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文言文>

[清]李禎《六國論(節選)》閲讀答案作文

文言文 閲讀(1.7W)

六國論(節選)

[清]李禎《六國論(節選)》閲讀答案

[清]李禎

宋二蘇氏論六國徒事割地賂秦,自弱、取夷滅,不知堅守縱約;齊、楚、燕、趙不知佐韓、魏以擯秦:以為必如是,而後秦患可紓。

夫後世之所以惡秦者,豈非以其暴邪?以餘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之六國也,未有能愈於秦者也;其溺於攻伐,習於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兵連禍結,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彼六國相圖以攻取,相尚以詐力。而衡人方日挾強秦之威柄,張喙而恐喝之,即賢智如燕昭者,猶且俯首聽命,謝過不遑,乃欲責以長保縱親,以相佐助,豈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則以誤於欲為秦之所為也。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而秦獨為之,而遂焉者,所謂得天助云爾。嗟夫!自春秋以來,兵禍日熾;迄乎戰國,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六七君者,肆於人上,日驅無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終劉①於虐乎?其必不爾矣!是故秦不極強,不能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惡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與六國之自為之也。後之論者,何厚於六國而必為之圖存也哉!

曰:“若是,則六國無術以自存乎?”曰:奚為其無術也。焉獨存,雖王可也。孟子嘗以仁義説樑、齊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劉:殺戮。

24.文章第二段中説六國“皆欲為秦所為”,具體指的是。(2分)

25.對“夫後世之所以惡秦者,豈非以其暴邪”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那些後世討厭秦國的人,難道不是因為秦國的殘暴嗎?

B.後世的人憎惡秦國的原因,難道不是秦國的殘暴和邪惡嗎?

C.那些後世的人討厭秦國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秦國的暴力嗎?

D.後世的人憎恨秦國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秦國的暴政嗎?

26.從文中看,蘇洵、蘇轍以及作者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分別是(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蘇洵的觀點;

蘇轍的觀點;

作者的觀點;

27.對本文寫作特點的分析,下列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本文開頭用蘇洵、蘇轍的觀點作為鋪墊,藉此引出自己的議論。

B.本文的主題是在六國為秦所滅和秦朝速亡的歷史事實上揭示出來的。

C.本文在觀點上與“宋二蘇氏”的觀點針鋒相對,是一篇典型的駁論文。

D.本文在論證過程中以説理為主,用例則以概括性的事例為主,較為簡潔。

28.作者在闡述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時,用了一個“帝”字;在結尾闡述六國自存之道時,用了一個“王”字。結合本文的內容,簡述這兩個字內涵上的區別。(3分)

參考答案:

24.吞併六國,一統天下。(2分)

25.D(2分)

26.蘇洵的觀點:六國割地賂秦,自己削弱了國力,導致滅亡。蘇轍的觀點:齊楚燕趙四國沒有幫助韓魏抗擊秦國。作者的觀點:六國互相爭鬥,不行仁政,自取滅亡。(3分)

27.C(2分)

28.“帝”的內涵是指秦國用武力統一天下,用暴政治理天下;“王”的意思用仁政來治理國家,雖然沒有形式上的統一,但四海臣服,萬民歸心。作者認為,“帝”是不能長久的,而只有“王”才是贏得天下的正道。(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