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寫作素材>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歷史人物素材——孔子

寫作素材 閲讀(1.46W)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歷史人物素材——孔子

一.孔子

優秀的作文離不開好的素材的支撐,佔有大量新鮮而獨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處地運用這些素材以表達我們的意圖,是作文素材收集運用的最終目的。有道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人物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盡善盡美孔子對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非常重視的,它讚美古代樂舞《韶》及《九辯》完善的藝術形式。《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評價《韶》樂盡善盡美。而對周朝樂舞《大武》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以高度讚揚外,對其表現周武王伐紂滅商的戰爭功績的內容卻給予批評:“《大武》,盡美未盡善也。”

安貧樂道孔子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孔子也曾説:“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信任,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君子固窮孔子到達陳國,寄居在司城貞子(陳國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國聽説孔子在陳蔡之間,便使人聘請孔子,準備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圓七百里之地封給孔子。孔子前往拜見回禮,從陳地往蔡地遷徙被圍困,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誦絃歌不絕”(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説:“君子亦有窮乎?”孔子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閒就胡作非為了)。”告誡君子任何艱難的時候,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也應該維護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佇立於尼山腳下,望着滾滾遼河,觸景生情,禁不住喟歎:“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於司空見慣的流水綠波之中發現了深奧的道理,懊喪的情緒也如水般流去了。後來莊子在《莊子·知北遊》中也有類似感歎:“人生天地間,如白駒之過隙,忽忽而過。”喻時間流逝得非常快,這也是“白駒過隙”的來歷。

苛政猛於虎孔子路過泰山,見有一位婦女在墳瑩旁痛哭哀號,於是詢問。婦女回答説:“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讓子路問道:“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婦人回答道:“因為這裏沒有苛捐雜税的暴政。”孔子對隨從的弟子們説:“苛政對人的危害,有甚於猛虎啊!”

待價而沽孔子游説諸侯,想得到重用,卻四處碰壁,十分感傷,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貢得一美玉,來問孔子,是要收藏,還是找個識貨的賣掉。孔子大聲歎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意為:賣掉吧,賣掉吧,我正等着識貨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賞識自己的人才會出來效勞出力。

(二)名家點評

孟子(戰國):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

司馬遷(漢):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己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唐玄宗(唐):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歎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檻奠,當與夢時同。《經魯祭孔子而歎之》

朱嘉(明):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顧炎武(明、清):道統三王大,功超二帝優。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車服先公志,威儀弟子修。宅聞絲竹響,壁有簡編留。俎豆傳千葉,章逢被九州。獨全兵火代,不藉廟堂謀。老儈當庭發,清洙繞墓流。一來瞻闕里,如得與從遊。《謁夫子廟》

錢穆(現):孔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大聖人。

(三)素材運用

話題1:山的沉穩水的靈動

材料加工: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多年來許多人都認為,儒家學派的一大特點是保守、守舊,以上古為黃金歲月,只重視“先王之道”而不關注事物的變化,而孔子則是一個方正迂腐的學究。其實,“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對道德的理解,結合白己對時代的期望,對經典作了新的闡釋的。他既將“如山”的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也發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為之共鳴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極其詩意地闡釋了“變”,而且身體力行,收授弟子,用實際行動改造靈魂。如果他畏懼“變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會成為一位靈魂工程師,不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他作為中國哲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變化”如同萬物生長,是一種無聲而自然的過程,他心目中理想的發展,不是斬斷傳統的脈絡,而是以傳統為根基,如山中樹木,生長不息。(《永遠的葱鬱永遠的中國》節選)

話題2:挫折

材料加工: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懼,不逃避,以一種達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在樂天知命、通達自得上孔子並不比老莊差。“孔顏樂處”是對這種處世態度的概括。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被匡人圍困,當時形勢非常緊急。孔子説:“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説:“天生德於予,桓魁其如予何?”

《論語·述而》表現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時,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時對自己的安慰與鼓勵,是一種自我調適的做法。(《〈論語〉所見之孔子人格魅力》節選)

話題3:理解

材料加工:現在我們一談到孔子與《論語》,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半句話出自《論語·陽貨》第二十五章,後半句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很多人特別是女人都非常反感這句話並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圓場,説這裏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認為,退一步講,即使孔子在這裏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釋為在男性中心主義的社會,對女人的歧視,是一種通病,是時代的印痕或時代的侷限。在西方,耶穌罵夏娃,亞里士多德罵女人,尼采罵女人,非常嚴厲,其程度大大超過了中國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謨、黑格爾,對女性的歧視也很厲害。當然,無論東西方人士,對女性的歧視、蔑視、輕視,都是錯誤的。儒學、儒家中有對女性不尊重的表現,是需要批評的,但我們要放在時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與檢討。我們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外來文化,同時也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來對於儒學的批判,有許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淺層次或直線性的,以致於今天中國大陸的多數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紀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殤”的方式來對待儒學。我們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態和理性批判的方法來面對這些複雜的問題。(《〈論語〉所見之孔子人格魅力》節選)

話題4:選擇

材料加工: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於城下,晚上颳風下雪,氣温驟降,同宿城門下的一女子凍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將其抱在懷中,靠體温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沒有非禮之舉,留下了坐懷不亂的美譽。

無獨有偶。魯人有獨處室者,鄰居是一個寡婦,也獨處一室。半夜,暴風至,寡婦室壞,想進魯人室躲避,魯人閉户不納。寡婦在窗下哀求道:“你怎麼不懂得仁愛,不讓我進去?”魯人説:“我聽説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一室。你現在年輕,我也年輕,所以不敢讓你進來。”婦人説:“你怎麼不學學柳下惠?”魯人説:“柳下惠能做到,我是萬萬做不到的,我現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學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説:“善哉!要學習柳下惠者,沒有像魯人這樣會學的,希望向善的方面發展,卻不因襲別人的行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來,柳下惠的選擇是對的,魯人的選擇也是對的。(《〈論語〉所見之孔子人格魁力》節選)

話題5:幽默

材料加工: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貢四下詢問走失了的老師孔丘,這時候有一個鄭國人對他説:“東門口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產,可是從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憊的樣子好似喪家之犬。”子貢找到孔子後把這話告訴他。孔子笑着説:“他説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説我像喪家之犬,是啊!是啊!”這就是孔子,一個渾身上下充滿幽默細胞的老頭兒,全然不是千百年來端坐在畫像中,端坐在中國人意識深處的“大成至聖先師”的形象。在孔子眼裏,要想真正不朽,不在於權力,而在於文化與教育。所以後來儒家稱譽孔子為“素王”。沒有土地、沒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遠存在。(《親切隨和的“大成至聖”》節選)

話題6:源泉

材料加工:瞭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的處境。他所宣揚的仁愛和禮教,有時候被拋在一邊,可有時候,又搞得登峯造極。不是嗎?直到今天,幾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學的人,可研究什麼?我想:不過是為我所用罷了。可是,無論如何,孔子是偉大的。是的,絕對是偉大的。他的經典的論述,是人性,是人倫。有人説:地球上的萬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報應,是因為人類打破了生態平衡,不顧一切地滿足人類自己的慾望。所以,人類呼喚人性,呼喚平等。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喚人性。是的,封建的歷代王朝,都在以儒學治國還是以法治國上,顯現一個天子的抉擇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倫理道德觀念仍不過時。道德淪喪,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時候,就會向孔子討教。(《駐足孔子墓前》節選)

話題7:誠信

材料加工:誠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認為,治理國家,掌握政權,必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否則就會自取滅亡。孔子講:“民無信不立。”是説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無法立足。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説,足食、足兵、民信這三項,讓你去掉一項,你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説首先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在兩項中再去掉一項,還去掉哪一項?孔子説去掉糧食。因為沒有糧食最多不過死亡,自古以來人就難免一死,而人民對政府沒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來。(《論誠實守信》節選)

話題8:尋覓

材料加工:從那一簇藍瓦黃牆的村莊裏傳來,餘音綿長,和那一條並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蒼茫裏蜿蜒而來又蜿蜒而去,瀰漫着,如麥田上濃得化也化不開的氣,我聽見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聲音,從孔子一直説到了現在。

我的祖先,那個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經焚過書坑過儒的。如今,他的後人如我者,卻千里迢迢來拜孔子了。我來山東,除了拜孔子,當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給我以藝術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濟寧市的朋友説:哈,你終於來了!我是來了,孔門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沒有給偉大的先師帶一束乾肉,當年的蘇武可以唱“執瓢從之,忽焉在後”,我帶來的惟有一顆頭顱,在孔子的墓前叩一個重響。(《論誠實守信》節選)

(四)成品展示(2004年大學入學測驗福建滿分作文)

文廟,是古時的學府。文廟大成殿,是文廟精神的中心。中華各地的文廟大成殿中,當面傲立的,便是中華儒學之始者——孔子。

可以説,任何一箇中國人都知道孔子,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並非皇族,但在其以後的時光中封號卻一再提高,從“大成至聖先師”,直到“大成至聖文宣王”,孔門盛極一時,孔子萬古流芳。

儒士注重個人的修養,孔子作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養極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跡依《禮》,非禮勿行。顏回去世,孔子贊口:“聖哉,回也。”內心極推崇他,但依禮反對厚葬。他對諸侯公卿公然欣賞天子樂舞而感到憤怒,他對列國不納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絕對平靜。身處亂世,他默對現實,獨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齊般高義,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膽識。“見賢思齊”是他的理論,論語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賢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亦是。在做魯相的日子中,大展其才,但因國君不明,只得周遊列國。或而謂之遊,可絕非遊説之路——諸侯無一納其言。但其在天下紛爭中,為天下奔走,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覺得“禮”己不會富國強兵之時,其卻矢志不渝:東方諸國遍佈了他的足跡,中華大地散滿了他的喟歎。聖人居於天地間,絕非呼天搶地地狂號,只是留下一片靜默,一片永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靜默中孕含了無窮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傳至今日,是因為其在教育上的貢獻。孔子七十二門生為賢人,另有三個人感其教化。孔子身體力行於教學,是無愧於先師的稱號的。他的學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潛心學問,有的通靈於天地,有的傲立於廟堂。孔子注重文化的傳承,其修《春秋》、《詩》雖是為儒家而修,對《詩》的內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無疑將中華的文化傳了下來。否則哪有“關關雎鳩”的千古絕唱?孔子是個文化人。他回望歷史,低首是現今,遠望是將來。漢代的獨尊儒術使其學術的傳承初見成效;傳至宋代,程朱理學的高峯,也是孔子精神的續揚。一門能傲立千年的學術以其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以及能代代相傳不斷創新,證明了它在華夏的生命力,無人可擋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他的精神,他的學説也隨川前行,奔流不止。

孔子為聖,聖者之聖。紛爭之春,多事之秋,亂世間,聖人傲立。其對自身的感懷,對社會的關注,對教育的投人,對文化的貢獻,僅有一項便可傲立於天地,何況全才乎!

步人文廟,孔子靜默。一身寬服的他目視遠方,目視將來。“聖人不拘於時”,他自能望見將來,不知儒士能否長存,但儒學必定紮根於每個國人的心中。

個體之聖人,社會之聖人,教育之聖人,文化之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