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滿分>

2019年北京大學入學測驗滿分作文六:韌性就是可持續

滿分 閲讀(2.25W)

今年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目出來之後,我在第一時間瀏覽了一下。北京卷的這個題目“文明的韌性”,讓我最有共鳴感。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作文題目,而是骨髓深處文化自信的真正覺醒。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當年梁啟超先生説的,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明流傳了下來。時間是一個最公平的裁判員,為什麼中華文明能源遠流長几千年不斷層?這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縱觀古今中外,只有中華文明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而這種包容性,表現出來的文明風骨就是韌性難斷。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其他文明對中華大地侵略過。甚至在政治格局上,還成功過,甚至建立過元、清這樣的大一統王朝。然而,仔細研究,我們會驚奇的發現,這些侵略中華文明的外族文化,不僅沒有把中華文明給取而代之,反而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慢慢選擇了向中華文明主動靠攏。因為,中華文明用自己特有韌性,對這些文明進行了潤物細無聲的同化。最終實現的結果,反而是侵略的外來文明被中華文明“反殺”,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當我們還在為歷史書上,把霍去病、岳飛等民族民族刪去,而憤憤不平的時候。是否想過,難道不是因為那些霍去病、岳飛抗擊過的外敵,已經不知不覺變成了自家人。刪去這些民族英雄,並不是否認了他們的功績,只是給被中華文明同化掉的其他文明,表達一個友善的尊重。如果霍去病和岳飛泉下有知,指不定還會誇上一句,乾的漂亮,咱們靠打仗沒有解決的問題,最終用文明的方式而同化掉了。
  畢竟,中華文明幾千年,推崇的都不是兵強馬壯和刀劍的鋒芒,更喜歡用的好是文化的方式,類似於絲綢般的柔韌。不論是絲綢之,還是現在的一帶一路,都不是搞侵略,而搞共贏。實際上,這都是傳統文化推崇的“強而不長,弱而不脱”的典型體現。
  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底線都是,無論我們多麼的強,都從來不曾恃強凌弱,更沒有想過稱王稱霸。因為中華文明深刻的知道,強而不長的道理,持強凌弱、稱霸逞強,從來都是沒有好下場的。歷史上,那種征戰四方的大帝國,無論是西方的羅馬帝國,還是東方的蒙古帝國,哪一個不是曇一現?只有中華文明,雖然偶經動盪,但總體上來説,還是長盛不衰。儘管朝代歷經變遷,但中華文明的內核從來都不變。
  當然,中華不恃強凌弱,但是誰想要欺負古老的中國,那也是做不到的。即便是積弱的中國,也不會走到被別人隨意凌辱的地步。近代的中國,可以算是中華最低谷的時期,然而面對列強的侵略,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們仍然實現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至於説,最近吵的沸沸揚揚中美的貿易戰,對於久經風浪的中華民族來説,只是一個小小插曲而已,不值一提。
  這一切的底氣,都來自於中華文明的韌性。
  “韌性”從詞意上來看,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但對於解釋文明的韌性,還是顯得有些空洞、虛飄。務實的講,中華文明的韌性,主要集中體現在保種思維上。
  説到保種,相信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傳宗接代”四個字,這個聯想是很正確的。但,實際上,我們對古人説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思想,多少是有些誤解的。因為這並不是簡單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而是表達對傳承的重視。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我們對形式的重視,大於了對實質的領悟。
  在傳統文化,很推崇“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而這種強調後繼有人的思維,並不侷限於血緣上,更多關注的是文化傳承上。在中國傳統文化裏,甚至認為文脈關係,比血緣關係更近,學生甚至某種程度上比子弟更正宗,畢竟傳承文化的才是中華文明的精髓,而非血脈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實現多民族的大一統,靠就是中華文明強大的融合性。世界上,也只有韌性的中華的文明才有這種功能,那種排外的文明是無法實現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文化自信也是來自於文明的韌性。因為我有這種韌性在,所以我知道,也許在階段性,我們是處於弱勢,但是從長遠看,從全局看,我們才真正的贏家。因為我有韌性,所以,我從來不會掉線。這就類似於“剩者為王”的思想,冥冥之中,我們的文明很清楚,誰能在贏得時間線,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因為我有韌性,所以,我從來不任性。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無論你怎麼折騰,我都用我的韌性為這個世界託底,所以,最終這個世界,還是由我來做主。

2019年北京大學入學測驗滿分作文六:韌性就是可持續


  編輯推薦:更多大學入學測驗滿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