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預測>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跳出“小我”書寫“大我”

預測 閲讀(1.75W)

2008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命題出現了很多亮點,比如“體現人本思想”、“堅持真、善、美原則”、“作文命題迴歸現實”、“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等,命題思比以往有很大的進步。但在我看來,今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關注國計民生的主旨仍然體現得不夠。其實,多年來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很大程度上在“小我”內兜圈子。並不是説“小我”不能寫,但作為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更應該關注“大我”,引導考生關注國計民生。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跳出“小我”書寫“大我”

為什麼應該關注“大我”?為什麼要關注社會、關注“民生”?

第一,這是由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性質決定的。大學入學測驗在很大程度上引導學校的教育教學,引導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在這一點上,文科試題尤其作文更是如此。所以,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應該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國計民生,“以天下為己任”,跳出“小我”,書寫“大我”。

第二,大學入學測驗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多年來,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教育、課堂教學圍着大學入學測驗轉,出現了較大的偏差。近年來,素質教育逐漸受到重視,成了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教材的不斷修訂也在強化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其表現之一就是對學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養,古聖先賢“為民請命”、“達則兼濟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是其中的主要內容之一。

第三,關注國計民生是中國的文化傳統。北宋理學家張載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從戰國時期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到明代楊繼盛的“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一脈相承,無不體現了這一文化傳統。而中國的科舉取士又一直堅守這一價值標準。“漢代被薦舉的吏民經過皇帝‘策問’後按等級高下授官。有所謂‘對策’和‘射策’。‘對策’是將政事或經義問題寫在簡策上發給應試者作答。……宋神宗時王安石建議廢除明經等科,只保留進士科。進士科不考詩賦改試經義,此外仍考論策。……(清)殿試是皇帝主持的考試,考策問(《古代漢語》第三冊877頁-882頁。王力主編,中華書局出版)。”《文心雕龍·議對》:“又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漢語大辭典》解釋“對策”:“古代應考的人回答皇帝所問關於治國的策略。”又解釋“策問”:“以經義或政事設問以試士。起於漢代,後科舉考試多采用。”一句話,應試者關注國計民生、對政事的見解是封建社會取士的標準。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在歐陽修主持的禮部考試中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奪得第二名。該文議論的是有關賞罰的國家大計,蘇軾時年20歲,與現在大學入學測驗考生的年紀相仿。

第四,關注國計民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每個人都要走向社會,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成為生產者和建設者。

現在的中學生幾年之後便成為其中的生力軍,因此他們需要較高的知識和能力。讓他們及時瞭解社會、融入社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一點上,香港的大學在考試中做得好一些。2006年、2008年,香港大學在內地招生面試時出了如下的考題:1.老人越來越多,會對這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你有什麼解決的辦法?2.北京2008年舉辦奧運會的利與弊?3.對婚前同居的看法?4.有沒有必要在上海建迪士尼樂園?

5.在公共場合吸煙應不應該罰款?6.世界聯繫越來越緊密,你認為國際型人才的要求是什麼?7.該不該在活的動物身上做實驗?8.對油價上漲你有什麼看法?

這些試題“無一字不關蒼生情”。我們的考生面對這樣的問題往往手足無措,因為這些問題他們在課內幾乎見不到,在大學入學測驗中也是少見的,這與我們的教學在某種程度上離現實太遠有關。周恩來同志所説的“從無字句處讀書”,這“無字句”之書就是指社會現實這本大書。

對學生個人而言,關注社會,關注民生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他們一旦步入社會就面臨各種各樣的競爭,而對社會的認知和適應是其成敗的主要因素。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應該承擔相應的歷史重任,引導考生關注國計民生,跳出“小我”,多寫“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