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國學文化>

辜鴻銘簡介作文

國學文化 閲讀(1.56W)

辜鴻銘(1857-1928),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他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的説法。

辜鴻銘簡介

最尊貴的中國人

辜鴻銘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説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辜鴻銘生平喜歡痛罵西方人,反以此而見重於西方人,不為別的,就為他罵得鞭辟入裏,並總能罵在要穴和命門上。故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鴻銘的學問和智慧,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幽默的回擊

辜鴻銘在西方人面前表現出來的優越感源自於他的機智與幽默。某天,辜鴻銘在他位於北京椿樹衚衕的私邸宴請歐美友人,點的是煤油燈,煙氣嗆鼻。有人説,煤油燈不如電燈和汽燈明亮,辜鴻銘笑道:“我們東方人,講求明心見性,東方人心明,油燈自亮。東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專門看重表面功夫。”

辜鴻銘辯才無雙。中日甲午海戰後,伊藤博文到中國漫遊,在武昌時,早知辜氏是中國保守派中的先鋒大將,便乘機調侃他道:“聽説你精通西洋學術,難道還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於兩千多年前,卻不能行於二十世紀的今天嗎?”辜鴻銘見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數學家的加減乘除,在數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紀,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並不會三三得八。”伊藤聽了,一時間無詞以對。

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1840年英國的炮艦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辜鴻銘的義父布朗先生對他説:“你可知道,你的祖國中國已被放在砧板上,惡狠狠的侵略者正揮起屠刀,準備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學通中西,擔起富國治國的責任,教化歐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把十歲的辜鴻銘帶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臨行前,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説:“不論你走到哪裏,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作為東方文化的扞衞者,辜鴻銘自1883年在英文報紙《華北日報》上發表題為“中國學”的文章開始,他昂首走上宣揚中國文化、嘲諷西學的寫作

辜鴻銘認為:“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樸的”,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徵,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此外還有靈敏”。他説,中國人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温良”,“那種難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國人温良的形象背後,隱藏着他們“純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鴻銘寫道,中國人“過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

駁斥英國孫子

10歲那年,辜鴻銘跟義父母布朗夫婦到了倫敦。他按照父親的交代,在倫敦也始終穿着長衫馬褂,留着長長的辮子,永遠記住自己是個中國人。有一天,他坐在電車上看倫敦泰晤時報,幾個同車的英國人覺得好玩,侮辱辜鴻銘。起初辜鴻銘不理他們,乾脆把報紙調頭來看。那幾個英國人更來勁,説:“看,那個中國小子連字都不認得,還看什麼報紙?”這下把辜鴻銘給惹火啦,他用純正嫻熟的英語把整段文章念出來,然後説:“你們英文才26個字母,太簡單,我要是不倒着看,那就一點意思都沒有!”那幫英國孫子一聽都傻啦,趕緊灰溜溜地跑掉。

維護儒家學説

辜鴻銘很重視維護儒家學説的傳統價值,1893年他在協助湖廣總督張之洞籌備鑄幣廠時,有一天鑄幣廠的外國專家聯合請辜鴻銘吃飯,大家對辜很尊重,推他坐首席。宴會上,有一個外國人問辜鴻銘:“你能否給我們講講貴國孔子之道有何好處?”辜鴻銘立即説道:“剛才大家推我坐首席,這就是行孔子之教。如果今天大家都象你們西方所提倡的競爭,大家搶坐首席,以優勝劣敗為主,我看這頓飯大家都吃不成了,這就是孔學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