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預測>

09年大學入學測驗:查缺補漏—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當前應急策略

預測 閲讀(2.5W)

大學入學測驗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們的提着的心也越來越緊。面對語文考試的半壁河山——作文,我們豈能坐以不理?我們結合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閲卷和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一般特點來談談如何挽半壁河山於既倒。

09年大學入學測驗:查缺補漏—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當前應急策略

  一、審話題,挖內涵

自從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以話題作文的形式出現以後,形式是越來越開放了,給予考生的創作空間也越來越大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近年來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對於考生的限制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但是無論話題怎樣變化,命題者對於考生的隱性要求並沒有出現根本的變化,即要求考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我和他人、關注集體、關注歷史、關注未來等等。

甚至可以這樣説,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發覺,考試作文都可以體現出這樣的一個共同點來,即:要求考生體現出“自我”與“他人”的“以人為本”的關照意識。也就是自我與他人、自我與集體、自我與歷史、自我與將來等等。

因此,考生一定要弄清話題的內涵和外延。如:“山給人以沉穩,水給人以靈動”、“忘記與銘記”、“説安”、“跑的體驗”等話題的審查。可以這樣來概括,對於話題作文的思考,總是可以上升到這樣的一個層面。只要做到了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即使沒有很有文采,但是大都可以是有一定深度的。

 二、確定寫作形式,選取自己最擅長的來寫作

對於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雖然我們反覆在提,不能一味的以形式來求新,但是我們觀察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卻常常得到這樣的結論,那就是多數作文都有比較特殊的形式。而我們傳統的寫作形式卻往往是一個題目,接下來就是長篇的正文。

多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對於這樣的寫作形式,我們往往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在這樣一個求異、求新的時代,日新夜異的變化層出不窮,閲卷老師難道就是獨立於這樣一個塵世之外的人嗎?所以,我們適當的考慮一定的寫作形式,再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幫助我們多得上一些分數的。

根據經驗,容易得到閲卷老師親睞的常用形式有:引用式(在文章開頭寫一段引語作為題記,然後才是正文,而引語往往起到一種或深化題旨,或畫龍點睛的左右,甚至可以為自己的寫作初步確定一個思路和方向)、散化式(文章開頭可以用一段引語,正文部分再以小標題的形式來寫作。

這樣的寫作空間比較大,對於不擅長組織材料的學生而言不失為一中最佳寫作方式)、故事新編(將傳統的故事按照現代的方式來重新解讀,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或另闢蹊徑,一構思內容見勝)等。

常用文體有散文(尤其是餘秋雨式的文化散文)、議論文(但不能是乾癟的議論,多是那種夾敍夾議的)、小説(比如故事新編、微型小説等)、記敍文(寫出真情,能夠喚取普遍共鳴的感情類文章)等。

而有些考生在本身缺乏寫作功底的情況下,為了追求創新,一味的追求形式,將文章寫成説明書、實驗報告等,將文章弄得四不象,讓人一看就不能產生好感,更不用説得高分了。


  三、精選題材,確定範圍,突破窠臼,力求創新

每個考生,寒窗苦讀十多載,多少總會有一些自己的積澱,都會有一些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東西。當前流行一種這樣的説法:“每個考生都應該有一盆屬於自己的泥土。”意即我們通過多年的語文學習,都應該有對自己有着較深影響的文學性的東西存在。

但是,面對作文,我們有一些人束手無措,無從下手。除了確實儲備有限以外,很大的一個原因還是對知識不能調動,不能將儲備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當然臨近大學入學測驗,這樣説似乎有一些遲了,但是對已有的儲備進行一番梳理,卻是必須的。

反思一下自己對某一類的題材掌握得怎樣了,比如家國方面、歷史方面、人生理想方面、道德情操方面、社會問題方面等等。做好了這樣的準備,才能在考場上游刃有餘。

但是,如果我們手中的都是一些為多數人熟知的東西,而又在作文中反覆寫出來,對閲卷老師來是説,這樣的作文,怕是一種折磨吧。所以,對於材料,我們一定要出奇制勝,即使是已經比較陳舊的素材,我們也要從不同的角度的寫出新意。

創新,在材料的運用上是一種很好的體現,因為它可以充分的體出一個考生的敏鋭性和深刻性,萬不可小視啊。

  四、巧命題。題目要講詩化,哲理化

有一句永遠要説的老話,“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眼睛”。但是我們怎樣來使自己的眼睛讓別人即使匆匆的一瞥也會留下難忘的印象呢?這顯然有一種命題的藝術。觀察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多是有一個精彩的題目。

好的題目多具有共同點,即:或直露得讓人觸目驚心;或含蓄得讓人回味無窮;或充滿哲理,使人再三品味;或充滿詩意,讓人如含英咀華。

如:《留些誠信給自己取暖》(2001)、《泥水裏的笑容》(2002)、《路是月的痕》(2002)、《蘇軾的赤壁》(2004)、《永遠的蘇武》(2005)、《千年一歎》(2006)等,不難發現,好的標題,要麼來源於詩句的化用,要麼來源於名人的言論,要麼是就是精心的構思。而有的人就直接的將話題作為了文章的題目,雖無不可,但是就如同一雙毫無特點的眼睛,怎麼呢能夠給人留下好而深刻的印象呢?

因此,無形中常常影響作文的得分。如果説文章精彩則罷,所謂“一俊遮百醜”。但是,如果文章平平,那就會讓人覺得是處太少,所謂“吹毛求疵”嘛,人之常情。


 五、深構思,一定要寫出作文的深度

追求深刻,這是從來都沒有動搖過的一個評分原則。可見,深刻的作文,是受到大家親睞的。它直接體現了考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意料與情理的較量》一文。而在大學入學測驗考場中卻不時的傳來這樣作文,將簡單的問題人為的複雜化,將原本可以概括精練的內容故意拉長,填充字數。

考生是絞盡腦汁,閲卷老師是漠然視之這文章,怎一個“糟糕”了得!上文已經在審話題部分談到,要弄清話題的內涵和外延,實際上就是要求做到作文的深刻。

  六、講文采,至少要有作文的亮點

如果一篇文章,通篇都是雲山霧水的表達,或重複羅嗦的語句,或平淡不驚的內容,或按部就班的材料。想一想,這樣的作文怎能得到別人的喜歡?更不用説大學入學測驗閲卷場上老師在翻來覆去的重複工作中,該看到了多少大同小異的作文啊!

因此即使是就閲卷心理而言,如果在過程中能夠給老師一種眼睛突然為之一亮的感覺,那這樣的作文想不引起老師的重視和注意都難啊!

講究文采,大體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來進行。

(一)多引用或化用經典的詩詞名句。如寫家國題材的,我們就可以聯想到有關屈原、諸葛亮、杜甫、陸游、辛棄疾、蘇軾、岳飛、林則徐等古人的千古名句。在平時積累整理的基礎上,在考場上我們可以隨手拈來,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來;

(二)用警句的形式精練的概括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蹟。如2005年四川一考生作文《永遠的譚嗣同》。考生一定要把思路馳騁到廣闊的時空,穿越古今中外,盡力搜尋自己大腦中儲備的材料,去粗取精,將之納入自己的作文中來;

(三)無論是記敍、抒情還是議論,行文中應該考慮到句式的整齊和靈活。如多用排比句、修辭句等組成的整句形式,間或以靈活的散句,讓文章給人一種氣勢貫通而不拘變化的感覺。

如:《意料與情理的較量》一文“弒義帝以驅范增,信劉邦而中反間,失范增又失諸將,擁萬軍卻無良將,氣焰高而不虛心納下,生活奢侈而不知節制”,讀來頓覺氣勢酣暢,盡一唱三歎之妙。


  七、闢蹊徑,穩中求勝

近年來的大學入學測驗都在講究創新,如果説剛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此還是一種比較模糊的概念的話,那麼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對此的認識已經趨於成熟。基本上可以明確,所謂“創新”即是考生在立意、形式、材料運用等方面的創新。

對於一個話題,不要以為自己一看就覺得可以動筆成文了,越是這樣,你越不能輕易開始動筆。要知道,大學入學測驗是一場選拔性的考試,要求充分的體現出考生的個性認識特點。你認為容易作文,別人未必不如此認為,如果都這樣,個性特徵怎能得以體現?那樣的作文多半是千篇一律的為文,要想在那樣的作文中選出一篇頗具特色的文章來,那不是比登天還難嗎?一篇《赤兔之死》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正面例子。

但是,求創新的同時,我們又不能輕易的去冒險。大學入學測驗畢竟是關涉到一個人前途發展的事情,如果貿然的去為了追求一味的“新”,而又不能確實體現出自己的個性特色,那樣的作文恐怕會是更加的失敗的。

這樣的例子我們幾乎每年在大學入學測驗中都會發現。所以我們還是提倡穩中求勝,穩中求新,切不可把一次重要的大學入學測驗輕率的當作作文寫作的嘗試。

  八、美化卷面,工整書寫

可以説,無論什麼時候,卷面的美觀,工整的書寫都會給人一種賞心悦目的感覺,特別是在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中這一要求尤其顯得更加的突出。試想,在有限的時間裏面,閲卷老師要“完成”那樣多的任務,其“認真”的程度可想而知。

不知道多少作文是在閲卷老師的大筆一揮之下,要麼成了煌煌大作,要麼就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而考場中的又多是一些“中庸”的作文,老師多給一個四平八穩的分數。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什麼來取得閲卷老師的厚愛,除了卷面和書寫外實無他途。也不是要求每個人都要把字寫得非常的成體,只要我們能夠做到乾淨、清楚就行了。可以這樣説吧,書寫及卷面好了,考生得上幾分的人情分是沒有問題的。

結尾:大學入學測驗臨近,形勢逼人。寫作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在平時做到了“厚積”,才能在考場中“薄發”。但是,在大學入學測驗前夕,針對大學入學測驗要求,瞭解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特點,從而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我們廣大的考生而言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