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熱點>話題>

畫家音樂家名人故事:國外音樂家生平故事-亨德爾2000字作文

話題 閲讀(9.29K)

喬治·弗裏德里克·亨德爾1685 年2 月23日誕生在德國薩克森的哈勒。他比約·塞·巴赫早出生一個月,而且出生地相距很近,真可謂天生雙璧,日月同輝。
  亨德爾的父親是親王王宮裏的理髮師兼外科醫生。如今我們經常見到理髮店門前掛有紅藍相間的招牌,據説表示動靜二脈,正是昔日裏理髮師與外科醫師都由一人兼任的遺風。
  亨德爾從小酷愛音樂,音樂天才早有顯露。但是父親希望他學習法律,以便得到個一官半職。因此,他只能半夜裏偷偷爬上屋頂的閣樓,藉着月光悄悄練習古鋼琴。
  亨德爾8 歲時,父親有一天要去音樂愛好者威森非斯公爵家。亨德爾要求父親帶上他,父親不肯,他就死追着父親的馬車跑,父親無奈只好同意。小亨德爾為公爵演奏了古鋼琴,公爵很欣賞他的才華,幫他説服了老亨德爾。
  這樣,亨德爾便被送到哈勒的聖母馬利亞教堂接受音樂訓練。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亨德爾日新月異進步很快。12 歲時,父親去世了。小亨德爾一邊堅持學習音樂,一邊仍然秉承父教,準備學習法律。然而,由於他在音樂上聲譽日增,已奠定了雄厚的發展基礎,漸漸地,他就放棄了法律,而專心於音樂了。
  亨德爾18 歲時,移居當時唯一上演民族歌劇的德國城市漢堡,並開始創作歌劇。
  亨德爾來到漢堡後,結識了富家子弟馬提鬆。馬提鬆學識淵博,有極高的音樂修養,不僅能寫歌劇,還創辦了德國的首家音樂雜誌《音樂評論》。
  亨德爾與馬提鬆一拍即合,結成親密無間的朋友。馬提鬆為亨德爾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但他因社會地位形成的優越感,也常常令亨德爾大不自在。1704 年,正值馬提鬆出外旅行,亨德爾大展手足寫了自己的第一部清唱劇《約翰受難樂》。馬提鬆得知後,甚為不滿,與亨德爾發生了口角。由此,他們的關係日漸疏遠,終於在一次演出中反目為仇。
  那次演的是馬提鬆的歌劇。馬提鬆自己忙上忙下,既擔任主要角色,又要指揮。當他上台表演時,便由亨德爾接替;下台後,又要重新回到指揮台上,準備接受觀眾的歡呼喝彩。亨德爾忍無可忍,斷然拒絕讓出指揮位置。盛怒之下,倆人相約決鬥。決鬥中,馬提鬆刺中亨德爾衣服上的一顆鈕釦,這顆鈕釦挽救了亨德爾的性命。這時,這一對青年方如夢初醒,泣不成聲,從此之後,冰釋前嫌,和好如初。
  25 歲時,亨德爾擔任了漢諾威選侯宮廷樂長。其間,他曾兩次以青年作曲家的身份出訪倫敦。英國的安娜女王非常器重亨德爾的才華,破例任命他為王室作曲家,並賞之以終身年俸。凡此種種足令亨德爾樂不思蜀。選侯幾次催他回國,不見迴音,至為惱怒。
  1714 年,安娜女王去世。漢諾威選侯是英國皇室的近親,因此皇室推舉他繼承王位,改號喬治一世。新任國王曾因亨德爾久召不歸而生芥蒂,亨德爾自知理短不敢露面。一次,一位公爵告訴亨德爾,英王將在次年夏天在泰晤士河舉行一次盛大的水上音樂會,以慶祝登基,並將親自泛舟河上。亨德爾聽後,立即埋頭苦幹,寫出一部管絃樂組曲,名為《水上音樂》。泰晤士河上,金碧輝煌的御舟居乎中央,前後左右簇擁着無數乘有達官顯貴們的船隻,悠悠然順流而下,伴隨着的是管絃齊鳴。亨德爾和他的樂隊坐在尾隨英王船的另一條船上。當慶典進行至高潮時,亨德爾指揮樂隊演奏起了他的《水上音樂》,英王聽到這美妙的樂聲,不禁問道:“這是誰寫的?”“亨德爾。”英王大驚,君臣間的芥蒂也在這一瞬間化為玉帛。他不但不念舊惡,反而增加了亨德爾的年俸。亨德爾索性於1726 年入籍英國,終身留居未去,此是後話。
  1719 年,在王室的支持下,亨德爾創辦了“皇家音樂院”,他把當時歐洲著名的藝術家紛紛請來任教。由於學院具有演出條件,因此,他專心於歌劇創作,一時間十多部新作接踵而至,為亨德爾帶來更高的聲譽。不想就在這時,出現了他的對手博農奇尼。
  博農奇尼是位意大利作曲家、大提演奏家,1720 年來到英國,創作歌劇。一天不容二日,加上贊助博農奇尼的貴族出於政治原因煽風點火,亨德爾與博農奇尼之間的敵對情緒日益加深。有一首詩描述了這個爭鬥場面:
  有人説,比起博農奇尼來,
  亨德爾先生不過是個笨蛋;
  也有人説,他比起亨德爾來,
  作個掌燈的還差一點。
  奇怪,這一切的差別,
  就在嘰哩呱啦和呱拉嘰哩之間。
  最後亨德爾將博農奇尼戰勝,對方於1728 年離開倫敦。然而,經過接二連三的類似爭鬥後,結果是一損俱損,兩敗俱傷,亨德爾苦心創建的音樂院也日見式微,終於無法繼續支撐。
  1742 年,亨德爾應邀來到都柏林,看到友人詹姆斯所撰描述耶穌生平的清唱劇《彌賽亞》腳本,歌詞是用英語寫的,共3 部,分53 章。亨德爾決心為它譜曲。他把全部的心思精力都傾注在這部作品中,廢寢忘食,一氣呵成,完成這部長達354 頁的曲子,僅用了24 天。羅曼·羅蘭形容這部作品是亨德爾“蘸着淚水”寫成的。
  同年,《彌賽亞》在都柏林首演時,盛況空前,座無虛席。翌年,在倫敦上演,英王喬治一世親自到場。當音樂進行到其中的合唱《阿利亞》時,英王大受感動,情不能禁,肅然起立,全場聽眾見狀也紛紛效法。此後,歐美國家每逢演唱這首合唱時,聽眾都要肅立聆聽,已成規範。
  1759 年,亨德爾在倫敦的一次《彌賽亞》演唱會後不久,與世長辭。他的遺體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亨德爾終於與幫助他成功的英格蘭大地化為一體了。

畫家音樂家名人故事:國外音樂家生平故事-亨德爾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