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以驚蟄為題的作文(推薦11篇)

精選 閲讀(1.6W)

篇一: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以驚蟄為題的作文(推薦11篇)

驚蟄

夏宇月

根深樹自華,繁茂多綠蔭,“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枝繁葉茂,鳥語花香,萬物生長,皆始於根,萬物需要驚蟄日裏的那一聲動聽的春雷去喚醒它們,而同時,我們也需要那“驚蟄”去喚醒我們。

當羅晨雪從四疊繡椅上挑槍而下,花鼓雷動,金鏡映彩,兜鍪曳攢,散出熠熠的生命光輝,我竟第一次發現,武旦也能這樣鮮活靈動、獨領風騷,照亮陰翳,而這就像“驚蟄”,喚醒了我那顆沉睡多年的內心,也如一聲春雷,喚醒了萬千蟄居沉睡的生命,原來每個人都能綻放自己的光彩,武旦也不例外。

物各有性,人亦然。在我的印象裏,武旦是不同於閨門旦的,閨門旦是情絲繞轉,纏綿柔順的,而武旦卻顯得那樣剛直果敢,似乎少了些許女子情感——然而,恰便是這樣的武旦,也能由骨節中生髮出灼燙的意志,用其特有的崇向雄偉的氣質壓倒人,使人內心產生由自尊而起的激昂。武旦有其獨特的生命個性與藝術色彩,且毫不遜色。

簫鼓偕身,甲光照眼。悲喜穠麗,離散豁然的武旦,才是羅晨雪她引以為傲的本行。脱羅襪,戴兜鍪,新嶄嶄的鱗鱗金甲;舉長槍,舞盔纓,當那捻花折柳的葱根細指勾起翎尾,一剎的氣定神聚,只讓人覺得雲闊江低,目眩神迷。

有人説,武旦作為女子角色,遠不若武生花臉,豪壯剛烈,有何獨特?

那不妨借太史公司馬遷的一句:“唯唯,否否,不然。”來回復吧。

正是由於武旦那女子的身姿,使本來只有豪放粗獷的戲台更加流光溢彩。武旦不是單純的閨閣女子,也不是平素的軍旅豪傑,而是在那種雖然依舊會“射中金釵,嚇破蓮腮”但卻依舊有“親身自來,紅雲陣擺”的堅忍。武旦,完成了女子的轉身與塑造,因為她是完全鮮活的,就像夜空中的星光,散發着自己的光彩;武旦也並不是閨門旦的補充或者附庸,她的勇氣與魄力,驚鴻照影,足以使每一個觀者被那鮮明的光彩浸潤,被她作為武旦的女子身份散發出的特殊光彩所感染。

“將兜鍪平戴,宮羅細揣,繡甲鬆裁,臂韝雙招,明晃晃護心鏡月偃分排,齊臻臻茜血裙風影吹開。”聽及《南柯夢》中這一支,便讓人覺得無限神往。

誠然,聽《南柯夢》一戲的看客們會有這樣的想法:若一味地打鬥讓他們覺得索然,若一味地求異會讓他們覺得很突兀。然而,這只是他們對藝術與生命個性的曲解。那些被湮沒在愛恨情愁中的女子性格中獨當一面的傲骨,因為武旦的存在而得到了昇華。武旦的存在,向世間眾生展示了她們的偉力,而這既足夠引導觀者們去塑造自我,成為獨立自尊的自己;更足以讓武旦們展現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用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照亮無數或明或暗,或悲或喜的懦弱、順從、被動的同樣獨特的生命,從而實現藝術與藝術家共同的最終目的。

羅晨雪的武旦就如“驚蟄”,如平和的春日裏一聲動聽的春雷,喚醒了我那顆沉睡了很久的內心。原來即使是女子飾演的平凡角色武旦也能不平凡,也可以綻放自己的光彩。讓我們一同不斷去奮進吧,去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如此,人生,會寸寸有意思,生命,也會更有意義。

篇二: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驚蟄

張笑楠

還有幾天便是驚蟄了,“驚蟄”,春雷乍響謂之驚,萬物復甦謂之蟄。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温回暖,春天的氣息這才隨着第一聲春雷,漸漸復甦,俗諺道:“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説的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是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直到這時候,春天,才算來了。

驚蟄處在卯月的起始,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能量迸發,蛇鼠蟲蟻的感官是比人敏感的,有時我們雖聽不到春雷劃過,但它已然悄悄喚醒了大地,冬眠着的萬物,就在自然的呼喚下漸漸甦醒。人也是一樣的,沉寂了一整個冬天的軀殼,包裹在厚厚棉衣裏的僵硬的身體,在春雷的召喚下,慢慢減衣,活動活動身子,舒緩舒緩筋骨起來了。

猶記得兒時仍住在鄉村裏,陪着爺爺奶奶下地耕作是常事。每逢驚蟄時刻,都是要鬆土驅蟲的,我穿着奶奶親手縫製的小衣衫,花花綠綠的,腳踩大人穿的套鞋,歪歪扭扭地踩在鬆軟的土地上,彷彿自己也是春天的新生花草,在田間搖曳着。爺爺揹着噴霧器,手杆在壓動間發出有節奏的“吱呀”聲,伴奏着鳥兒翅膀的撲朔聲,嘰嘰喳喳,演奏出春日裏獨特的交響樂來,細小的噴霧揮灑在冒出綠葉的植株上,除蟲的藥氣醖釀在青草泥土香裏,在陽光下映射出絢爛的春色。田間,一深一淺的腳印印在暗褐色的泥土上,印在生生不息的大地上,印在似水流年的時光裏。

如今,我已離家許久,但老屋裏的日子彷彿仍在眼前。又是一個驚蟄日,早晨,坪上的青草剛經過修剪,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氤氲在霧氣裏,太陽剛在山後展露出光芒,空氣彷彿全都朦朧了起來,這時候,稀稀落落的,一個、一對、一羣……越來越多的人揹着包,拿着書,出現在今天的第一縷陽光底下。

《平凡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句話:“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不會再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正像路遙先生向我們暗示的,驚蟄,驚的不止是動植自然,還應該深刻地驚醒我們沉睡的心靈。經過一個其樂融融的春節,假期的歡愉宛若昨天,可是,嶄新的一年早已開始,就像“躺平”固然愜意,但我們不應該,也不能一直躺平,在這春天裏,每一根平凡的小草都在卯足了勁,身處大地的各個角落,努力鑽破陰濕的土壤,因為他們知道,黑暗終有時,努力之後便是明媚的春光。

驚蟄,春暖花開,朝氣蓬勃,亦是最易春困之時,“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過不了多久,仲春、暮春、立夏……時光飛逝,甦醒之時已是仲春,難道還有時間等我們去睡眼惺忪,伸個懶腰,慢慢開始新一年的奔走嗎?春雷起始,細不歇,誰會捨得睡在這曼妙的春光裏呢?

聽到了嗎?驚蟄的那聲雷響。

篇三: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媽媽説,驚蟄,也稱啟蟄。它在二十四節氣中排行老三,它的到來代表着仲春時節的開始,也代表我可以一點一點脱下厚外套,然後跑到田野裏去活動一下蜷縮了一整個冬天的筋骨,甚至也可以去放放風箏,和我的小夥伴們到處奔跑。我喜歡這個節氣,天氣回暖、輕鬆舒展…

驚蟄,雷之震。黃帝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敲起了夔牛鼓。

“轟隆隆”,黃帝一敲,敲醒了蟄伏的小動物。螞蟻蟋蟀爭先恐後的鑽出了泥土;刺蝟烏龜打着哈欠睜開了惺忪的睡眼;就連一向懶洋洋的大肥豬也哼唧哼唧的拱出了豬圈;燕子麻雀在樹林間愉快的穿梭,嘰嘰喳喳,嘰嘰喳喳,“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小動物們的加入,讓大地變得朝氣蓬勃。

“轟隆隆”,黃帝二敲,敲醒了酣睡的植物。迎春花醒的最早,然後桃花、櫻花、薔薇花…各種花接踵而至。柳枝抽了芽兒,桑樹、榆樹…種種樹也都不甘落後,你追我趕的抽着絲吐着綠。走到哪裏,哪裏都是一望無際嫩綠嫩綠的海,映入眼簾,春意盎然。植物的甦醒,也讓大地充滿了生機。

“轟隆隆”黃帝三敲,敲醒了沉寂的人們。積累了一整個冬天的懶惰呀,它被春雷一掃而光。大人們精神抖擻,心情愉悦,更加勤勞熱愛勞動了。你看,他們在田間拾起了鋤頭,又開始了新一年的春種一粒粟,期待着秋收萬顆子。小朋友們也精力充沛,磨刀霍霍的衝出了房間,衝向了世外桃源,衝進了春天裏,開始了新一年的成長。

雷公電母,總會召喚來少不了的春雨。它悄無聲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渭城朝雨,霧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它為萬物增添了無限的活力。

驚蟄節氣來了,雷聲時常響起,春雨時常落下,大地充滿生機,欣欣向榮。春天為這個世界召喚了新的色彩!我喜歡這個節氣,我喜歡這個季節,我會在春天的舞台上,描繪屬於我的色彩,好好長大,擁抱這美好的世界。

篇四: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一聲雷打響了,打響了世間的萬物,也打響了沉睡中的我——忽然清醒。人生彎彎曲曲如水,世事重重疊疊似山。面對生活的窘境,能微笑着,去唱響生活的歌謠,唱出生活的美好。

走在回家的途中,腳步絲毫沒有改變,我總是唉聲歎氣着,總覺得生活已無挽留之物,整個人越發頹唐。在無數個數不清的夜晚中,我總是輕輕地問自己,問自己為什麼如此不快樂,學校中也總是碌碌無為無由發笑。發現自己已走在了馬路中央,昔日的熙熙攘攘換作了今日的空無一人。這時候,望着天邊最後一絲光暈一點一點被黑暗吞噬,“轟隆——”一聲,一聲巨大的聲響在天空中炸開,瀰漫於耳際。

驚蟄到了。

我似乎明白了什麼……我飛也似的拔腿就跑,拎起了扔在地上的書包,衝往家中。坐在窗前,在對面尋找到了一絲唯一的光亮,哪裏坐着一個小女孩,正認真地寫着作業,這正像當初那個小小的,從不輕言放棄的我啊!於是,我打開了桌前的枱燈,在黯淡的燈光下,握起了靜止已久的筆,開始了新的旅程……我正在為這一場驚蟄做着準備。

每天,小女孩做作業,我也坐下做作業;她停下了筆,我也趕緊跟着她,急急忙忙地上了牀,迎接下一場黎明……

在驚蟄的陣陣寒意逼近中,我似乎找到了當初的自己。我不知道人越長大,是不是會缺少什麼最初的感動。我日復一日地努力,而對面的小女孩卻隨之不見了,但她卻讓我重新回到了從前。轉眼間,驚蟄之雷已漸漸不響,烏雲也緩緩退去。總覺得時光的指針越擺越沉,帶走了一切的無聲無息,與對時光承諾的兑現。我願與這場驚蟄道一聲別,願與它説“來日方長,我們如期遇見,”卻也不會忘記什麼。

驚蟄……喚醒了萬物,亦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我。

篇五: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春雷始鳴,天氣回升,春風乍暖,雨水漸多,萬物復甦,驚蟄來到

——題記

“轟隆隆”一聲響雷驚醒了大地上的萬物。

山間,一抹抹新綠被驚醒了。春筍從泥土裏冒出芽尖。很難想象,幾個月之後,這些目前只有一兩寸高的筍芽會長成一株株堅韌不拔的竹子。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人們常用“勢如破竹”這個詞來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但卻不知這背後的意義……“竹生四年,破土一寸。”筍要在泥土裏暗無天日地待上四年。四年,它只長三釐米;四年,它只為紮根破土。在這四年裏,它幾乎是生活在了黑暗之中。它在泥土之中蟄伏四年之長,只為破土見光。它每天都在黑暗中默默地等待,破土之後,它可以僅用幾個月的時間便長成一株翠竹,傲然挺立在大地上!儘管如此,多少人就因為沒能熬過那三釐米而失敗?

微風捎去,令人神清氣爽。葱翠的竹子在微風的伴隨下顯得更加婀娜。大地一片欣欣向榮,驚蟄如一位俏姑娘,邁着輕盈的步伐款款而來。

曾幾何時,中國慘遭帝國主義者無情地壓榨: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直至日本全面侵華;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聞所未聞、慘不忍睹!“落後就要捱打”讓國人深刻認識到大刀短槍與飛機炮彈的差距;也讓國人意識到中國的鐵路與西方列強有着天壤之別。“驚蟄春雷響”這一聲驚雷驅動着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中國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它憑藉着自己艱苦奮進的精神一步步地向前邁進,中國鐵路也伴隨着中國的發展之路一步步地崛起。過去,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懼險阻,造出了我國第一條“人”字形鐵路;而今,中國鐵路伴隨着祖國的發展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從普鐵到高鐵,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排隊買票到手機訂票……我們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鐵路的決心與信心!高鐵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讓我們享受到了高質量的出行體驗,更是在深刻變革我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理念。高鐵的發展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

春風拂過大地,帶來了春天的訊號。中華兒女終於又在驚蟄時節的雷聲中醒來了,帶着一絲堅強,一絲驕傲,又回到了昔日的風采。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強國之夢正在逐漸變成現實,中國現在的發展,就如那雨後的春筍,勢不可當——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羣眾不懈的奮鬥下,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都早已進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正以全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都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而不懈奮鬥!

我相信,在不久的以後,中國的發展也會如“竹筍”一般發展迅猛。讓全中國人民為之驕傲、自豪!

驚蟄,這是一個帶有“勤勞”和“改革”色彩的節氣。它激發出人們勞動的潛質,喚醒人們拼搏進取的精神。回味四季交替,我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播種與憧憬……

——後記

篇六: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驚蟄

陳悦

“你來了?快請進。”時隔多日重又見到好友,顏花朝的喜悦之色溢於言表。

“天哪,終於解封了。”好友一邊抱怨,一邊還是乖乖在進屋前噴上消毒液。

換好鞋子、摘下口罩,兩人説笑間入了座。

“三月未見,甚是想念。”顏花朝邊説邊給好友斟茶。

好友莞爾:“是啊,幾個月不見,我又快要不習慣你那文鄒鄒的語氣了。”

見顏花朝有些羞澀地笑了笑,好友也不再打趣,正色道:“這疫情來得可真是猝不及防啊,希望日後能夠早些平息下來。”

顏花朝抿了抿脣,安慰道:“放心,必然會好起來的。今日適逢驚蟄,驚蟄過後萬物復甦。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我們解封了,春天也將至。草木復甦,感官覺醒,沉悶單一的灰黃消散,奼紫嫣紅的百花盛開。我們的心情也會因此而變得明快起來吧?”

好友抿了口茶,想了想,笑着道:“這倒也是。剛才我來的路上,已經能夠看到幾分春天的色彩了。”

“不過,這次疫情對很多人來説算是一場無妄之災吧?”顏花朝歎了口氣,語氣有些沉重,“我們倒也算是幸運,這些天也不過是麻煩些,倒還不至於丟了工作或是有些什麼更大的損失。但是對於有些人而言,這些日子卻是賦閒在家,坐吃山空。我已看到許多人焦慮不已卻又無可奈何了。”

談及此處,兩人都不由得沉默下來,同時擔憂起未來的日子。

一室寂靜間,大門開啟的聲音便格外清晰。

“媽媽,我回來了!”一道輕快稚嫩的聲音從玄關傳來。

還不及兩人走出客廳,那小小的人兒便如個小炮彈般衝入顏花朝的懷裏。

本有些沉重的氛圍因着這小女孩的出現而消弭了。

“曼曼都沒有看到我嗎?”好友誇張地捂住心口,“李阿姨有些心塞了。”

“當然看見了!”曼曼將背在身後的手舉起來,眼睛亮晶晶的:“因為知道李阿姨要來,曼曼給你們準備驚喜去了。”

兩人順勢看向她的手中,只見曼曼手握兩小束鮮花,一束桃花,一束薔薇。兩束花雖然不多,但是枝枝都飽含着勃勃的生機,有的花瓣上還盛着幾小顆晶瑩的露珠。

“這束薔薇是送給李阿姨的,這束桃花是送給媽媽的。”曼曼笑容很甜,一字一句認真説道。

好友接過花束,忍不住半蹲下身抱住小女孩,感慨道:“曼曼可真是個小天使,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都能安慰到我。”

顏花朝半靠在牆邊,輕嗅桃花淡淡的甜香。半晌,輕笑出聲:“風有信,花不誤。這些日子被迫蟄居在家,倒是意外契合上了古人的節奏。如今生活節奏很快,我們也多年沒有好好地停下腳步,思考、過濾、沉澱了。換個角度來説,我們也算是有新的收穫吧。”

“是啊。”好友站起身,牽着曼曼回到座位。“幸好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受到生命威脅,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吧?只要人還在,説不定就能走出困境呢?”

兩人相視而笑。

的確,“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疫情雖苦,光明將至。

篇七: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驚蟄

宗雨恬

春雷萬物醒,小鎮桃始華。

一聲春雷,把萬物叫醒,種子回到了大地,桃花重新盛開在枝頭。節氣就像是一個圓,彎轉過來首尾相接。生命的往復順應自然天時,三月又一次抵達人間。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温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一過驚蟄,天氣就驟然暖和過來,山野泛着青,柳條抽出了新芽。一聲春雷響過,那貴如油的春雨也淅瀝瀝的落下來。漫山遍野籠罩在輕紗樣的雨霧裏,清新,濕潤,如畫一樣的美麗。

那麼轟隆的雷聲喚醒了大地,什麼聲音能喚醒我們的城市呢?我記得是雄雞的打鳴聲,我有好多年沒有聽雄雞打鳴了,住在城裏是聽不到雄雞打鳴的,一聲長、一聲短,在新鮮的空氣裏穿越,我有好多年沒有聽雄雞打鳴了,住在城裏是聽不到打鳴的。

還有什麼聲音,能夠讓一座城市的兩片樹葉微微碰撞?是市井的哼唱,用吳頭楚尾的方言,脆嫩或者沙啞,是這座城市磚瓦縫隙裏渾然天成的窸響。我至今記得,“磨剪子嘞,戧菜刀”,“炸炒米咯,響啦”……街頭巷尾的叫賣聲是中國民俗文化中極具煙火氣的場景和記憶。陸游寫“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是南宋深巷叫賣杏花的傘下風情。老舍寫國難家仇,“那最常聽到的電車鈴聲,與小販的呼聲,今天都一律停止。北平是在悲泣!”陸文夫記憶裏,舊時“阿要大白米唉”“阿要白蘭花啊”的姑蘇吆喝,是與苦難並行的市井生活場景。中國百姓生的抗爭、美的念想,在這一聲聲低吟淺唱裏代代延續。只不過我認為如今的吆喝聲,更代表了百姓生活的美好以及迴歸樸素的閒適。

有人説,叫賣聲是一座城市“最瀕危的聲音”。一位詩人説,街頭的叫賣,是這個城市生命的跳動。它們消失了,城市的一部分也就消失了。瞭解一座城市,觸摸一座城市的靈魂不只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的繁榮氣,更在於歷史積澱與文化底藴。這些特有的經歷和印記,才銘刻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氣質。

自然之間,有轟隆的驚雷聲,説明這片天地有新生的未來;一個人聽覺的倉庫,有馬蹄得得的聲音,説明這個人內心還有嚮往遠方的激情。聽覺,能夠捕捉舊日情感和時光的斑駁,過濾掉心裏的雜質。當然,我的聽覺博物館裏還收藏細雨舔葉的聲音、夜行者腳步的聲音、風箱的聲音、外祖母叮嚀的聲音……一個人在沒有聲音的世界裏會聽到什麼?只聽得到自己孤獨的心跳。

春雷一聲,春雨落青林,萬物萌生,皆將重逢。我們都是充滿煙火氣息的世俗人,在這喧鬧嘈雜而又美好温暖的人間駐足。我曾幻想過很多奇蹟與美好,後來才知道,存在即是奇蹟,存在即是美好,如你如我,如這人間。當一座城市的叫賣聲出現,那麼就表明這座城又充滿活力和市井氣息。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看看這人間煙火,看看這忙忙碌碌,這比什麼都治癒人心。如那驚蟄時節的滾滾驚雷,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春雷始鳴,萬物復甦,也就是説,驚蟄是一年中最有朝氣的日子。因為萬物開始釋放春色,一切都在嚮往似錦繁華。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篇八: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驚蟄

周嘉玲

昨兒窗外還是碧藍,今兒個夜裏悄悄落了場雨,清晨剛出曦光一層一層泛涼,空氣混着草味兒。城裏披了灰濛濛的輕紗,像閨中的姑娘家在低低啜泣,淅淅瀝瀝的。李楨斜靠在牆壁上,一手嘩啦啦地翻動日曆,指尖抵在紙上,劃出一道淺淺的痕。老黃曆上點到:驚蟄至,宜嫁娶宜祈福宜納財。

春雨纏綿落在李楨的長髮上,凝結的銀色水珠從髮梢滴落到脖頸裏,驚蟄的雨涼得生顫。李楨一腳跨過大門的門檻,接過姐姐手裏的油紙傘,順道輕輕為長姐緊了緊披肩,“阿姐快快進屋去罷,天兒涼。”“曉得,你罷了課就回來。”

“啪——”十六傘骨的竹製傘柄撐開,油紙傘面染了天青,重重的沉沉的顏色,灰濛濛的霧氣,灰濛濛的雨,皆一傘相隔。

李楨匆匆奔去巷口,青石板上跑開好多朵雨花,往繡了纖纖墨竹的褲腿上靠,惹得牆裏探頭的芍藥灑了一地的繁華。

上了車鞋襪已被洇濕,油紙傘合起來時水珠飛濺,懷裏的書卷有幸也被人間的雨吻了一遭,李楨卻管不了那麼多,他一心一意望着前方的路,想要催駕車人快快地趕。

他懊惱得很——昨夜明明預留了心思今兒起早,奈何又晚了半個時辰,從家去學堂,還要半個時辰,或許能踩點入堂。

他真心不想謄抄千來遍的《琵琶行》。姑且不説文章闊長,他不願理解裏邊濃濃稠稠的情,像這雨一樣,滴滴答答下個沒完。再令他伏案執筆寫這些,他或許發狠不願再去學堂。

車穿過雨幕,從城西來到城南,停至青石巷內左側第三家。李楨下了車,照舊抬頭看了牌匾,撐傘入門。

“他把眼兒瞧着咱,咱把眼兒覷着他……”

李楨剛穿過長廊,來屋裏便聽得這聲。他輕了腳步,走至楠木門後側,側耳貼門,細細地聽。

這哪般?唱曲兒呢。

李楨微微貓着腰,眼往裏一探——“哎!”後腦勺捱了一記。

“夫子。”李楨扭頭對上來人的目光,立刻擱了傘,挺了腰板,端正作揖。

“雨下這般綿綢,怪不得。原是因今兒準了時刻。”夫子攜着一卷書,故意嘲弄道。

門內的人兒許是被驚擾了,“吱呀——”一個妙齡少女着戲服推門而出,姣好的面容略施粉黛,清麗可人。

這是夫子的獨女,晚年得子,自是寵愛的緊,任由婉兒纏着他絮絮叨叨。

李楨垂着眸靜靜聽着,只瞧得見面前人的彩鞋和黛藍下衣襬,繡着硃砂玉蘭的雪白滾邊沾了雨水沉了色。雖是抱怨,但配一副清亮的嗓音,語調輕快,又涼得似這雨,不躁。

李楨是第一次聽婉兒唱戲,但他認為婉兒理應深諳梨園,若是將《琵琶行》改了曲兒唱,他情願花時間謄一謄這譜。

天色轉暗,雨下得更大了些,夫子趕二人進屋落座。風雨如晦,今日學堂只來了零星幾個人。婉兒仍坐在夫子旁邊,不知道在説些什麼,明媚的笑顏露出了些許羞澀之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楨不知覺就看痴了,直到夫子招手讓他過去,説要考核他的功課。

李楨靠得婉兒近了些,隱約嗅到一股清淡的幽香有如雨飄,細細纏纏的,苦味微微縈繞,像枯木逢甘雨不願汲取,愣任漂洗枝丫出本味。又像某種藥香,和雨氣低低壓在地面上,像崖邊欲綻不綻的蓮,竟教人心生焦灼。終説不出這是哪般氣味,只感身心隱隱躁動但卻不願擺脱。

烏雲裏突現一道白光,緊接着轟隆的雷聲在天邊炸響,今年的春雷來得比往年要早一些。雷聲像是投入水中的落石,激起浪花打翻池中未醒的荷葉,李楨渾身一顫,似從酣眠中驚醒。他本被忽而襲來的幽幽冷香晃了神,方才聽清夫子和婉兒在談論的是結親之事,心裏多層滋味,凝神回答完夫子的問題後索性攥起雲袖踏步遠離。

戲班子京二胡頓頓挫挫,訴久逢相知的清揚,訴柳下殘橋的悽倉,戲唱得人情長情短。

李楨或許對這份朦朧的情意有感,並不是像其他十六七的少年有好勝意,倒是能遊刃有餘於人事間,逢人疼愛,也曾逢自己生不非之心。

好在這段無法盛開在陽光下的情意,會像這一年一次驚蟄攜涼雨,還沒來得及欣賞人間就融於土泥,泯於長夜裏永生永世。

篇九: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驚蟄

洪雨欣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氣温回升、陽光正好的某日,我心血來潮,遂興起外出尋找過作畫素材。已是“陽和啟蟄,品物皆春”的時節,越來越多的地方迎來“可耕之候”。從水泥地漫步前行,身側就是裁成方狀的田地,黑壓壓一片鋪到天際,幾位農伯零零散散在期間或站立眺望或躬身農作,與我熟識的幾位老漢與我對望着招手。

行至後村的矮山,入目是由深到淺的鬱鬱葱葱,如升騰而上的翠色煙霧將衰頹了一個嚴冬的山籠罩,烘出勃勃生機。這番景色是最適合在紙上重現的,一層又一層塗抹於紙上,一層再一層暈染開。前一日落了幾滴雨,僅僅把山路的泥土濡濕了表層,我就沒故意去踮腳踩着石板,隨性走走停停四處張望。

青苔潮濕的腐舊氣息翻湧上來,迎面又吹來新鮮的嫩芽的清甜,這是自然不斷輪迴流轉的生死枯榮,逝去的生命沉澱在土壤中,在萬物甦醒之際涅槃重生。

一隻細小的飛蟲猛地裝在我的眼鏡上,我搖搖頭將它甩下去。所幸沒攪亂我的好心情,反倒讓我思緒飄忽到別處:驚蟄了,“蟄”是真的被驚起了。昨日正好響過幾陣雷,雷聲大雨點卻稀稀疏疏少得可憐,但卻應了這節氣的名字把這些惱人的小生靈喚醒了。從看不見的樹梢枝葉間響起細微的蟲鳴,窸窸窣窣在每一處縫隙裏迴盪。在嘈雜的街市、熱鬧的人羣中是聽不見它們鳴叫的,只有內心先安靜下來,才會留意到那些很細微的聲響和細微的感動。

“細緻入微”,千年前祖先們究竟對自然懷着多大的敬畏才能注意到百蟲振羽之聲,千百年來農耕文明遵循着這初生卻綿延至今的蟲鳴。“忽聞天公霹靂聲,禽獸蟲豸倒乾坤”,醒來的不僅僅是百蟲,“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温回升,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種了。“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時節。我想起田野中勞作的老農,他們也正趕着好時節忙碌,與此同時更多的人也像他們一樣。

或許我的畫上可以留些地方量幾畝田地,加幾個扛着鋤頭的老農站在渾厚黝黑的土地上,他們身後有座山,必須用綠色層層疊疊渲染,點綴些枝葉,但不必過多修飾,看的人自然對我想表達之物心知肚明。

走了許久,感到口乾舌燥,這才原路返回。途徑田地,我認識的老伯正仰頭喝水,見我來遠遠對我喊:“我家丫頭送了些梨給你家,快快回家。”我也大喊着道謝,滿目是新生的翠綠,心裏感到清清爽爽的愉悦。

春天到了,真的到了。是能用眼睛看到的,也能用心體會的。

春雷乍響謂之驚,萬物復甦謂之蟄。這是萬物復甦,是美麗的涅槃。

如此我便懂了驚蟄。

篇十: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驚蟄

高佳媛

“漳地風霜早,温天氣候催”樂天眺望着遠方,喃喃自語。

一聲驚雷劃過天際,來勢洶洶地灌入這看似平靜的田野之間,那一剎那的閃電映亮了層層迭起青綠色的麥浪,空中舞起片片草木屑,帶來一味濕潤的泥土香。而那位詩人,僅僅是揹着手,閉上眼,感受春風拂面。一聲驚雷,轟醒了土地,轟醒了爬獸,轟醒了四維間一切沉寂。而樂天卻並沒有為之一震,因為他已經為了這個春天,準備很久很久了……

這聲雷,早已被規劃進這位才子的詩意之中,醖釀已久。白居易脱口一句“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是的,那位背手眺望的才子,不僅僅等的是一聲驚雷,更是苦苦等了一整個冬天的白雪,他是在抱怨這雷聲來的不合時宜,還是在憐惜舊年春雪的錯失良機。我不得而知,樂天微蹙眉頭,我想他的內心的思慮定遠遠不止我這兩點拙見。是,回想起第一句的“氣候催”,這温暖的春意迫不及待喚醒世界,但卻忽略了遲遲未赴約的白雪,我想,這個冬天,對於樂天來説,是有遺憾的吧。他是堂堂大唐翰林居士白居易!是身居高位,博學萬斗的國家棟梁,而如今,卻站在這靜望田間那片剛剛播種的小麥。他的生活不該是這樣的!他該去那高深莫測的書樓徜徉,該去那金碧輝煌的大殿暢談,該去領略大好山河的風情萬種,該去披荊斬棘,該去高歌挺進……但,他現在,只是靜靜站在這裏。

是啊,氣候催,莫催,莫摧。

順着他的目光,那是帝城的方向,倘若時光再等等,樂天能否再次等到君王的賞識。可是,時光不再,春雷已響,白雪終究沒有赴上這匆匆的冬日。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掠過白雪,他看到了春色!蟲蛇出,草木開。春意湧動,無法阻擋。既然無法阻擋,那就往前看!樂天挺起胸脯,他還是那萬眾矚目的文曲星,匆匆時光,怎可掩蓋他耀眼的光輝,放眼歷史長河,他依舊閃閃發光!他何必竭盡全力去奔赴一場短暫的盛宴,他想要的,是立足於時間之外,名垂青史!綠意剛剛萌芽,一切都來得及!即使被貶遠方,但是卻堅持瞭望京城,他相信,自己能回去,揚眉吐氣!這不是一場結束,是另一場盛宴的開始。

可是思酌片刻,樂天回頭歎惋“空餘客分寸,依舊似寒灰”。一聲雷過,寒氣卻仍舊在天地之間,抱負再崇高卻得不到君王的一瞥。悲哀,悲涼。

樂天苦笑一聲,自己在這裏感慨萬千,思緒連篇,可是帝都卻仍舊冰冷,沒有任何消息,一天一天磨滅他的意志,摧殘他的夢想。那一句一句莫催,莫摧,字字句句浸着這位翰林居士的苦悶與憤懣。

“大唐啊,大唐!”仰天吶喊,所有情緒聚集,這位才子對着蒼穹,卻只能高呼大唐,而吐露不出其他半字。“大唐啊,大唐”,白居易不是無言以表,他是一言難盡啊!

漳地風霜早,温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餘客分寸,依舊似寒灰。

留下一首詩,他揮袖離去。(公眾號:語文思與詩)

篇十一:以驚蟄為題的作文

驚蟄

季鈺

雷動風行驚蟄户,天開地闢轉鴻鈎。到了驚蟄,春天總算坐穩了它的江山。

蟄,藏也。驚蟄,故曰驚動了蟄伏於深土之下的萬物。“驚蟄”怎麼看都是欣欣向榮的一個詞。莊稼人要抽出時間“鬆土”,憋了一個冬天的黑土地,已經等不及了,急着喊着要出來透透氣。

一聲春雷驚天動地,把冬季最後一絲氣息都滌盪殆盡,天開地闢,萬物翻新,周而復始的一年正式開啟篇章之序。田間的小麥開始返青,熬過了哆哆嗦嗦的寒冬,小麥苗們像一羣歡快的孩子,可勁地長大,山上的竹筍,泡了一冬的雨水,白白嫩嫩地穿着明黃的新衣,從地下紛紛冒出來……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驚蟄之後,氣温逐漸回升,從南到北,繁忙的春耕也正式拉開帷幕。爺爺樂呵着搖搖晃晃地從廚房走出來,泛黃的天花板上的吊扇還在吱呀吱呀地轉個不停,彷彿時間的齒輪永不停歇。爺爺扛着的鋤頭粘着泥土的芬芳,時光的輪轉在鏽跡斑斑的鋤頭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歡聞那帶着草根氣息的泥土的味道,似乎是連着我的血脈的骨肉,一旦想到千百萬年來人類就是這樣胼胝在大地之上,不輟勞作,繁衍生息,我的心中就充滿了難以言説的親切。

站在高處眺望耕種現場,風起土揚,忙忙碌碌,習慣於城市生活的我卻沉浸於眼前麥田上農民忙作的身影,陽光勾勒出農民眸中的熠熠生輝卻又一瞬而下,晶瑩剔透的汗珠在額頭淺淺滲開,凝成水順着臉頰緩緩淌下,每一滴汗水永遠都是辛勤的象徵,它做不了虛假,在農田裏勞作的農民,他們身上流淌的每一滴汗水都是那般珍貴,裏面包含着人們永遠不朽的精神——勤勞。泥濘的田地裏,農民們飽經滄桑的眼中閃着堅定而慈愛的光,雙手上的青筋如縱橫交錯的河流一般盤踞着,挽起的褲腿下露出的了黝黑而粗糙的腿,豆粒大的汗珠從他們的額頭處滑落,歡呼着擁向大地,然後又消無聲息地融入腳下的泥土。他們疲憊的臉上卻依然洋溢着笑容,深深的梨溝映襯着時光的痕跡,廣大而碧綠的秧田閃爍着農民伯伯們對生活的熱忱,對土地的深情。每一個人內心都被觸動,彷彿能看到青稞麥浪隨風一波一波打過,飽滿的枝頭彎着頭。碌碌忙忙,苦累忙生計;汗水淋淋,身花藝。

一直覺得二十四節氣中,驚蟄是最有氣勢和力量的節氣,植物凝聚力量破土而出,動物積蓄能量衝破桎浩,而我們在驚蟄中甦醒,經過休整,踏上逐夢之路,一切蓄勢待發,煥然一新。

宋朝詩人翁卷曾寫道:“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在這個洋溢着希望的季節裏,我們又何嘗不是在播種希望?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長。在這個萬物勃發的季節,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才是最美的奮進姿態。晚唐詩人杜荀鶴在《題弟侄書堂》中有言:“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更是如一聲春雷,點醒了在這意味着起點、成長和希望的春天,我們也遇到了屬於我們的驚蟄。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之時,亦是我們整裝待發,爭相怒放之時。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讓我們莫負春光,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