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大學入學測驗>預測>

最新評點:2006浙江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大綱

預測 閲讀(3.16W)
最新評點:2006浙江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大綱
2006年浙江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

據《列子》記載: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古今中外,還有諸多相關的論述,例如:
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辦法。(康德)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呂氏春秋》)
休閒不是偶爾玩一次一次,而應是人們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們應該學會超前休息,也就是説在疲勞之前,適當休息效果最佳。(醫學專家)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生無所息/生有所息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可任寫一個方面,、也可兼寫兩個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不少於800字。5,不得抄襲。


所有的高三語文教師都在猜想着一年一度的作文題,網絡上關於2006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預測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是信誓旦旦。但只有在作文題最後落地後,才會讓人意識到,真正要押準大學入學測驗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所謂的大學入學測驗題,最大的特色就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一、 迴歸與堅持相統一

命題權下放到地方後,全國卷的意義便在於它能起到的引導和規範的作用。在單獨命題兩年後,浙江卷的命題人終於決心向全國卷靠攏了。04年全國卷的一題目是“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05年是“銘記與忘記”,“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很顯然,這樣的題目都是正反觀點的辨證分析。而06年的浙江卷“生無所息/生無所息”顯然也是正反觀點的選擇。

但今年浙江卷與以往全國卷的不同在於全國卷必須是包容正反兩個觀點,也就是説,一篇作文,對“相信自己”和“聽取別人”,對“銘記”和“忘記”,對“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都必須提到,相對來説更注重對考生的思辨分析,有着較強的限制性,而浙江卷的注意1則提示,可任寫一個方面,也可兼顧兩個方面,也就是説,今年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其實是三個題目,即,“生無所息”,或者“生無所息”,或者是“生無所息與生無所息”。而這顯然是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寫作空間,而這同樣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浙江卷命題人的向來擁有的一種人文關懷。

命題人的人文關懷還體現在盡最大可能降低審題難度。

今年話題“生無所息/生有所息”,審題的最大難度在於“息”字。如果單單出現《列子》裏的一段材料,即自貢説“願生有所息”,孔子答“生無所息”,那麼對“息”字的理解,程度差的學生會錯誤地認為“出息”,於是話題就會成為,活着就要有出息,或者活着沒什麼出息。這必定是離題萬里。為了消除誤解,命題人又找出一堆材料,在我看來,所有的材料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明確對“息”字的理解:休息,或者是停止。

二、 立意,決定是否突破作文瓶頸

今年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怎樣立意是比較深刻,或者是比較新穎呢?
個人感覺,這牽涉到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對“息”字的把握。
“息”如果單單理解“休息”,這樣的話題很顯然與“健康有關”,比如材料中醫學專家的話。事實上,健康問題已經是要讓全部國民引起重視問題,比如幾十年來,對青少年健康狀況的調查,很輕易地顯示,中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正呈現逐年退化的趨勢,特別是到如今還沒有最後揭密的第三次調查,據説問題的觸目驚心程度已經讓人恐懼,與周邊的國家例如日本,差距是全面的,巨大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健康話題雖然是立意較淺,但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要提升立意,同樣是在“息”字上做文章:追求的終止。材料中是歌德和康德的話。這樣轉述話題就是“生命不停止就追求不停止”或者是“生有所息為的是生無所息”,在後一個話題裏,則是用兩個“息”的不同含義來拔升話題,就是用有所息來確保一個健康的身體,來進行對生命不停止的追求。

但是,真正要拓寬寫作的範圍,就必須做到第二點,即進行追問:為什麼要生無所息,或者是為什麼要生有所息。

用康德的話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就是,生無所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人生中的快樂和幸福――這樣就可以轉移話題了,比如什麼是幸福,工作着就是幸福着,追求着就是幸福着;比如因為心中有夢,人必須去追夢等等;再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等等。

對於為什麼要生有所息,則可以回答,一個人不停止的奔走往往只是奔走,而疏遠了心靈,一個人有時候要放慢前行的腳步,要停下來靜靜地迴歸心靈,思索自己的精神家園在何方。走是向前,停是為了更好的向前。這樣,話題就可以轉移成熟悉的“快與慢”的話題了,快是一種速度,慢卻是一種境界等等。或者是轉換成“守望”,在奔走過程中,要學會守望,守望的是幸福,守望的是夢想。

三、“我”在何方

今年的考試説明早早就強調“對此,你有什麼看法”。這在往年是沒有明確説明的。提出這一點目的是為了杜絕抄襲或者是宿構,為的是寫出一個人的真性情。

而在今年的作文題當中,這樣的話語果真出現了。

那麼,在作文中,如何出現“我”呢?

首先,當然可以寫“小我”的感受。最直接的例子是,高三的學生往往會提“一切為了大學入學測驗”的口號,那麼,大學入學測驗是不是一個人的終極追求,或者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呢?通過了大學入學測驗,是否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呢?大學入學測驗之後的路還很長,大學入學測驗之後的煩惱還很多,關鍵是要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天要面對的每一件事情等等。

但是,“我的感想”不一定就必須出現我這樣一個人,行文的最高境界是處處無我,卻處處有我。我照樣可以寫貝多芬即便是聾了但依然追求歡樂譜寫“歡樂誦”,我寫的是貝多芬,但歸根結底寫的是自己的感受,你如果真的不放心,你只要在最後,提到了,從貝多芬身上我明確了自己的選擇,我堅定了自己前進的方向,這樣的作文,顯然是符合要求的作文。

總之要明確,“你有何感想”所能限制的其實並不多,更不是要將作文限制在“小我”上,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能否順理成章地突破“小我”是另一個關鍵。

結尾的話

説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是意料之外,情理當中,料不到的是具體的話題,但你對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準備卻應該是在情理當中,我前面的所有論述,更多的是説明即便是一個看似陌生的話題,其實它的全部寫作範圍並沒有超越你的準備範圍。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的準備,要達到的境界就是去尋找一隻如來佛的手掌。讓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這悟空永遠也跳不出。

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如意,正所謂,生命不止,作文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