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寫作素材>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素材——中國80後詩人十年經典詩句

寫作素材 閲讀(7.48K)

“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於荒野”(哈羅德·羅森堡語《荒漠之死》)。一代人的歷史,其實就是幾個人的歷史。光陰易逝,十年一夢,或贊同或爭議,這些都已無關緊要。80後詩人如今已走過第一個“十年”,歲月的車輪滾滾駛過,他們依然在歷史的道路上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跡。我們查閲大量“80後”詩人詩作,精選了10位較有影響力的詩人詩句,並加以解讀。我們只是出於歷史的責任,試圖呈現出他(她)們的時代精神特徵,或一代人的聲音。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素材——中國80後詩人十年經典詩句

2001年崔澍:《2001年西安的秋天

“幻象升起的早晨人們來到大街上/乘坐交通工具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或更遠的地方”

解讀:此詩句讓人彷彿親身佇立在後工業時代一座城市,也更早的折射出了“後工業時代的新美學”。崔澍,一位出生在1980年,然而又在2003年早逝的詩人,終年僅23歲。這顆詩壇“璀璨的流星”,在他極其短暫的生涯中,發出了令人們長時耀眼的光芒。他絕對稱得上是“80後詩歌的先驅”。他的詩歌精神叛逆、尖鋭、顛覆傳統,常常揭露出當今物慾社會,人性道德倫理的失衡面。

2002年阿斐:《眾口鑠金》

“我的孩子都快出世了/而我昨天還是一個孩子”

解讀:這是阿斐在2002年寫下的《眾口鑠金》裏的詩句,曾在網上流傳一時,被稱為“一代人的精神特徵和特殊命運”的真實寫照。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2002年正是網絡、經濟新浪潮席捲中國社會的高潮之時,前“80後”們剛剛步入社會,正經歷着過去的理想與今天的現實的迎頭抗拒,這正是成長的哀歎與無奈。昨天的孩子,今天的父親或準父親。

2003年肖水:《我們的糧食不多了》

“我們的糧食不多了/我不得不向你陳述時代的遭遇”

解讀:肖水,一位典型的“新學院派”詩人,身(深)居高校,在象牙塔內消磨着“下沉又飛翔”的青春,或許這也是整個“80後”一代人的青春。“我們的糧食不多了/我向時間伸出手/我知道,我比糧倉更加飢餓/更加睏倦,使你要為我而哭”,這體現的不正是這一代人的一種承受苦難使人崇高的價值嗎?

2004年丁成:《廣場》

“我們不知道還能以年輕的名義堅持多久”

解讀:2004年,“80後詩歌運動”正在悄悄落幕之時,丁成寫下了長詩《上海,上海》、《廣場》,無疑為80後詩歌貢獻了厚重的文本。是的,我們不得不承認“80後”這一代人的青春年華,在與物質的巨大力量抗爭之下,還能堅持多久?面對這樣豪邁的青春與命運哀歎,我們只有無語。丁成也不愧為“一代人的精神旗手”。

2004年鄭小瓊:《給予》

“黃麻嶺,你給我的只有疼痛、淚水,以及一個外鄉無法完成的愛情”

解讀:鄭小瓊應是新世紀中國詩壇的一個奇蹟或現象,她在詩壇內外都贏得了巨大聲譽與尊重,這不僅僅因為她是一位只有中專學歷的女打工者,而更重要的應是她的詩歌深刻體驗了生命與青春的疼痛,“真實地告知了當下中國底層羣體的生存真相”,她更是勇敢地在“東莞·世界工廠”發出了血與淚的“南方嚎叫”,因為她知道“更多的80後只是沉默者”。德令哈之於海子,黃麻嶺也之所以鄭小瓊。


2004年穀雨:《刻在牆上的烏衣巷》

“他們摸起刻刀和釘子/他們坐在海印橋上雕刻時光”

解讀:這一詩句是《刻在牆上的烏衣巷》的首句,此詩是一首散發着南方氣息的80後詩歌傑作,雖然現在讀來有幾分青澀,幾乎還帶着隱隱約約的“後現代”印跡。但整首詩的韻律柔和、甜潤,在抒情的同時達到了自然的和諧與均衡,極其適合朗誦。這首詩可算得上是“一代人的青春驪歌”。

2005年唐不遇:《墳墓工廠》

“鄉村變成了城市/墳墓變成了工廠”

解讀:“卑微的變成高傲的。沉默的變成大喊大叫的。我不知道在深夜仍然傳來的,這些吼聲,是機器/還是亡魂發出的”,這是身居珠三角“世界工業區”的共同切身感受。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已遭破壞,我們只能漠然看着工業文明對自然生態的侵襲,也許只有唐不遇才能如此深刻地刻畫出這南方工業區的“冷風景”。

2007年林蕭:《農民工鐘有水》

“鐘有水再也不願意回憶起那個漫長的夜晚/鐘有水説那天夜裏他平生第一次想到了死亡”

解讀:此詩的創作背景是:“一個農民工不堪回首的一天”《中國青年報》(2007年12月7日),披露了在廣東江門打工的鐘有水,因在銀行自動取錢機錢前取錢,由於衣衫襤褸而被警察非法拘禁毆打事件。作為80後知名詩人,身兼多家媒體評論員的詩人林蕭,用獨具新聞視角的口吻敍述:“幸運的是派出所把他放了/鐘有水帶着一身的傷/回到了上班的地方……鐘有水再也不願意回憶起那個漫長的夜晚/鐘有水説那天夜裏他平生第一次想到了死亡”。這些意味深長的詩句像是農民工一樣樸素,然而又另人深思。

2008年董非:《五月,五月》

“時光的砂輪打磨着我褪色的青春/物質的傳送帶又把我從黎明運送至黑夜”

解讀:此句曾被眾網友稱為“一代人的青春悲歌”,其作者董非出生於1989年,是一位少有的少年詩才。他的詩歌多以短小、深刻,言簡意賅取勝,詩中常充溢着大量的頹廢青春色彩,然而又在墜落中飛翔,或給人一種刻骨的清醒與沉思。他筆下的“青春”時常發出一代人的心聲,正如他的另一詩句“你反覆地追問我時光的形狀/它多像窗外發黃的五月”(《慄園路》)。

2009年蒙晦:《橡膠人》

“今天只是一個歷史上的舊年份/我們卻要在蜂巢裏重温一生”

在曖昧的政治空氣混雜着工業廢氣的當代中國,在商場和車站,似乎所有的人民都如橡膠模特般長有同一張面孔,這個巨大“蜂巢”裏的超現實景象令人驚悚。“今天只是一個歷史上的舊年份”,其振聾發聵的聲音穿透着人民亙古不變的卑微生存和處境。在對新世紀十年詩歌寫作的評論中,80後詩歌批評家王東東如此評述:“他的寫作洞察了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