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會考>寫作題庫>

現代文閲讀題之三:把握要求,正確答題作文

寫作題庫 閲讀(1.56W)

把握要求,正確答題—説説現代文閲讀題的答題語

現代文閲讀題之三:把握要求,正確答題

常見失誤

●扣題不緊密

有些考生對所讀文章的中心領悟不夠透徹,對題目又缺少必要的分析,憑着粗略的閲讀感受,匆匆入手,草草作答,所答內容因沒有緊扣題意,與文章中心若即若離,導致失分。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會考試題議論文閲讀的14題“聯繫你的學習或者讀書體驗,説説你對作者觀點的理解”,不少考生在表述時大談學習或閲讀時要多思考、多體會,就是沒有圍繞作者的觀點,並結合自己的體會來談,結果造成了失分。

●表達不準確

各類文體有不同的名詞術語,各類題型有不同的答題方法,但很多考生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名詞術語混淆、答題機械造成了表達不準確。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會考試題説明文閲讀的9題“結合語境,説説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有考生把“黃金電”這一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説成了“修辭手法”,在表述上也僅僅籠統陳述了“黃金電”很有價值,而沒有揭示出“黃金電”的內在意義。

●表述不全面

表述不全面常見的有這樣兩種情況:一種題目信息理解不全面導致表述不全,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會考試題説明文閲讀的8題“第②段中,為什麼説‘這是一塊孕育着財富和夢想卻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陸’”,不少考生作答時只關注了“財富和夢想”,而忽視了後半句話“卻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陸”,表述時只寫上了“這裏藴藏着巨大的風力資源”,結果影響了分值。另一種是題目意思理解不深刻導致表述不全,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會考試題議論文閲讀的12題“第③段中席勒和托爾斯泰的觀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有些考生回答時對席勒和托爾斯泰兩人話中的“獨自耕耘”和“獨處之時”大做文章,結果沒有抓住兩人話語的核心,對相同和不同點陳述不清、表述不全。

●語言不簡潔

有些考生認為,閲卷憑要點得分,把答案寫得越詳細越好,於是在答題中常常是“多多益善”,重複囉唆,不得要領,很難讓閲卷老師迅速地找到答案要點。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會考試題説明文閲讀的10題“為什麼要大力發展風電產業?請分條陳述”,有考生在表述時唯恐有所疏漏,寫上一大堆,結果是吃力不討好,把有價值的答案也淹沒了。

應對策略

●把握文意,明確中心

做任何題目,首先要對文章有個整體感知。只有把握了文章結構,領會了文章意思,明確了文章的主旨,答題表述時才會思路清晰,左右逢源。因此在考試時不要急着去做題,應在閲讀文章上花足時間。具體説來,一要仔細閲讀,揣摩詞句,概括段意,對文章形成一個整體認識;二要學會圈畫,把文章中關鍵詞、中心句、過渡句等重要詞句圈畫出來,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主旨。

●結合文體,全面答題

不同文體有不同特點,就需要用不同文體的不同閲讀方法去思考問題,因此在閲讀和解答時必須結合文體,用不同文體的不同術語和不同思維方式來考慮問題。同時在表述時要注意全面答題,防止粗疏或遺漏。有的同學答題比較粗疏,只答抽象的要點,不作具體的分析,如考查詞句的表達效果,就簡單地陳述為“生動形象”,而沒有適當而具體的分析。還有的同學答題不夠完整,常有遺漏。造成這些錯誤的原因有可能是題目信息沒有看清,或者是題目沒有看懂。不管是哪一種原因,我們應對時都應認真閲讀題目要求,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同時在文中找出題目所涉區域,並結合上下文內容作一梳理、分析,明確作答的方向和內容。

●組織語言,順暢表達

現代文閲讀多為主觀題,需要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組織語言作答,那麼如何組織語言呢?常見的方法有:一是引用原文作答。答題時尋找題目所涉區域,把符合題目要求的有關句子摘錄下來即可。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會考試題議論文閲讀的11題第一問:“作者説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在文章的結尾有這樣的表述:“學而思,思而錄,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由此可得出答案:“三步曲”即為“學、思、錄”。二是轉化原文作答。閲讀題中大多數題目是要求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來解答問題,這種自己組織語言可以考慮對文章中的原句進行重新組合,或提取,或剪輯,或重組。解答這類題目時,先在原文中找出答案所在的語句,然後根據題意對之進行改造,選出有用的語言信息進行重新組合、表述。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會考試題議論文閲讀的11題第二問:“三步曲之間是什麼關係?”要回答這一問題,在原文中沒有現成的答案,就需要進行組合。三是提煉原文作答。有些題目在原文中無法直接找到答案,就需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並對之進行一番分析提煉,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答案。

原題回放

抽打心中的櫻桃花

①年少時家中的院子裏種了兩棵櫻桃樹。每年春天,櫻桃樹上總會掛滿紅得晶瑩透亮的櫻桃。摘一顆放到嘴裏,令人脣齒留香、心曠神怡!

②有一年的春天,櫻桃樹開滿了花,開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櫻桃花間飛舞,饞嘴的我似乎已經聞到了櫻桃那種特有的香甜味,就連在睡夢中,都是滿樹的櫻桃在衝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還躺在牀上,就聽到院子裏傳來“噼裏啪啦”的樹枝搖晃的聲響。我趕快爬起來,衝到院子裏。竟看到母親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櫻桃花間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經抽打完了,櫻桃花像下雨一樣落了一地。她正準備抽打另一棵櫻桃樹呢!

④我趕忙跑過去一把抱住了母親。任憑母親如何解釋,我都緊緊抱住她的雙臂不放手。母親無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説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也好,到了櫻桃成熟的時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櫻桃花的用意了!”

⑤轉眼間,櫻桃花落了,兩棵櫻桃樹都結滿了青青的櫻桃。尤其是我從母親手中保護下來的那一棵,櫻桃結得密密麻麻,數也數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給母親看,她笑了笑,搖了搖頭。

⑥到了櫻桃成熟的季節,那棵經母親抽打的櫻桃樹碩果累累,一顆顆櫻桃彷彿一盞盞掛在樹上的小燈籠。而那棵未經抽打的櫻桃樹上的果實仍然是一片青綠。我堅持不吃已經成熟了的櫻桃,靜候着那片青綠變成點點脣紅。

⑦但結果令我失望,已經成熟的櫻桃被吃光了,我保護的那棵櫻桃樹仍是滿樹青黃,並且樹上的櫻桃開始乾癟、變黑、脱落,漸漸的樹幹上的綠色也褪去,變得乾枯,毫無生機。母親告訴一臉失望的我:這棵櫻桃樹由於在春天花開得太多,又未經抽打,所以結的櫻桃也太多。由於水分、營養供應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親用犧牲一棵櫻桃樹的代價告訴了我一個道理: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貪心的,要學會取捨。心中貪念太多,只取不捨的結果,就像那棵未經抽打的櫻桃樹,最終導致你不堪重負、兩手空空;而適當的捨棄,看似是一種失去,但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獲得更加豐厚的給予和回報!

1.第②段中,作者為什麼極力狀寫櫻桃花開之盛和“我”對櫻桃的憧憬?

2.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給母親看,她笑了笑,搖了搖頭”,請用自己的語言分別描寫當時情境中“我”和母親的心理。(各不超過40個字)

“我”:

母親:

3.聯繫上下文,請寫出母親用犧牲櫻桃樹的代價告訴“我”的道理。(答案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4.根據全文內容,説説標題“抽打心中的櫻桃花”的作用。

(2008年江蘇南通市會考試題)

答題指導

1.這道題看起來是一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一個是“作者為什麼極力狀寫櫻桃花開之盛”,一個是“作者為什麼極力狀寫‘我’對櫻桃的憧憬”。考生在解答這道題時容易答不全。要解答這道題,需要聯繫下文和文章主旨。參考答案:極力狀寫櫻桃花開之盛和“我”對櫻桃的憧憬,為下文母親“抽打”和“我”“護花”作鋪墊。

2.描寫人物心理,首先要對故事發展的軌跡有個清晰而完整的瞭解,然後才能對人物在某一階段的心理狀況有個正確的認識,要解這道題完整把握文意很重要。表面上看,回答要用自己的語言,但其答案的方向是非常明確的,表達時只要把“我”的“炫耀”、母親“笑”和“搖頭”的神態動作領會清楚就自然能寫出答案。要注意的是對母親心理的描寫容易寫不完整,考生更多地關注了“搖頭”而忽視了“笑”中所流露出母親的情感。參考答案:【示例】我:看,我的那一棵果實那麼多,幸虧我執意保護;哼,你那棵就少多了,後悔了吧?母親:畢竟是小孩子,不知道櫻桃樹瘋結的後果,過些日子你就會明白了。

3.此題的答案在下文中已有提示,只需要加以組合,把相關信息提煉出來即可。母親的做法可謂是“適當的放棄”贏來了豐碩的收穫,而“我”不懂放棄,最後兩手空空。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採用“只有……才……”的句式就可寫出所需答案。參考答案:【示例】只有懂得適當捨棄,生命的行囊才會裝下更多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4.解答此題首先要考慮標題常見的作用有哪些,其次要了解全文寫了些什麼內容,第三要分析標題的具體含義,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詞語來表述其作用。標題寫“抽打心中的櫻桃花”,而文中寫的是母親通過“抽打櫻桃花”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顯然這標題是對文中情節的概括,同時又由物及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參考答案: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節;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

學以致用之現代文閲讀答題語言訓練

(一)海水淡化的困境

①隨着近幾年淡水資源的不斷枯竭和海水淡化成本日益降低,海水淡化工業已經像全球變暖一樣炙手可熱,讓國內外的科學家、商人都想在這一領域大幹一場。據統計,到2006年初,全球已經擁有了12000多座海水淡化廠,有每天製造4000萬立方米淡水的能力。預計到2010年底,這個規模還能增長12%。

②所謂海水淡化,其實是從海水中提取淡水的一項複雜而艱難的技術。反過來講,海水淡化過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個“海水濃縮”的過程。就拿目前比較流行的反滲透處理法為例吧:當海水從半滲透膜通過時,只有像水分子那樣小直徑的分子可以來去自如,而像鹽分子這樣的大個分子卻只能“吃閉門羹”,被乖乖擋在外面,由此而增加了海水的濃度。科學家們為了保證淡化的質量,防止小孔被過多的鹽分子堵住,濃縮的海水需要被及時帶走。這就導致海水淡化會產生副產品——“淡化廢水”,這種廢水既高鹽度,又高鹼度,並且其中富含重金屬,對水下生物會造成很大的破壞。這種環境問題在海水淡化應用最廣泛的地區——中東地區就顯得更為突出了。因為該地區擁有世界的50%海水淡化能力,每天能生產l000多萬立方米的淡水。由此可以肯定淡化廢水的排放量也是驚人的。僅海灣地區,每秒鐘可以生產115立方米的淡水,但是每秒卻製造1000立方米的濃縮海水,就快趕上當地最主要的沙特阿拉伯河的徑流量每秒1456立方米了。如此發展下去,海水會越來越濃,海洋會越來越稠了。

③淡化廢水排放雖然不像化工廠泄露那樣見血封喉,但是排放出來的化學物質數量也是十分龐大的。其中,最讓人關注的兩種物質就是氯和銅。海水淡化廠引入的海水通常需要經過氯氣消毒。溶解的殘留氯氣排放出來大部分會自發地分解和稀釋掉。然而相關毒物學研究表明,低濃度的溶解氯氣依然是海洋生物的“鶴頂紅”。因此美國環境管理局規定,海水中氯的長期觀測值應該低於每升7.5微克,短期值也不得超過每升13微克。更為致命的是,氯和水中的氧形成的化合物,結合海洋中的有機物可以形成對身體造成不可逆損害的致癌物。

④和單獨的物理化學分析不同,現實中的淡化廢水不是簡單的毒性疊加,而是一個毒藥的“滿漢全席”。通過複雜的機理,鹽度、鹼度、高温和化學屬性很有可能相互增強。然而我們對這些潛在的複合毒性還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相關的研究來揭示其中的奧祕。另一方面,海邊生態環境對淡化廢水的排放也有很大影響。例如,海底的海草、水藻和珊瑚礁能降低海水的流動和海底沉澱物的遷移,從而把廢水排放問題轉換為局部環境的災難。因此,淡化廢水排放口的位置應該儘量躲開這種海底動植物茂密的地方。

⑤縱使海水淡化困境重重,然而面對日益緊張的淡水資源,海水淡化仍然是我們需要給予考慮的方法之一。目前任何方法都不是萬能和十全十美的,因地制宜和正確地施用科學,才能夠給我們帶來我們需要的東西。

(選自《百科知識》2008年第9期下 文/王若謙 有改動)

1.通讀全文,説説海水淡化的困境有哪些?

【答題提示】解答此題需要通讀全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意思,在此基礎上,梳理出文章的思路,並對文中有關詞句稍作調整後加以概括。

2.第②段中,畫線句子用了哪些説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答題提示】解答這道題時,“列數字”的説明方法是很清楚的,容易遺漏的是另一種説明方法。從“僅海灣地區”可知這種説明方法。關於作用,很容易看出採用兩種説明方法具體説明了淡化廢水的排放量大,而忽略其深層作用。因此表述時要考慮緊緊圍繞説明中心。

3.説説第③段中加點詞語在句中的含義。

【答題提示】這裏用了打比方的説明方法。首先要弄清“鶴頂紅”這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體會其在文中的含義。

4.第⑤段中,“海水淡化仍然是我們需要給予考慮的方法之一”中的“之一”能否刪去?為什麼?

【答題提示】答題時可先把原句與改句進行比較,體會其差異。表述時先表明是否能刪去,然後陳述理由,即原句是什麼意思,改動後變成什麼意思,兩者有什麼差異。

(二)讀書斷想

①讀書可以怡情悦性,解悶消愁;也可以探賾索隱,藉以增長智能。打開書,那些啼叫着的文字,會撲稜稜地飛進我們的靈魂,教我們以種種美的飛翔方式——

②讀書是一種聆聽。每本書都是一個寂靜在那裏的生命,每篇文字都是一人的傾訴和吶喊。面對先聖今賢娓娓道出的精緻美文,聆聽那些足以啟人心智的教誨良言,參悟那些醍醐灌頂的人生哲理,會使無知、愚鈍、猥瑣而粗糙的我們羞愧自省。這裏,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學問、眼光、見地,更有作者人格的魅力、風骨的傲然和境界的高遠,這些難以尋覓的稀有元素,在潛移默化中都有可能融入我們的血肉,植根於我們的靈魂,從而厚重我們有限的生命歷程,茁壯我們淺薄的思想,拓展我們狹小的生存空間。

③讀書是一種沐浴。書是一池清水,一本本的書就是一泓泓清澈的泉水,我們怡然地將自己浸泡其中,盪滌着渾身的污垢。宋朝文人黃庭堅語:“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書裏乾坤,紙上心跡,記載着前人的智慧和學識,涵養其中,浸潤其裏,讓書的清泉洗滌一下我們鏽蝕的大腦,有可能讓我們遠避世俗的侵蝕,少一點浮躁,多一分清純,少一點庸俗,多一點儒雅,提升精神的品格,漸達高遠的境界。

④讀書是一種登攀。山登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無限風光固然令人豔羨;然而氣喘吁吁、拾級而上的登攀過程同樣彌足珍貴。人生所能領略的風光,許多都與先前的讀書鋪墊有着千絲萬縷的因緣。一本本好書,一篇篇妙文,都是我們攀登思想之巔的台階。很多時候,也是我們越過坎坷,飛出人生困境的羽翼。

⑤讀書是在養氣。“腹有詩書氣自華”。讀不同的書,養不同的氣,“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海水泱泱,氣勢雄壯;山泉淙淙,曲折峭拔;動盪起伏的波瀾自然流暢,洶湧澎湃的浪潮汪洋恣肆。熱烈奔放是張揚,噴薄的是活力;含蓄深沉是內斂,闡發的是靜悟;凝練清新是老道,濃縮的是睿智;樸素雋永是真純,流淌的是恬然。孟子的浩然之氣、項羽的豪氣、李白的鋭氣、文天祥的民族正氣、朱自清的民族骨氣……都可能在閲讀與浸染中充盈我們的血管,飽滿我們的靈魂,從而讓我們俯仰於天地之間,成為一個能揮毫潑墨而大寫的人。

(選自《思維與智慧》2007年第17期 文/陳道海 有改動)

1.本文主要闡述了什麼觀點?

【答題提示】首先要通讀全文,在理清文章結構和思路的基礎上,尋找相應的語句,或引用原文,或重新組合,或概括提煉。一般來説,作者觀點常在文章開頭或結尾處,在閲讀時需格外留意。

2.第②段中加點的“稀有元素”指的是什麼?

【答題提示】在原文中尋找,找準後要進一步分析,不能照搬,有時候還需要調整。這道題如把前面的“知識、學問、眼光、見地”也答進去就不妥了。

3.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讀書的好處?

【答題提示】這道題解答時需要概括每一段的意思,然後聯繫起來思考。

4.閲讀第⑤段,你能説出畫線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氣”嗎?試舉其中一例。

【答題提示】解答時要選擇其中一個人物,並緊扣其“氣”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故事或作品或句子。

5.根據你的閲讀體驗,仿照文中排比段,再寫一組句子。

【答題提示】首先應分析排比段的特點,然後結合自己的感受來撰寫。

參考答案:

《海水淡化的困境》

1.對水下生物會造成很大的破壞;可以形成對身體造成不可逆損害的致癌物;增強了海水的毒性;對海邊生態環境也有影響。2.舉例子、列數字;具體説明了淡化廢水的排放量大,對水下生物破壞的嚴重。3.鶴頂紅是一種劇毒藥,在這裏喻指低濃度的溶解氯氣毒性極為強烈。4.不能刪去。“之一”説明面對日益緊張的淡水資源,我們需要考慮的方法有很多,海水淡化僅是其中之一,如刪去,句子意思就變成了面對日益緊張的淡水資源,我們需要考慮的方法僅僅是海水淡化了,與原句意思不符。

《讀書斷想》

1.讀書可以怡情悦性,解悶消愁;也可以探賾索隱,藉以增長智能。 2.作者人格的魅力、風骨的傲然和境界的高遠。3.從啟人心智、淨化靈魂、改變思想、滋養精神等方面論述讀書的好處。 4.示例: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項羽“彼可取而代之”;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文天祥的《正氣歌》;朱自清寧願餓死也不領美帝國的糧食。5.示例:讀書是一種呼吸,精靈般可愛的文字是幽蘭香草,處處散發着醉人的馨香。那富有正義感的文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那俠骨柔腸、博愛眾生、代表社會良知的文字,又能“敢遣春温上筆端”。在瀰漫着油墨書香的文字中,我們感受到心的律動和血的奔湧,也品味着人生的細緻與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