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預測>

大學入學測驗議論文寫作十忌:忌審題片面 要把握主旨作文

預測 閲讀(1.32W)

一忌審題片面,要把握主旨。

大學入學測驗議論文寫作十忌:忌審題片面 要把握主旨

近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大多為提供材料寫議論文。考生只能在材料提供的範圍選題論述。但因許多考生草草看題,淺“思”輒止;只重一點,忽視全面,使得所論述的問題與所給的材料的主旨(命題的意圖和要求),超過材料的範圍或沒有涉及到有關材料,就容易犯片面性的錯誤。

例如1984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題目中的兩段對話,實際上是讓你介紹當前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而尚未解決的問題。你應該從學生(你自己)寫作和老師教學兩個方面來談如何提高中學生寫作水平。可是,不少考生卻不是這樣,僅僅談學生作文的艱苦,這就犯了片面性的毛病。又如,1996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我更喜歡漫畫()》,可不少人寫成《我喜歡漫畫()》,忽略了“更”字,沒有對兩幅漫畫作比較分析,寫得再好,也只能得第三檔分。

二忌論題貪大,要準確簡明新穎。

考試作文,文章的主旨由自己確定,千萬不要貪寬求大。“範圍大了,你一定講得不深入,不透徹”(王力《談談寫論文》)。考生一定要根據文章的主旨,選擇合適的角度展開論述。例如1997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有的自擬論題為《有付出才會有收穫》;有的考生自擬論題為《雷鋒精神永放光芒》。相比之下,前者恰當可行;後者則大而無當——即使你知識淵博,具有駕馭龐大題材的能力,也無法在考試時間內“言之有理,持之以故”去完成自己的論證,至少寫不深刻。又如,1995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有感於《鳥的評説》,自擬標題有:《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人》、《金無足赤》、《正人必先正己》、《牢騷太多防腸斷》,按這些觀點鮮明、藴含哲理的標題行文,考生就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三忌下筆拉扯太遠,要小巧俊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話足以説明文章開端的重要。從文章的本身來説,開篇是文章的“切入口”,是文章的臉面,宜緊扣題意,提出論點,一錘定音;從閲讀角度來説,開頭是閲讀老師首先接觸的部分,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影響最大。而許多考生一味貪大求全,人為地長出贅疣(開頭前有“籠蓋”),此乃考試作文的一大通病。與此有關的連鎖反應是“前面有餘,而後面不足”;頭重腳輕或有頭無尾。常見議論文開頭的方法有;直接提出論點、間接提出論點、迂迥提出論點。如1998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習慣》(議論文)的開頭:“一個人,總會形成許多習慣;一個社會,也有其習慣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各種各樣的習慣呢?我想,我們應該敢於創新,不受習慣的約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所作為。”這個開頭,在一句分析之後,即用設問的修辭手法提出中心論點:“我們應該敢於創新,不必受習慣的約束。”美如“鳳頭"!

四忌立意雷同,要獨僻蹊徑。

中學生寫文章時,常按求同思維(習慣思維)去進行文章的立意,因而囿於陳規俗套,步於人後,很難出新。要想文章出新,在立意上與眾不同,方法之一就是運用逆向思維,對司空見慣的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想一想”,因思考方向不同,往往會有新穎獨到的發現,出奇制勝。例如1991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任選一題)。大多數考生因為學了一點辨證法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第二種,寫法用例自然有雷同之處,給閲卷教師以味同嚼蠟的感覺,想得高分是很難的。而假若此時選擇第一種,由於所選論題與眾不同,已經有了新意;接下分析、説理,由於“熟”而頭頭是道;最後逆向思維簡要分析少數人近墨不黑。文章就會新意迭出,豈不高一個分值?

五忌用例不當,要擴大幅射面。

事例是議論文的重要論據之一,典型而有力的論據具有無法替代的論證效果。但有些議論文雖然列舉了不少事例,可信度仍不強。原因之一就是選用的例子拘泥於一隅,不具有較大的代表性。一般説來,用作論據的事例應注意古今結合、中外兼收,文理滲透——所有適合於説理範疇的,都可以作為擷取之例。這樣的論據才具有代表性。例如,1989年廣東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失敗是成功之母——由世界上第一輛火車跑不過馬車談起》的展開段:“其實只要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便會發現,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後才取得偉大的成績的。清代文學家蒲松齡落第之後,憤而著書,才寫出《聊齋志異》;著名化學家歐立希經過六百零五次的失敗,才發明了藥物六O六。有“發明大王”之稱的愛迪生,一生髮現了一千多件新產品。但每一個新發明的誕生,他都經歷過無數次失敗。在一次新發明的試驗過程中,他失敗了八千多次,但他仍然樂觀地説:“失敗也是我們所需要的,八千次失敗,起碼使我知道了有八千個辦法行不通。”由此可見,不經失敗,便沒有成功的果實,害怕失敗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或許今天的失敗,正預示着明天的成功呢!”試想,如果作者僅用清一色的“進口”例子,是令人難以信服的。

六忌“油水分離",要深入論證。

相當一部分中學生作文對所舉論據不知如何去分析,在舉出論據後就圈句號另列其它論據。當堆砌了大量論據之後,便“由此可見”,從論據直接跳到論點,結果使議論文變為“論點+論據”。這類文章,觀點是觀點,例子是例子,油水分離,不能融為一體,怎麼能有説服力呢?油水分離,常見的錯誤有:例而不議、引而不證。正確的做法是在列舉事例之後或引用經典之後,依據論據的性質,向論點的方向進行分析:或揭示事實的要點,或揭示事例本身的因果聯繫,或挖根追源,或假設推論,或比較分析。譬如毛澤東同志的《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作者在列舉自由主義的十一種表現之後,便對自由主義的危害、來源、實質一一作了剖析,步步深入,層層遞進,令人信服。

七忌以敍代議,要敍得簡明。

有些考生在運用事例論證時,事例往往是生活的實錄或原材料的照抄照搬,甚至在敍述時盡情發揮,結果一篇800來字的文章,敍述卻佔了大半篇幅,這就是“以敍代議”。它使一篇議論文面目全非,文體難辨!事實上,議論文引用的事例,不像記敍文那樣的要求形象生動、情節曲折。議論文的敍述力求抓住人物、事件的本質特徵或精神實質,進行高度概括與濃縮,做到簡明、幹練。例如,198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是供料作文。試題上給的是一篇短文《畫蛋》,要求考生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寫一篇讀後感,題目是:《讀<畫蛋>有感》。某優秀作文的開頭是:“人説‘名師出高徒’,這話實是不假。依我看原因有二:其一,是師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學不怠。離開了這兩條,既稱不上‘名師’,也出不了‘高徒’。名畫家佛羅基奧手下出了一代宗師達·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此文一落筆,就把《畫蛋》的要點概括成一句成語“名師出高徒”,何等精當。

八忌説理雜亂無章,要條理分明。

對於複雜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説清楚,就扯那個問題,那個問題沒有説清楚,又扯其它問題;有時把幾個問題放在一起,扯來扯去,沒有一個頭緒,沒有一箇中心,沒有邏輯,叫人不知所云,令人莫名其妙。這一通病尤其表現在關係型的作文題中。例如1986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要求以《樹木·森林·氣候》為正標題、副標題自定作文,有不少考生就犯了這一毛病。寫作此題宜下筆一兩句話就要點清題目中三者的關係:樹木與森林之間屬於個體與整體的關係;森林與氣候之間屬於辨證統一的關係。然後把這三者的關係引申到“個體·羣體·風氣”上,重點逐層論述三者的關係;一是個人風氣和羣體風氣的關係;二是羣體和社會風氣的關係;三是社會風氣對個體和羣體的影響。最後號召大家都來做一棵調節社會風氣的樹木。這樣的文章,分層説理,條理清晰,怎麼能不贏得閲卷老師的高分?

九忌遠離生活,要貼近時代。

白居易曾説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魯迅也説過:“對於有害事物,立即給予反響或抗爭。”我們寫議論文一定把握時代的脈搏,選擇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特點的材料,使文章富有新意。這就要求我們每天看報紙、讀時文、聽廣播、看電視、注意這個“時代”下的“事”。然而,事實上,由於受大學入學測驗指揮棒的影響,學生閉目塞聽,宛如“套中人”。因此,他們寫議論文、論點平穩、論據陳舊。例如寫先進:老是雷峯;談奮進:外有愛因斯坦,內有陳景潤;議反腐,正有方誌敏,反有劉青山。而那鮮活的徐虎、孔繁森、李素麗、王寶森、陳良宇等卻被輕易放過了。這樣舍“新”求“老”,又怎麼能不使一天要閲上百份試卷的老師生厭呢?再如,1996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我更喜歡漫畫()》。很多考生由於不貼切時代生活;一味就兩幅畫揭示的醫德醫風進行議論,而不能就畫的深刻命意去聯繫相關的世態人情一一領導部門,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管了;青年學生,該學的不學,不該學的學會了;獎懶罰勤等等。這樣的文章,其思想觀點與當前的形勢不相吻合,文章立意平平,千人一面,怎麼能得高分?

十忌結尾草率,要發人深思。

結尾的好壞可以影響一篇文章的好壞,一個精彩的結尾,可以使文章燦然增輝;一個低劣的結尾,可以讓全文黯然失色。好的結尾,或歸納總結,深化論點;或呼應開頭,嚴謹慎密;或言簡意豐,給人以啟迪;或發出號召,催人奮進;或引用格言,重申論點;或正反對照,優劣自現;或筆勢雄健,發人深省。結尾在句式上以短句為主,整散結合,宜多用祈使句、反問句、陳述句和感歎句。例如1997年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人字是支撐的結構》一文的結尾:“付出不一定有回報;然而,沒有付出,絕沒有回報。伸出援助的手挽起來,是一個天;撐起來,就是高大的‘人’!”再如《該做!該做?》的結尾:“該做!該做!”這樣的結尾照應文題,短小精悍,像“豹尾”。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質量的好壞,受多種因素的制約。這種因素有知識上的,也有心理上的。上面談的十忌都是知識上的,務必請每位考生注意。

花香蜂自來,題好文一半

——議論文擬題求新方法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標題會使文章生色,而拙劣平淡的標題會沖淡文章的內容。議論文的題目,或直接點明論點,或交代議論範圍,或引起人們注意,或令人深思警醒……許多同學寫議論文,擬題沒有新意,常見的模式是《小議……》、《……的啟示》、《讀……有感》、《由……説開去》等。標題陳舊,似曾相識,則難免有些倒人胃口,甚至產生拒讀者於門外的後果。相反,如果標題新穎,不同凡響,讓人一接觸標題,就有迫不及待、非讀不可的感覺。“花香蜂自來,題好文一半”,許多滿分的議論文,大都會有一個先聲奪人的標題。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擬好議論文的題目題呢?總的説來擬題要求簡潔、生動、新穎、深刻、醒目。下面給同學們介紹幾種擬題方法:

一、引用名言警句、成語典故、電影片名、歌曲名等擬題。名言警句、成語典故、電影片名具有語句凝練,含義深刻,易懂好記的特點,直接引用以之為題,可以使文題典雅大方,亦莊亦諧,妙趣橫生,新穎生動。如:談知識重要的文章,可擬題為《知識就是力量》;談節儉的文章,可擬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或《粒粒皆辛苦》;談環境影響的文章,可擬為《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或《“孟母三遷”另解》;在以“靠”為話題的作文,某生擬題為《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引用了華羅庚的詩句作題目,觀點鮮明,撼人心魄;談逆境的文章,可擬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談金錢的文章,可擬為《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嗎?》;談自信的文章可擬為《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以“素質教育”為話題,可擬為《救救孩子》(語出魯迅《狂人日記》)。《不要和陌生人説話》、《莫讓浮雲遮望眼》、《三更有夢書作枕》、《不拘一格降人才》、《只緣身在此山中》等都是用此法擬寫的好標題。

二、仿寫、借用、改寫成語、格言、俗語、歌詞擬題。巧妙的仿寫、借用、改寫,可以使題目鮮活別緻,新人眼目,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怎一個“慢”字了得》批評一味求穩、甘於求慢的傳統心理,號召人們大膽創新,大步前進。該標題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聲聲慢》中的名句,詼諧幽默,新穎別緻。《付出未必有回報》,改寫歌詞“付出總有回報”;以“改變”為話題的作文,可擬題為《生於改變,死於頑固》,寫一篇議論文;談清正廉明的文章,某生擬題為《入淤泥而不染》,改寫《愛蓮説》中的詩句“出淤泥而不染”,一字之別,真可謂匠心獨具;《誠信所至,金石為開》改寫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金錢誠可貴,誠信價更高》化用裴多菲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此外,《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要留奉獻滿乾坤》、《高高在“下”》、《問世間“名”為何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給“從諫如流”上把鎖》《誠信,愛你沒商量》、《誠信風來滿眼春》、《愛是怎樣煉成的》《沒有“異想”,哪來“天開”》《拍賣我們的生涯》、《交友,讓我歡喜讓我憂》、《罰你沒商量》、《豈能因“財”施教》、《緣何前“腐”後繼》),《吳良心病歷》、《好人一生平安》、《我心依舊》、《怎一個“情”字了得》、《近水樓台“賢”得月》、《既“生”亮,何生“關張”》、《藝不驚人誓不休》《人生自古誰無“挫”》、《誠以養德,信以修身》等標題無一不使人耳目一新。

三、巧用修辭手法擬題。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文體和內容,靈活巧妙地使用修辭手法,能避免一覽無遺,能使文題生動形象、精煉緊湊、含蓄雋永,能使文章錦上添花。事實上,文章的題目和內容一樣,需要形象生動,有文采。運用修辭手法擬題可達到熠熠生輝的效果。如《理想的階梯》、《莫做“牆頭草”》、《痛苦是一筆財富》。某生擬了這樣一個題目《想象是創新的條件》,應該説這是非常準確的,但太呆板、沒有文采,若改為《想象是創新的翅膀》,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有的標題,運用對比,是非分明,如《反對自私自利,提倡奉獻精神》;有的標題,採用對偶,形式勻稱,如《想,要壯志凌雲;幹,要腳踏實地》;有的標題,採用反問,加強語氣,如《祖傳的就好麼?》;有的標題,運用粘連,音韻和諧,如《“和平曲”裏無和平》;有的標題,運用雙關,詞在此,意在彼,如《救人與救心》;有的標題,運用諧音,俏皮幽默,如《驗收?宴收?》;有的標題運用頂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有的標題運用諧音雙關(如《見義勇為與見義勇“圍”》);有的標題運用反語(如《教語文要學會“偷懶”》)別出心裁,韻味無窮。《我要學與要我學》的高明之處在於巧妙地利用語序不同而將兩種截然相反的學習態度相提並論,鮮明貼切。寫有關透視中國小生道德觀念的文章,可引用魯迅的話《救救孩子》作題;寫某地中國小廁所溢水嚴重的情況,可用《“水漫金山”留下的問題》作為標題。用這種方法擬題,通俗明瞭,妥帖自然,併為大家所喜聞樂見。以“鼓勵”為話題,可巧用借代擬題:《人生需要掌聲》借“掌聲”代“鼓勵”,亮明觀點,又不與話題雷同。《眼前同一水,筆下情各異》、《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移植的記憶,創新的殺手》、《好讀書、讀好書、讀好書》《都是作弊惹的禍》、《留住我們的根》、《幸運是汗水的紅利》、《老實人總是吃虧嗎?》、《填鴨?引燃?》、《感情不是保險箱》、《躺着讀書,站着做人》、《大事不幹,小事何成》等,均不失為擬題的巧妙構思。

四、運用數字、公式、定理擬題。運用數字、公式、定理和標點移植入文章中作標題。一改文題的古板單調,使之變化多樣,異彩紛呈,形象直觀,往往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某生在揭露應試教育的弊端的文章中,擬題為《時間﹢汗水≠能力》;某生在談對學生管理的重要性文章中,擬題為《5﹢2﹦0》,其意是在學校的五天對學生管理好了,雙休日沒管理好,也是等於零。主張加強對學生雙休日的管理。又如有篇文章論述“成功是由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説空話三者堆起來的堅強堡壘”,標題是《W=X+Y+Z》(即愛因斯坦名言的數學公式W=X+Y+Z:W表示成功,X表示艱苦勞動,Y表示正確的方法,Z表示少説空話),別具一格。再如一篇談學習與體育鍛煉關係的文章標題是《7+1>8》,7個小時的學習,加上1個小時體育鍛煉,比8個小時都用在學習上效果好得多。還有《從1+1+l=()談起》、《5+5=7》、《從三到萬》、《?和0》、《勤勞×高科技=致富》、《成績≠素質》、《生活--???》(“關注生活”話題,揭示生活充滿了新鮮,需要隨時關注)、《?+?+?=0》(説明真理越辯越明)、《助人為樂+悄悄走開=?》、《大事=小事+小事+……小事》等好標題,一下能吸引讀者的眼睛。

五、逆向思維換個角度擬題。同學們寫文章要善於逆向思維,打破常人的思維模式,做到別出心裁,有個性。擬題更是如此,換個角度去思考,或許會“柳暗花明”,出奇制勝,吸引讀者。如《感謝你的敵人》,敵人本來令人憎恨。怎麼還要感謝呢?原來,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人類社會也是如此,真正促使你成功的常常是那些想置你於死地的敵人。這個題材也不新穎。但能在《現代女報》上發表,很大因素得力於標題的新穎鮮活。又如《人生離不開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風帆》,《談理解》可換成《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橋》,《走出自卑》可修飾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走出自卑》。《名師未必出高徒》、《旁觀者未必清》、《近朱者未必赤》、《有錢就幸福嗎?》、《謙虛使人進步嗎?》《好酒也怕巷子深》《倒過來試試》《吃一塹未必長一智》、《請珍惜你的痛苦》、《渴望檢查》、《不要金子》、《渴望是“窮人”》、《拍賣我們的生涯》等,都是用反常法制作的好標題。

六、貼近時代擬題。要使標題新穎,還要有濃厚的時代氣息,使人一看題目,就覺得春風撲面,清新醉人。談連戰回大陸的文章,如以《此岸·彼岸·橋樑》為題,分析三者之間的關係,“此岸”是台灣,“彼岸”是大陸,要想從此岸達到彼岸,必須通過連戰等人一代又一代艱苦奮鬥這一“橋樑”。又如《8與發》、《雷鋒“出國”了》,《變味的掌聲》《真情不“下崗”》、《更新我們頭腦中的教育“軟件”》、《該出手時不出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知識“拷貝”》、《中國人失去公德心了嗎?》、《把“意見”刻錄成光盤》、《朋友,請帶好你的“護照”》、《健美,健美,不健何美》、《打撈誠信》、《蕭灑+俏麗+氣派≠中學生》等出奇制勝。

題好文一半,無論是命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形式的議論文的擬題,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緊扣材料和要求,在準確簡潔的前提下,力求生動形象、有創意,富有表現力,擬製出讓閲卷者一見傾心的標題來。(冠華本站)

考前必讀:文貴簡潔

古人云:“意則期多,字則期少。”我們執筆為之,應力求做到以簡練簡約的文字,表達豐富深刻的思想。

文章簡潔,首先指文章要精煉。誠如茅盾先生所説:“成篇以後,要努力找出多餘的字句來刪掉。用四個字夠了的地方,莫用五個字。”有一段《制鼓訣》:“緊緊蒙張皮,密密釘上釘,天晴和落雨,打起一樣聲。”按理説這四句話不算宂長,可有人認為還不夠精煉,改為“緊緊蒙,密密釘,晴和雨,一樣聲。”但有人不滿意,再加刪改,壓縮為“緊蒙密釘,晴雨同聲。”這樣改後,一目瞭然,言簡意豐。真是“惜墨如金”,叫人喝彩!

相反,有的文章則囉嗦宂長,令人生厭!相傳明朝刑部主事茹太素,他給朱元璋寫一份萬言書,建議朝廷要辦五件事情。朱元璋叫人誦讀,當讀了6370字以後,還聽不出他究竟寫了什麼(到7650字才講建議)。於是明太祖大發雷霆,當即下旨將茹太索痛打五十大棍。明太祖説:“如果開門見山來寫,這五件事情,只要用500字即可説清,我打他,是因為他囉囉嗦嗦地寫了17000字。”假設,茹太素只陳事實,不做繁文,不就免挨板子了嗎?

文貴簡潔,其次指文風要樸素。魯迅在《作文祕訣》中提倡“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的“白描”。孫犁的《荷花澱》就是這種“白描式”作品的典範。譬如,文章抒情色彩濃郁,人物心理細膩,細節逼真,按常規很容易流於繁宂和華櫥。可作者卻用簡潔樸素的對話,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例:“今天你怎麼回來這麼晚?”看似乎平淡的一句話,卻有着憂慮、關切、責備和自豪等豐富的內含,何等樸素無華、自然含蓄!與此相反,初學寫作者喜愛繁複的鋪排、華麗的詞藻、不必要的濫發議論、無意地抒發感情。這就是所謂的“無病呻吟”。

精煉和樸素,是文章簡潔的基本內含,也是文體美的主要標誌之一,正因如此,古今中外一切優秀的作家,無論是學者,還是政治家,在寫作時很注意錘鍊詞句,使語言簡潔有力。列知幾在《史通》中強調行文要“文約而意豐,敍事之工者,以簡要為主”;魯迅特別強調“寫完後至少要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毛澤東更是深惡痛絕繁文,曾經把“空話,龜篇,言之無物”定為黨八股的第一大罪狀,發動全黨共討之。馬克思高度讚揚“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瞭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這宂長的論述所辦不到的。”總之,這些名家偉人們不管他們的文筆風格怎樣獨特,文學主張怎樣不同,所處國家地域怎樣迥異,但他們在什麼是優美的文體這點上有一個共識:文貴簡潔。

然而,有的中學生作文時,行文繁宂、囉嗦。譬如某生在文學評論《評新媳婦的心靈美》一文的開頭寫道:“對於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追求的是華麗的衣着,漂亮的外表;而有的人追求的是品質的高尚,心靈的美好。外表的美當然是應該講究的,但絕不是美的全部含意。人的美,主要應該在心靈上。”這不都是些與題無關的話嗎?

怎樣才能使文章簡潔呢?

首先,在內容上力求表達準確。寫文章時,一定要把主旨先想清楚,然後用畫眼的方法把意思表達出來,千萬不要匆忙下筆,説與中心無關的話。其次,要善於運用文學寫作通過個別反映一般的原理,選取典型材料,以一當十。這樣,文章選用的材料不多,文章自然會顯得簡潔。第三,語言要凝練。它要求作者用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該準確地表現內容,精煉地體現文意。這就要求作者在語言上反覆錘鍊,把可有可無的字和語句刪去。在這方面.我們得認真揣摩和學習名家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