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文言文>

《武昌九曲亭記》閲讀答案作文

文言文 閲讀(1.46W)

武昌九曲亭記

《武昌九曲亭記》閲讀答案

[宋]蘇 轍

子瞻遷於齊安①,廬於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蔓延②,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鬆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遊。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遊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向背,皆效於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一旦大風雷,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於是最樂。

昔餘少年,從子瞻遊。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悦。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於前,要之一飽,而同委於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於中,無責於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於是也。

注:①齊安:即黃州,今湖北黃岡。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遭陷害被貶黃州。②陂陁(pō tuó)蔓延:山勢高低起伏,連綿不斷。③褰裳:提起衣服

19.寫出下列加點的詞在劇中的意思:(4分)

(1)子瞻杖策載酒 (2)酌酒相勞 (3)然將適西山 (4)西山之勝始具

2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用法不同於其它三項的是( )(2分)

A.子瞻遷於齊安,廬於江上。

B.聞子瞻至,幅巾迎笑。

C.北雖貌敬,實則憤怒。

D.妾不衣帛,馬不食粟。

21.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的句子。(6分)

(1)窮山之深,力極而息。

(2)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22.下列各項中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武昌諸山中的西山和寒溪,風景秀美,吸引蘇軾屢次前往。

B.蘇軾到齊安後,徜徉山水,結交朋友,保持着他一貫的豁達灑脱。

C.蘇軾營建九曲亭的初衷是為了讓上山的老百姓能夠有一個小憩的場所。

D.蘇軾在原來廢亭遺址上伐樹闢地,九曲亭因此得以完工。

23.請比較本文與《前赤壁賦》主旨的異同。(4分)

參考答案:

18.同意浦起龍的觀點。從內容上看,詩篇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詩人嚮往登臨絕頂的壯志。表現了一種心存天下、志在社稷的人生態度。從詩歌的表現手法上看,情景交融,單是“齊魯青未了”一句,便寫出泰山雄踞齊魯,高聳入雲的氣勢。作者的年輕時壯志豪情與泰山的雄偉壯闊渾成一體,用語簡潔勁健,造就了詩篇宏大的氣魄。(4分。學生也可以反對浦起龍的觀點,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即可。)

五、19.(4分)(1)拄着竹杖;(2)問候,慰問;(3)到……去;(4)美景。

20.C(2分)

21.(1)他們一直走到深山的盡頭,直到筋疲力盡才停下休息。(3分,評分要點:窮、山之深、力極。)

(2)在那裏有一座廢棄的亭子,它的遺址很狹小,不足以容納眾多遊客。(3分,評分要點:焉、廢、席。)

22.B(2分)

23.本文與《前赤壁賦》主旨相同處在於都表現了一種身處逆境卻依然保持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不同處:《前赤壁賦》是將短暫的人生置於浩渺宇宙與歷史長河之中,表現出一種隨遇而安、寄情自然的超然態度;同時還在對宇宙人生的思考中闡述了“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主旨的背景宏闊深遠。而本文除表現一種曠達的人生態度之外,也隱含了對蘇軾於逆境中依然保有興廢利眾,有所作為的人生態度的讚許。(4分。對兩篇文章的不同處,學生的回答不求面面俱到,能答到其中一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