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自然>>

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推薦10篇)作文

閲讀(1.89W)

篇一: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

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推薦10篇)作文

葛兆君

2019年,巴黎聖母院着火,中世紀玫瑰花窗被燒燬,聽到此事,國內有人連聲叫好,有人説這是對法蘭面的報應對他們火燒圓明園的報應。巴黎聖母院是人類文明的寶貴結晶,有人卻為它被燒而高興,這恰是一種沒有胸懷,沒有情懷的表現。

因此人是需要有一點情懷的。

情懷大致能分為三個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心懷全人類。每一種境界,都體現人內心的高尚與胸襟。

情懷第一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站在這一境界的人大多都有一種淡然的心境,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劉禹錫參與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到外地做官,被人惡意刁難,身居陋室,也保持一種平靜。“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對他最好的寫照。蘇軾同樣被貶,身處惡劣環境,他卻寫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由此可見,擁有這種情懷的人往往對困境樂觀、淡然地對待。即使遭遇挫折,自己的內心也不會動搖、沮喪。人需要有這樣一種情懷,讓自己在困境中也能坦然面對。

情懷第二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處在這一境界的人大多都是憂國憂民,忘卻個人得失范仲淹在慶曆新政失敗後,被貶到河南鄭州,馬下《岳陽樓記》來自勉,也是勸勉好友先憂後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思想是對儒家傳統“與民同樂”觀念的發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和捨己為人的奉獻精神,擁有這種情懷的人會居安思危更會為了別人而無私奉獻。他們的內心是高尚的,擁有這種情懷也讓靈魂受到洗滌,心懷他人。人需要有這樣一種情懷,心繫他人,讓自己的內心也變得美好。

情懷第三境:站在人類良知的高度,心繫全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轟炸日本,在這之前他們徵求樑思成的建議。他説:“奈良古建築絕不僅是某一個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結晶具體象形的保留,請不要轟炸它。”在對人類共同文化遺產的保護上,樑思成的意識是超前的和人性的,其胸懷更是博大無私的、這種胸懷讓他放下國仇家恨擁有這種情懷的人,品德更是高尚,他們站在人類良知上,公正無私,心懷天下。

人需要有一點高尚的情懷,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他人,更是為了人類和世界。

篇二: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

雪中送碳三九暖,視若無睹臘月寒,錦上添花不覺美,助人為樂眾稱羨。古話説:”施比受更有福。”所以説,幫助他人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是十分有益的。

助人是快樂之本。機果一個人只想到了自己那麼他一生裏心的事一定比快樂的事多。就比如説公交車上讓座,如果你給一位孕婦,老人讓了座那麼她們的一句謝謝,一個微笑便也會讓你發自內心的快樂。倘若你視若無睹,先不管他人的批評指責就是自己再想起來的時候地是苦惱與後悔的。

幫助他人便是成就自己。病人之病憂人之憂。若你在日常中多為別人着想那麼對你自己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的。比如古代的蕭何,蕭何月下追韓信並舉薦韓信為漢軍大將軍,祝劉邦統一了天下蕭何也因功封了相。這個故事期是成地蕭向敗也蕭向的源由了。滿向不僅幫助了劉邦,韓信造服了人民同樣自也成就了自己。

奇貨可居這個詞也有一個關於呂不韋的故事。呂不韋幫公子異人謀劃,使公子異人成為了秦主,自己也成為了秦國的丞相。倘若你不幫助別人,沒有一顆助人之心那麼又會有誰來幫助你呢?

輔車相依,脣之齒寒。沒有了別人的助幫你又該如何在社會上立定?在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會是單獨存在的,都會有一個關係網每一個人都要依靠相互扶持相輔相成。這又讓我想到了《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他小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的幾縷光讀書。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學有所成,在漢。文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史府推薦被封為部中遷博土。若是沒有鄰居,和史高的幫助,他也不會成這麼快就有所成就。

真的幫助他人是快樂之本,也是立足之源。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真的就是幫助他人也是幫助自己呀!

篇三: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

秋夜,瓦爾登湖依然是任何石頭都打不破的鏡子。梭羅漫步在湖邊,月光透過高大的落葉喬木清淺地流動着,他抬起頭,仰望那大片的清輝。只這一瞬,月光進入了他褐色的瞳仁,他的嘴角浮現出一絲微笑,快樂如同體温流經全身。

可以説,梭羅終其一生都是在無邊無際沮喪中度過的,因為知道自己的作品與極致作品存在着種種差距,使得他幾度傷心欲絕。但是,當一個散步的夜晚,月光剝落了他心靈的結痂時,他終於獲得了久違的快樂。從此,隱居於瓦爾登湖,成了一名追求心靈的寧靜與自由的平民百姓。

或許你會認為,作為一名文人,隱居生活使其平庸無為。但幸福與快樂往往就藴藏在這心靈的寧靜中。

為此,我們需要堅守心靈的速度,讓心靈永遠寧靜。

古代有一位大銀行家的兒子,拋棄了萬貫家財,終日棲生於一隻大木桶之中。捉蝨子、想問題便是他最大的享受。一天,亞歷山大帝路過他的身旁,充滿同情地説:“先生,如果您需要幫助,請告訴我。”他卻坦然一笑:“那就請您讓一讓,別擋了我的陽光。”

這是發生在第歐根尼身上的一個故事。作為一位身體力行的犬儒主義者,第歐根尼在放浪形骸時,卻從庸常的生活中找到了現世幸福。從某種意義上説,梭羅便可算作是第歐根尼的隔世繼承者。在摒棄了光環與掌聲之後,他們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堅守心靈的速度,是陶潛鄉間獨酌的一杯清酒;堅守心靈的速度,你會得到摩詰詩風淡泊的一筆春色;堅守心靈的速度,你會品到冬日午後沁人心脾的一杯香茗,你會捕捉到落日黃昏熟悉的背影。

現代人心浮氣躁,為名利權勢而奔走喧譁。人生痛苦,多因慾望不滅,名利桎梏。堅守心靈的速度,守住心靈的那份寧靜,我們無需喝彩也無需掌聲。在摒棄了光環與掌聲之後,心靈歸於清靜,浮躁遠離塵心,寧靜帶來快樂。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都在追趕速度;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的心靈正越來越快地偏離自己的速度。

為了心靈的寧靜與自由,請堅守心靈的速度。

篇四: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成也情,敗也情。人們皆説不在乎情,卻在不知不覺間被其扼住喉嚨,難以喘息。眾人都將情看重,失去了許多本可以緊握手心的東西。

四鳳,《雷》中與眾不同的一個,出生於農村,懷抱着對未來的美好臆想,滿懷希望地踏進周家府邸。她對於愛情的理解,正如自身一樣潔白單純。可後來,她與蘩漪之間的勾心鬥角,尤顯老練,令人悲楚。她被花花公子言語所騙,沉淪於花田月下,失去知覺。當真相被揭露,她逃避,無所適從。瘋似地跑出周家,誤觸電線身亡。她的存在本是一個悲劇,與自己的僱主、親哥哥糾纏不清。這結局本已註定,反而是一種解脱與放逐,救她於幽深泥濘之中。她痴於情,卻放逐自我,尋求解脱。

“害人害己。”使四鳳,周萍走上絕路的蘩漪,實則尋求了片刻的歡愉,在痛快之後,必定是狂風驟雨與深深的烙印,自食其果。她不滿周家主人周樸園,卻忍耐着侵害,不滿周萍與四鳳糾葛,於是將真相説出,雙手沾滿了兩人的鮮活生命的罪狀。惡人有惡,亦有悲。芸芸眾生都是頂着莫大的壓力苟活,沒有人是幸運的。她是時代的象徵,敢愛敢恨,是新舊的結合,是陳俗與新規的過渡,畸形的愛情,衝動的慾望,豐滿而具體。她痴於情,卻身披荊棘,刺傷無辜。

何謂自持?是簡愛了,她從未向命運交出投降書,以己之力同這不公的世界鬥爭。反抗舅媽,特立獨行,她若時代的“毒瘤”,侵蝕已酩酊大醉的世人之心。當愛德華先生極力隱藏的祕密披露,她沒有一蹶不振,拖着寥寥無幾的行李離開,消失在黑夜之中。她本可以選擇留下,與心愛之人攜手共度餘生,卻要留給世人堅強的背影。她痴於情,卻受控於自我,把控命運。

所謂痴,實則心中所想,取決於理性的判斷。四鳳與蘩漪沉淪,於是悲劇上演,令人惋惜;簡愛清醒,自我審視,保持理性,於是得到了最好的結局。

原來,痴,既可以是自我的放逐與縱容,亦可以是理智的觀察與探尋。有人在痴裏沉淪無果,有人在痴中清醒自持。

我所求的,不過於混沌陰翳之間,辨偽去妄,探尋真相,尋求那個最好的,不為情所惑的,看似異類的,唯一清醒着的,痴人。

篇五: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

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禪師用一句話和一個動作告訴人們,你若心胸寬廣,沒有誰可以傷害到你。寬容化解人與人的堅冰,寬容是一種廣博的氣度。

酌古御今,寬容使干戈化玉帛,使冰霜化解的事例不在少數。大學士張英以“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態度寬恕鄰居的冒犯,讓六尺巷成為寬容的標誌。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不計其因名利之爭的背後議論,而以長遠的目光予其寬恕,更以海般豁達的胸懷,與其結為兄弟,同傳一段共事佳話,成就“將相和”。

然而仍有許多人不懂得寬容,不會寬恕。重慶公交車事件中,司機與乘客爭執起來,兩人互不相讓,最後導致了一車人的死亡。二人互相的不理解和不寬容,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學校裏,兩個同學只因一點小事便打起架來,最後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同學,更影響了班級的秩序。由此可見,寬容需要我們廣博的氣度,更需要我們對對方的理解。

“君子量不及,胸吞百川流。”張偉麗是我們所熟知的一位女拳擊手,她在比賽前遭受對手的冷嘲熱諷,沒有暴躁急眼,而是在比賽中用拳頭將對方的狂傲打得粉碎,用實力為中國力量證明。這也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有天空般寬闊的心胸,即使別人再向他放暗箭,也不會傷及他的心靈。張偉麗武者風範的背後,更是泱泱華夏的大國智慧。

回首疫情期間,中國遭受他國的指責與不理解,仍不計前嫌,為全球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對於國家而言,這就是包容,就是一種有容乃大的胸襟。

寬容是一種不凡的氣度,可化冰雪寬容,是一種曠達的胸懷,可解干戈。寬容更是一種廣博的氣度,需要人與人之間相互的理解包容。不論是人與人的交往,還是國與國的交流,寬容都是一種大智慧。

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天空和大海,便都屬於你的了。

篇六: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

李姜昱吉

忌妒是人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已好的人心懷怨恨。

忌妒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疾病”。從古至今,上自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患病”者比比皆是。戰國時期,李斯忌妒韓非才能,設計將其害死;龐涓忌妒孫臏才能設計剔除其膝蓋骨。現代,廣西13歲的小玲忌妒好朋友小雅漂亮而將其殺害並碎屍……

忌妒是一把鋒利的刀,最後,不是插在別人身上,就是插進自己的心裏。三國時期,周瑜因忌妒諸葛亮而遭“三氣”吐血而亡。現代,周凱旋因忌妒而殺死中科院研究生被判死刑……

忌妒害人傷己,那如何克服內心滋生的忌妒心理呢?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人有三種:下等者,見人樂,心生忌妒;中等者,己受苦,想擺脱;上等者,樂人所樂,苦人所苦。生活中,我們要嘗試修練自己,學習做“上等人”。做一個心胸開闊、寬容的人,遇事眼光洞明,看深、想開、放下……遇自己改變不了的事或物,想辦法改變自己內心去適應。用仁愛之心去包容一切。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努力修練自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若能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相信“忌妒之病”將不治而愈。

篇七: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

“吾日三省吾身”,這句出自《論語》。它告訴我們人要時時自省。自省在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以一種獨特方式存在着,它給人以力量,促進人們成長。

自省能幫助自己找到問題的癥結。日本學者齋藤孝,他經歷過大學入學測驗失利,在復讀期間,他認識到自己之前在學習態度上有問題,於是拼命學習,改正學習態度,最終考上東京大學,走上研究學問的這條道路,成為學者,成了暢銷書作家。在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齋藤孝通過反省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糾正,朝正確的方向努力,為後來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自省能幫自己找到自身的優勢。漢高祖劉邦是一個善於反省的高手。在打天下時,他深知水平不高,他説帶兵打仗不如韓信,運籌帷幄不如張良。他能很好地反省了自己,善於利用長處,避開短處,任用這些人,最終替他取得天下。項羽則是不反省的典型。他剛愎自用,不聽身邊大臣的意見,最後被逼得自刎烏江。即使是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他還説道“天之亡我,何渡為”,仍未反省到失敗的結局是由他自己造成的。前者反省,走向光明的前途;後者不反省,走向窮途末路。

自省能讓自己保持一份清醒。香奈兒是20世紀女性時尚界的革命家。在取得成功後,香奈兒經常對着鏡子審視自己,從鏡子中認清自我,不滿足一時的成功,不盲目參與各種社交。通過自我反省,她保持着清醒的自我認識,保持自律,督促自己不斷努力,使“香奈兒”登上世界潮流的頂峯。

反省不分年齡,不分時段地存在我們身上,我們需要利用它,讓它幫助我們認清自我,找到自我。

篇八: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

爭論開啟了智慧

聽人爭論,一言一語皆可鑑;與人爭論,脣槍舌戰出灼見。爭論是思想的碰撞,是心靈的交融。在爭執中,使思潮似海深邃,智慧如林長青。

爭論就如龜裂土壤上淌過的源頭活水,是推動科學發展的智慧之石。在二十世紀,愛因斯坦是第一個意識到普朗克關於量子的發現,將要改寫整個物理學。在第五次索爾維會議上,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彙集一堂,愛因斯坦以“上帝不會擲骰子”的觀點反對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而尼爾斯·玻爾反駁道:“愛因斯坦,不要告訴上帝怎麼做”。愛因斯坦提出光的行為有時像粒子,他稱這些粒子為“光量子”。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一直是愛因斯坦提出的觀點最堅定的反對者之一,直到後來,尼爾斯·玻爾創造性的成就,卻基於一個被他長期反對的觀點。當你才思枯竭,遇上瓶頸,在爭論中,取長補短,才能認識了自己的理解的不透徹,才會認真對待別人的觀點,加以自己的思考,逐漸完善自己成果。爭論是科學發展的智慧石,能使偉大的成就在智慧中誕生。

爭論就是一面鏡子,能讓彼此找到對方的不足,以他人之視角,審自身之錯誤,避免主觀盲目,為治國平天下謀求策略。在唐朝,魏徵與唐太宗就國家大事時常爭辯,魏徵以臣子進諫的方式時常與君王爭論,他們之間的爭論,是君臣之間的心靈交流。魏徵説:“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太宗悟:“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與魏徵論民之要義,太宗乃知統治者必親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爭論中以對手為鏡,可以明得失。在爭論中,我們可以與他人的態度中,或含蓄,或直接的評價中認識自己的不足,然後才能及時完善自己,像一面鏡子一樣立在面前,審視自己,能認清自己,是一種智慧。

墨翟説:“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明實之理。”所以説爭論不僅是完善自己的一種利己的手段,也可以藉此辯證看待自然之理,有人必有異,有異必有爭論,聚眾人之長,補己之短,爭論使自己更有智慧,在爭論中開闢新的思路。

沒有經歷過爭論的思想、學術、策略,終究是稚嫩的,沒有承受過被質疑的壓力,終究是沒有動力的,沒有吸取百家之言論,千人之觀點,是很難開闢新思路的。所以,要敢於爭論,參與爭論,接受爭論,在爭論中,吸取智慧,不斷前行。

篇九: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

面對風暴,老船長果斷放棄貨物,任船內大量注水,最終水的重壓讓一船人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見,壓力於我們而言是種烏雲重重的武器,甚至能在危難之中救人性命。

正如林達所説:“刺破平靜水面的鋭利冰峯,它也許只露出一角。”我們不僅要看到老船長面對災難時的智慧,更要看到這智慧背後有如冰火之重的思想本質,那便是壓力的重要性,它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徑。

倘若深思便不難發現壓力的必要性。

孫正義完美地利用壓力,借力打力,成為了人生贏家。十六歲,少年孫正義獨自赴美求學,在語言不通,學業差距大的壓力下,他仍主動加壓,跨級讀書。正是這樣強大的重壓,導致他手不釋卷,連吃飯上廁所都捧着教科書,最終,他僅用了3個星期從高畢業,進入大學。少年被壓力壓垮了嗎?沒有,壓力於有毅力的人而言,不過是加快他取得成功的催化劑罷了。好的舉重,比賽中選手給自己加上的砝碼,砝碼重嗎?重,但越重的砝碼越能成為他們取得成功的籌碼。

人生亦如此,有的人在一次次的拿掉砝碼的過程中失去了平衡,有的人卻在一次次的自我加壓,增添了自我價值的份量,更為世界增添了美好。

所以,主動施壓,更能成就美好。

面對困擾世界的糧食問題,年逾九十的袁隆平仍敢向世界人民説出他的“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是主動施壓,讓他帶領海水稻科研隊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向大漠要耕地,是主動施壓,讓他連吃三個月臘肉,倒職務日為平,前往雲南、海南和廣東等地輾轉研究,只為尋找合適日落;是主動施壓,讓他“不害怕冷嘲熱諷,不害怕標新立異”,義無反顧地選定了雜交水稻這個課題。這個老人用他六十多年的身體力行,讓世人感受到了主動施壓的魔力。是啊,壓力從來不是阻撓我們前進的絆腳石,相反,當我們學會主動給自己加壓時,無疑是走在了通向成功的捷徑上。

反觀當下,中興因缺少主動鞭策的壓力,而仍由美國宰割,華為面對這些發達國家的不公平對待,卻能自力更生,亮出了中國製造的強勁實力。究其根源,正是多年來的未雨綢繆、主動施壓在起着推力作用。

這無數個例子也在提醒我們青年人:沉得住氣,加得了壓,方能遇見更美的風景

馮強才曾説過:“生命的定義在於擁有明天。”的確,壓力是我們通向成功的捷徑,把握住,便哪怕是天寒地凍,路遙馬力,也定能闖出一片屬於我們的遼闊驕天!

篇十:以風骨為話題的議論文

讀書使人明智,使人巧慧,使人莊重,使人善辨。凡有學者,皆成性格。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使人進步的源頭活水,讓人們在無邊無垠的茫茫書海中肆意追趕,盡情汲取,不斷進步。總而言之,讀書能使人進步,改變世界。

讀書能影響一個人的心靈,改變一個人的氣度,使人向上向善向好發展,也可以培養一個完人。蘇軾總結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曾國藩也曾説“讀書可變化氣質。”這是一種書卷氣的自然流露。某總統一生博覽羣書,塑造了他海納百川的寬容。曾遭一官員謾罵,不料其非但不生氣、反稱讚這位官員一向聰明伶俐、話一定有道理,官員聽後無比慚愧,次日便給總統道歉,矛盾就這樣和解了。讀書鑄就了他的待人寬厚,有容乃大。三國時,呂蒙將軍不愛讀書,有勇無謀,在孫權的勸誡下也捧起書本,篤志不倦,學問大進,不僅帶兵作戰更勝一籌,為人處世也沉穩冷靜了許多。是讀書教他謙虛謹慎,持重內斂,衍生了成熟穩重的品格,變成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軍,永垂千古。

讀書改變着世界。自古以來,人們就意識到輕視讀書就會走向無知和愚昧,精神的家園也就永遠不會走出荒蕪的沙漠。相反,讀書越多,也就愈會接近文明,愈會走向成功,走向發展,迎來愈多的改變。某個國家的人們非常重視讀書,該國度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一半以上的人要定期買書,隨處可見正在閲讀的人,車站,咖啡館,草坪,似乎每個人包裏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就可以拿出來讀一讀。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再遙不可及,科技水平高度發達,科技的發展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貫徹在點點滴滴,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與快捷。正因全社會讀書,才推動了其不斷向前發展,潛移默化地改變着整個世界。

不讀書則會使人故步自封,不求上進,使國家走向滅亡,使世界文明逐漸消逝。秦始皇焚書坑儒,使中國進入了千年文化封鎖,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少年時的仲永才華橫溢,卻因不讀書使自己的通達智慧消失殆盡,最終江郎才盡。正如黃庭堅所説“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據調查,目前我國每年人均讀書量不足十本。全社會讀書的呼聲已越來越高。可卻仍有許多人意識不到讀書的重要性,不讀書,也不願讀書,卻不知將會錯過很多機遇和風景,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是國家的落後,是世界文明的消逝。

培根説“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英國有一句諺語説得更簡練概括——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讀書塑造生動的靈魂,使其永葆生命活力,不斷進步。讀書亦可以改變世界,不論是自己的小小世界,還是浩渺的大千世界。讀書吧,在竹露松風蕉雨、茶酒琴韻書聲的閒適中,坐擁書城,紅袖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