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寫作素材>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考前議論文探祕之實題虛寫與虛題實寫作文

寫作素材 閲讀(8.47K)

實題虛寫與虛題實寫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考前議論文探祕之實題虛寫與虛題實寫

虛與實,是中國古代哲學裏兩個非常常見的概念。在寫作學中,虛與實是相反相對的兩個概念:虛是主觀的,實是客觀的;虛是抽象的,實是具體的;虛是隱藏的、含蓄的,實是直白的、明朗的。

就一道作文題或話題而言,又有“虛題”與“實題”之分:“虛題”是寬泛抽象的概念,如《習慣》《嘗試》《守望精神家園》等。“實題”是客觀實在的事物,如《門》《面向大海》《回家》等。

Ⅰ實題虛寫

“實題”若一味求“實”,直接而又具體地寫,就會流於呆板,過於平面化,既不能“精騖八極,神馳千仞”地馳騁聯想和想象,又不能寫出深度地思想和見解,使文章意藴表面化。“實題”要“虛”寫。“實題虛寫”,即由此及彼,展開聯想,分析詮釋,拓展昇華,將具體的事物轉化為虛指的現實意義,讓讀者感悟或領悟你對題目的獨到見解和思想。

例如作文題目“回家”,如果單寫從外面回到身體憩息的“家”,體會“温暖”、感受“親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就是“實題實寫”,會出現選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況;如果賦予“家”另一種含義,把“回家”虛化,寫回到心靈的純真淨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生命的歸依之處,這就是“實題虛寫”。

方法:

  一、立足本意,把握特點,理解其基本含義。

要從事物的特點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義——象徵的精神品質或哲理意藴。如果以《窗》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就應該理解“窗”的特點和作用是把封閉的空間打開,使其展示、瞭解、溝通。據此可立意為:放眼世界,展示自我。如果以《橋》為題目寫一篇作文。就應該理解“橋”是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間溝通連接的紐帶。據此可立意為:增進了解,加強合作;如果以《路口》為題目寫一篇作文。就應該理解“路口”是選擇,轉彎,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時出現。據此可立意為:人生關鍵時刻,要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立足現實,聯想拓展,賦予其現實意義。

例:以《色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色彩”是實在的、可視的,貴在能跳出有形色彩的方框,通過聯想、虛擬去寫無形的“色彩”,如環保主題:“綠——生命的色彩”。愛國主題:“紅色,我們的國色”。民族主題:“黃色,我們的驕傲”。懷念主題:“黑色,我心中抹不掉的痛”等。

也可以運用“添加因素法”快速打開思路。

例:以《窗》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運用添加限制詞語的方法,可以填“打開世界之窗”“開啟心靈之窗”“學習新知識之窗”“探索奧祕之窗”“理解父母之窗”“瞭解傳統文化之窗”等等,只要找到合適的載體賦予現實積極的意義即可。

練習:

1.以《鏡子》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立足現實,由實到虛,聯想拓展:可以寫以史為鏡、以鄰國為鏡;可以寫學習“鏡子”精神,敢於直麪人生,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可以寫對自己要象明鏡一樣嚴於解剖自己,多看自己的不足,對別人要用哈哈鏡,寬以待人……

2.臉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內涵是豐富的,平時我們總會想起與臉有關的情境,思考與臉有關的問題,請以“臉”為話題寫一篇作文。(2005年江西省大學入學測驗作文)

立足現實,由實到虛,聯想拓展:可以寫“呼喚黑臉”,實際是呼喚像包公那樣執法如山的人——呼喚公平、公正。還可以寫“政治變臉”“天有不測風雲”,如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種變臉的前因後果給後來政治家的啟示;還可以寫“陰晴不定的臉”,股市風雲變幻,裏面摻雜着某些經濟規律或人為因素;還可以寫大自然的變臉與環境保護的關係。這樣寫既顯得視野開闊,又不會與別人雷同。

3.《面對大海》(2002上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

抓住特點,由實到虛,聯想拓展:若單純寫景,只將所見所聞,化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層思考,自然不能讓讀者有所啟迪。若由大海浩瀚遼闊,聯想到曹操東臨碣石時“豪情壯志”,又想到精衞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大。”最後歸納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啟示人生哲理”,這樣就能給人眼睛一亮的感覺,所以,行文時要儘可能聯想想象,創設合理的情境,自由地抒寫心靈深處的真切感受,大膽地在虛設的空中馳騁。

4.《今年花勝去年紅》(2005年遼寧大學入學測驗卷)

可用“實題虛寫”法聯想拓展:“今年”、“去年”可以理解為非實指,只不過是時間概念而已,換言之就是“現在”、“過去”;“花”也要虛題實寫,可以把它理解為“農業之花”、“工業之花”、“科技之花”“生活之花”,“物質文明之花”,“社會發展之花”等;“花勝紅”理解為“某某之花”在自身發展固有的條件下,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越來越好,並進一步分析“勝”的原因、影響、意義。

5.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説,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説,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沒了路。

還有人説……

請以“人與路”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於800字。(2006年江蘇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

路,在這裏既可以實指,如公路、鐵路、石板路、泥濘的小路等等,從實出發,可以從遵守交通規則等方面,談“人應該怎樣走路”,可以從城市管理等方面,“人應該如何管路”這樣寫顯得僵死呆板。我們應實題虛寫,找準路的虛指(比喻、象徵)意義,進一步立足現實,聯繫拓展:求學路、創業路、致富路、強國路等等。或者由實到虛,開掘事物的象徵意義,層層拓展,使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這樣,文章的意韻就會更加豐厚、深遠。可以寫“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路”,“人可以在無路處開闢出路”,“不要一窩蜂地擠向同一條路”,“地上本有路,大家不去走,也不成其為路”,“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與人溝通,才有生機”,等等。

6.《提籃春光看媽媽》(2007年安徽大學入學測驗卷)

“看媽媽”,可實指母親,作文的主旨應是對母親的感恩和回報,表達對母愛的感激之情。“提籃春光”是“怎麼看”,是方式,即怎樣回報母愛。其中的難點是“春光”,“春光”是具體而美好的事物,是無形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悦的東西,依據“實題虛寫”的原則,就應理解為回報母愛的方式就不能停留在金錢物質層面,應側重在精神層面,象徵着“希望”“真誠的心”“濃濃的愛”等。全都寫母愛,肯定會出現立意雷同、千篇一律的局面。有的學生獨闢蹊徑,實題虛寫,將“媽媽”昇華為“祖國媽媽”立意自高一層,令人耳目一新,據説均得到48分以上的高分。

7.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悲觀主義者説:這個世界有無數的牆。

樂觀主義者説:這個世界有無數的門。

現實主義者説:這個世界由無數隔膜的牆和溝通的門組成。

你怎麼理解這三種看法?請你從以上看法中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看法,以“牆與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發表議論表示贊同或否定,可以編寫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直接抒發自己的深切感受。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這是一道典型的“實題”。話題“牆與門”,是一個並列式名詞短語,包含兩個具體的物象:“牆”和“門”。“牆”,就是人工築成的屏障或外圍,起隔離或隔斷的作用;“門”就是“牆”上的或車船上的出入口。由此可見,就話題的本來意義而言,“牆”與“門”是一對相反相成的概念,世界上沒有無“門”的“牆”,也沒有無“牆”的“門”。以“牆與門”為話題作文,若“實”打“實”、“實”對“實”地寫,除非你寫説明文,具體説明“牆”的定義、種類、構築材料、構築方法、牆的作用、牆的歷史等等。一味求實地寫,就必然寫不出深度、寫不出思想,也便失去了寫作的意義和作用,也不符合命題材料對話題意義的説明和指屬。材料中“現實主義者”説的“這個世界由無數隔膜的牆和溝通的門組成”,已經解釋和説明了“牆”和“門”的意義指屬和內涵。“牆”意味着隔膜、封閉、閉關自守,“門”意味着溝通、開放、敞開胸懷。所以,你必須按照作文題的立意指向表達“牆與門”的虛指意義,由此抒發你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

8.以《井》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井”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具體的物象,我們如果“實題實寫”,必然要寫“井”的深淺多少,“井”水的鹹淡與否。而新加坡作家尤今實題虛寫,卻從一口古井感受到了一種理想的人格。他説:“有一類人像古井,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圈死水,靜靜的不管風來不來,他都不起波瀾。路人走過,都不會多看他一眼。可是,有一天,你渴了,你站在那兒掏水來喝,這才驚奇的發現,那口古井,竟是那麼深,深不可測;掏上來的水,竟是那麼清,清澈見底;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讓你魂兒出竅。這類人才美不外露,又大智若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知。你掏了又掏,依然掏之不盡。每次掏出來的話,都閃爍着智慧的亮光。文章最後説:“古井,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上,是你的造化。”由今的這篇《古井》,以物象“古井”為載體,附情於物,渲染“古井”與某種人的相似點,讓“古井”的“物性”與某種人的“人性”相統一,相融合,雖然使表達的意旨“超然物外”,卻又使筆下的人性切合物性特徵。

9.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塊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位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雕像逐漸成型,頭部、肩膀、身軀,接着頭髮、眼睛、鼻子、嘴巴……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出現在面前。小男孩萬分驚訝地問雕刻家:“你怎麼知道她藏在裏面呢?”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訴孩子:“石頭裏原本什幺也沒有,只不過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這裏來了。”

以“雕琢心中的天使”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標題自擬,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之內。(2006廣東卷作文題)

這是話題話裏有話,有特殊的含義。要寫好這個話題,首先要找到“雕刻”和“天使”的暗示意思。可以把”雕刻“理解為行動、完善、要求、逐步實現等,“雕刻”又含有仔細、逐步的意思。所以在寫的時候最後把這層意思也體現出來。“天使”天使比喻美好的目標、理想,也可以理解為人生、心靈、品格甚至成功、完美、理想、信念等。所以,這個話題作文的立意可理解為:用行動使人生完美,塑造美好心靈,逐步實現理想,心存理想(信念),追求完美等。

10.請以“春來草自青”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山東省2008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

“春來草自青”屬於自然界裏的客觀現象,意思是春天到了小草自然萌發生機。假如“實題實寫”:停留在字面義上寫春天、小草,顯然不合題意,更缺乏深刻性。

審讀該話題,可從以下方面入手:要理解本意,明確內涵,由此及彼地聯想想象,找到它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就是解題要害,就話題中“春”的比喻、象徵義説。可以聯想拓展,添加因素:盛世祖國的春天、和諧社會的春天、素質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個人成長需要的各種條件(如父母之愛、老師之愛、同學友誼或家庭的温暖、學校的關懷、班級的團結等)。而“草自青”可理解為在前面相應條件下,集體、個人的成績、成功及至輝煌。據此,可以寫在改革開放的春天,企業的發展壯大;寫隨着素質教育春天的到來,基礎教育美好的明天;寫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全力以赴的支援下,汶川人民一定會堅強地戰勝災難、重建美好家園;寫在父母的關愛、老師的培育下,經過個人努力自己一定能取得進步等。再從話題整體藴含的哲理説,它反映着自然規律不可抗拒、不以人的意志轉移;也可託物言志,通過描寫自然景物抒發崇尚自然而又積極向上的人生感悟。還可以把握“春來”“草青”之間的關係來構思行文。正因為春天到來,才使萬物復甦、百花盛開、小草吐綠變青。可見“春”是條件、原因(或者説大環境),而“青”是結果、是表現。話題中的“自”也是關鍵詞,“自”就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無須干預。因此可拓展昇華為:結合自身經歷,闡釋人的成長是不可抗拒的,青少年時期的迷茫、傷感都是暫時的。從做事情的角度談“功到自然成”,論述我們不能急功近利,奢求不切合實際的名利。只要肯努力、有付出、堅持到底,自然就會有收穫,所以遇到困難時應不灰心、不放棄,對生活充滿希望——符合題意。

11.題目“季節”(2007年大學入學測驗福建卷作文)

如果把“季節”當成一個現實詞彙,從實題實寫的角度,運用景物描寫,細膩描摹不同季節或某個季節的特點以及自己的獨特感悟,許多名家都寫過類似的文章。但這看似容易,實則不好把握。有較好文學修養的學生應該做得到,可以寫得獨具韻味;而一般的考生都沒有這個筆力與情思,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會流於平淡乏味。

命題者更為突出的意圖應該是希望學生能實題虛寫,把“季節”虛化,對“季節”進行深一層地界定闡析和聯想延伸。從人生的角度來看,每個人人生的不同時期就是不同的季節,不同人的人生也可以像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歷史階段也如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社會現象可能也隱喻着不同的季節,如“和諧社會是春天”之類的。還再進一步挖掘“季節”這個詞的內涵,就會發現,“季節”表面是春秋代序、寒暑更替或者隱喻人自身的成長衰老,但也可以暗示着物質運動盈虛消漲、升降轉化、和合分離、更替輪迴的哲理信息。

12.題目:肩膀。

要求: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於800字。(2006年遼寧大學入學測驗作文)

立足本意,聯繫拓展:“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義)性的命題作文題,實體的肩膀誰都知道,但要寫成作文就一定得挖掘實體意義之外的現實意義,即“肩膀”的深層次含義——比喻義、象徵義。肩膀是用來幹什麼的呢?——擔當、承受;是用來承擔什麼的?——責任、勇氣等。只有這樣立意,才算讀懂了“肩膀”的比喻義或內涵。接下來要確立所寫的中心論點,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點(寓意)去寫作文。例如你若對肩膀的寓意“擔當”理解最深,那麼可以依託着“鐵肩擔道義,妙手着文章”等來寫。類似的題目還有如2007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上海卷的《必須跨過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義)為“成長、發展、前進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困難、矛盾和不合。如家庭變故、升學挫折、心理失衡等”。

13.題目:由“鏽能吃鐵”所想到的

分析特徵,聯繫拓展:鏽是鐵原子在空氣氧化而產生鐵的變異,或者説是鐵的病態。這司空見慣的小毛病之所以能將鐵“吃掉”,就是因為人們對他的存在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於是小毛病為斷擴大,天長日久,就把鐵蝕掉了。物性如此,人類何嘗不是這樣。人的身上經常會有一些缺點和錯誤,如果人不能或不敢正視這些“鏽”,聽不進批評意見,終將鑄成大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鏽能吃鐵警示我們:要嚴於律己,防微杜漸。

14.材料:有個教授做過一個實驗,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學生進入一個寬敞的大禮堂,並自由找座位坐下。反覆幾次後,教授發現有的學生總愛坐前排,有的則盲目隨意,四處都坐,還有一些人似乎特別鍾情後面的座位。教授分別記下他們的名字。10年後,教授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愛坐前排的學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學生很多。

抓住關鍵詞“愛坐前排”拓展聯想,引申歸納。主旨:①積極的態度決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後(敢為人先)的精神,③要樹立明確的目標(爭第一),④勇於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Ⅱ虛題實寫

再説“虛題實寫”。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命題,有時候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顯得比較“虛”,比如“温暖”“改變”“財富”“心靈的選擇”“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等。對於這些比較“虛”的命題,就可以採用化虛為實,虛題實寫的方法。“虛題實寫”,即聯繫實際,展開聯想,細化分解,將虛指的意義轉化為現實的具體的人、事、物,讓讀者看到你對題目的獨到見解和對現實人生的關注思索。

方法:

  一、化大為小,聯繫實際。

如“追求”這個話題,看起來很大、很虛,但是如果把它落實到某一具體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寫作了。這一話題可以寫一個老師的追求,一個學生的追求,一個科技人員的追求,還可以寫其他各行各業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寫某一集體或某一國家的追求。

 二、多方設問,細化分解。

例如,以“幸福”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設問聯想:你在什麼時候感覺到幸福?什麼樣的情況下讓你感到幸福?什麼人讓你有幸福感?什麼事情讓你感覺到幸福?如果可以表達出來,你覺得幸福像什麼?什麼才是幸福?什麼情況下,你渴望得到幸福?回答了這些問題,基本學生也能夠明白可以寫些什麼了。寫記敍文時,多方設問法有利於我們迅速展開寫作思路,寫議論文時,多方設問法有利於我們多方蒐集素材,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練習:

1.以“忙”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題目自擬,1000字左右,不要寫成詩歌。(2004上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

聯繫實際,關注生活,化抽象為具體:“忙”可謂道出了社會生活的特點。講究快節奏、高效率的人們,個個都在忙。聯繫考生本人,三點一線,日日夜夜忙於學習、複習。擴展至一個國家日理萬機的領導人,市場激烈競爭中的企業家,學術研究中的專家教授,以至於戰士、民警、工人、農民,都身處“忙”中。可立意為“忙”是中國的主旋律,“忙”是中國的風采,飛速發展的中國已成為各種各樣的人忙碌的舞台。也可以多方設問,展開對“忙的前提”或“忙的價值”之類的思考。在人們忙碌的身影中,掛在他們臉上的似乎永遠是疲憊、無奈與失落,“忙”難道真的是他們所追求的嗎?因為“忙”,家庭的紐帶作用削弱了,親情冷淡了,健康質量在下降,“過勞死”時有發生……可以指陳現實中的種種不足,以引起“療救”的注意。當然,還可以倡導辯證地看待“忙”,闡述“忙,先得把目標明確”,不要忙得沒頭緒,而要為了明確的目標去奮鬥;或者談“忙”也要適度,不能忙過了頭,使自己為“忙”所累,被“忙”異化。

2.平時我們關注更多的是我們自己,請以“他們”為題寫一篇作文。除了詩歌外,文體不限,字數800左右。(2008年上海卷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

“他們”是一個抽象字眼,構思行文時,貴在虛題實寫,聯繫實際,拓展想象,賦予“他們”以具體內容和現實意義。首先要給“他們”定位。“他們”是誰?“他們”應該是某一個羣體,是某一類人,“他們”或者有某種共同的遭遇,或者有某種共同的鮮明特徵。考生本人一定要把“他們”具體化,要非常明確,這一點是寫好本文的前提。比如可以寫西部落後地區同齡人的生存狀況、精神面貌,表現他們的勤奮、堅強、同命運抗爭的可貴精神,從而告誡自己,要珍惜我們的優越條件,要熱愛生活,要努力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寫記敍文,就應該通過典型事例,重點表現你所確定的“他們”的典型性格,表現“他們”的獨特情感,通過寫“他們”的故事,來感染人,教育人,啟發人。寫議論文,就應該通過你所看到的、觀察到的、瞭解到的“他們”的表現、“他們”的情操、“他們”的行事風格,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什麼樣的借鑑,使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對我們個人、社會、國家有什麼意義,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通過恰當的方式寫出來,就是符合要求的。命題者意在激活考生的情感與思考,引導考生走出個體和小我,學會關注他人,學會以多元視野關注社會。

下列滿分作文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視角獨特,關注農民工的人很多,但是關注農民工子女的人卻很少。作文在客觀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飽含真情實感,不愧為上乘之作。這篇作文把思想深度用樸實的文字表現出來,全文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時尚的包裝,但是立意高,角度新,字裏行間透露出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引發了閲卷者內心的共鳴。而文章的最點睛之筆就是最後一句:“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考生沒有一味抱怨,寫出了變化和希望。

他們

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户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羣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着他們帶着泥土氣的乳名,拉着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裏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着,憧憬着。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裏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國小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後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説: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裏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他們還在為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

3.2008年廣東省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目:不要輕易説“不”。文體不限,字數800左右。

題目為虛題,構思行文要化虛為寫,聯繫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在素材運用上結合現實,借鮮活的材料點評時事,弘揚真善美,鞭笞假醜惡,增強文章的時代感現實意義。學生可以聯想到用2008初的南方雪災和5·12汶川地震的材料闡述不要輕言放棄、選擇逃避的觀點;還可以藉此折射出對教育、傳統、文化交流等領域的思考。如,時下的考生多為“80後”甚至“90後”,他們中的很多人“非常自我,習慣於不經思考就否定掉許多東西”。他們常常對父母、師長的教育説“不”,對英雄人物説“不”,對傳統文化説“不”等。文章主旨可以是:“面對父母、老師的教育,不要輕易説“説‘不’”,“面對傳統文化,不要輕易説‘不’”,“不要輕易説‘不’。説‘不’之前,要深思熟慮分清對象,注意時間、場合,掌握正確的方法。”等。

4.請以“人之常情”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主確定文體(詩歌、戲劇除外)。②不少於800字。(2008年天津大學入學測驗作文)

這個題目是個抽象的概念,如果寫作時不能將之具體化,而是籠統來寫人之常情,文章就會顯得空洞,甚至感到無從下手。所以,要寫好這個作文題目,首先要將題目化大為小,落實到具體的人之常情上,“人之常情”指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如:親情、友情、愛情……喜悦歡樂之情、憤怒激動之情、哀怨愁苦之情、關懷同情之情、抑鬱惆悵之情、率真坦蕩之情、昂揚奮發之情、恬淡心儀之情……都在選取之列,只要是“常情”即可。此外,“常情”前面有個定語“人”,而“人”卻不限定在作者身上,寫他人也可,可見,該作文題目主體沒有限制,可寫範圍非常廣泛,時空不拘,古往今來、域內境外、男女老少,各種類別層次、性格品位、家庭社會……只要是在你的生活中對你的情感有過沖擊,生命歷程中有過體驗,理想境界中有過追求,都能成為文中的描寫對象。?

也可以反面立意,對“人之常情”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合法、不高尚、不進步的做法進行剖析、批判。例如,對人對己不同標準,庇護親人不守法律,中庸調和不講原則,黨同伐異不講公平,畏強欺弱不講道義,自私自利不願犧牲……均可作為立意的角度,構思出不錯的主題來。總之,要想拿高分就要想得比別人多比別人深。

5.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萬物在傳遞中綿延不已,人類在傳遞中生生不息。技藝、經驗可以傳遞,思想、感情可以傳遞……

請以“傳遞”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標題自擬,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2007大學入學測驗廣東卷作文題)

擬題可以在原話題前後添加概念,以便化籠統為具體,寫起來就會生動的多,如“愛的傳遞”“微笑的傳遞”“孝的傳遞”“傳遞,在你我心間”等,我們可以從自然、社會、家庭幾個方面來打開思維。放眼自然,落花對枝頭花的喃喃細語,傳遞“化做春泥更護花”的使命和責任;燕子南飛,生生不息,代代延續,傳遞着對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放眼社會,公交車上的一個個讓座的身影,傳遞着愛的温暖;校園裏一聲聲響亮的問候,傳遞着學生的精神風貌、校園的教育文化。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則向孩子傳遞着潛移默化的教育。同時,我們可以穿越時光隧道,把目光聚焦到歷史,或是把歷史和現實交織起來寫,從一個發展的過程來看一種精神的傳遞。如“雷鋒精神的傳遞”“儒道精神的傳遞”、“長征精神的傳遞”等。無論哪種,都應重點落筆在傳遞的過程,揭示傳遞的意義。06到07年,在中國又掀起了一股傳統文化的熱潮,無論是“國學”熱,還是對外來節日文化的“抵制”,都反映了正在崛起的中華民族對自身文化的傳承和思考,2008年奧運會在我們舉行,把奧運精神和中華文明如何傳遞給全世界。

6.請結合自己的感受與經歷,以“詩意地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敍文。?

【注意】①注意題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襲。?(2007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湖南卷作文題)

“詩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詩意”上,所以審題時就要緊扣“詩意”二字,可用設問法。“詩意”是什麼?“詩意”不僅是詩情畫意,更是一種心靈的和諧,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心態,是一種樂觀豁達的精神等。那麼,“詩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種超越物質的心態或樂觀豁達的精神去面對生活。然後可化虛為實,從以下幾方面構思,將“詩意的生活具體化”:一是將視角轉向藝術。可以將目光放到美術、音樂、詩詞等藝術形式上,説詩意地生活就是“溪頭卧剝蓮蓬”的愜意,是“誤入藕花深處”的痴迷,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嫵媚。將這些精彩材料與心靈進行交融與碰撞,詩意的清泉自然會從字裏行間汩汩而出。二是將視角轉向自然。説天空存在着詩意,它在狂風暴雨之後必然畫出彩虹;寫大地存在詩意,它在霜雪消融的春天紅花滿山。繼而由景及人,寫出自然萬物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及營造的詩意生活。三是將視角轉向歷史。如大詞人蘇軾,他一生屢遭貶謫,卻樂觀豁達。心情好時,便是“春山磔磔鳥春禽,此間不可無我吟”;被貶之後,也能吟出“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7.《現代漢語詞典》對“自然”的釋義有:(1)自然界。(2)自由發展;不經人力干預。(3)不勉強;不侷促;不呆板。……

請以“在自然中生活”為題目,寫一篇文章。(2008年重慶大學入學測驗作文)

對於這個題目,可以運用“多方設問”,例如:“自然”指什麼?“自然”不僅指大自然,還有“自由發展”“不勉強”“不侷促”“不呆板”等義,如果從這個角度立意,可以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説,我們要按照自己的個性來發展,成長中不能勉強自己,要順其自然。我們還可接着自問自答: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須不雕飾,不矯揉,不虛偽,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須始終保持一顆閒適淡泊的自然的心。我們為什麼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為我們離不開自然,我們要關心自然,迴歸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僅是我們的生存環境,也是我們的精神依託。這樣立意就明顯了。

8.請以“魅力”為題目寫一篇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感受到“魅力”的存在。我們可用添加因素,聯繫實際,擴展思路:藝術的魅力、知識的魅力,人格的魅力,語言的魅力,異性的魅力,城市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風景的魅力,北京奧運會所展示的中國文化的魅力……魅力還有其各種各樣的特點:短暫的魅力,長久的魅力,永恆的魅力,內在的魅力,外在魅力,某個方面的魅力,……

9.有一次,人們問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教授:“你創造了一個第一流的物理學派,有什麼祕訣?”不料玻爾卻回答説:“因為我不怕在學生面前顯露我的愚蠢。”聽到這個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詫異和不解。玻爾的回答確實出人意料,但仔細想想卻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請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2005年全國卷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

“出人意料”強調超越常規,具有獨特性,“情理之中”強調合乎情理,能被大眾認可和接受,具有普遍性。


 虛題實寫,擴展話題,拓展思路,推求現實意義:

可以寫愛國的主題:

魯迅先生放棄即將到手的醫學學位,實屬於出人意料之舉;然而他決心用筆醫治愚昧、喚醒沉睡國民的選擇卻又在情理之中。光緒帝密勸譚嗣同“三日之內出逃”,他卻毅然留了下來,確屬出人意料;“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表明他要以英勇就義之舉來表現變法的決心,來喚醒愚昧麻木的國人,理解了這些,他的行為又在情理之中。

可以寫勤奮的主題:

居里夫人一生成就卓越,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它取得的驚人成績出乎意料,但卻在情理之中,她的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換來的。元素週期律的發現源於門捷列夫的一場夢,苯環的發現也是源自一個盹,這的確有些出人意料,但如果兩位科學家沒有潛心研究,深入思考,哪有夢醒後的頓悟呢?

建國以來,我國水稻畝產連登4個台階,從98公斤提高到當前的800多公斤,近年,農民增產稻穀677億多公斤,增收600多億元,這樣的變化出人意料;但想到袁隆平及其團隊的勤奮工作和不懈探索,這樣的變化又在情理之中的。

可以寫其他主題:

人生的旅途撲朔迷離,充滿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常有一些“意料之外”相伴相隨;然而,分辨真偽,遠離禍患,排解干擾,正確抉擇,又是每一個熱愛生活、富有正義感的人必須堅持的,理應如此。

80多歲的葛朗台在彌留之際竟能做出駭人的姿勢,手抓鍍金的十字架不放,是出人意料之舉;然而守財奴的本性決定了他為財而來,為財而去,似乎又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一個乞丐不討飯、不討錢,卻要對人死了有無魂靈的問題追根問底,在“我”的意料之外;然而,一個被社會和禮教吞噬了一切的人,冀希望於陰曹地府,急於找着靈魂的歸宿,卻又是合情合理的了。文學的魅力(特別是小説和戲劇)在於寫出“意料之外”的故事和情節,那樣,才有懸念,才動人心魄;然而,再離奇的故事和情節也得符合生活的真實和邏輯,也得在“情理之中”。否則,就失去了文學的價值。

10.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風雪。他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經邁不開了。就在這時,腳碰到一個硬邦邦的東西,扒開雪一看,竟然是個快凍僵的人。登山者犯難了:是繼續向前,還是停下來援救這個陌生人?心靈深處翻江倒海之後,他毅然作出決定,脱下手套,給那個人做按摩。經過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動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後,兩個人互相攙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許不是人人都會碰上這種生死的抉擇,但是每個人卻常常遇到、見到、聽到一些觸動心靈需要作出選擇的事情。那時,我們大家是怎樣選擇的呢?又應該如何選擇呢?請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範圍之內。?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2002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

具體到“心靈的選擇”這個話題,其核心不在選擇本身,而在心靈鬥爭的過程。學生如果寫成議論文較難下手,不好論證。

寫記敍文時分解設問成這樣幾個問題:誰在選擇?在什麼之間作出選擇?在什麼情境下選擇?選擇的過程是如何演進的?選擇的結果如何?把這些問題一一地落到實處,文章就好寫了。

例文:

雨夜的選擇

2002年江蘇考生

雨一直在下,下個不停,似乎想洗盡人間的雜塵。

裹着濕漉漉的雨衣,剛進家門,“知道嗎,藝術分下來了!”“我多少?”雨衣都顧不上脱。“XXX”——我還沒來得及反應,父親又説:“這次夏嫻考瘋掉了,比你高40分。她剛才打電話問你分數,你回一個給她吧!”

我還是沒有脱雨衣,直愣愣地看着電話,打嗎?竟然高40分……雨水順着雨衣邊緣往臉上淌。

一直以為自己一定比她高,學了三年,付出了那麼多,憑什麼低40分?前天她還説自己考得不好,全是假的!憑什麼打電話?向她報喜?我明明畫得比她好!——我不要打電話!

我仍舊穿着雨衣,扭過身,走到窗前。雨還在下,是在哭嗎?看着雨水在窗邊濺起的水花,其實我知道,這只是一點失落,一點不平和一點嫉妒混合成的液體。

窗外路邊的燈光暈在暖暖的雨幕裏,一絲冷冷的寒風卻吹進窗裏。我固執地夾緊了雨衣。

她是在等我電話嗎?還是舉家歡慶?如果我沒有參加考試,也許就可以幫她一起慶祝了;如果她沒有參加考試,我也會和她慶祝我這個其實也不低的分數……

想着前幾天一直擔心考分而相互安慰的情景,身子有點熱了。哦,還穿着雨衣。

又來一陣風,伴着雨水闖進來,似乎想吹掉身上的雨衣。“還是明天到學校再説吧。”我歎了口氣。留戀地看了一眼窗外,脱下雨衣。“嘭”,一陣風猛地關上窗户,又把我鎖在了雨外。

半晌,打開窗,一陣涼涼卻又新鮮的氣息。雨還在下,卻打在了我身上,似乎又在身上蒸發。看着雨水在身上流淌,忽然覺得自己好乾淨,像被大自然沖洗過。明天,窗外的一切一定是新的,新的天,新的地,新的空氣……

又是一陣風,伴着隱約的蛙叫,忽然變成一片蛙鳴,似乎它們一直在提醒我:這場雨為你而下。為什麼剛才沒有聽見?誰捂住了我耳朵?又是誰阻止雨水淋到我身上?

我打開了所有的窗子,好讓全世界的雨都淋進淋到我身上。因為它為我而下。

雨夜,遠處的黑幕中,響起一陣清脆的鈴聲。

雨,明天會停的,只留下彩虹,在清新的人間。

分析:

讓我們來看看這位考生在構思的時候是如何把命題具體化的。

誰在選擇?我——一個在等待藝術加試結果的高三學生。在什麼情境下作出選擇?雨夜,獲知同學得了比我高的分數。在什麼之間作出選擇?打不打電話祝賀同學。選擇的過程如何?從不平、失落、嫉妒到回想互相安慰的情景,再到逐漸平靜的反思(反覆描寫窗外的雨和身上的雨衣,把心靈的選擇外化成對雨的不同感受和雨衣的穿脱,以具體的藝術描寫和形象可感的畫面來寓示、象徵“心靈選擇”的過程和內心深處的波瀾——是形成隔膜還是敞開自己,是包裹自己還是接受洗禮——這是全文的重點)。選擇的經結果如何?終於打出了電話。文章寫的不是大是大非的矛盾鬥爭,不是驚心動魄的生死抉擇,而是“打不打電話祝賀同學”這樣一個心靈深處的細波微瀾,文章除了在題目中出現了“選擇”二字以外,全文並沒有出現“心靈的選擇”之類的字眼,但是文章的焦點卻始終凝聚在“怎樣選擇”和“應該如何選擇”上,及至終於打出了祝賀的電話,真可謂絲絲入扣,婉轉曲折,不着一字,盡得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