥》故事中,造成鳥死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種:

  ①魯侯不會養鳥。

  ②魯侯“以已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③魯侯盲目仿效別人養鳥的經驗。

  ④魯侯沒有按養鳥規律辦事,而按照自己的好惡來養鳥。

  ⑤魯侯過分愛鳥,反而置鳥於死地。

  對以上原因再做進一步剖析思考,可以發現:①條説得太籠統,③、⑤條不是主要原因,造成鳥死的主要原因是②、④條(實際④條是②條的現代漢語解釋)。這篇習作於對造成鳥死的原因分析錯了(見加着重號的文字),所以整篇文章思維混亂,造成論證的似是而非與簡單膚淺。下面的修改稿糾正了原稿思維上的毛病,論證令人信服。

  請看修改文:

  不可“愛殺”人才

  ——《魯侯養鳥》讀後

  魯侯將棲息在郊外的一種海鳥親自迎進祖廟,給它敬酒,奏樂,吃美食,但這鳥卻不領魯侯的情,三天後便死了。可見,魯侯雖然用心良苦,但由於破壞了海鳥的生長環境,結果適得其反。引申到人才問題上:人才也是須有合適的環境才能生存,不可“愛殺”人才。

  魯迅先生當年在談及如何看待文藝新人時就説過,不能用“捧殺”和“捧殺的辦法”。

  清代詩人顧嗣協有一首《雜興》:“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這也説明,愛才要愛在“點子”上,因為我們的愛才,才為他們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使魚能躍,鳥能飛,所似要量才錄用,用當其才。否則,本是人才,用得不當,不僅會變成庸才,於個人無益,甚至還會有害於社會。

  現在,“好心”的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就是屬於“魯侯養鳥”一類的愚蠢行為。從世俗的眼光看來,成績優異的學生是父母、學校的“衞星”“太陽”“金片”。於是,在家裏,父母對之體貼人微,愛得一塌糊塗。而在學校裏,又往往能得到“國寶——大熊貓”級的特殊照料,如此下來,這些學生究竟會怎樣呢?有個典型的例子:有個20幾歲的大學生,在被派赴國外留學前夕自殺了,原因是母親不能與之同行,自己又不會疊被、洗衣、燒飯,困頓至極,而走向絕路。在上述事例中,父母、學校名為“愛”,實為害,也是在“愛殺”人才。

  總而言之,人才的成長是與一定環境有關的。雖則我們要愛才,但如對人才僅知其表而不知其裏,愛不到根本,破壞了人才的生存環境,那就會“愛殺”人才。我們不僅不做魯候,而且還應積極為人才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並以伯樂的慧眼去發現他們,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例2:近墨者未必黑

  “近來者赤,近墨者黑”,這似乎已成為千古名訓,然而,我卻要説:“近墨者未必黑。”

  無論是否讀過周敦頤的《愛蓮説》,但凡是見過荷花的,都會被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所深深感動。可見,近墨者中不乏不黑者。

  那麼,為什麼會有近墨者而不黑者在呢?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試想,一身浩然正氣者近墨也好,近朱也罷,絕不會沆瀣一氣,必定總是滿身正氣,使“赤者”讚歎,令“黑者”自慚。

  戰國時愛國詩人屈原,他的正確主張不能實現,自己又處於混濁的環境之中,他寧可“固將愁苦而終窮”。他就是“近墨者未必黑”的典範。

  當然,我們也不否定近墨者也有黑的,可見,黑與不黑,不能一概而論、籠統而論。

  我們要説,近墨者未必黑。

  [修改]

  此篇在思維方法上存在着嚴重問題:思維不能辯證。立論蒼白無力(詳見加點句子)。尤其不能運用辯證唯物論從本質上看問題,論證膚淺且似是而非。下面的修改文從思維方法上與病文迥然不同,立意較高,能運用多角度的創造性思維的方式,對傳統觀念大膽質疑,並能運用辯證唯物論“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事物變化的根本”的理論,使立論堅實可靠,且頗有新意(詳見加點詞句)。

  請看修改文:

  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似乎已成為千古名訓。然而只要細加思索,我們就不難發現,近墨者未必黑。

  無論是否讀過周敦頤的《愛蓮説》,但凡是見過荷花的,都會被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所深深感動。荷花可謂是“近墨者”了,它卻冰雪晶瑩,亭亭玉立,被人們千古稱頌。它深深紮根於淤泥之中,卻沒有與其坑窪一氣,更顯風姿卓絕,潔如皎月,可見,近墨者中不乏不黑者。

  那麼,為什麼會有近墨而不黑者在呢?黑與不黑,關鍵在於近墨者本身的素質。荷花所以“不黑”,在於它內在的純潔。

  由此可見,近墨與否只是外部環境的表面現象,而近墨者最終是否會變黑,起決定作用的,是其本身的素質,即內因起主導作用。試想,一身浩然正氣者,近墨也好,近赤也罷,必定總是滿身正氣,使“赤者”讚歎,令“黑者”自慚。

  戰國時的屈原,“內修朝政,對外聯齊抗秦”的主張不能實現,自己又處於“燕鵲烏雀、朝堂壇兮”、“腥臊並御”的環境之中,屈原卻仍然不為環境所動,寧可“固將愁苦而終窮”,也要為尋求救國救民之道而上下求索。他的身上,就體現出一種近墨不僅不黑,反而更加高潔的品質,足以令人千古稱頌。

  當然,我們並不否定近墨者也有黑者在,特別是自身已經開始變質,即使“近朱”,他們也會變黑的。可見,黑與不黑,關鍵要看其本質,看其骨幹裏是不是黑的。

  近墨者未必黑,這就是結論。

  例3:讀《她留下的不是悲傷》所想到的

  讀完1987年2月《新體育》刊載的《她留下的不是悲傷》一文,我浮想聯翩。

  海曼是世界着名的排壇名將,自23屆奧運會後,她為了謀生,為了掙錢,不顧有病,遠涉重洋來到遠離祖國和親人到日本打排球,最後因心臟病突發而無聲無息地辭別了隊友、同事,辭別了為之奮鬥一生的排球事業。

  海曼出生子美國的一個鐵路工人家庭,從小喜歡體育運動,得天獨厚的身體條件使她10歲就成為一名排球運動員。經過多年的刻苦而科學的訓練,使她的球技達到很高的水平。然而,在拜金主義氾濫的美國,無處不需要金錢,海曼為了生存,為了家中八口人的生活,她不得不帶病到高工資的日本掙錢。在異國,她像一部不知疲倦的機器,不停地運轉着,最後竟在比賽場上停止了轉動,“世界第一炮手”倒下了,遠離人世而去了。然而,她的“遠去”,不能不令人深恩。她留下的不是悲傷,而是對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控訴。

  資本主義國家的排球隊是不配備隊醫的,隊員看病要自己掏腰包,海曼從1983年下半年起,體力下降,曾在1984年奧運會領獎時,暈倒在發獎台上,但她還是帶病訓練,到日本後一年半多的時間,海曼沒有去醫院檢查過一次。這又是為什麼呢?這都是因為錢。

  現在不少人對社會主義優越性談的不多了,似乎西方資本主義物質文明會給人們帶來一切,這些“糊塗蟲”目光如此短淺。海曼之死,給這些人上了生動的一課。

  [修改]

  這篇習作思維淺薄,對原材料不能深刻理解,不能從多方面、多層次和多種聯繫或關係中,來揭示事物的本質。觀點片面僵化,用公式化的現成結論來套解原材料,單憑個人主觀臆斷,只看到一點,不及其餘,使文章顯得單薄無力,難以立論。可以運用比較思維的技巧來修改此文。可以從海曼和郎平等人都是世界女排名將的共同點出發,引出一些不同點進行橫向比較:海曼打排球奮鬥一生的目的是為了掙錢養家,結局是死在異國他鄉的比賽場上。郎平拼殺賽場有黨和國家的無比關懷,並實現了到大學深造的願望;海曼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運動員醫療條件沒有保障,而郎平等我國運動員有較好的隊醫監護。經過這樣一番橫向比較,水到渠成地揭示出造成這些差別的根本原因———社會制度所致。下面的修改文運用比較思維技巧分析問題,安排結構層次清晰,合乎情理。

  請看修改文:

  孰優、孰劣?

  ——讀《她留下的不是悲傷》所想到的

  讀《她留下的不是悲傷》(載1987年2月《新體育》)一文,促使我重新思考一個老話題。

  海曼是世界着名的排球運動員,自第23屆奧運會後,她為了謀生,為了掙錢,不顧有病的身體,遠涉重洋來到遠離祖國和親人的日本打排球,最後因心臟病突發而無聲無息地辭別了隊友、同事,辭別了為之奮鬥一生的排球事業。相比之下,賽場上是對手,賽場下是朋友的我國排壇名將郎平、張蓉芳等人,在結束了排壇生涯後,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進入大學深造,實現了多年的願望,開始了新的追求。這些世界排壇名將不同命運的對照,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最好比較嗎?

  海曼出生於一個美國鐵路工人的家庭,從小喜歡體育運動,得天獨厚的身體條件使她10歲就成為排球運動員,經過多年的刻苦的和科學的訓練,使她的球技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然而,經濟發達的美國是個“金錢社會”,在這個社會裏生活,無處不需要錢。海曼為了生存,為了家中八口人的生活,她不得不帶病到高工資的日本掙錢。在異國,她像一部不知疲倦的機器不停地運轉着,最後竟在比賽場上停止了轉動,“世界第一炮手”倒下了,然而,她的“遠去”,不能不令人深思。同樣是排壇名將,曾在同一賽場上戰鬥過的中國隊員郎平,為什麼能光榮而愉快地退出排球隊?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的榮譽和稱心的歸宿,這告訴人們,是社會主義的無比優越性使祖國的兒女獲得幸福。

  有一名隊醫,或許不需要多少錢,這是海曼生前所羨慕的,也是美國、日本的女排教練、運動員共同羨慕的。可是,世界上:沒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運動隊,配備專門的隊醫,他們看病要自己掏腰包。海曼從1983年下半年起,就體力下降,曾在1984年奧運會領獎時,暈倒在發獎台上,但她還得帶病訓練,到日本後的一年半多的時間裏,她沒去醫院檢查過一次病情。這又是為什麼呢,是她不願治病嗎,不是。都是因為金錢。而在中國排球隊裏早就配備了專門隊醫,在所有的體育館,凡有比賽都設有急救站,這些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所無法比擬的,這些又説明,中國雖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國家對人民的關懷和熱愛,就如同母親熱愛自己的孩於。這難道不表明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嗎?

  然而,現在人們對此談得不多,甚至有人認為西方資本主義物質文明會給人們帶來一切。那些只把眼睛盯在金錢上的人們,不免有些目光短淺。究竟孰優,孰劣,海曼之死,不能不令人深思!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思維能力提高訓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