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寫作素材>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歷史人物素材之陶淵明

寫作素材 閲讀(2.08W)

  十三.陶淵明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歷史人物素材之陶淵明

他來了,帶來了一陣陣菊香,帶來了與自然相合的闊達心境。面對官闕,他選擇了歸園,選擇了自然的那份恬適。他追求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繽紛”的理想;他綻放了壓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豐碑永遠樹立在田園郊野之上。

 (一)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優秀片段

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文人裏,又有誰能將心澄淨到如此境界,以至於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然而,陶潛除了飲酒採菊之外,還做了些什麼?這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歸隱之路為中國無數文人選擇,但正如餘秋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導致了整體上的不道德。”或許是歷史的機緣,促成了一座文學的豐碑。但歷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憑千萬個陶淵明能夠走出嗎?

2.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熱衷於官場,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負。但當他做了彭澤縣令,瞭解到官場的黑暗以後,便毅然辭官歸隱,“羈鳥倦舊林,池魚思故淵”,他還是喜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從此躬耕農田,不問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3.陶潛伴着“莊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蘺之下悠然採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醜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4.是那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對!是他,是這享譽文壇百千年的陶淵明。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卻記住了世人的願望,寫出了心中的聖地——桃花源。

5.遠離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陶淵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天中的白雲,像大海中的魚鱗,因為有菊,那顆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場的牢籠束縛太久了,難道沒有什麼寄託?選菊吧!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不正像他不羈的性格嗎?是陶詩將心寄託於菊,尋回了一方心靈的淨土,也是陶詩讓菊帶上了品質高潔,與世無爭的高姿態帽子流傳至今。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裏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着鋤頭,提着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閒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7.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閒暇時,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農忙時,便與菊花相枕相依,樂在其中。陶淵明的確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處處洋溢着與眾不同清閒與曠達!

8.揹負了太多歲月的陰影,真的讓他好累。沉溺於過去,也必將讓他喪失了現在和未來,於是,他選擇了離開。酣眠的午夜,他一個人,隨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鄉的小船。月光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他的衣袖隨風飄搖,但此時,他卻擁有幾分坦然,幾分歡喜。全新的生活隨着初升的太陽,就要開始了,他與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歸享受着田園之樂,他與他們一起品嚐着粗茶淡飯,享受着那一分簡單無憂的友情以及難得的親情。(這段小文為我們點染了陶淵明的遠離官場的輕鬆、歸途之樂和田園之致,在敍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語言點綴。)

9.小船在水面輕輕搖盪、漂浮着,微風飄飄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輕輕曖曖地愛撫我的面頰,踏着山雀的歌韻,我醉飲船前船後的山泉。青山迴響着船槳的激水,將我所有的鄉愁揉碎。眼前是一幀濃濃淡淡的黑白照片,兩岸靜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傾聽鳥的對唱,蟲的獨吟。陽光斜灑,灑滿我回家的路。遠遠的,能看見那個寧靜而温馨的茅屋,籠罩在淡煙裏,飄渺虛無……(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體現的作品。那種無憂的恬淡如閒適的中國畫,一縷一縷向我們走來,小船、微風、歌韻、陽光組合成了一幅似靜又動的畫面。陶淵明就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裏,我們才知道,距離我們那麼遙遠的五柳先生竟是這樣的灑脱、無羈。)

10.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陶淵明大約是很寂寞的,把他引為知己者應該已經很少。人們要關心收入、職稱、住房,關心孩子的學習、就業、婚姻,關心上司的意圖甚至神情,關心自己的仕途升遷……心被各種現實問題塞滿的現代人,哪裏有閒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樣去觀鬆賞菊,引酒賦詩呢?特別是在某些以所謂弘道濟世、氣幹青雲自詡的人的心中,這“中國第一大隱”官場失意便避世無為的態度更讓他們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來,那不啻有霄壤之別。

11.我們怎樣在喧囂的塵世讓心中積鬱的塊壘消散,怎樣在繁雜的市聲中讓浮躁的心靈寧靜,穿越時間隧道,在陶淵明的南野田園中飄蕩,與寂寞的詩魂傾心交談,或許能讓甘泉湧過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綠洲。且讓我們想像一下陶夫子歸家時的情景。寬袍大袖,迎着輕爽的河風,立於船頭的陶公,在這樣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態是那樣的幸福、輕鬆、安詳、超脱,這時的他實實在在像一隻“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小鳥呢!

12.陶淵明是寂寞的,這寂寞就在一個真字,真性情,真言語,真行為。要做到這一個真字,還真需要一番勇氣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隨波逐流之間,在現實利益和神聖價值發生衝突時,選擇的天平最終將偏向哪一端?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問題。“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現代人,守住內心的寂寞,別讓心靈蒙塵,因為寂寞是一種美麗,寂寞使人詩意地安居!

  (二)寫陶淵明的對聯。昔我曾眠三徑菊;今誰又抱一山詩?

於文章無甚解,會意此心,浮華洗盡;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徑,歸去來兮。

  (三)重點人物素材陶淵明在各種話題中的靈活應用

上帝的賬單:站在歷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鴻樑,翻閲素養的楷模: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而不悔;霸王淚灑江東岸,一瞬成鬼雄;虞姬心隨項王去,化作矛尖花;張騫扶着駝鈴走,一心向天山;衞將軍旌旗飛舞,奔向大沙漠;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能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與採菊;唐太宗載舟為民,創貞觀之治;南唐後主伴寂寥,佳作不間斷;康熙帝英明神武,亙古永銘記……回眸歷史滄桑,掩卷長思,蕩氣迴腸。三分嘯成劍氣,無處不散發着素養的光芒。

窮則獨善其身:因為我知道,中國的文人總是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猶豫、徘徊。蘇子想到了出世,就會增加猶豫與徘徊的痛苦。你想那陶淵明,我從來都質疑於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來都質疑於他的“欲辯已忘言”,我總想在那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後面,加上一句,你會不為六鬥米折腰嗎?六鬥不夠,八斗呢?這總是有種酸溜溜的意味。我所鍾愛的蘇子啊!你怎能以此為效呢?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晉陶淵明,大家是頂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場腐朽,民怨載道的封建社會裏,陶淵明能自守清節、出而不染,實在不是一件易事。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參加革命之前,也是“軍閥”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風亮節,而始終為中國革命事業奔走不息,亦為當世萬流景仰。由此可見,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於更紅。

鏡:鏡乃一種品格,既然是品格,則有高尚與低劣之分。陶淵明選擇“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李白選擇“直掛雲帆濟滄海”,是自強;蘇軾選擇“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豁達。他們各有所愛的“鏡”,他們各自選擇自己所堅持的秉性。然而選擇“低劣鏡”的人亦有之,“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太宰嚭便在吳王面前為越國求情,是奸臣,是越國的叛徒;“張昌宗恐太后—日晏駕,為元忠所誅,乃譖元忠與戩私議”,是小人的行為,是遭人唾棄的國賊。然人各有“志”,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對鏡子品格的選擇。

  走近陶淵明

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以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題記

夕陽西下,留下一片執著的餘輝也漸漸隱去,皎潔的月光升上枝頭,落在書頁,瀉在筆尖,日復一日的循環使生活變得不像樣子,天地間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嗎?無奈的迴響又一圈圈的盪漾開去,投入歷史的波流激起陣陣漣漪……

竹籬密密,楊柳依依,煙雲舒展,菊點寧靜。您就居於這裏。每日耕田,飲酒,吟詩,享樂,無時無刻不在表露着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語,生活中要想做到這樣一個“真”字倒還是真需要些勇氣與智慧。您在隨波逐流與矢志不移之間終是選擇了您的真理:寧靜,和諧。在政治權利沉重,卻又無比黑暗的時候,您硬是放棄了不易得來的彭澤縣令,歸隱田園,您帶着與眾不同的清新與曠達,尋回一方心靈淨土。這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滾滾紅塵的陣陣廝殺,只不過是您窗前的一陣風.一串雨罷了。在最昏暗的日子裏,靈魂深處卻充滿陽光。這就無愧於您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清明!

現在您的生活已經很接近於您的理想了:在這個遠離塵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勞作,自得其樂,又有香菊清酒於您相伴,那高潔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嗎?祥和幽靜,纖塵不染。那詮釋情懷的酒不也是您的最愛嗎?與生和諧,遠離凡塵。伴着它們,您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

您的生活抑或説您的歸宿就是歸隱,那是最清逸.最高上.最自由的人生,那也是您的人生。做一個無憂無慮.心地向善.智慧而又快樂的老人,您一生無憾。因為您的心界即是幽靜的,高潔的,政事的污濁必定無法攪擾您的生之和諧。

面對南山,您似乎徹底忘記了那些不快,選擇了坦然淡泊的心態。您可以“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自己心境的瞭解與共鳴才是真正的天籟之聲,琴上無弦又何妨?您能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己生活閒適,而不必“心為行役”,自然遊目騁懷,參透自然。

您告訴我,在污濁社會也不能隨波逐流;您告訴我,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您告訴我,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做那個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訴我,“真”,永生不滅……

彷彿是靈魂回到內心,我猛地驚醒,窗外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而我心中,卻多了幾分坦然,幾分寧靜……

  隱者頌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兩懷清風,拂醒南山的曙光穿過東籬的欄柵,你認清鬥米中的昏濁揹負荷月的草鋤,你遺忘沾露後的衣裳踏着落英繽紛,你尋尋覓覓桃源夢境追着堯舜足跡,你隱隱匿匿南山菊影沒了羅綺華服,你披起晚霞織就的布衣更顯高貴沒了輕車香馬,你踩着淚光延伸的路途更覺舒暢勇於放棄敢於清高於是你笑了,笑聲中你雙眸閃亮,眼神滑過一絲哀傷隱者,不就是一個隱匿疼痛,願意被遺忘的勇者嗎

舞一曲淡泊,遺萬世芬芳

一位老者,在落英繽紛的桃源深處,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卻在進退間遺萬世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無奈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勞的妻,望着渴求的兒,迫於生活,他懷抱滿腹經綸,依依惜別了故鄉的青山,故鄉的綠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滿朝文武勾心鬥角的風口浪尖,舞着一曲對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堅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遺萬世的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憤怒地望着錢財萬貫,望着昏暗的官場,望着佳餚美人的頹廢,迫於不滿,他懷抱滿心厭惡,毅然告別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參軍……

他曾在市俗紛亂歌舞昇平的紙醉金迷裏,舞着一曲對榮華享樂的淡泊,以輕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滿足地望着春色滿園,望着倦飛知返的鳥,望着涓涓細流的泉,為免於玷污,他懷抱滿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鄉的田園,故鄉的山水,遠離塵市……

他曾在碩果累累田間豐收的滿目金色中,舞着對穀物滿倉的淡泊,以輕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

“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一位老者感慨着,田園都將荒蕪了,以心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歸?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一位老者決然脱掉華麗的官袍,那些華麗如何比得上樸素?那些貪圖如何比得上淡泊?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位老者就這樣斷絕了世俗,歸居田園,以山為缽,以水為酒,飲着歸真返璞,飲盡一生。

歷史的詩壇多少次風起雲湧,詩壇的天空多少次雲捲雲舒,天空又多少次變幻無窮……

然而,燈火闌珊驀然回首時,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一位老者舞着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邊紛紛落下,遺留萬世芬芳。

評析:這兩篇文章分別側重從“清高”和“淡泊”的角度,歌頌和懷念着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其實,在寫作過程中,又有哪個話題不能運用陶淵明這個材料呢?象蘇軾、陶淵明這樣的大家,在話題作文中,幾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