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國學文化>

漢朝國學:湯顯祖與秦人秦聲的情緣作文

國學文化 閲讀(1.67W)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戲曲是中華文化的卓越代表。湯顯祖是明代偉大的戲劇家,他的“臨川四夢”是世界戲曲藝術中的珍品。高益榮的《每話三秦動我心——湯顯祖與秦人秦聲的情緣》介紹了湯顯祖與秦人交往的歷史,湯顯祖通過劉天虞、趙仲一等人瞭解秦人性格,進而關注西北戲曲,喜歡上秦聲的藝術特質。加之秦腔對“臨川四夢”的改編和演出,使湯顯祖的大名也傳遍秦隴大地,從一個方面顯示出湯顯祖對秦腔藝術的沾溉之功。這一段被前人忽視的歷史,通過高益榮的介紹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漢朝國學:湯顯祖與秦人秦聲的情緣

古代詩歌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鍾嶸《詩品序》曰:“嘉會寄詩以親,離羣託詩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從中我們不難窺見社會流動與詩歌之間的關係。從一定程度上説,沒有社會流動就沒有詩歌創作。李雄飛的《中國古代的流寓民歌》認為,中國曆代人口流寓直接或間接、整體或局部地決定了每個朝代的民歌存在風貌,每個朝代的民歌無時無刻不閃現在中國曆代人口的流寓環節裏。湯江浩的《“四靈”名序諸説考辨》對“永嘉四靈”名序的八種説法進行考證,認為“四靈”名序或以生年、卒年為先後,或以成就高低為先後,或與傳記需要相關。但他同時指出,“四靈”成就與名序並無絕對關聯,即錢鍾書所謂“四靈”“合起來才湊得成一條性命”。(孫明君)

明代戲曲大家湯顯祖與流行西北的秦聲結緣,是因為和對他仰慕的秦地朋友們的交往。他給他們作詩,以抒發真摯情感,由此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秦聲、秦人精神的讚美和對秦聲在江南傳播所起的作用。

讓湯顯祖知道秦聲的人叫劉天虞。他是明代陝西隴右(今甘肅天水)人,萬曆三十年(1602)以前曾任潞安知府,後因忤逆權貴而被貶嶺南。他精通音樂,喜歡戲曲,被貶嶺南赴任時帶了三個西秦腔戲班,經江西入粵東、閩南一帶,如今的粵劇具有的秦腔元素就是當年他帶入秦腔戲班的結果。1602年8月,劉天虞從嶺南返秦,專程繞道去臨川拜謁湯顯祖。湯顯祖特意寫《寄劉天虞》:“兄迂道半千,而存弟於玉茗堂中,為四日夜之談,沉頓激昂,歡楚俱極。無從嗣音,言之哽塞。同為失路,而兄才度超闊,世需有時。如弟迂愚,其亦已矣。”(《湯顯祖集(二)》,第1314頁)由此短文可以看出湯顯祖與劉天虞之間的深厚情誼,真可謂惺惺相惜。劉天虞臨別時,湯顯祖送至延橋,並寫《壬寅中秋後三夕,送劉天虞歸秦至延橋別作。天虞以潞守清強忤中貴,謫税嶺外。歸道饒陽,迂迴過我,三日而別,能不心傷》:“麴車千里意無涯,搖落來悲楚客家。一夕關河留紫氣,幾年江嶺寄。秋風滿鬢人難別,夜火雙旌月為斜。向後秦川清淚裏,夢迴殘露滴蒹葭。”(《湯顯祖集(一)》,第586頁)《劉天虞暫歸汝南別業,寄聲趙夢白馬長平》:“忽忽江頭送遠人,秦川公子夜歸秦。山中卧病能過客,澤畔行吟見逐臣。趙璧肯為秦柱碎,梁園相憶馬卿貧。前臨楚塞登高盡,回首黃花涕淚新。”(《湯顯祖集(一)》,第587頁)趙夢白“萬曆二十一年任吏部考功郎中,大計忤執政,斥為民”,可見此人也是位為官有個性的人。馬長平是湯顯祖同年進士。人常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由劉天虞離別,湯顯祖想到趙、馬,足見他們有同樣的品節。

湯顯祖在萬曆三十年(1602)又給劉天虞寫詩,讚揚他精通秦聲:“秦中弟子最聰明,何用偏教隴上聲。半拍未成先斷絕,可憐頭白為多情。”(《湯顯祖集(二)》,第755頁)這是湯顯祖讚揚秦聲的名詩,情真意切,即表現出關西戲曲的慷慨悲吟,又結合劉天虞的為人遭際,顯現出湯顯祖對秦聲的理解。

與湯顯祖交往最密、互引為知己的秦人是趙仲一。《湯顯祖集》收錄了湯顯祖給他寫的大量詩文。湯顯祖在萬曆三十年(1602)六月寫了《以歌代書答趙仲一》:“景清白血流真寧,邦清吾友如其清。欲留關尹言道德,稍知公子近刑名。風塵兩度相攜手,笑語悲歌一壺酒。長安貴人方見知,鄉里小兒亦何有?翩翩世故不可窮,睨柱碎璧成英雄。空驚越客詛秦客,未葬滕公得趙公。有母閒居差不惡,無家古寺堪留客。雖知世上眼難青,何得此中頭遽白。我今與子一詼諧,為民光景正須來。去關只有耕田手,處世都無避債台。温公袖中誰所寫?坐我不羈置林下。一番西笑秦無人,龍泉泰阿知我者。”(《湯顯祖集(一)》,第583至584頁)由此歌行長詩可以看出,湯顯祖與趙仲一兩人感情深厚,個性相近,故詩中始終飽含着湯顯祖的濃濃之情。此詩後的“箋註”對湯、趙二人的交往及趙仲一作了簡單介紹:“趙仲一名邦清,真寧人。曾任滕縣令。萬曆二十三年(1595)、二十六年(1598)兩度上計,先後與湯顯祖相敍。二十八年(1600),趙邦清在吏部文選司主事任,上疏參鄜州同知吉弼討升運判為鑽刺。七月,吏部尚書李戴言吉弼未有求於部臣,並以疾乞休。今年四月,刑科給事中張鳳翔、貴州道御史沈正隆交章劾趙……六月,詔趙邦清革職為民,令李戴安心供職。”趙仲一被李戴等人誣告陷害,儘管他力辯,還是沒有逃脱被彈劾罷免的命運,故湯顯祖對與己遭際相似的趙仲一表示理解和撫慰。趙仲一回歸真寧後,湯顯祖時常與趙仲一詩文互答,安慰、鼓勵趙仲一。萬曆三十五年(1607),湯顯祖作《送周子成參知入秦並問趙仲一》:“十年偃蹇帝京春,今日驪駒新入秦……一路春情隨宦情,蓮華終南相送迎。有興真寧問天水,醉後秦聲與越聲?”(《湯顯祖集(一)》,第627頁)周子成,名訓,是湯顯祖的老鄉,萬曆二十年進士,這年升為陝西副使加參議。湯顯祖給周寫的送別詩,藉此懷戀趙仲一,讚賞秦隴風光與秦聲,充滿了對秦地風情的嚮往之情。

趙仲一為官清廉,一身正氣,在治理滕縣時,抑制豪強,為吏部郎時廉梗訐激執政,與湯顯祖為官理念非常相似,故二人一見便結下終生友誼。湯顯祖除給趙仲一寫了《謝趙仲一遠貺八絕》等詩外,還寫了《壽趙仲一母太夫人八十二歲序》等六篇序文。在《壽趙仲一母太夫人八十二歲序》中寫道:“吾友真寧趙君邦清,為人長巨鬈好,氣高厲激發自喜,宛如範孟博之為人而殆甚。當為滕公,有功德於滕,請寄不通,苞匭不納。為豪右所疾。幸乃入為吏部郎,則急發其曹偶豪吏贓至數十萬。執政疑而畏之。時南北黨事且起,公竟為抵角擠落以去。雖去,而天下皆知趙君關西男子,其才具氣決有異略,當為天子信臣。”(《湯顯祖集(二)》,第1004頁)湯顯祖借給趙仲一母祝壽之機對趙仲一作了較為全面的評介,尤其對其為人陷害而被去職表示了同情,他為朋友鳴不平,其實也正是抒發自己的內心憤懣。在《滕趙仲一生祠記序》中湯顯祖飽含感情地對這位和自己一樣活着就被他所曾治理的生民修築祠堂以祭拜的好友進行直接的讚譽:“天下風土相遙,資幹懸絕。常千里而同心,目至而意授。或其生同地,受同材,乃顧有覿面而不親,把臂而相忤。何也?知不易知也。是故趙仲一世所謂精神才力體貌殊絕之士……且時有西北諸君子焉,而予故江西男子也,與仲一非有所習……我知趙君一人為足。新而能知,舊所不如。今茲予與君皆棄在野,無所託言,因滕人之祠君也,偶為激發如此。若乃祠之春秋,田夫桑女,坎坎而鼓之,蹲蹲而舞之,自有滕之風在矣。”(《湯顯祖集(二)》,第1020至1021頁)此文是湯顯祖難得的一篇人物贊論,充滿了對趙仲一品格的認同和讚美。他將趙仲一引為知己。因為他們的為官理念與當時那些只給自己謀利而不顧百姓死活的官員不同,所以他們活着的時候,百姓已給他們建祠,由此可見,趙仲一是湯顯祖的精神同道。

此外,趙仲一每出一個詩文集,湯顯祖都為之寫序,其中有《趙仲一鶴唳草序》《滕侯趙仲一實政錄序》《趙仲一鄉行錄序》《趙子瞑眩錄序》等。另外,湯顯祖在《送李獻可齎馬價薊門,便攜家歸華山》雲:“休文池館映青衿,每話三秦動我心。騎省畫移宮樹綠,客窗秋夢嶽蓮深。佳人並操歸鴻曲,國士先馳買駿金。為過薊門東掖望,馬蹄冰雪正難禁。”(《湯顯祖集(一)》,第347頁)在《送牛光山暫歸涇陽》《送姜司農入秦》等詩裏,都充滿着對秦隴大地的讚賞之情。

秦地自古民風淳樸,藝術風格剛勁。歷經周秦漢唐,形成了秦隴特有的文化特質,具有重視人文教化的禮樂精神、耕稼本業的重農精神、兼收幷蓄的開放精神、經世致用的求實精神。如此的文化造就了個性特立、卓爾不羣的秦人性格特徵。從宋代興起的以張載為代表的關學又給予了秦人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張載的“與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學,為萬世開太平”注入秦隴士子的血液中。在明代的秦隴學人的精神內核結構中無不具有這種精神因子,李夢陽、康海、王九思是如此,劉天虞、趙仲一更是如此。正是秦隴學子的這種為人風範受到湯顯祖的讚賞。

湯顯祖通過劉天虞、趙仲一等人瞭解了秦人的性格,喜歡上秦聲的藝術特質,從而使這位大戲劇家關注西北戲曲,與其結下了不解之緣。加之秦腔對“臨川四夢”的改編、演出,湯顯祖的大名也傳遍秦隴大地,足以顯示出他對秦腔藝術的沾溉之功。

(作者:高益榮,系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