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國中英語>會考>

會考作文指導技法之引議聯接

會考 閲讀(2.95W)

引議聯結法是議論文寫作的一種常用技法,尤其多用於讀後感、觀後記、材料作文之中。

2013會考作文指導技法之引議聯接

請同學們先來閲讀一篇文章:

我勤奮,我優秀

冰心的《繁星》裏有一首這樣的短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她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是的,成功的花朵,需要勤奮的澆灌。

高爾基説過:“天才就是勤奮。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而迫使它熊熊燃燒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勤奮。”愛迪生也説過:“天才就是一分靈感加上九十九分汗水。”這些名言都在反覆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不是看他有多高的天賦,而關鍵在於他是否勤奮。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是手工課上做出過“世界上最糟糕的小板凳”的孩子,也曾經是嚴重缺乏常識,想用自己的體温把雞蛋孵出小雞的人。但他,憑着自己堅持不懈的勤奮努力,終於成為頂尖級的科學家。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説他生着一雙死魚眼,灰暗、呆滯,根本就不是學戲的料,拒不收留。天資的欠缺沒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奮。他喂鴿子,每天仰望天空,雙眼緊跟着鴿子,窮追不捨;他養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跟着遨遊的金魚,尋蹤覓影。後來梅蘭芳終於把他的眼睛練就成一汪清澈的秋水,熠熠生輝,脈脈含情,終於成了着名的京劇大師。

今天的我們不必再像古人那樣“頭懸樑,錐刺骨”,也不必“囊螢”、“映雪”,但勤奮依然是我們學習中最鋒利的尚方寶劍。俗話説的好:“一勤天下無難事。”勤能補拙,勤出智慧,勤出成果。笨鳥先飛,終能領先;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在期末複習階段裏,我們更需要這種精神,希望同學們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銘記“勤學、好問、樂讀、善思”的學風,養成“樂於學習、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探索”的學習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探討好的複習方法,自主複習,刻苦鑽研,做課堂的主人,做時間的主人,做學習的主人,爭取取得優異的成績。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同學們,我們相信“天道酬勤”。我勤奮,我優秀。只要我們能“浸透奮鬥的淚泉,灑下了勤奮的血雨”,我們一定能盛開驚豔的花朵,成為祖國優秀的人才,為學校的明日爭光!

這篇文章就是這類議論文的典型例文。下面便結合這篇文章,談談寫作此類議論文時應掌握的幾個要點。

引--巧妙引入,提出觀點。

針對論題以肯定的判斷提出一個鮮明正確的觀點,是這類議論文常規的開頭方法。觀點的提出,可採用如例文那樣以冰心的詩引出“成功的花朵,需要勤奮的澆灌”的觀點。也可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轉述材料的方法,講小故事的方法等。

議——闡釋論題,概括議論。

觀點提出後,不要急於列舉材料進行論證,一般先要就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議論:一是對論題作精要的闡釋。二是對觀點作提綱摯領的概括議論。如文中的第二段文字便是以極其精練的語言、高度概括的事實,既對觀點作出初步的總體論證,又為下文選擇材料確定了方向。可見,這種議論在證明型議論文中起着上承觀點下啟具體論證的樞紐作用。寫作時有意識地進行這樣的議論,可以幫助我們糾正急於列舉材料加以論證而忽略以必要的議論作過渡的通病。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

寫作此類議論文主體部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聯繫實際運用充分的材料——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論證觀點的正確性。在國中階段,重點是學會精心選擇和組織典型的事實論據。如例文選擇了愛因斯坦、梅蘭芳、我們自己的學習生活等材料,並在舉出材料後作出議論,以讓材料與觀點渾然一體。

結——總括議論,激勵勸勉。

總括議論,就是要在結尾處對全文內容來個收攏,從而得出一個結論,迴應開頭處的觀點。結束時可昇華觀點,可激勵勸勉,如文章的最後。但我們應注意勸勉激勵的話,既要精練而富有感情,更要注意得體而誠懇,在措辭語氣等方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本文是一名老師的講話,所以字裏行間寄語殷殷期望。作為學生,則不宜居高臨下地勸勉和發號施令。

以上所介紹的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初學者如能理解掌握,反覆訓練,定會走出議論文寫作的困境。

但因是常規寫法易讓人感到千篇一律,所以要在語言上下功夫,追求散文化語言。也可在結構上進行創新,如片斷組合、排比構段等。

[例文欣賞]

成功在山後

人生是一次登山,沿途有擦肩而過的荊棘刺痛,有粗礪的山巖的絆腳,但這一切均無損於山的光明磊落,山的坦蕩忠誠。

人們常常抱怨登山道路的坎坷,登山路途的遙遠,害怕山中的荊棘和山巖。弱者在山的前面俯首臣服,不敢上前;強者不畏艱難險阻,涉水翻山。在翻越了大山之後,他發現:原來成功在山後。

山險固然可怕,山路固然難走,但人們同時也應想到:登山道路周圍的景色是何等之秀美,有青松翠竹的美景,有極目遠望的無限風光,有鳥兒婉轉的歌唱聲,有泉水叮咚的悦耳聲——居里夫人在實驗室中,在提煉鐳的艱苦過程中,她並不感到痛苦,而是覺得樂在其中,她樂此不疲,在不斷的攀登之後,終於第一個提煉出鐳元素,為科學的發展,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為此她獲得了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待山。為什麼不把山看作是磨練自己的工具呢?一路登山,一路欣賞美景,一路磨練自己。待翻越了大山,成功也就在你的前面了。

生活中、學習中的困難是一座座的山,要想取得成功,你就必須不怕坎坷曲折,不懼山高路遠,努力拼搏,戰勝困難。也許你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感覺,也許你會感到精疲力盡,也許你心中會升起後退的念頭,但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應該認識到成功就在困難的後面,只要你鼓起風帆,堅持到底,終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成功,永遠在山的後面,牽引着人一生不息的腳步,風霜雪雨,一路踉蹌趕去。只有走過一生泥濘的道路,才能摘到芬芳豔麗的成功之花。

點評:

這篇考場佳作,切口小而巧,標題就是論點,觀點鮮明,分析説理親切自然,彷彿是在與你親切地談心,暢開心扉,談心裏話,如一道涓涓細流滋潤着人們的心田。起筆即由“人生是一次登山”比喻引入,進而點明論點“成功在山後”,緊接着以“登山”作喻證,列舉居里夫人的事例、引用先哲名言進行論證,以摘“成功之花“作結,意藴深刻,富有哲理,耐人尋味,既呼應了篇首,又凸現了題目,深化了論點,給人深刻的印象。全文結構嚴密,條理清晰,一氣呵成,很好地體現了引議聯結的常規思路;同時,語言簡潔流暢,排比句用得相當精彩。考場作文能寫得這樣出色,沒有良好的素質與紮實的寫作功底是無法做到的。

[學生習作]

放飛自己

李亞茹

你可曾見到傲立在懸崖上的孤鬆,在寒風中它巋然不動,那是由於它從巨石中探出身體時,已經飽受了苦難的摧殘;你可曾見到清香撲鼻的梅花,在凜冽的寒風中依然亭亭玉立,那是由於它在嚴冬中成長時,已經承受了酷寒的考驗;你可曾見過翩躚飛舞的蝴蝶,在陽光下它的雙翅是如此矯健,那是由於破繭時,它用盡了一生的力氣。這真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長過程中不磨礪,不鍛鍊,能力又怎能形成呢?所以我們要學會放飛自己。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隻鷹,後來這隻鷹逃走了。幾天後,在山上發現了鷹的屍體,主人很傷心,可是令他不解的是為什麼鷹會無緣無故的死了呢?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開鷹腹,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鷹在這個人們為他製作的籠子裏,生活無憂,自由自在,真可謂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都不需要鷹自己覓食,沒想到就在這養尊處優的環境中鷹竟失去了獵食的能力。現在飛回森林中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活活餓死。我們難道不是一樣嗎?從來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小心的生活,從沒有經過歷練,遇到困難時,就像失去了羅盤的船隻,在大海中漫無目的的航行。其實我們就是一羣終究要離開籠子的鷹,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終究要出海,要經歷風浪,終究是無法避免的。

馬卡連克曾一針見血的説:“過分的溺愛,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毀滅。”這並非危言聳聽,清華大學曾經辭退了一名優秀大學生,原因是該大學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繫鞋帶。還有一女學生在學校不知道雞蛋怎麼吃,竟哭着捏着兩個雞蛋跑回家,這些可笑的事居然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這不禁令我們深思。其實並非是用甘蔗汁澆的甘蔗才甜,用香水浸泡的花才芬芳。人生的許多路,許多黑夜,都是需要我們獨自去面對的,父母是無法取代的。

人常説:不經風雨難見彩虹。只有大膽的放飛自己,讓自己經歷風雨,挫折,這樣才能造出雄健的雙翅,才能使自己飛得更高,更遠。

點評:

本文思路清楚,以“引”“議”“聯”“結”的常規思路行文,但卻不給人以老生常談之感,小作者的語言散文化,嫻熟暢達,很值得稱道。

傲氣?傲骨

周玥

國畫大師徐悲鴻説:“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不錯,我們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贏得尊嚴,就必須克服傲氣,挺起傲骨,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奮力拼搏。

傲氣能使人陷入困境,進而導致失敗,在這方面的教訓簡直是太多了,也太深刻了。楊修為什麼會招來殺身之禍?還不是他自持才高,鋒芒太露,十足的傲氣衝撞了曹操,日積月累,最終因“雞肋”命喪黃泉。闖王李自成率大軍馳騁疆場,轉戰東西,其聲勢之浩大如排山倒海,不可遏止。可為什麼他最終也慘遭失敗呢?闖王率軍進住京城,張燈結綵,天天過年,結果傲氣磨鈍了起義軍的鋭氣,使起義軍功敗垂成,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老舍在《出口成章》一書中這樣寫道:“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的。”楊修和李自成不就是掉進了他們親手掘好的陷阱,從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嗎?因此,我們要想幹一番事業,必須時時刻刻抑制自己的驕傲情緒,絕不可讓它滋生蔓延,否則,我們將一事無成。

與傲氣截然相反的是傲骨,它能使人堅定信念,增強勇氣和力量;它能催人奮發向上,激勵人們一往直前。童弟周就是憑着“為中國人爭氣”的信念,在外國人面前挺起了傲骨,通過潛心研究,終於完成了在洋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青蛙卵到膜實驗,為自己更為中華民族贏得了尊嚴。此外,還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手槍”的聞一多,“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不為日寇演出的梅蘭芳,寧可丟掉“飯碗”也不向韓國老闆下跪的孫天帥……可見,傲骨是一個人剛毅不屈的精神支柱,它來源於自尊,體現在自強。有了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了它,前進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都能克服。

傲氣不同於傲骨。氣者,一吹即散,骨者,剛硬挺直;氣者,浮光掠影,骨者,浩然長存。

作為華夏子孫,龍的傳人,讓我們克服傲氣,挺起傲骨,用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用聰明才智和滿腔熱情,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燦爛、輝煌。

點評:

首先,這篇辨析型議論文最主要的特點是結構明晰,嚴謹,對照鮮明。作者針對傲氣先採用“破”的寫法,揭示出傲氣的害處。接着,十分自然地過渡到傲骨的一面,作者對此採取了“立”的寫法,先“破”後“立”,十分有力地論證了傲骨的益處。在先“破”後“立”的基礎上又形象生動地揭示“傲氣”和“傲骨”的本質區別。

其次,例證典型,説理透徹。文中列舉了楊修、李自成這些歷史上着名的例子來論證傲氣能使人陷入困境,進而導致失敗,充分有力。列舉童弟周、文天祥、聞一多、朱自清、梅蘭芳、孫天帥來論證傲骨能使人堅定信念,增強勇氣和力量,催人奮發向上,激勵人們一往直前。

最後,提出希望,收束全文,強化了中心觀點,收到了很好的説理效果。

[寫作例話]

蘇軾的一次失誤

王安石曾寫過一首題為《詠菊》的詩,前兩句是這樣的:“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意思是昨夜的風吹落了菊花,好像滿地是金子似的。

蘇軾看過後,認為菊花的花只會乾枯,不會飄落,王安石這樣寫是不對的。於是,他就在原詩的後面寫了這樣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説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讀了蘇軾的詩句後,笑着説:“蘇軾呀蘇軾,你雖然有過人的天賦,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世上的知識你也有不知道的呀。”

後來,蘇軾被貶職到黃州後,由於心中悶悶不樂,就經常與朋友飲酒賞月。

九月的一天,當他又和朋友到後花園準備賞花飲酒時,他驚訝地發現地上落滿了黃澄澄的菊花花瓣。這時,蘇軾很是慚愧地説:“唉,是我錯了呀。”接着,他就把自己改動王安石詩句的事給同行的朋友説了一遍。朋友聽後説:“一般來講,菊花是不落花瓣的,但在我們這裏卻不同於別的地方,菊花是落花瓣的,這説明,世界是複雜的,看事物是不能一刀切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