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國中英語>會考>

會考作文指導技法之移步換景

會考 閲讀(3.08W)

移步換景法一般適合於遊記或參觀記,描寫景物時,人走景移,隨着觀察點的變換,不斷展現新畫面。採用移步換景法描寫景物時,首先要把觀察點的變換交代清楚。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知道遊覽或參觀的路線。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後所見到的景物具體地展現出來,使讀者看到一幅幅絢麗多彩、內容豐富的生動畫面。採用移步換景法描寫景物時,要注意圍繞一箇中心展示不同的畫面,避免有支離破碎的感覺。其次要進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繪出來,刪去一般性的描寫,避免記流水帳。

2013會考作文指導技法之移步換景

移步換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點和觀察點,一邊走一邊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寫下來。當代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學家吳功正的《阿里山紀行》就採用了這種結構來描寫阿里山美麗的風光。其主要表現在:(1)把行蹤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義—坐火車進山—阿里山—神木—林區—曲徑幽路—看到神木—下山。(2)進山時抓住林海幽深的特徵來寫:原始森林廣闊無邊—清澈的潭水—寧靜的林區—山間的青苔樹—無邊無際的森林—受巨創後的神木。這樣,作者以自己的行蹤為線索,表現了不同時間裏多種景物的風貌,使讀者從中感受到一種動態美、整體美。

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遊蹤線索一以貫之,來去分明。因遊蹤主人翁多是作者自己,所以一般都宜用第一人稱。這樣文章以“我”的遊程為線索寫,不會雜亂。

②立足點的變換必須交代清楚。移步和換景必須保持一致,決不可超越立足點去描繪景物。也就是説,隨着主人公的“移步”,不斷地變換立足點,有怎樣的“立足點”,就應當有怎樣的“觀察對象”。

③要形神兼備。形,指外部狀貌;神,指本質特徵。描寫時既不可只求“形”似,也不可有“神”無“形”,形神兼備,似“神”為主,儘量凸現被描寫對象的獨特性。因此,“移步換景”就絕不是自然主義的遊蹤寫景,必須寫出作者獨特的感受。

④粗細要結合。粗略的勾勒和細緻的描摹應辨證地統一起來,使人們對被描寫的對象既有概括的輪廓印象,又能具體地覺察到景物細部情形,以便對描寫對象有較全面的瞭解。

⑤實寫與虛寫要辨證地結合。描寫要有虛有實,這是一般要求。“移步換景”則應以實為主,虛實結合,使讀者既能看到實體,又能調動起主觀聯想和想像。

[例文欣賞]

秋天的晨

趙楠

秋天的晨霧像一隻五彩斑斕的盒子,霧氣騰騰,給人一種神祕的感覺。

向東望去,天空呈淺紅色,它像一段光滑、柔軟的綢子。而太陽呢,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拉起了她那美麗的窗簾,大概在梳粧打扮吧!抬頭仰望,只見天空淡紅色中略帶一點黃色。向西望去,天空呈藍灰色,這些色彩構成了一條五彩繽紛的“空中被子”,蓋住了整個大地。

我漫步在鄉村小路上,隱約可見前面有一條霧帶,忽然霧帶不見了,我用手四處亂抓,可什麼也沒抓到。原來,我正站在霧帶裏,當然看不見,抓不到啊。我走到毛豆田裏,鞋子、褲角都濕了。毛豆葉上的霧球慢慢地滾動着。小草輕輕地靠在我的腳上,像是在和我親熱一樣。我用手在露珠上一點,露珠變成了一滴滴的小水珠,向四面散去。不知不覺中我又來到新村邊。向南望去,以往那高高的樓房今天只能看見模糊的輪廓,以前那挺拔高大的樹木,今天也只能隱隱約約看見一些樹影。晨鳥“啾啾啾啾”地歌唱,好像在歌唱這迷人的早晨,又好像在叫人們出來看這迷人的晨景。

穿過新村,我邁上公路。街上的人們在霧氣中穿行,他們的頭髮是濕漉漉的,像是剛從澡堂裏出來的。拖拉機冒着白煙,慢慢地開着;汽車“嘀嘀”的喇叭聲,催着人們向前走,摩托車的車燈,在霧中形成一道筆直的光線;自行車“鈴鈴”地緩緩前進。正是這些聲音,奏起了“霧中晨鳴曲”。

霧,就像一匹乳白色的輕紗,把我和別人隔開了。我望了望四周白茫茫的霧氣,感到就像在雲海中遨遊,太富有詩意啦!假如我是個詩人,我會把它當作一首詩;假如我是一個科學家,我會把霧搬回家,讓人們欣賞;假如我是一名工程師,我會建一間室內霧中游泳館……

令人陶醉又令人遐想的霧啊,我真想把你永遠攬在懷中!

點評:

這是一首詩,在神奇的秋天晨霧中吟唱;這又是一幅畫,勾勒出鄉村秋晨霧中的美景,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全文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不斷改變觀察點,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使景物展現在讀者的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文章從原地觀察,感到晨霧中的天空像“被子”;漫步在鄉村小路,又領略了迷人的晨景;街上的種種音響,又組成了“晨鳴曲”……給人們以清新、神祕的感覺。

[學生習作]

我愛家鄉的天龍湖

王芳

家鄉的天龍湖,無處不給人以入仙境之感。

當你來到天龍湖公園的入口處,便可看見兩隻威風凜凜的獅子挺立在亭閣前。再看亭閣,有兩層樓高,共有8個角,每個角都有一條口含明珠的石龍。再加上青色的牆磚,金黃色的琉璃瓦,古香古色,富麗堂皇。

穿過亭閣,向前便來到了八龍噴泉前,只見八條龍聚集在一起,有的仰首呼嘯,有的躍躍欲飛。雖然他們形態各異,但都盡力地噴水。看着這盡職的石龍,不由地想起了天龍湖奇特的傳説。相傳這天龍湖雖不大,但從來沒有幹過,就連大旱年也是滿湖碧波,據説有天龍相助的緣故。我想,這也許是天龍湖名字的由來吧。

繞過噴泉繼續前行,便來到了美麗的天龍湖畔。只見兩座橋橫跨湖面,南面一座是建在湖面最窄處的石拱橋,仿漢白玉的橋身和橋欄,給人以古樸大方之感。最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座九曲橋,形狀曲折優美,橋身緊貼湖面,人走在上面好像置身於湖中。

>跨過九曲橋,來到湖心亭上,觀看湖中的景色,更有一番情趣:近處不時遊動的小魚,遠處龍形的,鴨形的,鵝形的遊船不停地划動着,追逐着,再加上一湖碧水,讓人百看不厭。

在湖邊,有幾位勤勞的婦女在淘洗着什麼,並且有説有笑的。她們的笑聲引來了好多的人,走近了才知道,她們之所以樂得合不攏嘴,是因為這美麗的風景和這温涼而柔軟的水所激化。湖的兩岸,有着天真無邪的兒童,孩子們在玩耍、嬉戲。二月,正是春光明媚、輕風拂面的時節,也正是放風箏的時節,於是這麼大好的機會總是讓孩子們迫不及待。這也讓正在成長的我情不自禁地放起風箏來。在這裏,彷彿是極樂世界,沒有一絲一毫的憂傷,煩惱,帶給你的只有出自內心的快樂。

天龍湖四季都給人以賞心悦目的感覺,讓人留連忘返。

春天,大地萬物復甦,湖堤上開着各色花朵。蝴蝶花、桃花、迎春花迎風擺動,嫩綠的小草也探出了腦袋,天龍湖瀰漫着醉人的芳香,令人心曠神怡。

夏天的傍晚,天龍湖變得熱鬧了起來。人們紛紛到此游泳,歡笑聲,打鬧聲,水濺落花的嘩嘩聲,充滿了整個天龍湖,清涼的湖水洗去了人們一天的疲憊。

秋天更是迷人。秋風吹在湖面上,蕩起一層層波紋,湖水碧綠碧綠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一層掛着一層湧到岸邊,不時劃過的遊船,又給天龍湖增添了幾分情趣。

冬天的天龍湖也沒有靜下來。隆冬時節,湖面上結了厚厚的冰,小夥伴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滑冰。大雪過後,天龍湖更是熱鬧,大人們也來到湖邊,觀看雪景,照相,有的和孩子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熱鬧非凡。

啊!家鄉的天龍湖,你給我們帶來了無限歡樂,贏得了我們無限的愛戀。我永遠地愛慕你。

品味秋天

彭文春

我的家鄉在豫東平原,這裏四季分明,各具特色。一年之中,我對這裏的秋季情有獨鍾。她就像一幅色彩絢麗的畫,讓我留連忘返,令我夢繞魂牽。

早晨,雄雞的啼鳴是鄉村天亮信息的最早告示。接下來,旭日東昇,金色的霞光在遙遠的天際盡情展示她迷人的魅力。隨着太陽的升高,那纏繞在枝頭、樹梢上的似紗非紗的輕霧悄然隱退。明媚的陽光下,萬物開始展示自己的風采。

路邊的草尖上,晶瑩的露珠映着朝陽熠熠閃光,像是誰不小心灑落在草叢中的一粒粒鑽石。道路南,樹叢中,被陽光遺棄的小草怯生生地睜開眼睛探頭探腦。乳白色的蘑菇在樹下,悄然撐開白色的傘。黃、紫、白、紅各色的菊花在林蔭道和草叢中盡情展示自己的嬌豔,不時把或清淡或濃郁的香氣付與秋風帶給匆匆趕路的人們。

田野裏,成熟的莊稼摩肩接踵,等待着主人收割。雪白的棉朵綻放在枝頭,好似仙女CAI下天空的白雲做成小花撒在棉田裏。玉米掙裂層層外衣把金燦燦的身軀裸露在外,向人們炫耀自己的強壯,大豆也不甘落後,金黃的豆粒撐開豆莢,偷偷窺視外面熱鬧的世界;在地下呆久了的紅薯,終於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誘惑,使勁地拱出地面,臉憋得通紅;漲紅了臉的高粱,垂下頭,默默注視着腳下熱鬧的場面。

果園裏,各色葉子爭相輝映,紅黃綠紫,五彩繽紛,果樹枝頭,碩果累累,香氣襲人。金黃噴香的“金帥”,深紅水靈的“富士”,紅裏透紫的“秦冠”,把枝條墜得垂到了地上。黃澄澄,紅彤彤,通體透亮的柿子綴滿枝頭,好似誰掛上去的一盞盞燈籠。架上的葡萄熟了,一串串紫裏透黑,經露水浸潤,玲瓏可愛。摘一顆放在嘴裏,一咬,汁水四濺,甜絲絲,酸溜溜,沁涼全身。石榴樹上,成熟的石榴咧開嘴,露出裏面紅寶石般的果實,晶瑩剔透,除了帶給你視覺上的享受外,還會讓你垂涎三尺。

秋天的天空遼闊高遠,氣候清爽。藍色的天幕藍得透亮,讓人陶醉。白雲成朵成片,時卷時舒,閒適自得。抬頭看一眼天空,會讓你心曠神怡,一身的疲勞頓時煙消雲散。

傍晚時分,太陽漸漸隱沒。歇息了一天的霧靄又出現在枝頭,纏繞在樹枝,給小村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

這就是我的家鄉,美麗中透出和諧、富足寧靜。其實,美麗的又何止我的家鄉?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我們的祖國何處不美?

點評:

這篇習作有以下幾點值得肯定:首先,習作以描寫見長。小作者能夠在認真觀察秋天景物特徵的基礎上,緊緊抓住景物特點進行細緻描繪,尤其是使用“黃、紫、白、紅、乳白、黃澄澄、紅彤彤”等一些色彩鮮明的詞語,把一幅五彩斑斕的秋景圖呈現在讀者面前。第二,這篇習作在結構上亦有獨到之處。小作者以時為經,以空為緯。從早晨雄雞的啼鳴寫起,到傍晚太陽落山為止,把這段時間內不同地點的景物組合在一起,結構顯得十分緊湊。第三,這篇習作在語言上也很有特徵。小作者使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精心選擇一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和表現力,流暢而有內涵。第四,這篇習作在結尾的處理也非常巧妙。小作者由讚美家鄉到歌頌祖國,昇華了主題,使文章立意變得深刻。

作家的竅門

趙樹理是位着名的農民作家,他們一生為廣大農民寫了很多的作品。《小二黑結婚》等文章就是他寫的。

五十年代中期,趙樹理來到山西一個叫李家嶺的山村體驗生活,被安排在村東頭一户姓李的農民家中。

這家的小李是位十八九歲的小夥子,他看過不少趙樹理的作品,對他很崇拜。趙樹理問他:“你也上了七八年學,怎麼不寫點文章?”小李紅着臉直搖頭説:“咱不是那塊料子。”

這天早飯後,趙樹理幫小李去犁地。到了地裏,小李指着南邊一塊早已犁好的地對他説:“那是一家寡婦的地,她男人早死了,她上有體弱的婆婆,下有吃奶的孩子,日子很難過。村子幫耕隊昨晚偷着幫她耕了。”趙樹理忙説:“這是一件好事呀,你收工後就寫出來。”小李説:“我?怕寫不好。”趙樹理説:“你一定能寫好。再説,我會幫助你的。”

晚上,小李真的把一篇《義務幫耕隊》的稿子拿給趙樹理看。趙樹理仔細看了看,對小李説:“你有時間再改一改,明天拿給我看。”

第二天,小李把改了的稿子拿給趙樹理看,趙樹理説:“有進步了,你再改一遍,明天拿給我看。”

第三天,小李又把改過的稿子拿給趙樹理,趙樹理説:“又比原先強了。你再改一遍吧,相信你會改得更好的。”就這樣,小李一直把稿子改了六遍。第五天,他把修改後的《義務幫耕隊》又拿給趙樹理看,趙樹理笑笑説:“你很有耐心。這回改得很好了,你寄到報社去吧。”

半個月以後,小李寫的《義務幫耕隊》在報紙上發表了。小李把報紙拿給趙樹理看,問:“趙老師。你怎麼不把成功的竅門告訴我,而光叫我一遍一遍地改呢?”

趙樹理笑着説:“‘改’和‘耐心’就是我成功的竅門啊!”以後,小李就按趙樹理的“竅門”去做,真的寫出了一篇一篇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