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文言文>

《後漢書·卓茂傳》原文及翻譯作文

文言文 閲讀(6.8K)

後漢書

《後漢書·卓茂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性寬仁恭愛。鄉黨故舊,雖行能與茂不同,而皆愛慕欣欣焉。初闢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稱為長者。初闢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稱為長者。時嚐出行,有人認其馬。茂問曰:“子亡馬幾何時?”對曰:“月餘日矣。”茂有馬數年,心知其謬,嚜解與之,挽車而去,顧曰:“若非公馬,幸至丞相府歸我。”他日,馬主別得亡者,乃詣府送馬,叩頭謝之。

後以儒術舉為侍郎,遷密令。勞心諄諄,視人如子,舉善而教,口無惡言,吏人親愛而不忍欺之。人嘗有言部亭長受其米肉遺者,茂闢左右問之曰:“亭長為從汝求乎?為汝有事囑之而受乎?將平居自以恩意遺之乎?”人曰:“往遺之耳。”茂曰:“遺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竊聞賢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遺之,吏既卒受,故來言耳。”茂曰:“汝為敝人矣。凡人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仁愛,知相敬事也。今鄰里長老尚致饋遺,此乃人道所以相親,況吏與民乎?吏顧不當乘威力強請求耳。凡人之生,羣居雜處,故有經紀禮儀以相交接。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亭長素善吏,歲時遺之,禮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設大法,禮順人情。今我以禮教汝,汝必無怨惡;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門之內,小者可論,大者可殺也。且歸念之!”於是人納其訓,吏懷其恩。

初,茂到縣,有所廢置,吏人笑之,鄰城聞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為置守令,茂不為嫌,理事自若。數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遺。是時王莽秉政,置大司農六部丞,勸課農桑,遷茂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隨送。時光武初即位,乃下詔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執節淳固,誠能為人所不能為。今以茂為太傅,封曪德侯。”

論曰:卓茂斷斷小宰,無它庸能,而首加聘命優辭重禮其與周燕之君表閭立館何異哉夫厚性寬中近於仁犯而不校鄰於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摘自《後漢書·卓茂傳》)

【譯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陽郡宛人。性格寬厚仁慈謙恭友愛。鄉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與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誠意地敬愛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徵召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稱讚他是長者。當時卓茂曾經出行在外,有人指認他的馬是自己丟失的。卓茂問道:“您丟失馬多長時間了?”那人回答説:“一個多月了。”卓茂擁有這馬已經幾年,心裏知道那人弄錯了,但還是默默解開馬給了他,自己拉着車離去,回頭説:“如果不是先生的馬,希望您到丞相府還給我。”後來有一天,馬的主人在別處找到了丟失的馬,於是到丞相府送馬,磕頭向卓茂道歉。卓茂的本性就像這樣不喜歡爭執。

後來憑儒術被舉薦為侍郎,供職於宮門之內,又調任密縣縣令。他費盡心思教化地方,對待人民如同子女,總是用善行來教導大家,口中從來沒有惡言惡語,官吏百姓親近愛戴他,不忍心欺騙他。曾經有人告發卓茂屬下亭長接受了他贈送的米肉,卓茂讓左右迴避,問那人説:“是亭長跟你索要的?還是你有事託他辦而送給他的?抑或是平時你認為他對你有恩而送給他的?”那人説:“是我自己去送給他的。”卓茂説:“你贈送,他接受,為什麼要告發呢?”那人説:“我私下聽説賢明的君主,能讓百姓不害怕官吏,官吏不收取百姓財物。現在我害怕官吏,因此送他米肉,官吏已最終接受,所以來告發。”卓茂説:“你真是個糊塗人哪。大凡人類之所以比禽獸尊貴,是因為有仁愛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道理。現在鄰里年長的人尚且送他們禮物,這是為人之道中用來使人互相親近的方式,何況官吏和百姓之間呢?官吏只是不應該憑藉威勢權力強行索取禮物罷了。大凡人出生以後,就成羣聚居,混雜相處,所以有了綱常禮義以便互相交往。你不想學習這些,難道能高飛遠走,不住在人間嗎?亭長向來是好官史,年節時贈送他米肉,是禮節啊。”那人説:“如果像這樣,那麼刑律為什麼禁止這種事呢?”卓茂笑着説:“刑律規定大法則,禮義順從人情。現在我用禮義教導你,你一定沒有怨恨;如果用刑律來懲治你,你該怎麼辦呢?這衙門之內,小的事情可以判罪,大的事情可以殺頭。你暫且回去好好想想吧!”於是那人接受了他的教誨,而那官吏則感激他的恩德。

當初,卓茂剛到密縣,有些事務被他廢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鄰城聽説的人也都譏笑他沒有才能。河南郡為他配置了代理縣令,卓茂也不疑忌,處理事務同平常一樣。幾年後,教化於是盛行,道不拾遺。這時候王莽執政,設置了大司農六部丞,勉勵督促農桑之事,調卓茂擔任京部丞,密縣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淚跟隨着為他送行。

評論説:卓茂絕對是個小官,沒有其它才能非常平庸,然而首先施以聘請任命,用優勝的言辭尊重的禮儀,這與周王燕王表閭立館有什麼不同嗎?擁有敦厚的性情寬廣的胸襟就接近於仁愛,有人觸犯了自己也不計較就接近於寬恕,遵循這個道理,埋怨悔恨怎麼會招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