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素材>

哲理故事:魚有佛性作文

素材 閲讀(1.17W)

有人問寺院大師,為何唸佛時敲木魚而不敲雞、羊或其他什麼。大師答曰:世間最勤快的生物莫過於魚,從不合目,終日遊動。如此勤奮還需敲打,何況人乎?原來名為敲魚,實為敲人。

哲理故事:魚有佛性

又聽説魚的記憶力只有7秒,所以快樂稍縱即逝,煩惱也是蜻蜓點水;所以無所謂露喜,也無所謂含憂。這是否也暗合了佛家的空呢?

魚在水中游擺,既不是追逐什麼快樂,也不是擺脱什麼煩惱。只要生命還在就搖尾而遊,不追念前世甘苦,也不奢求來世幸福。正是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纖塵不曾落過,雜念更是不曾滋生。

魚從不考慮人如何看待它們,也從不考慮明日的是非禍福,它們只是終日四處遊動,有吃的便吃,沒有便繼續遊。就如雲遊的和尚,緣起隨緣,緣未到亦不強求。

魚甘做木魚請佛終日敲打,警醒自身。佛理也化作無數的魚警示世間,只是我們不曾理會罷了。

魚的思考

魚是否曾經或正在思考過?然而我們不是魚,又怎知它思考與否。於是就出現了莊子與惠子的對白:汝不是魚,焉知魚的快樂;而汝不是我,焉知吾不知魚的快樂。

我把我心化在水裏,與魚共舞。

亙古至今,似乎沒有哪種生物能久遠過魚,也沒有哪種生物的種類多過魚。許多的生命禁不起歷史長河的沖刷,漸漸銷聲匿跡,唯有這魚從河裏游到江裏,從江裏游到海里,又從海里游到陸地上,也終成了兩棲動物

為何魚的生命力如此恆久?它的祖先有沒有告訴過它如何生存,如何與人相處。我們沒有思考過,不代表魚也沒有思考過。

也許從古遊到今的魚的確沒有任何思考,可正因為退卻了矯情的思考,沒有了思考就成了高層次的思考。所以所有江河湖海、淺水深海,只要有水的地方,大魚小魚比比皆是。

魚的智慧

據説即使是莊稼地裏,一旦水多成澇,日子稍久,那田間就會有魚苗躍動,而這魚苗就是不知蟄伏了多久的魚籽,遇水就得以重生。

這便是智慧,不求安居樂業,唯有隨遇而安。眾多生物,霸道如恐龍不可一世,珍稀若袋狼種種。稀有的瀕危了,珍貴的滅絕了。唯有魚,個個看來呆頭呆腦,只要有水便成。除此之外什麼也不挑剔,而恰巧水佔了我們星球的70%。淺水就是淺水魚,深海就是深海魚,淡水就是淡水魚,即使見不到陽光的地下水裏也有石魚自在地徜徉。於是,魚成了世界上種類最多、數目最多的生物

你把魚養在魚缸裏,它自由自在地遊,不會抗議空間有限;你把魚放在水族館裏,它也不嫌吵,翻來游去,自得其樂;你把魚養在水庫裏,它樂在其中,偶爾會躍起欣賞夕陽無限美。

成為案板肉時,它也許會掙扎。但正因為不斷被傷害,它們的繁殖能力也最強。

魚不擇水而生,而是遇水則遊。

魚的生存智慧就是這樣——遂了外界的心願,自己遨遊的世界才更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