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國中英語>會考>

會考作文指導技法之以小見大

會考 閲讀(1.25W)

所謂“以小見大”就是從比較大的政治、思想、社會背景中,選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某一個側面作為突破口。作者選定這個“點”後,要從這個典型的側面挖掘並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內涵,從而引伸出含義深刻的主旨,從小處入手來揭示深刻的社會主題,這種方法在作文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諸如祖國、生命之類的較抽象的作文題,這類題目範圍很大,看起來有很多話可寫。但一動筆就發現腦子裏掌握的東西全是些大道理,寫出來較空洞,跟政治書上的觀點一樣,一點作文的味道都沒有。怎麼辦?這時你可以運用以小見大的方法。
  
  什麼是以小見大的方法?就是採用小事情來表現大主題的寫作方法,它能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比方説,寫一篇以生命為話題的文章,如果你寫生命的意義之類的內容,就很難寫好。而採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卻可以繞過這些空泛的東西,給人以更生動可感的形象,如寫與病魔作鬥爭的中學生,如寫時時刻刻給予你關心的父母,如寫下崗後再就業的工人等等。七年級上冊《散步》一文寫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這平常的小事,卻體現了濃濃的親情。再如朱自清的《背影》,父親為兒子買桔子這事可謂小,但作者能從中道出“父愛”這一感人的主題。
  
  採用這種辦法應注意的是:
  
  一要注意你所選擇的小材料和你大的觀點有相似性,能統一起來。
  
  二要注意在運用小材料的過程中,不要動不動就空發議論。
  
  三要注意運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下面我們以“嘗試”為題目來看一下如何以小見大。
  
  「立意探討」每個同學都會有嘗試的經歷,人們對事物的瞭解總會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經歷許多次的嘗試。比如做試驗,如果自己第一次做實驗失敗了,就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每每看到別人做實驗時,自己心裏直羨慕,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老師和同學的多次鼓勵下,終於第二次拿起了化學試管……文章結尾就一句話:“第二次嘗試成功了!”即使文章語言流暢,情節波瀾曲折,但因只畫龍不點睛,文章依然沒有值得品位咀嚼的地方,立意也缺乏深度。如果寫同一題材,在結尾處加上議論的語句,就會使人眼前一亮:“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第一次嘗試固然是可貴的,然而更可貴的是嘗試着從失敗中站起來。我想,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也就是嘗試着戰勝自己的時刻了。”結尾幾句使得文章“萬丈高樓平地起”,尋常中頓見奇崛,這巧妙的點睛,雖在情理之中,實屬意料之外。
  
  [例文欣賞]
  
  這伸來的手
  
  沐着晨曦,我去上學。時間還早,路上沒有別的人。夜裏下過,路上又濕又滑,道旁樹的葉子上還積着許多晶瑩的水滴。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前方,一個一瘸一拐行走的身影躍入我的眼簾,是她?那瘦矮的個頭,那蹣跚的腳步,都向我證實,是她。雖然我們同班,但因男女之別而互不講話;況且,大概是由於那一條有病的腿,她在班上更是不聲不響。
  
  我加快了步伐----不能跟在女孩子後邊走,當然並非因她速度慢,所有的男孩都會這樣的。這是一種潛意識在驅使。
  
  漸漸地近了,前邊的她,一瘸,一拐,一步,一搖……舉步維艱。唉,真可憐!
  
  更近了,只有五六步遠。我正準備再次加速超過她時,她忽然身子一斜,左腳向前一滑,摔倒了!摔倒在我前面!
  
  下意識地,我愣愣地站住了,不遠的身後,飄來人們的的談笑,我該怎麼辦?
  
  ----不管她,揚長而去?不,當然不能這樣。十幾年接受的教育,父母、老師,同學、社會、書本,所有這些輸送給我的善惡觀,不允許我視而不見。----那麼,上前去扶起她?不,也不能這樣。不是因為我和她從未説過話,而是因為:她是女生,而我是個男孩子!何況----似乎有人來了……
  
  這是一幅多麼令人痛心的畫面:在我前面五六步遠,摔倒着一位腿有殘疾的女同學;而我,卻呆呆地站着,站着!欲扶,不行,欲止,不能!
  
  這只是瞬間的景象,頃刻的思緒。飄在身後的談笑聲,促我在迷惘中作出抉擇----不去扶起她!匆匆,我邁開步子,超了過去。
  
  可我又立刻站住了,面對前方延伸的路,我將走向哪裏?我能順着這條路走去嗎?
  
  回頭,註定要回頭。我轉過了身。她正努力着想要站起來。伸手,伸手,她攀住身旁一棵樹,用力拉着,將身體拉高一些,又把手抬高一點……漸漸地,慢慢地,她站了起來。我好可憐:我不如一棵樹!
  
  積在樹上的雨水,在她的拉力下紛紛滴落,彷彿在痛哭。你為誰而哭,樹?
  
  ----你應該為她而哭,她摔倒了,沒有人扶她起來!你也應該為我而哭,一個殘疾女同學摔倒在我面前,我只是看着她自己站
  
  起來!可是,你更應該為千萬個她和我而哭,為這個世界而哭!
  
  她又邁開了步子,堅強地走來,甚至比原來更快。轉過身,我悵然若失地走着,順着這條路走去。是她摔倒了麼?是的,的確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有誰,有誰能伸過手來,拉我一把呢?
  
  “哎呀!”我脱口出聲。任何偶然摔倒者都會叫的----這是下坡的路,我一腳踏空了。真疼啊!我試着站起來。突然,我怔住了!
  
  —隻手伸----了----過----來!----是她!她站在我身旁,一隻手伸在了我的面前。她臉上的汗跡,衣服上的泥痕,清晰,刺眼……
  
  哦,這伸來的手!----我不禁潸然淚下。
  
  點評:
  
  本文寫的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雨後路滑,瘸腿的“她”摔倒在“我”的面前,“我”愣愣地站着,不敢伸出應該伸出的手;而“我”跌倒後,“她”卻勇敢地向“我”伸出援助的手。事情雖小,卻表現了一個很大的主題:抨擊封建思想陰魂不散的現象,鞭撻“男女授受不親”餘毒殘存的劣根。作者寫道:“是她摔倒了嗎?是的,的確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正是“以小見大法”使《這伸來的手》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學生習作]
  
  我家喜事多
  
  劉雪梅
  
  今晚是除夕夜,爸爸媽媽為慶祝新年的到來,特意在廚房裏忙着做年夜飯。不時地從廚房裏傳來“嗞嗞”的煎炒聲,飄出陣陣肉香。説真的,我對過新年沒什麼興致了,只是三歲的小弟弟高興地蹦來跳去要這要那。
  
  不過半個小時,一桌豐盛的飯菜準備好了。不必説黃嫩嫩、脆酥酥的烤鴨,也不必説白瑩瑩、油光光的桶子雞,單就是幾個小小的素菜也着實地讓我流了口水:白亮亮的藕片,晶瑩透明的海帶絲,黃黃的油炸豆腐塊配上青青的蔬菜葉,紅紅的冒着熱氣的花生米……“你剛才不是吵着要吃嗎?小吉,這麼多好吃的,你怎麼不快點吃?”爸爸問弟弟。“現在不想吃了,肚子早已填滿了。”弟弟抱着肚子説。很快,晚飯結束了,只有爸爸媽媽邊吃邊嘮叨着“現在的小孩子----真是的,過年了這麼好吃的飯菜怎麼就吃不下呢?要是咱們當年,早吃光了。”爸爸接過話説:“孩子們怎麼會像咱們當年呢,過去春節有好面(小麥面)吃就不錯了,哪敢奢求什麼雞、魚、肉呀。現在不同了,天天都有雞呀、魚呀的,平常就是天天過年,真到過年了,反倒不稀罕了。”我仔細琢磨着他們的話,確實難以想象他們的童年、少年是怎樣的飢餓光景。
  
  大家邊聊邊看電視。大姐剛從上海打工回來,我和弟弟圍着她問這問那。她高興地對我們説:“上海是個大城市,人多、車多、馬路多、樓房多、工廠更多。我們廠裏一日三餐,餐餐不同,特別是中午,每人加一個雞腿。老闆對我們可好啦,工資每月7號按時發放,聽説過了春節每人工資上調30%,老闆為我們辦了工傷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真慶幸,我選擇了職業中專,要是上高中還不知怎樣呢?”大姐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神彩。我聽到這裏,我都不想上學了,馬上去打工。這時媽媽在一邊説落大姐:“咱們鄰居二妮,人家正讀高中,將來考大學,人家那才是正道,將來比你強百倍,別高興太早。”媽媽還在埋怨當時大姐沒按她的意思去上高中。爸爸一直歎氣:“大妮,哪有那麼好,小心別受騙。我當年被別人騙的不輕,至今兩年的工資沒蹤影。幸好,這兩年豬市行情好,一年能賺上一兩萬,我也上了年紀了,在家種地又免交公糧,包上幾十畝地,一年養上五六十頭豬也不錯。”
  
  “汪汪……”我家的大黑狗突然叫了起來。爸爸正高興地説着停下來對我説:“快看看!是誰呀!看着狗。”我急忙起身奔向大門。一看是大伯,我把大伯讓進屋裏。爸爸急忙自己拿酒拿煙,又叫媽媽把菜端上。大伯還沒説話,已是滿臉的興奮:“今年地裏收成好,這不,村幹部又送給五百塊,説是啥低保,還有別的,我也不懂,反正是上級政府給的。我無兒無女,這四百塊錢給二妮子和小龍當學費吧!就算壓歲錢,也算是我給他們的一點心意,讓他們好好上學,咱家今後還指望他們呢!”説着大伯把四張大紅票和一盤大鞭炮放在飯桌邊上。我和二姐齊説:“過了春節,我們的書錢、學費全免了!”爸爸説:“大哥,你恁大年紀,也不容易,這錢你自己留着吧,過了年,孩子們上學一切費用都免了。”還沒等爸爸説完,大伯搶道:“不行、不行,這是我對孩子的一點心意,必須收下,再説,我一個人留着那麼多錢啥用?若病了還有合作醫療和我的保險單呢!”“大哥,大年呀的,哪有病,我們現在不僅吃的飽,而且吃的好了,平時我們就能保證營養均衡,健健康康活到一百歲沒問題。”媽媽搶過話來。爸爸端起酒杯遞給大伯,他們一飲而盡,臉上一會起了紅暈。
  
  這天夜裏,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了我們村的房屋全變成了一排排整齊的二層樓房,坑坑窪窪的土路變成了平坦的寬闊的馬路,到處是綠樹、草坪、鮮花,鳥兒在藍藍的天空自由飛翔。
  
  點評:
  
  言一家之事。展一國之情。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陽的光輝。小作者以小小筆觸,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反映了社會的發展,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就寢風波
  
  魏夢瑩
  
  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即使是一丁點兒的事兒,有時也會讓大家感到其樂融融,有時則會在我們中間掀起軒然大波。就拿住校生就寢時的關燈來説吧:雖然説平日裏我們都能和睦相處,然而一到就寢時,就會因關燈一事上演一出出鬧劇,大家各抒己見,盡顯 “聰明才智”。
  
  晚上九點鐘,伴隨着就寢鈴聲的響起,有同學釋放出最後的瘋狂----唱起勁歌:“抓不住愛情的我……”立即會有人接上類似“誰有掏耳勺”的調侃。大家準備進駐自己紮在學校的“使館”睡覺。睡覺就要關燈,否則難以入眠。於是,問題便來了----誰去關燈呢?一場鬥智鬥勇的較量就此拉開了帷幕。
  
  眼鏡劉説:“關燈乃一項義務,須由咱們的老大來做,所謂一國之君愛民為先也。你們説,有沒有道理?”眼鏡以專犯上司、要享受公僕的服務卻不願做公僕而聞名。
  
  一石激起千層浪,寢室長立即反對:“公平、公正是原則,官坑民不對,民坑官也不行,官民平等、互相體諒才是時代的潮流,以後不如輪流關燈。”瘦子阿芸則反問道:“雷鋒精神我們經常在口頭上説,難道寢室就沒有一個人願意在行動上有所表現嗎?”顯然這“我們”是不包括他在內的。這時小胖發表高見了:“別吵了,既然沒人自告奮勇做好事,輪流來做又浪費人力,我看不如選舉一個關燈員。”猴子阿香馬上插話:“好呀,多少工資?什麼待遇?我幹!”整個寢室哈哈大笑起來。大家笑過以後,眼鏡劉再次重申:“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當官帶長的不是平民百姓,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就必須擔起應盡的義務。”這當然遭到了寢室長更強烈的反對……
  
  燈久久地亮着,到底誰去關呢----大家還在爭論着。
  
  值班老師來敲門了:“怎麼還不關燈?”“正商量誰去關呢!”“這還用商量?當然是開關旁邊的……”説話間聲音已遠了。
  
  可牀有兩層,是上層的關呢還是下層的關呢?爭論依舊在進行……
  
  當然,燈最終還是關了。是誰關的呢?不告訴你!
  
  點評:
  
  本文是以“責任”為話題的作文中的一篇佳作,究其亮點表現在以小見大手法的運用上。
  
  作者由就寢時“關燈”這件小事折射出人生百態,反映了社會上某些辦事互相推諉“踢皮球”的不負責任的不良現象。文章主題深刻,有現實意義;選材真實可信,貼近校園生活;小中見大手法運用成功。
  
  [寫作例話]
  
  馬克吐温與理髮師
  
  馬克·吐温一次外出做演講,來到一個小城鎮。
  
  晚飯前,他先去一家理髮店刮鬍子。
  
  “你是外地人吧?”理髮師問。
  
  “是的,”馬克·吐温回答。“我是頭一次到這裏來、”
  
  “你來的正是時候,”理髮師繼續説。“今晚馬克·吐温要來做演講,我想你會去的,是嗎?”
  
  “噢,我也是這樣想。”  
  “你搞到票了嗎?”
  
  “還沒有。”
  
  “票全都賣光了,你只有站着了。”
  
  “真討厭!”馬克·吐温歎氣着説。“我的運氣真不好,每次那個傢伙演講時我都不得不站着。”

2013會考作文指導技法之以小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