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寫作素材>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最新作文素材——《2012》,中國拯救世界

寫作素材 閲讀(9.93K)

儘管之前就已經有消息顯示,《2012》中會有很多的中國元素,甚至可以説是“中國人拯救了地球”,但是在昨天上午各地試片結束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對影片中出現的中國面孔和中國場景之多表示驚訝。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最新作文素材——《2012》,中國拯救世界

有人説,《2012》是導演艾默裏奇寫給中國的情書。但實際上艾默裏奇前不久在接受中國記者採訪的時候就明確表示,自己是被中國人民在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堅毅的精神所感動,才臨時修改了劇本,加入了很多中國元素,目的就是為了向汶川精神致敬。

中式標語博人好感

  “黨和國家幫大家”

美國的災難大片一向喜歡把亞洲的代表選為日本,但這一次艾默裏奇選擇了中國。從之前曝光的預告片來看,當毀滅性地震在全世界發生後,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忙着進行救援工作,其中就有中國軍隊救災的大場面,甚至還出現了“黨和國家一定要幫大家重建家園”的紅色標語。但看過影片之後就會發現,預告片中的內容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導演為中國、中國人民安排了更多的出場鏡頭。

預告片中出現過的救災場面,感覺相當逼真,不但部隊解放軍的軍裝都和當下統一,老百姓的面孔和着裝也都很有四川特色。銀幕下方更是用非常明白的字幕表明:這是在中國四川的卓明縣。隨着全世界地震、海嘯的災難不斷,所有人的目的地都開始變得清晰。男主角傑克遜歷盡千辛萬苦從一個知情人手裏拿到了諾亞方舟所在地的地圖之後,還沒來得及看就被一連串的地震逼上了飛機,當他在飛機上打開地圖想看看究竟要飛到什麼地方的時候,只見一隻“雄雞”昂首在地圖上,字幕也隨之顯示他們的目的地正是——中國。當傑克遜吃驚地説“看來我們需要一架更大的飛機”時,全場的觀眾也都會心一笑。

 中式建設引人讚歎

  “選擇中國沒有錯”

而就在傑克遜一家人被迫降落在喜馬拉雅山麓的時候,天空中飛過一羣直升機,直升級下面則五花大綁地吊着各種地球上的動物,有長頸鹿甚至還有大象。當飛機上的軍隊看到雪山上的人時,有一架飛機開始離隊並降落在眾人面前,從飛機上下來一名面孔英武的士兵,用字正腔圓的説道:“歡迎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時候觀眾當中開始響起掌聲。在這之後,所有人都很驚訝地發現,在雪山之上,中國人建起三艘非常巨大的太空船,就連美國白宮國防部的專家也驚歎:“選擇中國沒錯,只有中國人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觀眾也同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中國面孔拯救世界

  “倒空了才裝得下”

與在四川境內所表現的大場面相比,艾默裏奇也沒有忘記將鏡頭給中國的人民。這次他影片中的感情部分一如既往地充足,除了主角一家子以及俄羅斯富豪一家子之外,他還用了不少時間去表現四川一位小喇嘛一家子的故事。

這位小喇嘛與師父在全世界最高的寺廟絨布寺修行,當世界即將毀滅的時候,小喇嘛顯得非常擔憂,他向師父訴説了自己的擔心。而老喇嘛一聲不響,提起茶壺就向徒弟的茶碗裏面倒茶,而且是一直不停地倒,甚至都溢了出來。小喇嘛非常不解,老喇嘛這才解釋説:“你的心就和這茶碗一樣被擔心和憂慮盛滿了,你要把它倒空了才能裝得進別的事情。”這個比喻其實和整部電影沒什麼特別大的關係,但從中可以看出艾默裏奇非常喜歡中國的古老智慧與寓言。

而這小喇嘛有一位哥哥是諾亞方舟的工程師,為了把自己的爺爺奶奶以及弟弟順利送上方舟,他準備冒險帶他們從艙底爬進艙內,卻沒想到爺爺奶奶在半路上又撿到傑克遜一家。在凱特的懇求下,老奶奶義正言辭地讓自己的孫子把所有人都帶上方舟,而這正是艾默裏奇對中國人民無私精神的致敬所在。

結尾時,為了到底要不要把艙外沒有來得及上船的人都放進方舟,美國人經過了一番激烈的爭鬥,但是就在博士艾德里克的演説下,俄羅斯、中國和日本是第一批同意拯救那些艙外人的國家。到此,艾默裏奇也實現了他這次想用中國面孔來救世界的目的。


進口長片,一刀未剪

作為一部傳統的好萊塢電影,《2012》在很多情節上都和艾默裏奇過去的電影非常相似,男主角一定是一個婚姻和感情都比較失敗的美國人,過着不算有錢的普通生活,但卻有一對非常可愛的兒女,由此也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最終一定能戰勝天災人禍。他在這部影片中加入了父子情、愛情,甚至還有第三者與富翁的感情等等。也一如既往地放大美國人的光輝形象,小小地嘲笑了一下俄羅斯人。

雖然如此,這次中國人在艾默裏奇的電影裏卻沒有成為嘲諷的對象,也不再是一個過客。這次,中國人狠狠地搶了一把美國英雄們的風頭,在火山爆發、地震和海嘯面前,充分發揮出“中國製造”的偉大力量,所造出的諾亞方舟牢固結實,成為地球精英們賴以保存生命的關鍵。而最重要的,在災難面前,中國人的精神成為了鼓舞全世界人類戰勝自然災害的關鍵。

就在影片上映前夕,導演艾默裏奇通過《2012》的發行方對中國媒體表示,《2012》拍攝於去年的夏天,而當時自己一直關注着汶川地震的救災情況。正是因為被新聞報道中無數感人的救災故事感動,最後艾默裏奇選擇由中國面孔來拯救地球,同時也臨時修改了一下自己的劇本,把最後全世界人類一同面對危機、渡過難關的決定性地點選在了中國境內。艾默裏奇説,自己是希望藉此表達他的致敬:是中國人的精神拯救了全人類。

也正是因為艾默裏奇的致敬,《2012》作為今年國內最後一部同步進口大片,引進時兩個半小時的片長,一刀未剪。

《2012》被批“中國元素”太忽悠

  三天票房直逼《建國大業》

好萊塢大片《2012》上映頭3天在中國已經拿下了7500萬元左右的票房,其火爆程度幾乎趕上了《建國大業》。而在北美地區,該片上週以6500萬美元的鉅額票房收入,穩佔票房排名第一位。不過,影片中的中國元素和驚悚特技也在中國引起了爭議,有觀眾認為該片內容兒童不宜,片中“中國拯救世界”的噱頭只是在忽悠中國觀眾。

網友惡搞“2012年必備逃生指南”

《2012》才上映3天,網絡上各種反饋已經非常活躍,一個“2012年必備逃生指南”的帖子非常火。對照着片中的情節,“逃生指南”中包括“儘快認識一個地質學家天文學家等科學家”,“接下來的三年請務必留意廣播中的怪異電台,如果提到關於政府陰謀和世界末日的內容,需速速與該播音員聯繫”等搞笑條目,全都是影迷們從《2012》中學到的。

《2012》為了中國市場特意強調的中國元素,成了該片在中國最被關注的一部分內容。有不少影迷是抱着“看中國人如何拯救地球”去看的,結果看完了卻有強大的心理反差。雖然“諾亞方舟”是“madeinchina”(中國製造),還是在中國起航,可是片中跟中國人最有關係的台詞只有一句——片中一個並不討人喜歡的角色感歎道:“這樣巨大的工程量只有中國才可能做到!”讓影迷們覺得“中國人拯救世界”之説言過其實。

導演計劃拍續集電視劇

儘管觀眾對影片褒貶不一,但《2012》導演艾默裏奇卻不為所動,已經開始着手拍攝續集作品《2013》。《2013》是一部電視劇,故事將展現《2012》災難之後所發生的故事。目前,艾默裏奇與《2012》的製片人霍華德·高登開始同ABC電視台展開了拍攝的商談,計劃在明年年初投入拍攝。電視劇集的拍攝將啟用一套全新的陣容,主角是一羣在2012大災難中倖存下來的人,他們如何建立一個新世界以及這個重建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將是故事的主線。由於電視劇的製作不同於電影拍攝,《2013》不再以災難場面取勝,而會更加偏重劇情。


眾議堂

  喜劇演員要求停映《2012》

  反方:千萬別帶孩子去看

“千萬別帶孩子去看這部電影,我後排的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嚇得直哭,連我的手心裏都是一陣陣的冷汗……”日前,曾在電視劇《炊事班的故事》裏飾班長的喜劇演員洪劍濤在博客中直接呼籲“建議停映《2012》”,洪劍濤在博客中稱:“看完電影真的是很後悔,尤其是帶孩子去看,更是錯上加錯。”

洪劍濤透露,自己看完這部片子後一直睡不着覺,偶爾打個盹還夢到了驚悚恐怖的場面。他還呼籲電影部門嚴格控制看此片的觀眾年齡,並應該提醒心臟承受能力弱的觀眾也儘量不要前往,“不要為了蠅頭小利讓我們的後輩對未來有無望感和頹廢感”,至於片中對中國的畫面和台詞處理,在洪劍濤看來是不友善的。

正方:需要有娛樂精神

雖然有人反對該片,但還是有觀眾向身邊的朋友推薦,有網友戲稱這部影片雖然在對着中國“拍馬屁”,但仍算不錯的好萊塢製作。對於有關“建議停映”的言論,很多網友也發帖稱,“要有娛樂的勇氣,目前我們需要這樣的娛樂大片”。還有網友認為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影片的主題上,“什麼是好電影?能引起人們共鳴的就是好電影,《2012》告訴我們這個地球很脆弱,需要你我大家的共同保護。”

 《2012》教奧巴馬做好三件事

2012年對奧巴馬來説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年份,屆時這位民主黨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就將宣告結束,並將迎來一場決定他是否能繼續留在白宮的選戰。奧氏三年後的政治前途如何,是靠今天去耕耘的。想要獲得美國人民的繼續支持,奧巴馬無疑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近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2012》中也有意無意地透過一些情節,給奧巴馬提個醒,教他如何掌好美國這艘龐大的航空母艦。

《2012》是從傑克遜教授(約翰·庫薩克扮演)去黃石公園度假的計劃開始的,他本來是計劃和一對兒女在那裏享受天倫之樂的。可惜還沒開始享受,後院失火,他的前妻和和新歡所在的洛杉磯大難臨頭了。倒黴的傑克遜只好手忙腳亂地趕回去充英雄。導演艾默裏奇安排這麼一出,用意很明顯。今年夏天,在金融危機肆虐美國百姓錢袋的關頭,奧巴馬全家卻出手2000萬美元公款,前往全美消費最昂貴的度假勝地———瑪莎葡萄園島上避暑。結果美國媒體和百姓紛紛對他伸出食指,炮轟他不知民間疾苦,浪費納税人的血汗錢。艾默裏奇想告誡奧巴馬的是,度假觀光可以,拖家帶口也可以,但是臨走別忘了看下你家後門關好沒。

中國元素的加入是《2012》的一大亮點,憑藉艾默裏奇一句“向中國人民致敬”,這次絕對少賺不了中國老百姓的錢。去年的《功夫熊貓》、《木乃伊3》也是在上映前大炒特炒所謂中國元素,從熊貓、功夫、山水、建築、漢字、包子、筷子堆積了個遍,《功夫熊貓》導演斯蒂芬森還不忘笑嘻嘻地説一句《功夫熊貓》是“寫給中國的一封情書”,結果賺得金銀滿缽。可以説中國元素已成為好萊塢大片的票房利器。

這次艾默裏奇做的更絕,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救災鏡頭都搬了上去。反觀當今的國際政壇,美國想保持自己在全球的權威地位,越來越需要藉助中國的合作。從美國國債到朝鮮半島無核化,沒有中國,美國哪盤菜都炒不熟。所以奧巴馬想幹好剩下的任期,搞好和中國的關係是重中之重。

片中的特技效果是由好萊塢黃金製作班底“工業光魔”一首操刀的,其中肯尼迪號航母砸向白宮的一幕最為震撼人心。可是砸美國總統官邸的為什麼不是林肯號航母,也不是羅斯福號航母,偏偏是同為民主黨人、且為奧巴馬偶像的肯尼迪呢?原先很簡單,大導演艾默裏奇無非是要告訴奧巴馬:肯尼迪不是用來掛在牆上瞻仰的,是要放在心頭好好學習的,要不然美國會倒黴的。學習什麼呢?學習他對月球的重視。

肯尼迪當年排除強大阻力,愣是把美國的飛船送上了月球。但是此後,美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組織宇航員重登月球。而如今,中國、印度、歐盟紛紛宣佈各自的登月計劃,月球已成為大國間新的角力點。美國如不切實啟動重返月球的行動,那麼月球就是其他國家的地盤了。

説實話,艾默裏奇斥資2億美金打造的視覺盛宴確實爽口爽心,估計有人預測的內地3億多的票房完全可以實現。


《2012》的“中國救末世”令國人感慨

中新網11月17日電菲律賓《世界日報》17日刊文説,西方災難大片《2012》的結局選在中國,“無私地幫助着每一個面對世界末日無助的人。”作為中國人觀看這部影片,當有一番感慨。

文章摘編如下:

由着名導演羅蘭·艾默裏奇執導,斥資二億美元打造的災難大片《2012》於十三日(美國時間)在全球同步上映。筆者與全球影迷一樣,對這部描述世界毀滅的巨片期待已久,上週六首映就先睹為快。

《2012》是根據馬雅預言:二○一二年整個地球將同時面臨毀滅性的地震、火山、海嘯的侵襲,將全球毀滅。

影片中的世界末日,由於採用的特效鏡頭高達一千四百個,那種山崩地裂,巨浪滔天的場景,真是令人驚心動魄,震撼非常!哪裏是人間世界,簡直如同地獄一般。

而作為中國人觀看這部影片,當有一番感慨,一番自豪。當世界遭到毀滅性的襲擊,包括世界許多國家的首腦都湧往地勢最高的中國西藏,連美國總統的女兒也坐“空軍一號”逃到西藏。因為中國在那裏建造了幾艘巨大無比的“諾亞方舟”。正是靠這幾艘“諾亞方舟”,中國拯救了人類,讓一部分人活下來。

羅蘭·艾默裏奇將《2012》的結局選在中國,讓洪水淹沒喜馬拉雅山之前,體現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擔當。他説:“在《2012》裏中國是一個講究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的大國,無私地幫助着每一個面對世界末日無助的人。”在撤離的人羣中,更出現一位解放軍拿着喇叭説:“黨和政府一定會幫助大家重建家園。”高度表現出中國政府愛民如子的情懷。

按羅蘭·艾默裏奇拍這個結局的構想,他是希望藉此向汶川大地震時中國軍人忘我救災的大無畏精神表達自己的敬意,也“希望全世界的觀眾都能和我一樣通過電影向中國人民這種偉大的精神致敬”。

《2012》給人的啟示,不僅僅要人們好好地珍惜當下的生活,更應該對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多付出一份愛。


《2012》:誇張着的末日想象與不誇張的人世焦慮

這已經是羅蘭·艾默裏奇第三次“毀滅”地球了。從《獨立日》中外星人入侵地球使現代文明遭遇挑戰,到《後天》中極端氣候災害令地球遭遇滅頂之災,這一次,《2012》將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天災一股腦地召集而來。11月13日,《2012》全球同步上映。電影院裏,火山、海嘯、地震……所有天災將觀眾裹挾在一個灰暗的世界裏。

好比那一千個人心目中各自的哈姆雷特,關於《2012》影片本身的評價,輿論褒貶不一,但《2012》所激發起的人們娛樂之外的“恐慌”、所傳遞出的“末日意識”,卻前所未有。

數字“2012”的驚悚,更多人的“恐慌”可能還是來自瑪雅曆法中“人類文明將在2012年12月21日後終結”的預言。有意思的是,生活在危地馬拉和墨西哥的現代瑪雅人現在卻爭相揭穿這一“預言”,他們對剛萌發的2012年世界末日相關產業,既感到混沌困惑,也對西方歪曲他們的傳統和信仰感到憤怒。危地馬拉祭司和精神領袖協會主席傑西·戈麥斯説,“瑪雅文明中沒有末日論。”“一切都在變成生意。”瑪雅人痛斥《2012》是外來者對瑪雅文明的商業剝削。

在瑪雅人闢謠之外,美國宇航局NASA也急着出來闢謠。NASA堅稱:“全世界有信譽的科學家都知道並不存在《2012》相關的這種威脅。”NASA還補充,“我們的星球已經正常運行了40億年了。”

這一連串熱烘烘的闢謠在消解人們對2012世界末日恐慌的同時,勢必助長了影片《2012》票房的攀升。對此,有輿論認為這是最高明的不花任何成本的炒作。退一萬步講,即便其中有炒作的成分,它也巧妙地迎合了值得商業炒作的社會心理。人類可以不再相信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預言,但不等於人類內心沒有恐慌。

反觀這些年災難片大行其道的現象,有水準的災難片基本上拍一部火一部流行一部。如果説前期災難片的風行源於受眾對其特技視聽方面的依賴,那麼後期災難片的走紅,根本上還是源於人類自古有之的不安全感。不安全感使得末世題材的作品迸發了新的市場潛力。

僅僅將目光鎖定在2009年度,好萊塢量產的末日情懷的災難片頗有羣湧而來之勢。當下熱映的《2012》之外,從尼古拉斯主演的《先知》到描繪救世英雄的《艾利之書》,從鈕釦小人戰後求生的動畫片《9》到講述父子在末日中浩劫餘生的《漫道》,儘管類型、劇情、元素與側重點不盡相同,但均把原核鎖定在“末日”身上。另外,韓國災難片《海雲台》也取得了不俗的反響。這些災難大片不僅僅將災難聚焦在末日來臨之前,其中有的災難片更是跳過了有關世界末日的景象,更關注末日降臨之後的場景。

在這新一輪災難片季發性流行之時,它的社會現實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自身商業價值,進而吸引了公眾的關注。《第一日》的編劇兼執行製片人傑西·亞歷山大表示,“對於我來説,我感覺自己像是住在一個充斥全球戰爭、經濟蕭條和資源匱乏的末世。”美國作家羅布·庫特納則表示,逃避現實一直都是提高電影票房收入的一個因素,它在最新的後末世題材潮流中也發揮着相當的作用。正因為現實生活中有着各種威脅和令人不快的事情,因此有必要製造出更加恐怖的場景,讓人們暫時忘卻現實生活中的痛苦。庫特納表示,“相比因為無法償還貸款而喪失房產的贖回權,世界末日的到來更讓人們擔心。”

此起彼伏的災難電影總是充斥着一定的悲劇色彩。有時候,悲劇色彩未必等同於消極。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有時候描繪“末世”是人們對社會的一種發泄,一種緩解壓力的手段。在無法掌控的末日裏,人們反而可以無所顧忌地去愛,去掙扎,去脱離麻木。不管這些災難大片裏的末日景象有多麼慘不忍睹,生存和自救這兩大元素永遠都是不可剝離的精神內核。在末日來臨前的英勇戰鬥、獨自生存,乃至傾城之戀,這些情形或許都可理解為都市人化解避世情結、進行自我救贖的內心寫照。

而另一方面,末世題材的災難片一路風行,從某種程度上也映照出人類對於未來的擔憂以及自信心不足的表現。舉目之下,繁華的現代化背後,是越來越嚴重的環境破壞。人類在“進化”自身生活的時候,時刻也在感受着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開始苟延殘喘。全球氣候變暖、流行病蔓延,終有一天,地球會不會因為人類自己本身而變得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呢?這些潛伏在內心的焦慮,正是來源於人類對自身隱祕慾望的深刻挖掘。那些末日災難的想象,無不時刻告誡着人類,為了地球,我們應該改變些什麼了。

人類在地球上還能生活多少年,沒有哪位先知先覺者能給出確切答案,也沒有誰能徹底平復人類古已有之的不安全感,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還好,有藝術在。大屏幕上的那些虛幻華麗的特效視覺,超越了現實主義思想的束縛,對當下的現實提出了警示,讓現在的你我對未來的喜憂做着準備。由此來看,那些誇張着的末日想象,顯然已經成為一種承載人類焦慮現狀的符號化存在。


《2012》,讚美中國還是辱華?

中新網11月17日電正在熱映的影片《2012》引發了褒貶不一的評論,其中的“中國元素”更是引發熱議。《聯合早報網》16日的一篇文章就發問,《2012》,吹捧中國還是讚美中國?

這篇作者署名為“七犀鳥”的文章中稱,中國經濟的增長,使得中國境內票房收入猛增,連好萊塢導演都開始重視大陸票房。想進入大陸影院,好萊塢導演就要揣摩清楚廣電總局和大陸民眾喜好,然後投其所好。《2012》的導演市場營銷功力深厚,終於贏得了“影片進入大陸一刀未剪”的超豪華待遇。

在《2012》中,導演將拯救人類命運的“一部分”任務(苦力活)交給了中國人,片子放映以後,很多人認為這個德國導演在吹捧中國,也有人認為該片在讚美中國,自然,還有人認為該片涉嫌辱華。

作者認為,辱華之説過於牽強,辱華觀點的理由是造船的農民工沒有資格躲進方舟避難,儘管讓人心酸,可所謂“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古今中外都是這樣,與辱華關係不大。那麼,《2012》這部電影,是吹捧中國還是讚賞中國呢?

區分吹捧和讚美,個人認為有兩個標準,一是是否實事求是;二是主體是否違心。發自內心的實事求是的稱讚,是讚美;被迫違心的不切實際的阿諛,是吹捧。

按照這兩個標準,《2012》這部電影讚美中國的成分更大。

在作者看來,救災鏡頭裏的解放軍戰士的表現,是實事求是的。因為歷次重大自然災害面前,解放軍向來是救災主力。

作者寫道,當年,我在看完《後天》以後,情不自禁的想,幸虧我們中國擁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沒想到英雄所見略同,這次《2012》,編劇就把諾亞方舟的製造地安排在青藏高原。畢竟,洪水再厲害,青藏高原肯定是最後一個被淹沒。沒想到的是,導演比我狠得多,在災難之後,地殼變動劇烈,非洲好望角成為新的世界屋脊。而青藏高原是中國領土,製造地就只能選擇在中國。這一點也符合實際。

作者認為,世界各國的逃難者,看到中國製造的諾亞方舟以後,發出“只有中國人才能造出這種大船”的感歎。這種安排也符合實際。在中國,只要政府下決心做,就沒有完成不了的大事兒。

更主要的是,在青藏高原這麼艱苦的條件下,建造能裝得下世界主要生物和數萬人類的諾亞方舟,美國人肯定不幹,歐洲人也吃不了這個苦,日本人更不用説,只有勤勞勇敢的中國人能夠攬下這個力氣活。這是有先例為證的。青藏公路、青藏鐵路以及其他援藏項目的建設,無一不聚集中國軍人和建設者的血汗。

至於該片導演是否出於真心,很難判斷。如果該片導演真的因為四川汶川地震而改寫劇本,就説明該片導演是出於真心。

在作者看來,“違心論”過於低估了該片導演的人格操守和職業道德,該片導演又非拉不到拍片投資的好萊塢野雞導演,怎麼可能為了通過大陸有關部門審查而違背自己的職業操守?如果考慮到該片的高達2億美元的鉅額投資,可以判斷該片導演並非違心。

一則相關鏡頭説法實事求是;二則該片導演違心可能不大,可以得出《2012》讚美中國的可能性更大。不過,有關電影進口審查部門的小剪刀,也發揮了不小的引導作用,以後好萊塢的投資方,為了儘快收回投資,更可能要求導演迎合大陸觀眾的感情,而正面描述中國形象。


 別指望老外總説讓咱高興的話

國人要有“大國民心態”,這話光阮次山老先生就説了好多個年頭了。但一遇到具體事件上的具體表現,常常便沒譜得緊了。自11月13日起,《2012》在全世界放映,其在中國也表現出了足夠的熱度,週末更是一票難求。與此同時,網絡上也逐漸浮出了一場爭論。

演員洪劍濤公開在其博客上倡導,應該“封殺《2012》”,原因除了有些鏡頭會令小孩子產生恐慌情緒(這顯然屬於電影分級問題),還因為“劇中對中國的畫面和台詞處理也不是友善的,甚至可以説是有些調侃”。另有人認為,中國電影審查把關不嚴,影片在體現大災難前人性複雜這一主題時,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都坐上了足以保命的諾亞方舟,唯有美國總統選擇了留下來和人民一起直面災難,這種美國式的主旋律顯然傷害了他國領導人的形象。

與此截然相對的是,有人認為此片對中國人非常“友善”:影片中把製造現代諾亞方舟、拯救世界的關鍵任務交給了中國。當一幫美國官員歷盡艱險,千里迢迢逃到中國喜馬拉雅山深處的現代諾亞方舟建造地,看到中國軍隊井然有序地接收逃難者,不禁感歎道:“這個事情交給中國人是對的!”而導演艾默裏奇也表示,他希望用這些戲份和元素向汶川救災表示自己的敬意,“希望全世界的觀眾都能和我一樣通過電影向中國人民這種偉大的精神致敬。”

當然,不同的人會對影片有不同的解讀。作為一部探討世界末日、探討人性、探討地球未來的片子,當中的一些中國元素顯然不是重點,説它專門為了表揚中國,或者説它一門心思要批評中國,顯然都有點一廂情願。“眾人皆傻我獨醒”,這常常就是好萊塢的風格,甚至有時候讓人生厭。我們喜歡看好萊塢大片,顯然是要看進步性的一面,而不是去咀嚼某些人稱之為“糟粕”的東西。退一萬步講,即便影片真的“不善”又能怎樣?這些年,什麼中國威脅論、什麼中國崩潰論,這種話我們聽的還少嗎?中國人還不是照樣走好了自己的路。

不由想起近來另外兩個外國人的發言在中國引起的“軒然大波”。一個是韓國藝人張娜拉,在韓國參加娛樂節目時説了一句“每次製作費緊張,都會去中國內地演出”,這本也可以解讀為中國給了世界更多機會,但有很多國人將其解讀為這是張娜拉在嘲諷國人“錢多人傻”,於是口水與板磚齊飛,張娜拉不得不公開道歉,假模假樣地説“自己來中國不為賺錢,是為中韓友誼萬古長青的使命來的”,云云。另外一個是李光耀。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亞洲前夕,曾呼籲美國繼續參與亞洲事務,以平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這樣一句遵循新加坡國家利益的表達,被國內網民集體圍剿,鬧成了一起“事件”,而這種心態也被國外媒體批評為“狹隘民族主義作祟”。

縱然張娜拉、李光耀們説的話,我們都不太愛聽,但在一個全球化、多元共存的時代,接受這些外國人的表達,似乎也是應有之義。與此鮮明對比的是,11月12日,美國《時代週刊》網站發表一篇名為“美國可向中國學習的五件事”的文章,文章總結中國獲得成功的五個經驗:要有雄心、重視教育、照顧老人、大量儲蓄、放長眼光。這篇説中國“好話”的文章,被國內多家媒體轉載,人家要向我們學習,我們當然愛聽,但難道能因此説明中國的教育、養老可以充當世界楷模嗎?


中國式拯救還是美國式陰謀?

醒目的兩大標題《譚飛:停映2012很冠冕堂皇》、《洪劍濤:建議停映》並排矗在某網站博客首頁頭條,咋地一看,還以為《2012》要被叫停,腦袋嗡地一下響了,感覺跟阿曼達·皮特不信約翰·庫薩克災難將至的“鬼話”,剛掛斷電話房子就被突襲地震嚇得鑽進飯桌底下一樣茫然和惶恐——前天半夜譚飛剛剛跟我強烈推薦《2012》,害我昨天迫不及待去排長隊搶票,轉身就看譚飛和洪胖叫停《2101》?點擊進入拜閲才知,譚飛博文標題原為《<2012>屌有屌樣》,“屌”雖不雅,卻是個很當代很爺們的褒義詞,到了網頁推薦標題就成了貶義詞“冠冕堂皇”——這詞彙看起來有點費解,百度搜索解釋:形容表面上莊嚴體面,實際上並非如此——看完全文這才清醒過來,譚飛這是和洪胖槓上了,可能原文標題不合媒體推博尺寸,編輯用心良苦給換了個文縐縐的標題。

原本標題想叫《誰敢叫停<2101>我跟誰急》,後來想想,人家洪胖首先不過是從童心角度出發,觀點也是落在“建議電影部門嚴格控制看此片的觀眾年齡並應該提醒心臟承受能力弱的觀眾也儘量不要前往。不要為了蠅頭小利讓我們的後背輩對未來有無望感和頹廢感。”人家站在了子孫後代的國民高度,我們再説他的不是,就是大逆不道了。空政身份的洪胖好像是1972年生人,時齡不小了,銀幕形象多為胖嘟嘟可愛狀,本人接觸過幾次,感覺和他影視形象比較相悖,嚴肅的時候遠遠大過於可愛樣,至少在我面前是這樣的。洪胖提出這樣的觀點毫不奇怪,就跟曾哥之於“90後”一樣,洪胖之於“70後”,是中國“意識形態”的典型代表。正是在這樣的“意識形態”下,湯唯依舊得不到翻身,《畫皮》只能拍成言情片,水淹天安門的鏡頭會從《2012》裏消失(目前僅只是個傳説)……

換個角度想,《2012》能得以上映,足以説明相關部門的“60後”“50後”較之洪胖看得開(捎帶説一句,俺也是“70後”,不過接受的“70後”正統教育相對少點)。畢竟是好萊塢的舶來品,娛樂一下炫酷一下也無妨。要是中國哪家公司想報批拍攝這麼個摧枯拉朽的災難片,情況那就大不一樣了,文件到了領導的案頭,可能還要落個危言聳聽,引起恐慌,製造不安定社會因素等罵名甚至是罪名。假設一下,倘若《2012》為中國國產影片,且趕在陳琳跳樓前上映,媒體的輿論可能就不僅只糾結在沈永革和張超峯身上了,肯定有不少二得很的媒體要爆料説是《2012》影片引發了陳琳的絕望。那樣的話,蹦出來發話叫停《2012》的就是不會是孤孤單單的一個洪胖了,千千萬萬的洪胖跟袋鼠似的一齊蹦出來,想想那場面,必定蔚為壯觀。

洪胖另談及“而且劇中對中國的畫面和台詞處理也不是友善的,甚至可以説是有些調侃。”我不知道該怎麼理解,“調侃”就是不友善?何謂“調侃”?我倒是覺得,《2012》中國元素的處理相對而言已是最接近中國國情了,當中國空軍發現喜馬拉雅雪山上的美國倖存者時,沒當幾位非法入侵扣押,而是友好地説“歡迎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非常友善。回首往昔,美片對於中國的“調侃”,何曾這麼客套過?

至於將“諾亞方舟”的製造地選擇在中國,環顧世界地理,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固然是海嘯最後抵達的高度,從地理上和災難抵達的最後時間上選擇中國作為“諾亞方舟”的製造地,無可厚非。從製造業角度看,充斥全球的“madeinChina”,加上中國人的確擅長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艱鉅任務的特性,“諾亞方舟”選擇“madeinChina”也是合情合理。從影片畫片講,巨浪漫過喜馬拉雅雪山之巔,呼嘯吞噬喇叭廟的場景,老喇叭冷靜地敲響最後的“喪鐘”,估計若干年之後,必奉為經典,而且失去動能的“諾亞方舟”與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危急時刻的親密接觸,更是驚心動魄,此情景要是改在北京的香山或者日本的富士山或者美國的“斷背山”,那還何談謂人類浩劫?而且危及人類存亡的關鍵時刻,連動長頸鹿和大象都被五花大綁由直升飛機吊往“諾亞方舟”作為物種多樣性的倖存者保護起來,已經沒有膚色和國籍之別,何來“調侃”中國?

從創作者情感上講,也不存在“調侃”。影片上映前導演艾默裏奇通過《2012》的發行方向中國媒體表示,《2012》拍攝於去年的夏天,而當時自己一直關注着汶川地震,正是因為被新聞報道中無數感人的救災故事感動,最後艾默裏奇選擇由中國面孔來拯救地球,並臨時修改了一下自己的劇本,將最後全世界人類一同面對危機,渡過難關的決定性地點選在了中國境內的喜馬拉雅山,導演艾默裏希望藉此表達他的致敬:是中國人的精神拯救了全人類。

要説稍微帶點中國特色的映射,一是對智者老喇嘛的推崇有點諱莫如深,譚飛博文意指容易令人聯想到某些人的面孔,此話有點道理。另一大有點中國特色的人物挖掘出現在小喇叭的哥哥頭上,作為“諾亞方舟”的工程師,他不但未能保守高級機密,反倒是為家人們早早留了一條後路,所以影片的男女主人公一家在其奶奶的善心護佑之下得以一同踏上了進入“諾亞方舟”的捷徑——從“諾亞方舟”的動力系統縫隙這樣的“旁門左道”進入——小喇叭的哥哥還早早為此準備好了旋鈕螺釘的器械,然而正是這個舉動,這個器械在關鍵時刻卡住了“諾亞方舟”賴以運轉的齒輪,第一波巨浪襲來,未能完全關閉“諾亞方舟”密閉艙門大量進水,失去了動力隨着巨浪向珠峯撞去,人類的僅剩的倖存者們命懸一線——較真的人可以依此評判中國人的確擅長“旁門左道”,不過我更建議簡單地從劇情需要來看待這個“危害”全船人獸(別忘了各種動物也在船上)安危,最終“罪有應得”被齒輪絞斷了腳的小工程師。

以往美片時有“調侃”中國沒錯,不過這一次不然,最後選擇中國拯救世界並不存在那些個詭異陰謀,不過是發揮了一下中國人“made in China”的特長,要説調侃,《2012》倒是好好調侃了一下俄國富豪,但估計俄羅斯不會因此叫停《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