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預測>

2012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立意創新技巧:避實就虛法

預測 閲讀(7.79K)

所謂“實”,指提供的題目,材料是具體的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實寫,重在刻畫事物的形像,或正面描寫,或直接記敍,它總是按照客觀事物的實際面貌進行具體的描寫。“虛”指抽象地寫。虛寫,重在調動讀者的想象,或側面烘托,或間接墊襯,多為抽象的表現,它能跳出現實的束縛,通過創設情境,運用隱喻、象徵等手法,為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由真實的腳印聯想到人生的足跡,由腳下的道路聯想到成長的歷程,由房屋的窗户聯想到對外的開放,由山澗的橋樑聯想到感情的溝通,由竹之有節聯想到人的節操,由葉落歸根的景象聯想到思鄉的情懷,由登高望遠聯想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哲理……這種由眼前的實在事物、景象或具體的事情寫起,水到渠成的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避實就虛法。

2012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立意創新技巧:避實就虛法

虛寫與實寫,是相反相成、相輔相生的。在這種辯證關係中,虛因實而更見其抽象,能啟發讀者用想像的馳騁而獲得更高的藝術美的感受;同時,實因虛更見其具體,能使直接的描寫更顯得氣氛濃烈、背景開闊、包孕豐富。如上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面對大海》,若單純寫景,只將所見所聞,化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層思考,自然不能讓讀者有所啟迪。若由大海聯想到“豪情壯志”,又想到精衞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大。”最後歸納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啟示人生哲理”,這樣就能給人眼睛一亮的感覺,所以,行文時要儘可能喚起自己寫作的衝動,創設合理的情境,自由地抒寫心靈深處的真切感受,大膽地在虛設的空中馳騁。為此,寫景可藉助過去的景、將來的景和心中的景,來反映眼前實景;寫人可藉助雜取合成的、虛擬創造的非真實人物來表現真實的人生;記事可藉助假設的、夢幻的、虛構的非現實中的事來反映真情實事。當然,虛寫要以實寫為基礎,如果只是孤立地虛寫,則必然流為空虛飄渺,使文章空泛貧乏,失去表現力。

例文1

面對大海

清代張潮《幽夢影》中有言:“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於猷為知己。”當面對着海,面對着這片蔚藍,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為知己呢?海與大河不同。河流緩緩流淌,如老聃的“清靜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變化萬千,如莊周的“洞達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勢,海水的傲視天下,海水的寧靜微瀾——面對這樣的海,我聽到的是曹操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看到的是李白的“孤帆一片日邊來。”我想到的是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海在歷史的進程中閃耀着文學的光芒,並且這片光不僅在亮度上耀眼,色彩更是炫目——因為海的多變。但當面對這片藍色時,我們又如何能夠只專注於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寧靜呢?曹操的壯志,李白的才華,張九齡的妙句不是更應得到我們的關注、我們的肯定和我們的繼承?大海成為古典文學眾多意象中的閃亮一點,它的價值又豈止是它的多變?古人為我們留下海一般博大精深、奧妙無窮的燦爛文化,作為擁有悠久歷史與豐富傳統的民族的子孫,我們的目光不該僅停留在海水錶面。

海的能量不僅藴藏於中國古典文學,它於全人類的藝術領域都有巨大貢獻。當莫奈懷着對自然的膜拜與對光的獨特認識畫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日出之海,當海明威筆下的老人與澎湃海洋做着殊死搏鬥,當貝多芬聆聽內心洶湧的潮聲譜出震撼人心的命運之曲……藝術家面對大海的時候,它們看到的不只是海水,還有宇宙萬物,他們聽到的不只是浪濤聲,還有心潮起伏。他們用獨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類世界,於是他們為人類留下的藝術珍寶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無論是印象畫派,還是《老人與海》,抑或《命運交響曲》,這些誕生於海又比海更為廣闊更為豐富的文化,值得全人類去傳承發揚。

文學與藝術在海的滲透中格外鮮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類更本質的東西——那便是人性。也許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心。”已經足以説明問題,但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今日社會,人性似乎又重新回到一個需要被討論與審視的高度。曾有人提出所謂“魚的哲學”——能夠隨波轉向便是適者——適者生存。但大海給予我們更堅定更值得欽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沖刷,我自巋然不動,當潮水逐漸退去,顯露的才是真我本色。每個人的心均是片汪洋大海,做魚還是做礁石是處世哲學的選擇,而勿庸置疑的是,礁石比魚更長久。

其實大海給予我們的遠不止文藝哲學,或者説文藝哲學中包含的遠不止大海。但面對大海,馬爾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礴、魯爾弗的神祕、柯塔薩爾的細膩,都一一浮現,我們可以聽見來自先人們的呼喚,以及內心真我的自白。

“面對大海”可以寫實,寫大海的碧波萬頃、海天一色,寫自己在海上的經歷和感受。但若採用虛寫的聯想,更能使文章富有新意。本文正是採用此法,由大海想到了道家在這裏“論劍”,中國古典文字之星在這裏“試鋒”,國際文藝大師在這裏“競技”。作者引領我們,由文學而藝術而哲學而人性,處處都不離大海。

例文2

葛朗台在天使的引領之下,來到了上帝的面前,接受最後的審判: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一到上帝的眼前,葛朗台老頭就迫不及待地跪下,雙手合掌,央求上帝:“仁慈的主啊,可憐可憐我這個老頭子吧,請讓我到天堂吧。我是那麼地信仰您,尊敬您,也無時無刻不憧憬去天……”

“你帶來了什麼?”上帝顯然有些不耐煩了。

葛朗台一驚:沒想到上帝這兒也興這個!他慌忙掏出一把金銀珠寶,自己還留了幾個在衣袋裏,捧到上帝面前:“您收下,這是我小小心意,請您把我派到天堂吧,我是那麼……”

正説着,只見上帝衣袖一揮,眼前的珠寶全化為雲煙飄散,葛朗台傻眼了。

“你還有什麼?”上帝又問。

“我……我還有錢。”葛朗台慌忙又摸,這下他真傻了,衣袋裏什麼也沒有了。

“錢財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你帶來的只是過眼雲煙,你沒有一點實際的東西嗎?”上帝準備拿出地獄通行證。

“我還有,還有,我有才學,我機敏,我是個賺錢的好手。”葛朗台幾乎要哭了。

上帝冷笑一聲:“哼哼!這些人地獄裏多的是。你沒有通往天堂的證明,去地獄吧!”

葛朗台一屁股坐在地上,面如土色。

這時,卡西莫多也被帶來了,他面帶微笑,臉上洋溢着生前幸福的微笑。

“你有什麼?”上帝問。

“除了誠信,我一無所有,尊敬的上帝,您看着辦吧!”卡西莫多回答得很坦然。

上帝一揮衣袖,卡西莫多立即身着清白的衣服,頭上懸着一隻光環,駝背也直了,宛然成了一位天使。

“去吧,你的天堂在等着你。”上帝笑着對他説。隨後卡西莫多消失在天宇間,去他的極樂淨土了。

“為什麼,他那麼醜,又駝背又傻,而且沒有錢和榮譽,他沒有資格上天堂!”

葛朗台跳了起來。

“可他有誠信,這是永恆不變的靈魂。健康、美貌是天生的;機敏和才學是培養的,他可以永存人世間。金錢和榮譽是虛幻的,死後一切歸為塵土。你現在一無所有,只能去地獄!”

葛朗台徹底服了,他發誓下輩子要以誠信為人生目標。

文章避實就虛,未寫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而憑自己的豐富想像,把兩個世界文學長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放在一起寫,卡西莫多因一生誠信而上了天堂,守財奴葛朗台卻因一生缺乏誠信而下了地獄。最後借上帝之口揭示了“誠信是永恆不變的靈魂”這一深刻的主題。

例文3

有人説:轉折意味着機遇。

有人説:轉折預示着挑戰。

有人説:轉折可以使你遠離失敗。

有人説:轉折也許會讓你距離成功更加遙遠。

究竟什麼是轉折?

我問那串永不停歇地滴落的水滴,小水滴歡快地告訴我:“轉折就是那樣一滴可以穿透一塊堅石的水。”

我問山邊那一樹紅梅,它笑笑説:“轉折就是嚴寒冰凍下朵朵鮮花綻放的那一刻,轉折就是那突然而至的滿樹燦爛。”

路邊的小草,你又能告訴我,什麼是轉折嗎?枯黃的小草抬起頭:“轉折就是我們告別枯黃、重新吐翠的時刻,就是不久將至的春天。”

一顆砂粒告訴我,它的轉折就是逃出蚌的束縛,它獲得了自由,看到了世界。一顆珍珠對我説,它的轉折是它做下不與那顆砂粒一齊逃跑的決定,於是,經過磨礪,成了一顆美麗的珍珠。

山林裏迷路的人,清清小河成了他們的轉折,他們可以沿着小河指引的路下山。沙漠裏迷路的人,眼前的一抹綠色是他們的轉折,烈日炎炎之下,他們不必再口乾舌燥。

見義勇為抓小偷的老大媽説,她的轉折是決定抓住那隻骯髒的手的一剎那。這個轉折令她獲得力量,讓她勇敢。

小偷説,他的轉折是他第一次把手伸進別人書包裏的那一刻,從那以後,這些都成了習慣。

哥哥説,他的轉折是踏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刻,他一下子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重任在肩。

舅舅説,他的轉折是從外國留學回來,下飛機的那一刻,他總算是回了家,這裏的天好藍。

媽媽説,她的轉折是我出生之時。那時,她體會到了作為一個女人、一位母親的所有喜悦。

父親説,他的轉折也是我降生之時。聽到我的第一聲啼哭時,他流淚了,母子平安,而他,又多了一個親人。

我不再問了,我想我已經明白了什麼是轉折,瞭解轉折的意義了。

轉折是一種新的希望,一個改變;轉折是人生的岔路口,它通向光明、黑暗兩面。轉折就是緊張時的深呼吸,失意時我們握緊的雙拳。

“轉折”是抽象名詞,不能就“虛”寫虛,而應把它具體化、形象化。作者巧妙地從自然界的小水滴寫起,寫紅梅,寫小草,寫砂粒,……又寫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這種寓抽象於形象,借萬物生動的個體形象詮釋“轉折”內在抽象含義的手法,的確技高一籌。

例文4

“孩子,你知道什麼叫責任嗎?”

“哦,您是東史郎爺爺?”

“我只是一個罪人,一個民族的罪人……”

“哦,責任?我知道,比如説:我愛我們的祖國,這就是我的責任!對嗎?”小女孩自豪地説。

白髮老人眼中流動着令人捉摸不透的色彩:“孩子,日本是我們的祖國,我也很愛她,可我卻曾因為愛她而傷害了別人。”

“東史郎爺爺,你會因此而不愛自己的祖國嗎?”

“當然不會了,其實我一直很愛她,只是……”

“媽媽説過,每一位日本人都要熱愛祖國,就像熱愛母親一樣。”

“叮鈴鈴……”鬧鐘響了,小女孩睜開眼,絲毫沒有動彈,因為她總覺得東史郎爺爺似乎沒走。

一位中年婦女推門進來:“彩子,快起牀,今天我們要去參觀原爆50週年的圖展。”

“孩子,能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了嗎?”白髮老人再次出現。

“東史郎爺爺,那圖片一點也不好看,上面的人長得黑乎乎的,還有很多的小朋友躺在那裏。”小女孩顯然沒有看懂什麼。

“那是原子彈爆炸的後果,他們不是長得黑,而是被燒焦了,像燒焦的木頭一樣,還有那些孩子,他們都永遠醒不過來了。”淒涼的感傷在老人眼中湧動。

一陣沉默過後,小女孩哭了起來:“小朋友們不能唱歌,也不能跳舞……是什麼人害的呢?這麼殘忍。”

“你媽媽沒告訴你嗎?”

“沒有,媽媽説那小紙條上沒寫,只説那裏在廣島。”小女孩的母親是以她的方式在保護着自己的孩子。

老人失望地搖搖頭,繼而又無奈地點點頭,似乎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老得如此之快了:“有一位母親因為犯了錯誤而不敢面對,以致想永遠隱瞞下去,甚至想因為要守住這個祕密而加害於自己的孩子。”

天亮了,白髮老人又消失了。

“媽媽,您愛我嗎?”

“傻瓜,媽媽當然愛你了。”母親不清楚小女孩在想什麼。

“我要找一個不愛自己孩子的壞母親,你幫我找,好嗎?”天真和無邪在小女孩的眼中閃爍着。

“孩子,找到壞母親了嗎?”

“沒啊。”小女孩很失望,“他們都説母親是偉大的,不會加害於自己的孩子,可是……”

“是嗎,這位母親有層神祕的面紗,或許你長大了就能揭開,或許你一輩子都不能揭開,其實這位母親一直都在履行着她自己認為應該履行的責任。對於我而言,責任就是對過去的懺悔,對事實的尊重和對道義的追求。我曾經是一個魔鬼,手上沾滿了同類的鮮血,如今,當我站在原告席上,為被我參與殺害的30萬同胞討回公道的時候,有人卻説我是叛徒,也許站在曾經的立場上,我是背叛了我的民族,但我無法原諒我自己,無法面對那樣的民族和那裏的人民。”

小女孩望着這位飽受了滄桑卻又一直矢志不移的老人,她或許在想:我一定能揭開面紗,和東史郎爺爺一起站在原告席上。

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和民族,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勇敢地面對過去。作者沒有從現實取材,而是展開豐富的想像,虛構了一個小女孩和東史郎爺爺的對話,直探東史郎的內心世界。讚揚了東史郎在歷史面前勇於懺悔的可貴精神,巧妙地詮釋了“心靈的選擇”這一話題。這種避實就虛的手法顯示可貴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