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寫作素材>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熱點素材——流感防治中的中美文化

寫作素材 閲讀(3.36W)

【背景素材】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熱點素材——流感防治中的中美文化

美國的“防疫不力”與中國的“防疫過度”

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簽署公告,宣佈全美進入甲型H1N1流感緊急狀態。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公佈的數據,全美50個州中,有46個州出現大面積甲型H1N1流感,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其中包括大約100名兒童。

讀了這個消息,我的一些中國朋友開始抱怨美國政府防控不積極,沒采取必要措施隔離病人,致使感染人數激增,而且“輸出”了很多病毒的攜帶者,傳染給了別國民眾。

與一位美國朋友談起此事,他卻很難接受,反倒説中國對與感染者同機或接觸的人實行隔離觀察,有點兒“過度防疫”。“政府怎麼可能去幹涉私人生活呢?”這是他的質疑。當我把這位老美的質疑告訴中國朋友,換來的卻是另一種質疑:“個人怎麼能因為自己的私人生活而損害大家的利益呢?”

對比中美此次防範流感的做法,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醫療和防疫水平的差別,更是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不同,而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一個更強調集體的利益,更依賴政府的作用;一個更重視個人的權益,更依賴家庭和民間的作用。

在美國,早就有很多人擔心,政府會利用防疫或隔離來侵犯個人權利。因此,在疫情發生時,美國政府往往更多地採取鼓勵人們自覺配合,而在採取強制隔離手段時會特別謹慎,以自願為主。美國的社會輿論也更傾向於強調個人和家庭在防疫時的責任。幾年前,當SARS暴發時,大多數發現感染者的國家都採取了隔離的方式,只有美國是例外。

實際上,美國政府並非不重視,而是隻能按照“美國的方式”來重視這個問題。比如,美國疾控中心迅速地研究出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序列,並傳給了相關國家;在美國疾控中心的網站上,各種各樣的流感信息不僅相當全面,而且更新也非常及時。

美國着名學者喬姆斯基曾經説過:“美國的政治體制是非常有趣的,是與那些工業民主國家完全不同的。這是一個非常崇尚自由的國家。比較而言,這個國家強迫和控制國民的能力十分有限。”

因此,美國政府的“防疫不力”也好,中國政府的“防疫過度”也好,不過是兩國政府根據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不同決策而已。它更多反映的是不同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差異,以及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不同的政府治理機制的差異。

中美兩國民眾對對方的不同看法反映出,中國人如何看外部世界,帶有中國人看中國社會的深刻烙印,就像美國人、法國人看中國也會帶有他們的宗教觀和社會觀一樣。

一種普遍的看法是,只要中美民眾加深交往,最終就會消除誤解,但在筆者看來,恰恰是因為這種深刻的社會烙印,誤解可能是無法消除的。


【相關評論】

防流感還要多向美國媒體學習

一場重大公共衞生危機,對國家的疾病防控系統是一場考驗,對媒體來説也是一場挑戰。怎麼報道,怎樣讓自己的報道更符合國家利益,更符合民眾利益;既能夠有效地宣傳防疫知識,又不至於造成恐慌情緒;即能保持社會有效的動員力,又能維護經濟的正常運轉,媒體負有重大的責任。

甲型H1N1流感暴發後,美國很快就成了受感染者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也接連出現從美國“輸入”的流感患者。有人抱怨説,美國政府非但沒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其媒體也“假裝看不見”,有關流感的報道只考慮到美國的利益。

這看上去的確是一個問題。美國是世界上醫療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美國人自己可以不擔心,但應當替更多的醫療水平不高,甚至很低的國家多想一想。可這個問題又不是個問題,因為美國政府和美國媒體首先是要為美國人民服務的,也是站在美國利益的基礎上做出決策(報道)的。

從流感暴發至今,總體看來,美國的應對是到位的。季節性流感每年平均造成美國3。6萬人死亡,20萬人住院治療。但是,此次流感到目前為止,僅有6例死亡患者,且都患有其他疾病,並非直接死於病毒感染。奧巴馬總統説得很明白,“我們不能肯定這次流感最終會比我們過去遇到的季節性流感更嚴重……我們將有所準備,但並不需要把所有準備措施付諸實施。”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民眾對疫情也沒有恐慌。在購物中心等人流較密集的場所,人員流動與往常相比沒有太大變化。美國政府在養成良好衞生習慣方面的不懈宣傳收到了一定效果。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日前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由於疫情的出現,6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家人洗手或利用殺菌劑為手部消毒比以前更頻繁了。美國政府乃至普通民眾當前對流感疫情的基本態度是“謹慎樂觀”。

這就是美國的實際,美國主流媒體並沒有“假裝看不見”這樣的實際情況。相對於平時每年的季節性流感出現,美國媒體此次的報道是相當充分的。相關報道也基本到位,沒有過多的渲染和炒作,可以説是盡到了美國媒體應盡的責任。當然,我們可以從我們的或者世界的角度來看,認為美國媒體做得很不夠,但這種做得不夠恰恰是符合美國利益的。

至於有評論以美國媒體當年對中國“非典”的高度關注來做對比,那就更能説明問題了。只要翻一翻當年美國媒體的報道,就會清楚,它們的關注點並不是“非典”及其疫情本身,而是所謂的“信息透明”問題。可以説,那是一種符合美國利益和美國媒體運作準則的“政治性關注”。

一場重大公共衞生危機,對國家的疾病防控系統是一場考驗,對媒體來説也是一場挑戰。怎麼報道,怎樣讓自己的報道更符合國家利益,更符合民眾利益;既能夠有效地宣傳防疫知識,又不至於造成恐慌情緒;即能保持社會有效的動員力,又能維護經濟的正常運轉,媒體負有重大的責任。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對美國媒體還是應當多一些觀察和學習。

甲型流感美國“只滅火不防火”必付代價

隨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發展,美國確診病例達4714例,大大超過墨西哥3648例,成為全球頭號疫情感染國。但令人回味的是,美國對此似乎並不緊張,表現相當寬鬆。媒體評論稱,美國採取的“只滅火不防火”的方式。(5月21日中新網)

自從世界衞生組織把對甲型流感疫情提升為5級警告後,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控防應對,可據媒體報道美國表現卻相當寬鬆:先是美國一些高官還對世衞組織對新型流感的“過度防衞”提出“置疑”,倡導要“放鬆”。接着美國衞生疾控部門於前些天斷然取消疑似案例統計,稱疑似病例統計沒有意義;紐約市長彭博公開寬慰人們,戴口罩是“不必要的”——而戴口罩是防止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此外,紐約政府早前就鼓勵學校復課,無疑又對疫情傳播提供“宜人”的空間。美國“只滅不防”的代價就是成為全球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頭號國,筆者認為,這是給了美國的“寬鬆”措施一記響亮的耳光!

對甲型流感美國表現相當寬鬆似乎理由有二。一是美國人從經濟的角度出發,保護剛剛有所恢復的因金融危機把帶來的傷害。實事求是講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寬鬆”的代價,受傷的卻是更多的“普通的民眾”。二是美國是十分推崇個人自由的。在美國,人們視醫學隔離為侵犯人權的一種行為。講人權、講自由沒有錯。問題在於,何謂真正的人權,真正的自由?其實,保護人權與對傳染患者實行醫學隔離是兩碼事。在防控傳染病期間,保護人權,首先就要保護公眾的身體健康。離開保護公眾身體健康安全,談人權是毫無意義的。

正如世界衞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新聞官陳蔚雲所述:甲型流感作為一種新病毒,沒有人能確切地知道它的毒性到底有多強,傳播途徑到底是怎樣的,所以,在它被研究清楚之前,採取任何能想得到的防控措施都是可以理解的,現在説反應過度為時尚早。眾所周知,對於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控”是被動應對,“防”才是主動戰術,如果將應對甲型流感比作一場戰爭的話,“防”則有可能取得戰略上的有利位置。

美國“只滅不防”的教訓,警示世人:在重大公共衞生事件面前,我們的心態可以“放鬆”,但是措施絕不能“寬鬆”!

甲型流感疫情防火的中國和滅火的美國

因為曾經遭受過非典肆虐的緣故,北京對流行病毒的危害有着切膚之痛,所以對於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有着深刻的認識。自4月30日啟動應急預案後,所有相關資源系統——衞生、檢疫、旅遊、公安……全部迅速在程序上運行,北京用行動“編織”了一張嚴密的防禦大網嚴陣以待,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這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沒成想,卻惹來大洋彼岸的美國官員的各種無端的指責: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李成説:“中國需要避免過度反應。”美國塞頓霍爾大學全球衞生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黃延中説:“中國現在採取的行動表明,它未能區分致命性病毒與可傳染性病毒的不同之處。”美國言行一致,相當寬鬆地面對甲型H1N1流感,儘管他與甲型H1N1流感的發源地墨西哥只有一鄰之隔。不僅如此,美國媒體還得意洋洋地稱,美國採取的措施是“只滅火不防火”。

美國“只滅火不防火”固然大大得益於其發達的免疫防疫與醫療救治體系,同時也有綜合因素的平衡,包括面對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與衰退的經濟形勢;而且,美國是個小政府大社會的結構,各個州都有自己的法律,美國政府不能任意對各州發號施令,這種行政無奈加劇了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美國全國的爆發流行,使之成為世界上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大輸出國,禍及全球。

指責中國“防衞過度”的美國很快就在甲型H1N1流感面前演出了一場滑稽劇:先是美國一些官員官對世衞組織對新型流感的舉措提出“過度防衞”的“置疑”,倡導要“放鬆”。接着美國衞生疾控部門斷然取消疑似案例統計,稱疑似病例統計沒有意義;然後紐約市長彭博公開聲稱,戴口罩是“不必要的”……一系列舉措之後,我們看到了什麼呢?看到了在墨西哥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在美國達到高潮,美國的確診病例在5月下旬就超過了墨西哥,成為全球頭號疫情感染國。甲型H1N1流感在充分表現自己強大的傳播能力的同時,狠狠地給了美國的“寬鬆”政策一個教訓。

我們知道,甲型流感是一種新型的病毒,沒有人能確切地知道它的毒性到底有多強,傳播途徑到底是怎樣的,所以,在它被研究清楚之前,採取任何能想得到的防控措施都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正如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所説的那樣:“我們並不是在過分誇大疫情,但如果因為我失誤了而未做準備,那麼我就是失敗的。我寧願過度準備,也不願不準備。”對於防護疫情,“滅”是被動應對,“防”才能佔據主動,如果將應對甲型流感比作一場戰爭的話,只有先“防”好,才可能取得戰略上的有利位置。

面對疫情,北京所採取的防控措施利己利人,不僅保證了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而且也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世衞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認為,疫情暴發後,中國政府發揮了強有力的領導作用,防控措施積極有力。該組織駐中國代表韓卓升也認為,中國的反應是“正確”且“透明”的。這一切都證明,北京“過度防衞”不僅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


【鏈接素材】

美國與中國文化之間的差異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她包含一個民族長期積累形成的深層的心理積澱。説到兩個民族思想與行為的不同,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實際上就是兩種文化的不同。由於文化的不同,會產生思維模式的不同;由於思維模式的不同,又會產生行為方式和社會關係的不同。就像兩個不同的根系,會生長出兩棵不同的大樹一樣。中國與美國無論在哪一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異,要理解這些差異,首先要理解中美兩國文化方面的差異。中、美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中、美文化的幾個特性之上。

一、中國文化的古老性與美國文化的現代化

中國文化有着幾千年的歷史,這古老的歲月本身就具有無盡的財富,文化也同名勝古蹟一樣,時間愈久遠,便愈具有無以倫比的價值。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樹,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敗葉。中國的先哲們給後人留下了豐美的歷史寶藏,也留下了沉重的歷史包袱。你望着這棵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你會為她的蒼勁美麗而折服,你也會想象有多少歲月神奇的祕密藴藏其中。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國的一切現代文明都只能在這棵大樹上進行嫁接而成;考慮中國的任何事情,都離不開歷史這個無形的手對現實的影響。中國的社會關係也就好比這棵大樹的根系,樹越古老,根系越繁雜。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形成的理論基礎,對中國的社會關係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

而美國只有兩百年的歷史,美國的文化,是一羣現代人,按照現代人的意志和思維模式構建起來的一座現代文明的宮殿。美國人沒有豐富的歷史寶藏可挖掘,但也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去承受,美國人完全在按現代人的需要去創造科學,創造財富,創造民主的社會制度。美國的人際關係也是按現代人的標準建立起來的。美國發達的商業文化、科學技術是其現代文化的突出標誌。

二、中國文化的民族性與美國文化的多元化

中國漢族佔總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個少數民族在膚色、人種上也與漢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國可以説是一個單一人種和單一文化的國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國文化的主體,尤其是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佔有統治地位。中國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而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口構成極為複雜,世界各國的人才在這裏羣英聚會,各種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各種民族、各種文化的大熔爐。因此美國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並且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三、中國文化的政治性與美國文化的經濟性

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兩千多年來,要統治這樣一個地域如此遼闊,人口如此眾多的大國,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統治失調,就意味着國家分裂、諸侯紛爭、戰亂不休。因此,自古以來,穩定和統一,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兩件大事,政治是統帥,集中統一是靈魂。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古代社會上層建築中的一系統,與上層建築中的政權統治形成相輔相成之勢,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關於教育統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倫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學,中國古代社會一直重農輕商,重文輕商,科舉制度使文化與政治密切相連,文化中帶有很強的政治性。貫穿在社會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有很強的政治色彩。

而美國是一商品經濟極為發達的國家,文化具有濃厚的經濟性,與經濟建設相適應的科學、技術、經濟管理等文化佔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萊塢電影、迪斯尼樂園、麥當勞快餐等等發達的商業文化更是受世人矚目。美國的人與人之間關係,也帶有濃厚的經濟色彩,親兄弟明算賬。

四、中、美兩國主文化與亞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

很多探討中美文化差異的文章都指出中國文化注重集體主義,美國文化注重個人主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使我們產生困惑。生活在中國社會中,我們會發現,許多人個人主義思想也很嚴重,缺乏團結的現象時有發生;而當我們來到美國,卻發現很多的美國人很關心社會和集體。有人做過這種觀察,一羣美國人開大會,會前不同觀點會展開很激烈的爭論,但一旦會議主題決定了,大家就會安安靜靜地一起開大會;但一羣中國人在一起,卻往往是上面開大會,下面開小會,各自為政。關於這個文化與現實的差異問題,我們從社會學中找到了答案。一個社會中,不僅有統治階層所推行的正統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間流行的亞文化。亞文化往往是對於主文化的一種逆反,一種對立和統一。由於中國文化過分宣揚國家和集體,輕視個人,所以民間社會的亞文化又使個人利益得到補充,得到平衡。美國過分地宣揚個人主義,人們不滿足於彼此隔閡,彼此冷漠的現象,又重新回到互相關心,熱心公益事業的和諧的社會關係上來。由此我們知道,要想真正地瞭解一個國家,不僅要從書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還要到那個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時間,從民間去了解那個民族的亞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東西是人類共有的,如個人主義思想,在美國是得到公開承認,而在中國卻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麼否定,它卻是深藏在人們心底的。就像中國古代宣揚禁慾主義,但不管你怎樣宣揚,男女相悦卻是怎麼也不能從人們心底抹去。

五、中國文化的兩極性與美國文化的多極性

中國古代哲學非常注重陰與陽的辯證統一,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兩極組成的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如:上與下、左與右、正與反、內與外、男與女等等。中國的儒家文化與佛、道文化也形成了中國文化的兩極性。儒家文化主張積極進取,而佛、道文化主張消極避世,組成了矛盾的對立統一體。中國古代的許多知識分子在青年時期往往尊奉儒家文化,奮發圖強;當仕途多有磨難,到了晚年時又遁入佛、道文化,從佛老思想中尋求內心的安寧。儒家文化就好比一架雲梯,激勵着仁人志士們努力攀登,去摘取事業的果實;而佛、道文化就好比是一張安全網,有人從雲梯上跌落下來,就有這張大網將其接住。因此儒家文化與佛、道文化這兩極文化對立統一、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穩定發展的中國文化系統。

而美國是一個多種文化兼容幷蓄的國家,不僅有英國文化、法國文化,還有西班牙文化、墨西哥文化,以及中國的儒家文化和佛、道文化,等等。美國的文化不是兩極,而是多極,提供給人們更多的選擇機會。

六、中國文化的內向性和美國文化的開放性

中國屬內陸國家,中國文化就是在這大片的土地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內陸文化。中國自古以來不斷遭受外族侵略,因此不斷地修築長城,閉關自守。受此影響,中國文化也演變成了保守的陸地文化,自成體系,對外來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從清朝的戊戌變法到今天的改革開放,每一次打開國門,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中國文化不斷地同化着外來文化,卻從來不被外來文化所同化。就連接受西方文化最徹底的台灣、香港、新加坡來講,也並沒有完全西化,而是仍然保留着許多儒家文化的傳統。然而,與正統文化相對立的是,開放式的中國民間文化卻是以敞開的胸懷迎接着外來文化。好萊塢電影、麥當勞快餐店、西方哲學思潮,等等西方文化,無不是藉着中國民間文化的東風吹遍了中國的村村落落。

美國的主流文化源於歐洲,是一種開放型的海洋文化。而美國的民主與法律制度又保護了美國的文化自由發展,不受政治的打擊和控制。加上美國每年招收大量的外國學生與學者,同時也帶來大量的不同文化與碰撞。美國對於各種外來文化兼容幷蓄,吸收其中優秀部分以使自己變得更加豐富。

七、中國儒家主文化與美國基督教主文化

中國是以儒家文化為主流文化的國家,儒家文化注重家庭關係,宗族血統,中國古代家庭關係的兩大特點是,第一,講究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父母管教孩子,孩子孝敬父母,二者不可逾越。第二,以親情、血緣為紐帶,由此延伸到社會,講究朋友之間以兄弟相稱,四海之內皆兄弟,講哥們義氣。

美國是一個以基督教為主流文化的國家,大部分美國人信教,相信上帝。按基督教義,無論什麼人,都是上帝的兒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家庭,只是替上帝撫養孩子的場所,因此,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隨意打罵自己的孩子,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追究。基督教講究博愛,在人與人之間關係中,也體現了這一價值觀。

八、中國文化的統治性與美國文化的大眾性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中間小,兩頭大的社會。即中產階層佔少數,統治階層與普通大眾佔主體。而統治階層又駕馭普通大眾之上,對於文化具有絕對的影響力,中國傳統文化充分體現出統治階層的利益。

美國是一箇中產階級佔多數,中間大,兩頭小的社會;美國文化充分體現了中產階層的利益。加上嚴密的民主與法律制度,使普通大眾得以自如地參加文化的構建。因此美國文化表現出濃郁的大眾性。

九、中國文化的人文性與美國文化的科學性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儒家文化中又以倫理道德為主體。倫理道德與詩詞歌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條主線。倫理道德注重於社會關係的協調,詩詞歌賦注重於情感的宣泄,因此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美國人以歐洲移民為主體,人數最多。因此美國文化是在歐洲文化基礎上發揚光大的現代歐美文化。歐洲文化的重理性、重科學等特性在現代美國文化中也有所繼承。美國人協調社會關係用法律,而不是用人情;美國人熱愛科學,相信實力,以發達的科學技術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向世人説話。

瞭解了深層次的文化差異,再看彼此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就會有一種撥開雲見天日的豁然開朗之感覺。因此研究中、美兩國文化的差異,有利於我們進一步瞭解彼此的社會和社會關係,有利於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交往。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差異的對比,認清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優點,在交流與學習中取長補短,發展自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