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寫作素材>

2017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寫作素材:特蕾莎修女

寫作素材 閲讀(1.99W)

特蕾莎修女——塵世間仁慈的天使
  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注着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特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她不曾像摩西那樣叫紅海分開,兩邊立起如壘,讓以色列人從乾地上走過去。
  她不曾用食物餵飽五千人,叫許多人跟在她後頭擁護她。
  她不曾搞過叫天地變色的社會革命,她不是個翻天覆地的偉人。她所做的,是每一個有手有腳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顧垂死的病人,為他們洗腳、抹身,當他們被不幸的命運踐踏如泥的時候,還給他們一個人的尊嚴,如此而已。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尋着這樣一個真理:我們都不是最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簡單又直接,就是服侍窮人中的窮人。她認為人最大的貧窮不是物質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與沒有人愛。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感覺自己沒有人要,是人類所經驗到最糟糕的一種疾病。”因為別的病有藥可醫,惟獨“不被需要”,除了一雙願意服侍的手與一顆充滿愛的心腸外,再沒有一帖藥可醫治。
  特蕾莎的一生,都在帶領仁愛修女會一起服侍世人。她並沒有達官顯要在背後作為支持,修女會也沒有獲得社會名流的積極贊助,她只是單純地依靠她那份幾乎是無限的、但卻是堅韌的愛。
  在特蕾莎修女樸素的裝束下,隱藏着一個高貴的靈魂。她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特殊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個。她靠着無限的愛去服務窮人中的窮人,以她的一生,實際彰顯偉大的愛。
  她的事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天賦價值。那些最孤獨的人、處境最悲慘的人,得到了她真誠的關懷和照料。這種情操發自她對人的尊重,完全沒有居高施捨的姿態……她個人成功地彌合了富國與窮國之間的鴻溝,她以尊重人類尊嚴的觀念在兩者之間建設了一座橋樑
  ——諾貝爾和平獎授獎公報
  她是一位永生的偉大的聖人!
  ——伊斯蘭教長布哈里
  特蕾莎修女是代表和平、代表犧牲、代表歡樂的象徵。
  ——菲律賓紅衣主教梅辛
  特蕾莎修女於1910年出生在塞爾維亞,本名阿格尼絲。她的家庭很富有,家中連特蕾莎共有三個孩子。她小小年紀就開始思索人生,12歲時感悟到自己的天職是幫助窮人,這決定了她被稱為“活聖人”的一生。17歲時,她決定到愛爾蘭的勞萊德修女院學習。1928年,她來到印度大吉嶺工作,擔任當地學校的老師,教授地理及歷史。大吉嶺位於喜馬拉雅山與加爾各答的山腳下。1937年,特蕾莎完成了修會的訓練,正式宣誓成為修女,並被指派到隸屬加爾各答的聖瑪麗亞女校中擔任校長。該校是個貴族學校,學生皆來自孟加拉的上流階層。
  然而,特蕾莎並不想讓自己停留在聖瑪麗亞女中。當地的士紳把孩子送入這個學校,期望在學校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在加爾各答聖瑪麗亞女校的牆外卻佈滿了髒亂、污穢的貧民窟。特蕾莎看見這貧民窟與貴族學校的對比,她心中深受責備。她知道,貧民窟才是她要去的地方。她要進入最窮苦、最低賤的人羣當中。
  特蕾莎修女在修道院十年了,她知道修道院的生活既舒適又穩定。特蕾莎承認,離開修道院走入貧民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因為對她而言,脱離修道院的痛苦與煎熬,更勝過她當年離開家人與朋友,進入修道院的決定。
  特蕾莎要離開修道院時,修會的上司曾與她約談並試圖勸阻。其實,特蕾莎清楚知道,一旦脱去修會的修女袍,她就失去了修會的支持,也沒有什麼人來幫助她,但她依然堅持出走這個決定。最後,修會終於點頭同意。
  離開修會後,特蕾莎進入最破爛的貧民窟,在那裏用幾盧比租下一間房子,接待貧民窟裏飢寒交迫的孩童。為了他們,她自己親身到街上乞討食物並送藥,幫助他們清洗身體。在這個屋裏,沒有桌子、椅子,也沒有黑板。她以地板為黑板,教孩子們一些孟加拉字母。
  這時她完全依賴心中的感動而工作,只要她覺得哪裏有最大的需要,她就到那裏去幫助人。有一次,她看見街上躺着一個奄奄一息的病人,她焦急地四處求告,敲遍醫院、診所的大門,竟無一人理會。最後好不容易求到一點藥品,回來時卻發現那人已死去了。
  另有一回她遇見一個人身上都是膿包、傷口,膿包上竟是蠕動的蛆和蝨子。她沉痛地感歎:“狗與貓都過得比這人更好,人為何如此卑賤地走向死亡呢?”之後,她到警察局請求他們撥一處地方,使她可以接待那些無家可歸者,能夠幫他們清洗身體、洗淨流膿的傷口再加以包紮,好讓孤苦無依者有個安靜面對死亡之所。她覺得這麼做,至少能使他們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也可以感受到被需要、被愛與被照顧。就這樣,特蕾莎創辦了死者之家——Nirmalahriday,意思是純潔的心之地。她借用加爾各答一家香火鼎盛的廟旁招待香客的一間禪房,開始來收容垂死的遊民。秉持同樣信念,特蕾莎又創辦了棄嬰之家,專門收容被丟棄在路上、警察局門口、垃圾桶裏和兒童之家門口的嬰孩。有一日在傾盆大中,在及膝的水裏,一個貧窮的婦人手上抱着高燒不退的孩子。因為她付不出房租,屋主拆毀了屋頂,婦人、孩子無助地立在雨中,無處避雨。特蕾莎傷痛地説:“想想看,只是因為繳不出8盧比的房租,一個孩子竟要死在大雨之中。”
  除此之外,特蕾莎又創辦了麻風病之家。當時,特蕾莎聽説一個修女會所支助的麻風病院將被迫拆除。她立即前往孟加拉市市府為他們向市長求情。後來市長將一塊位於市郊的土地撥給特蕾莎作為麻風病人之家,這就是麻風病之家的由來。在其中的麻風病人得以受到妥善照顧。
  1979年,特蕾莎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同年也獲得印度政府頒發的全國最高榮譽獎。全世界許多的大學爭相頒授榮譽學位予特蕾莎,各地也紛紛邀請她去演講。一夕之間,特蕾莎修女竟成為擁有眾多頭銜的名人。但是,她從未被這些虛榮迷惑,她穿着樸素,單純地接受這些由人而來的讚美與光榮。她代表窮人發表簡單的感言,詞句裏充滿了愛與感謝。她這樣説道:“這項榮譽,我個人不配領受,今天,我來接受這項獎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所以,把這筆鉅額獎金全部用來為窮人和受苦受難的人們辦事,這對她來説是最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1997年9月特蕾莎逝世,葬於加爾各答。特蕾莎去世的噩耗傳來,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震動:在印度,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冒着傾盆大雨走上街頭,悼念他們敬愛的“特蕾莎嬤嬤”,政府宣佈為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總統為此宣佈取消官方活動,總理親往加爾各答敬獻花圈、發表弔唁演説;從新加坡到英國,從新西蘭到美國,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紛紛發表講話,為這位“仁慈天使”的逝世感到悲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發表聲明向她致敬,羅馬教廷專門舉行彌撒為她追思;菲律賓紅衣主教梅辛稱她為“代表和平、代表犧牲、代表歡樂”的象徵,甚至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斯蘭教長布哈里也説,她是一位“永生的偉大的聖人”!
  心懷大愛做小事
  愛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它永遠純粹,這絲毫無可置疑。而人總有向善的一面,純粹的愛能以光明之燈為黑暗指路。人可以不善,但必須有愛。無愛之源,便無生命之根。特蕾莎修女説:“我們在工作時,往往有一種危機,就是為工作而工作。只有我們為基督而工作的時候,尊重、愛心、熱忱才會出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事辦得更盡善盡美。”
  現在我們在工作與學習中藴藏着一個生計的危機感。這個危機感讓我們對生活中諸種善美熟視無睹,因而不能發現生活意義的美好。而心靈之所以虛泛動搖乃是因為我們沒有堅定的信仰。我們對這個世界抱以冷眼的旁觀,對愛的宣揚不敢苟同。我們活着孤獨,而微笑就在自己的嘴邊,物質卻讓它矇蔽。
  在書中特蕾莎修女還舉了一個例子:“澳洲一個有六七個孩子的家庭。他們開家庭會議,決定不買一部新電視機。他們希望能夠彼此相親相愛。他們需要的,已經彼此滿足了……他們終於擺脱了妨礙互助互愛,並得着愛的歡樂的東西了。”
  而對於愛的理解,在人們心中存在着迥異的態度。舉母愛為範例:對孩子的希望與失敗,有的母親會説:相信你自己,你會成功的,並給他以親切的吻;有的母親則會憂心忡忡地歎息一番,然後以嚴肅的口吻告訴孩子:再不努力,以後只能去掃廁所當清潔工被人看不起。如果是在外人面前,出於面子的需要,則難保不訕訕地長歎自己的孩子天生笨、沒辦法之類的話語。倘若成功則一定是“光耀門楣”、“光宗耀族”諸語。她們愛孩子只想給他們以名利的武裝。而有的母親卻必會祝賀他們:孩子,你終於成功,好樣的,這是你努力的成果。就像那個故事:在美國一位記者採訪某總統的母親,問她一定為她兒子的成功而自豪吧。那個母親卻這麼説:“是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正在田裏挖土豆,我也為他自豪。”平等的愛是尊重人性的,而不應以利害為衡量的標準。
  北村曾在《愛是幸福的寬慰——愛的沉思之二》中説,“擁有一件東西和愛一件東西是兩回事”,“愛需要和奉獻聯繫在一起,愛是不需要回報的”。如果有一種愛藴涵着自私、不義,這是不是愛呢?特蕾莎修女的回答如此之簡單:愛是基督給我們的回報。確實,當一個人愛着別人的時候,他是不會孤獨的,他相信着愛,並擁有了愛。和自己所愛的人生活在一起難道不是幸福的嗎?但愛有大愛與小愛的區分。所謂的“愛藴涵着自私,不義”是在大愛與小愛的衝突中所促全的小愛。所以愛需要奉獻,以成就大愛。
  “不要等待帶領,自發地逐個服侍吧。”
  “我們感到所做的只不過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缺了那一滴水,這汪洋總是少了一滴水。我不贊成做大事,在我看來個人才是重要的。”
  “我們不要説太多話:那麼你們要做的是什麼呢?拿起掃把,清理他人的房子,這就足夠了。”
  特蕾莎修女不但闡述純粹的愛是一種信念,更説明了履現這個信念要自覺從小事做起,馬上行動,而非被動地希翼一下成就大事,把時間浪費在空談上。她的做法比許多耽於玄思冥想的人更具有實踐與實際的態度。
  樸素的語言,明瞭的道理:活着就是為了愛……

2017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寫作素材:特蕾莎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