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預測>

2016年大學入學測驗命題作文及範文:面對他人的不幸

預測 閲讀(2.44W)

請以“面對他人的不幸”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2016年大學入學測驗命題作文及範文:面對他人的不幸

【押題理由】

困難、逆境、挫折乃至災難,所有這些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當別人遭遇到以上這些厄運而需要幫助時,我們是施以援手,還是袖手旁觀?是見義勇為,還是冷漠視之?這關乎着一個人的道德與良知,更關乎着人們的價值觀念。廣大中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念正在逐漸養成和成熟,這種選擇的過程足以體現他們的價值取向,因此,這方面的命題一直備受大學入學測驗命題者青睞。

【寫作導引】

寫作命題作文的關鍵在於採用發散式思維,深入挖掘作文題目背後的內涵。寫作本題同樣也不例外。我們可以順着下面的思路來發掘:面對他人的不幸,要給他們安慰和鼓勵,如果只是説一些責備的話,只會起到反作用,讓人更加傷心、難過。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良知所在,某種程度上就體現在人們是如何對待那些處境不利的人的。海明威在《喪鐘為誰而鳴》中寫道:所有的人其實是一個整體,別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為喪鐘是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鳴。英語中也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的不幸就是所有人的不幸。所以,我們可以直面現實,剖析當代社會的人情世態。既可緣事生理,昇華出對人性的思辨,也可抽絲剝繭,洞析人性的淵源和趨勢;既可縝密運筆,盡展寫作規範文體的深厚功底,也可獨闢蹊徑,凸顯寫作另類作文的個性才思。總之,只要能展露你對物性、人情、世態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均可連綴成文。

【押題範文1】

面對他人的不幸

不幸是晴空的霹靂,劃破平靜的長空,露出血跡斑斑的裂口;不幸是大海的狂嘯,掀起層層巨浪,擊碎藍寶石般的海水;不幸是酷暑裏的飛雪,冰封了炎夏的火熱,在撥動的心上鋪上一層寒霜。忘不了莫泊桑筆下的“我的叔叔于勒”,連親兄弟也不肯認他;忘不了關漢卿雜劇中的竇娥,蒙冤受屈成刀下亡魂;忘不了魯迅先生《祝福》中的祥林嫂,在祝福之夜死於無愛的人間。不幸的壓迫是何等的殘忍,不幸的傷害是何等的痛苦,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人的不幸呢?

杜甫在安史之亂中,在成都的浣花溪畔蓋起了幾間草屋。深秋,狂風捲走茅草,屋裏漏不止,這種情景引發他作出傳世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歌的主題,不就藴含着先他人之憂而憂,後他人之樂而樂的情操麼?後來他把這兒的屋子讓給一個姓吳的親戚住,自己住到了十里外的東屯。不久,以前的鄰居寡婦來訴苦説,新主人不讓她打樹上的棗子;於是,他又寫作了《又呈吳郎》一詩,勸告自己的親戚,要他對這位無依無靠的寡婦親切友好些。這兒的“友好”和前面歌的主題,不都是關愛綻放的花朵麼?

回顧2003年,有十個人曾經令全中國都為之感動,其中高耀潔、衡陽消防支隊21名官兵和尾山宏在面對他人的不幸時,以博愛、忠誠、正義感動了中國。77歲高齡的高耀潔,邁着蹣跚的步伐,走在民間防艾滋病之路上,走訪了河南1000多個村莊,見到1000多個艾滋病者,花費8萬多元無償資助164名艾滋病孤兒。面對他人的不幸,高耀潔以“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的博愛感動了中國。衡陽消防支隊21名官兵冒死救援疏散,使412位居民無一傷亡,但20名救火的消防官兵被埋在廢墟中,因公殉職,僅1人生還。面對他人的不幸,衡陽消防支隊官兵以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扞衞他人生命的忠誠感動了中國。日本着名律師尾山宏,本着良知,冒着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恐嚇的危險,從1963年起無償參與了四十年來“山西慰安婦案”、“731人體試驗案”和“南京大屠殺”等所有對日訴訟案件,成立“中國人戰爭受害者索賠要求日本律師團”。面對他人的不幸,尾山宏以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感動了中國。面對他人的不幸,他們以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感動了全中國。

我們的民族是有仁愛傳統的,中華民族解困扶危的優良傳統並沒有泯滅。都説跨世紀的一代是民族的未來,但如果沒有一顆博愛、忠誠、正義之心,我們能夠繼往開來嗎?在別人的困難與不幸面前,我們不能做縮在洞穴的鼴鼠、一走了之的兔子或高傲不屑的梅花鹿。

簡評:

文章用兩組排比開篇,先聲奪人,氣勢逼人。行文中作者首先選取杜甫的故事作為事例,內容新穎別緻,奪人眼球;然後選用高耀潔、衡陽消防支隊21名官兵和尾山宏的事例作為論據,時代感很強。文章最後對全文作了總結,提出如何面對他人的不幸,卒章顯志,收尾簡短有力。本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清晰的結構思路值得借鑑。

【押題範文2】

面對他人的不幸

上海女青年陳燕飛下班回家途中,見到有人掉進了蘇州河,橋上站了很多人,但就是沒人下水搶救,她不顧自己已有5個月的身孕,連忙下河救起落水者。可是,她放在岸上的皮包卻被人偷走了。

這件極具諷刺意味的平常事兒,第n次折射出人性的色彩。在面對他人的不幸時,人自覺分成三種:圍觀湊熱鬧的,眼睛的極度“熱情”搭配着手腳的麻木,心大半是冷酷的;趁機偷東西、發他人倒黴財的,那心不但冷酷到底,更浸滿了奸邪的毒汁,總“敏捷”地製造更大的混亂和不幸;主動救人的,心靈是完整健康、鮮紅躍動的,保持着人性本質的美德。可歎的是前兩種人相對於第三種,猶如萬眾光臨個人演唱會,好不壯觀!殊不知,心靈也是會溺水的,前兩種人的良心,靠誰來拯救,又拿什麼拯救呢?當第三種人少之又少,趨近於零時,怕是整個人類社會都生活在水下,喘不上氣來了。

“人之初,性本善”,中國人是信奉性善説的,有的人吃齋唸佛,有的人募捐,都巴望積下點善緣。然而,悲憫同情之心是自然的流露,是刻意不來的,生活中的點滴才最能養心積德。自私是良心的大敵,博愛是老師、幫手,惟有用一泓温熱去對待他人的不幸,把他人與你自身看作一體,去關懷、愛護、照料,你的心才不會溺水,呼吸到人間透着陽光香味的氧氣。

《憫農》、《觀刈麥》這樣的篇章是悲憫之心自古的傳承,洗滌俗世的鉛華,觸動人的淚腺,淚洗良心。魯迅,則以另一種犀利的大愛,盡現人性的冷漠卑劣,直刺整個民族的不幸,從思想上救治。當祥林嫂被冷漠麻木的心推向了地獄,那些現實生活中矇昧的“殺手”的心,應該猛然一慄吧。漠視他人的不幸正是自己的不幸,罪惡人只有在驚醒、覺悟、悔過後,溺水的心靈才能出現生機,回到本善的軌跡上。冰心將人生之徑播滿芬芳,“使穿花扶月的人踏着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這便是對待他人不幸時,本應流露出的善心,本應採取的善舉,“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其實,幫助不幸中的人並不一定要捐巨資、流血犧牲、損害自身的利益。他人失意時輕輕拍拍他的肩膀,靜靜傾聽滿肚苦水人的傾訴,他人失誤時不嘲笑自吹而是開解,他人身體欠佳或重病,送去幾句點燃希望的話或一首振奮的音樂……這點點熒光就會給處於黑暗中的人無限的光明,那是一種心靈上的的撫慰和藴藉,能使愛融注於人類共同撐起的生命的每一環節,溺水的心靈在如此的過程中上升,上升,乃至昇華,終於發出人性的光輝。

拿什麼拯救溺水的心靈?很簡單,救人就是救己。

簡評:文章由一則極具諷刺意味兒的平常事兒説起,提出“拿什麼拯救溺水的心靈”的問題。然後分析、解決問題,古今事例,列舉引用,在娓娓道來中撥開迷,拯救溺水的心靈。最後用“救人就是救己”的概括總結全篇,卒章顯志,擲地有聲。本文中心突出,觀點獨到深刻,結構完整,語言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