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文言文>

《淮上與友人別》作文

文言文 閲讀(2.89W)



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
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註釋〕
①淮(huái):淮河。
②揚子江:長江在江蘇鎮江、揚州一帶的幹流,古稱揚子江。
③離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們常在此送別,所以稱為離亭。
④瀟湘(xiāo xiāng):瀟水和湘水,流經今湖南境內。秦:今陝西境內。

翻譯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長江邊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遊子。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風陣陣,從驛亭裏傳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長安。

《淮上與友人別》

賞析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着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岸邊停泊着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藴。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着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濛濛飄蕩的楊花,惹動着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裏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説“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迴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悽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着別離的《折楊柳》吧。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詩到這裏,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敍述語,既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歎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藴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b斖林?匣屏鰨?詵醇び攵哉罩杏?嫦猿銎淠諍?姆岣弧A倨縹氈鸕鑷鋈簧嘶輳?饗蛺煅牡奈尷蕹鈈鰨?媳幣焱鏡納畛に寄睿?酥諒?ぢ貿討械奈薇嘸拍??莢謖獠謊災械玫匠浞值謀澩鎩!熬?薄拔搖倍躍伲?跋頡弊種氐???溝謎餼涫?鎏砹擻教鏡那槲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