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精選>

故鄉讀後感1000字(精選4篇)作文

精選 閲讀(2.26W)

篇一:故鄉讀後感1000字

故鄉讀後感1000字(精選4篇)作文

初讀此書,我便關注到了這本書的後面有這麼一句名言:“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一開始還不明白,這話和故鄉又有何干系,直到通讀全書後,才理解了七八分。

魯迅的故鄉演繹着三種人生。談起故鄉,理應是温馨的,充滿歡笑的,而魯迅先生的故鄉則不然,它是淒涼的,帶着一絲稍縱即逝的美好。

閏土當之無愧是重點人物。閏土在魯迅心目中實際上一直是一個勇敢機智、見多識廣的人。每當魯迅想起閏土,腦海中就會浮現“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的畫面。就是這樣一個勇敢機智的閏土,在時間的沖刷中淪落為了一個庸俗,需要卑躬屈膝的下人。這究竟是為何?文中也寫到:

“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的了,分明的叫到:‘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説不出話。”

我相信當時魯迅的內心震動肯定是很大的,他也許料想過千百種交談方式,但是肯定惟獨沒有料到這種。按照封建社會的標準來説,閏土是應該叫魯迅老爺。但20年前的“迅兒哥”到20年後的“老爺”,這之間的跨度實在是太大了,這定然也是魯迅沒有意料到的吧。閏土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歲月在他的臉上,手上,都留下了滄桑的痕跡。但是,容貌的改變終究抵不過心中觀念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能閏土那一刻依舊想和魯迅敍舊,一起回憶兒時趣事,一起談論未來。但這個社會已經不予許了。只是因為他們的身份,他們的主僕關係!閏土的一句“老爺”中飽含了多少從橫交錯的情感基調,是卑怯?是懦弱?還是久違的生疏?又或是因心智成熟後,因受到了周圍壞境的洗腦,而被封建社會包納,被封建思想所思腦,喪失了自己原有的自信與勇敢,變得為了生活而肯低下頭做奴隸的軟弱之人了!時間吶,有時真不是個好東西,不僅通走了人的青春,還給人灌輸了諸多封建思想,以至於最後,使人已經是身在污水中,卻不聞其臭了。

再説到《故鄉》中作者着墨較多的楊二嫂。20年前的楊二嫂,曾擁有豆腐西施的美名,可20年後,他的樣子簡直讓認不出來了。對於她的模樣,魯迅只用了一個詞簡練而又精確地進行了描述——圓規。實際上,並不僅僅只是她的容貌有着翻天覆地的改變,楊二嫂的內心夜有着潛移默化的改變。當她去拜訪魯迅家的時候,居然提出了要舊傢俱這一要求,被拒絕後還大放厥詞,説“越富裕一毫都不肯放鬆,一毫都不肯放鬆便越有錢。”如此尖鋭的話語,簡直配不上“西施”這一稱號!倒像一個混着菜味、尖酸刻薄話的中年潑婦。不僅如此,楊二嫂離開時還順手拿了魯迅母親一副手套。而市井小民就是如此,不殺人放火,不陷害他人。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貪點小便宜,嚼點小舌根,又何妨?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世俗。因此楊二嫂會一直存在與世上。

魯迅所描寫的家鄉,並沒有給人一種温暖,反而多了幾絲惆悵。更用閏土和楊二嫂兩位典型代表來證明了一個短語——時間與人。而此書最大的悲劇也不過是在美麗的故鄉,什麼也沒變,變得只是我心中隨時間而去的觀念,隨之而來的新觀念罷了。而世界上路的由來,你是否又懂了幾分呢?

篇二:故鄉讀後感1000字

珍惜當下,向陽而生

在魯迅先生所寫的《故鄉》一書中,少年閏土與中年時的變化和差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開始那個月下刺猹、雪中捕的閏土在數年間變成了一個被錢所困,被人所壓榨的“木偶人”。數年後相見,“我”依然記着孩童時期與閏土的交情,可閏土卻已經變成了一個麻木、沒有感情,終日為錢幹活的中年人,這令人唏噓。

不僅是如此,在許多年以後,“我”的母親再次提起了閏土,“我”才得知閏土家境不怎麼好,等到再次相見時閏土已經飽經風霜,“我”依然叫着“閏土哥”,而閏土卻不再和往常一樣叫“迅哥兒”,改口叫老爺了,還對“我”畢恭畢敬,沒有了當初稱兄道弟的親切。

那個當初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在灑滿月光的西瓜地裏刺猹的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變成了灰黃的圓臉,頭上是一頂破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眼裏早就失去了當日的光芒。

閏土的變化不是一夜之間所發生的,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在當時辛亥革命雖過去了十多年,但軍閥各霸一方。底層農民深受社會上層的壓迫,收到的糧食賣完後又要被迫捐錢,土地不肥沃收成也少,不去賣,又會爛在家裏。這導致像閏土這樣的底層農民即使每天干活,依然吃不飽。糧食的匱乏,軍閥的壓迫,都成為了壓彎閏土的其中一根稻草,閏土被壓的喘不過氣,想要放下休息一會但家人所有的希望都在他身上,他不敢歇,他只能像個木偶一樣每天重複做同一件事。

“我”在閏土那滄桑的臉上彷彿看到了,他被軍官攔住,要求他交税,閏土看着手中好不容易得到準備給孩子過年做兩身新衣服的錢,閏土猶豫了。軍官看到閏土在猶豫,咬牙切齒:“你敢不遵守規定?”閏土迫於壓迫,拿出一些錢可貪婪的軍官並不滿意,於是把閏土手中被攥的皺巴巴的錢全部搶走。

閏土的變化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問題,軍閥的壓迫,糧食的匱乏,繁多的税務。這些都是那個社會壓在底層人民身上的稻草,這些使無數像閏土這樣的底層人民從小時候的天真活潑到中年的整日發愁。

今天的社會像閏土這樣的農民基本沒有,其功勞歸功於當下的低保,使生活困苦的人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不用經歷那時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那個時代,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節儉,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篇三:故鄉讀後感1000字

繆心怡

記憶中故鄉的一切,鳥,沙地,瓜,猹,豆腐店,鋼叉,宅子,祭器,山水,船和人…

這一切本來都不該記得的…怎的就記起來了?

老屋的斷垣殘壁,瓦楞上交織的枯草斷莖,空曠的房屋,竟是這一切的物是人非,使他記起來了。

夏日沙地中捏着鋼叉躡手躡腳突地向一匹刺猹去和跟在他後面的少年,冬日白雪中兩個靜蹲在雪中,手中拉着一根線,眼社畜期待的少年,還有…之後的,記不起來了。

什麼呀,這不是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故鄉了嗎?

——前言

在你的記憶中,你的故鄉是怎樣的?

莊重的大宅子,熱鬧的祭祀,家門外的豆腐店,夜晚搖船去看的社戲,被父親逼着背的詩文,還有,一個少年,一個帶着他在下雪天捕鳥的少年,一個帶着他在夏日夜刺猹的少年,一個同他去海邊撿貝殼的少年,一個打開了他新世界大門的少年。

這是作家魯迅先生的故鄉。

在魯迅先生以筆墨作武器,與敵人頑強抗爭時,在他尖利毫不留情的批判下,依然有柔情懷念自己故鄉、抒發情感的一面。在回憶他兒時的玩伴閏土時,懷念同情的同時也不無歎息。“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很難將這個封建思想頑固、階級等次分明的木偶一樣的人物同那個會刺猹,懂捕鳥的洋溢着青春活潑的少年聯繫在一起。時間如水,物是人非,曾經顯赫的家世早已風光不再,曾經文靜美麗的楊二嫂變成了尖酸刻薄、愛佔小便宜的中年婦女,曾經親密無間的小玩伴閏土,也淪為了社會時代的犧牲品。“多子,饑荒、苛税,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在如此黑暗高壓的社會背景下,無數苦難的下級農民被逼着生活的泥沼中狼狽地摸爬滾打,殘酷的時間和社會規則不會同情平凡無謂的青春與少年情誼,它只知道歲月例行公事般地掩蓋了一切。

社會封建殘餘太可怖了。它讓一個純真無邪可愛的男孩變成了飽經風霜的木偶人,讓不拘小節青春美麗的西施變成了貪佔便宜、舉止不雅的中年婦女,它無情地在每一個同時代的人心中播下社會制度與封建等級觀念——這些觀念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根深蒂固,在曾經形影不離的玩伴間豎起了一道階級的厚壁。——單憑誰是改變不了的,在龐大的歷史規則前,他們只能屈服。

——魯迅先生永別了他的故鄉,別了他破敗的殘屋,別了可悲的閏土哥,別了傲慢的楊二嫂…故鄉的一切,終於真正只能在夢中找尋了。

夜色江上船中,宏兒稚嫩天真地問:“大伯,我們什麼時候回來?水生還約我去他家玩哩。”

可是他們又能逃過魯迅與閏土的命運嗎?

篇四:故鄉讀後感1000字

倪澤煒

《故鄉》這篇文章寫的無非魯迅回故鄉搬家的事,但它為什麼這麼難懂呢?這是因為作家在其間穿插了許多回憶和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

其中閏土這個人物讓我唏噓不已。小時候的閏土可以和“我”分享捕鳥、撿貝殼、管瓜的趣事,給只能看見院子裏高牆上四角天空的無聊的“我”快樂與光明,而不是整天捧着《鑑略》乏味地一遍一遍唸叨着“乾坤初開張”、讀着《卧冰求鯉》的故事;而那時的閏土也沒有他父親的影子,在他身上是天真與孩子氣,絲毫沒有被社會這個大染缸染黑。但當迅哥成年後再看到閏土早已不是閏土了,更貼切地説閏土已經變成了他父親的樣子,灰黃的臉上滿是皺紋,眼睛腫的通紅,一頂破氈帽塌塌地頂在頭上把他的身軀壓得抬不起頭來,佝僂着背將單薄的衣裳緊緊裹住,顯得無比的蒼茫,而那聲“老爺”更是冷漠極了,“迅哥兒”怕是也只能成為過去事了吧。

當我小時候看這篇文章時,我覺得閏土這人很討厭,我想魯迅對他這麼好,他卻只是冷冷地叫“老爺”,自己迂腐地守規矩,還要強制讓孩子也守,更過分的還讓只有五六歲的孩子工作。長大後,我才明白,這也許是當時人們的常態吧,他們也是迫不得已的,因為不叫聲“老爺”可能飯也吃不上、湯也喝不着、衣服也穿不上,寒冬來臨怕就是他們的死期,甚至不叫聲“小姐、太太”惹得人家不高興了就卸你條胳膊,斷你條腿吧。閏土的前後變化是鮮明的,其中也不乏作者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批判,同時也不由得讓我感慨:生在一個強大的祖國、一個和平民主的社會是多麼幸運!

《故鄉》的感情基調是抑鬱的沉重的,也是感傷而又無奈的。作者在向我們傳遞這些情感時也不忘表現社會中的純潔之地,在魯迅的心中始終還有明的一面,那就是孩子。“永生”是小小的“閏土”,而“宏兒”則是小小的“迅哥”,孩子們不用關心貧富貴賤,他們不用什麼明爭暗鬥耍心機,他們只需健健康康地玩。我和你玩的好,我就和你當小兄弟,我和你有分歧就絕交一個晚上,天明瞭又扭成一塊,可見魯迅心中對童年生活充滿了嚮往,希望孩子們不用再像他們一樣變得陌生,但希望的前提便是社會的變革。在此,我想對先生説:“先生,您的願意實現了,您可以安心了”。

先生那裏的舊社會已經走了,新的社會也已到來。我想我們也不應止步於現在、滿足於當下,新社會雖然比起從前好得太多,但仍有不足地方,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創新,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而這少不了我們青少年,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傳承優秀紅色基因,報效祖國和人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