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人物>老師>

《戴老師高能唐詩課》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

老師 閲讀(1.68W)

篇一:《戴老師高能唐詩課》讀後感

《戴老師高能唐詩課》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

詩行天下

詩行天下,觀它唐詩字裏行間的眾生百相!

——題記

大唐,是詩的盛世華章,無數文人墨客在那個盛世耗費一生提筆築人間,或曲折或順遂,或壯烈或隱匿,或功利或淡泊。無論是凡世俗人還是天上仙人,筆下各有各的錚錚傲骨,各有各的喜怒哀樂,令人傾心夢寐的不僅是繁榮長安,更是盛大中藴含的斐然文采與無雙靈魂。幸會此朝,幸覽此詩,更幸讀此書,攜我領略這跨越千古之美。

緩緩翻開,映入眼簾的是戴老師精心提筆作下的段段文字,使我身臨其境,透過紙張觸摸到那些鮮活的詩人。與一首首古詩一樣,皆是由橫豎撇點折構成,可這聊以數筆卻寫遍了古今的繁華,一同將我席捲進唐詩這壇瓊漿中,一飲而盡,已是沉醉不醒。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説到唐詩,躲不開也繞不開的便是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謫仙人——李白。正如書中戴老師所説,李白的詩中能窺見盛唐蓬勃向上的風貌。

輕叩歷史之門,轉眼來到天寶元年,李白入京卻不得重用,反倒遭受權臣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他堂堂的天縱奇才,當即便滿懷憤慨地揮墨寫下膾炙人口的《行路難》,他寫“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感慨仕途的艱難,但始終相信儘管前路坎坷不平,仍能乘長風,破萬里浪,揚起征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施展拳腳。

有人曾問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老杜”,卻沒人稱李白為“老李”?大家一致回答道:“因為李白從未老去。”是啊,李白的浪漫至死不渝,傲骨下是一顆赤子之心,到頭來仍是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等千古佳句的鮮衣怒馬的少年。詩行天下,需要浪漫!

吐盡人間疾苦詞

説到李白,就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浮現出另一個名字——杜甫,人人皆説他為現實主義詩人,可初讀杜詩時,他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充滿豪情壯志,要考取一番功名的讀書人,《望嶽》中後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聽聽這從心而發的豪言壯語!其中的狂一點也不遜色於李白,讀的我也是熱血沸騰。

可不曾想,再讀杜詩,給我的觀感可大相徑庭了,安史之亂爆發後,硝煙滾滾,百姓流離失所,杜甫也四處奔波尋找一個棲身之所,旅居成都草堂。誰料,狂風捲走屋頂的茅草,大雨又接踵而至,一家人慘遭雨淋,他哀歎着含淚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真摯地希望能有一安身之所庇護他人,即使自己被凍死也心甘情願,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和博大胸襟,令我輩動容!他由自己身上的痛苦,轉而聯想到了天下寒士的痛苦,時代的痛苦。早前因戰火連綿殃及百姓,他本就“自經喪亂少睡眠”,經此難後,他的詩愈發“沉鬱頓挫”,此中飽含的是他的拳拳愛國心啊!這個為民族悲而悲,為民族樂而樂的愛國詩人,他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真為當之無愧的詩聖!詩行天下,需要愛國!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在大唐的風流才子中,有這麼一個“奇葩”的存在,21歲的他進士及第,冠名京城,風光無限——他就是劉禹錫。這乍一看未來仕途定能一帆風順,無上榮光正向他招手呢!誰知他主張改革後觸犯了權貴的利益,後半生是一路貶貶貶。本是扶搖直上的大鵬卻被貶謫至窮鄉僻壤,可他卻與同樣處境的其他人迥然不同,被貶江州的白居易説:“謫居卧病潯陽城……杜鵑啼血猿哀鳴。”再反觀他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古人常言悲秋,蕭索淒涼,惹人斷腸,可他道晴空萬里,秋高氣爽,他鬥志昂揚,身處逆境也絕不言棄,要人生如同鶴直衝雲霄。這股傲氣與豪氣,在二十年間天南地北地貶謫了一大圈後,仍未消磨殆盡。

在朗州時,他與黎民百姓一起捱過貧苦的日子,他的詩存世800多首,在朗州作下的便有200多首,愈是痛苦,他愈是熱愛生活,挺起脊樑,不甘沉淪,為的就是讓那些仇視他的政敵、小人不能如願,就算是泰山壓頂,他也絕不屈服於黑暗與污濁,他要衝破桎梏,洗刷冤屈。在《學阮公體三首》中,他寫“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面對永貞革新,他沒有絲毫懺悔,只有對讒言蜚語的反擊與不屑,只有作繼續戰鬥的準備。

他的豁達、豪邁讓他在晚年重回洛陽,他的政敵已經一個個倒下,他站到最後,笑到最後。他樂呵呵地寫下“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別説日暮是晚景了,那晚霞還可以照耀得燦爛奪目呢。他借説自個兒還老當益壯,還能再為國效力,這份樂觀,是與他同齡的好友所豔羨的,也是支撐他前行的最大動力。詩行天下,需要樂觀!

在那個羣星璀璨的年代,每一顆星星都有着自己的獨特光芒,無論是淡泊名利,還是鞠躬盡瘁,無論是浪跡天涯,還是一心為民,他們都有着一種名為詩人的共同光芒,可能這就是唐朝送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伴我們詩行天下。

篇二:《戴老師高能唐詩課》讀後感

山水西湖,詩畫亞運

千年的古城,千年的詩情。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在這裏,遇見的是歷史,遇見更多的是綿綿的詩情。蘇堤白堤的交相輝映,白居易和蘇軾的唐詩宋詞的相得益彰……叩開了心扉那美好的一幕。回頭憶,瀲灩湖光,芳華淺唱,輕夢江南,沉醉不知何處?往事歷歷在目,昭示前進座標。“亞運”之期已然臨近,振奮人心之際再次來臨,回想北京的“奧運”,多少震撼人心,多少中國元素,多少中國情懷、多少中國底藴,深刻彰顯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全面構建了民族氣概和文化自信。那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希冀,走進“亞運”,去看中國風采。

“坐看庭前花開花落,閒看天上雲捲雲舒”,浸漬於心香的生活,誠然是美麗的生活,最近一直在讀書,看着自己喜歡的書目,偶然在抖音上看到一位教授在講唐詩,這本不是我喜歡的領域,然而他風趣幽默的語言還是吸引了我。我從未看過如此幽默的老師,也沒見過氣氛如此詼諧的課堂。“浪漫得不行,有趣得要命”讓我像讀段子一樣停不下來,一口氣看完了他所有的視頻,但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後來我知道,原來戴建業教授是古代文學學術帶頭人,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在《戴老師高能唐詩課》中,字裏行間,鐫刻了唐詩的磅礴大氣、胸襟氣度、文化底藴、民族精神等,這些凝結了時代的發展,薈萃了發展的精華。書中選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有代表性的詩人及其作品,戴教授彷彿引領我走過初唐、盛唐,穿越中唐、俯瞰晚唐,穿越了歷史,跨越了時空,與眾多偉大的詩人們進行心靈上的溝通,體會到那屬於唐朝帝國所獨有的千變萬化之意象,都是精華中的凝結,再加上戴老師幽默風趣的講解,更是增添了華彩的靈動性。

這讓我不自覺的想到了即將要舉辦的杭州亞運會,我對開幕式有了一些設想,想要把杭州的名勝古蹟引入進去。故此需要明晰杭州亞運會的主旨和理念,進行全面化的設計,將盛唐的風采、江南的綽秀、杭州的婉約等元素深入的融合進入,在飄逸的舞蹈中傳遞中國人的柔性,在隊列排序中展現中華五行八卦,利用中華元素,打造別具一格、博採眾長的開幕式。因為從江南的詩情畫意中穿梭過來,身上沾滿了江南的風味,別緻精巧的建築,坐落在東方這片土地上,生動再現歷史進度。故此可將江南建築風格和文化特徵融合在開幕式中,利用虛擬技術和VR技術,活靈活現、淋漓盡致的展現建築風貌,全景式打造沉浸式主題活動,引導各個國家的觀眾很好的參與到中華元素的賞析之中。當然,也可以利用西湖十景,配十首詩歌,將十景的特徵、內核很好的傳達出來,讓國內外友人在看到杭州風采、歷史文化、中國符號。

戴老師在解釋王維的“詩中有畫”時候,他説王維詩歌創作常用雨、日光、泉水、霜寒、水面倒影等,來為描摹的自然景色掃出一個潔淨的背景。我們會感覺整個畫面極其潔淨,彷彿天地間的雜質都被盪滌殆盡。具體表現是用意象並列的方法表現一瞬間的空間印象。這裏關於“意象”的概念有《文心雕龍》的概念,而目前詩歌中提及的意象是西方意象詩派和新批評。關於詩與畫之間的關係戴老師用簡單的話來解讀就是繪畫表現空間,詩歌表現時間。但王維的詩歌卻用來表現空間印象,這比西方的表現形式高出不止一個層次。這種層次性的表達,更是展現了中國元素和中華文化的魅力,故此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可以利用“山水相映”的意境感,藉助舞蹈和歌曲,利用燈光,將“水天一線”、“落霞孤鶩”、“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全面的展示出來,形成背景與舞蹈、歌曲的高度協調,展示五千年中國發展的深厚底藴,展示五千年華夏兒女的勤勞勇敢。以山造勢、以水為師,用“大樹華蓋聞九州”的天目山為載體,用“淡粧濃密總相宜”的西湖為媒介,打造山水相交織的全景圖。也可以藉助吉祥物、紀念品等,將江南的風采引進去,製作小巧玲瓏的建築紀念牌、泥捏小瓷器等,讓亞運的風采穿透在細節之中,讓中國的元素聚焦到實踐之中,帶着江南的風采,一切走進“中國夢”的美好願景。

讀過戴老師的書我才明白,我原來從未看懂過唐詩。也是從這一刻我才真正的懂得什麼是文化的魅力,唐詩的底藴之深令人咂舌。我們現在對唐詩的不理解,或許我們沒有很好的聯繫實際,因此在讀書中,要深入的把自己帶進去,把相關的時事政治或者事件帶進去,去思考、去體會,也許會有別有一番的感受。比如在閲讀戴老師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和杭州亞運會聯繫在了一起,這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元素、中華文化。我認為文字的魅力不僅僅是溝通,當詩詞出現,賦予了文字傳達情感的特殊使命。詩人可以通過詩詞宣泄情感,而又通過詩詞將情感傳遞給更多的人。詩詞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力量,詩人用詩詞將這種感情延續千年,歷經王朝更迭,歲月變遷,直至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一字一句都經過歷史的捶打,千鑿百鍊。來吧!讓我們共同走進“詩畫浙江,人間天堂”,一起相約亞運的到來。伸出你的手,挽起他的臂,迎接世界的創新。

杭州的亞運之年,是我們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對世界展示我們文化底藴的時刻。唐詩最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屬於全世界的璀璨文化,我們理應讓世界認識他的獨特魅力。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更應該學習傳統文化,品讀經典書籍,增強民族自信,以內在修身。同時兼顧運動,響應“亞運精神”,以外在強身。唯有內外兼修,方可為國爭光,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篇三:《戴老師高能唐詩課》讀後感

唐詩一人一心一風景

唐詩不像魏晉詩歌那樣高風絕塵,也不像南北詩歌那樣淫靡豔俗,它們找到一條新的道路,將充實的內容和豐富的情感完美結合起來,形成一幅獨特的風景是它們最突出的主題,通過閲讀《戴老師高能唐詩課》,在戴老師幽默親切的文字下,我們感受到唐朝詩人非凡的創造力和唐朝詩歌的時代特點。

一夜春風來

初唐早期詩人承襲南朝宮體詩,用詞綺麗空洞。但從上官儀開始從王績到初唐四傑,再到陳子昂,逐漸擺脱了齊樑詩風的影響,他們開闢了唐詩創作的新局面,新氣象。

王績的詩歌自然質樸,如一夜春風吹來,一掃風靡一時的宮廷詩,他的《野望》,“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描繪出一幅山林晚秋蕭瑟恬靜的畫面,取境開闊,風格清新,思想與意象合歸一處。

王勃,初唐四傑之首,少年成名,一首《騰王閣序》成為千古絕唱,他筆下的“落霞與孤驁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動靜有致,色彩協調,寧靜致遠的美麗,讓人心曠神怡,騰王閣也從此名滿天下。

初唐詩歌唱出了自己時代響亮的聲音,為盛唐詩歌的到來作了藝術上的充分準備。

更上一層樓

盛唐詩壇爭奇鬥豔,你方唱罷他登場,有以邊塞詩為代表的高適,岑參;有熱愛自然的孟浩然;有“詩中有畫”的王維;有詩風豪放飄逸,想象奇特的李白;還有詩風沉鬱頓挫的杜甫,他們都創作出了抒發內心感受的偉大詩作。

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他在《過故人莊》中寫出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滿眼盡是翠綠,青山彷彿依偎在城郭的肩膀上,寫得這麼美,連畫都畫不出來的景緻,簡樸又清新,像行雲流水般自然和諧。

王維這首《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秋雨初晴的景色,傍晚時分的風光,鬆間明月和山石泉水,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盛唐詩人以不同的風格反映出盛唐的興盛,造就了一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

何處不風景

“安史之亂”驚醒了一代士人的美夢,但中唐詩人依然名家輩出,佳作迭現,他們以新穎多樣的方式造就了一個百花齊放的中唐詩壇。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主張詩歌抒發真情,初春小雨的細滑潤澤,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給我們帶來無窮的美感,別出新意。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淡墨輕描,渲染出一個潔靜絕美的世界,他的詩峻潔澄澈,為模範山水之作;

唐詩在中唐時期,創作個性更加鮮明,風格流派更為豐富多樣。

在中唐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夕陽無限好

李商隱和杜牧是晚唐詩壇上兩位傑出的詩人。

李商隱的七律詩和絕句構成了一種朦朧優美的意境,多方面的藝術成就使他被人們牢記,他的一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蕭瑟的秋雨敲打殘荷的聲韻也是別有的一種美。

杜牧的古體詩風格遒勁,近體詩俊幽輕利,他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輕快的文字,生動的形象,呈現了一幅幽美的江南畫卷,表述了詩人對江南春景的無限嚮往,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晚唐的詩壇帶給我們不同的景色,讓我們回味無窮。

戴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帶領我們瞭解了唐朝詩文的繁盛,從初唐到盛唐,再到中唐,最後到晚唐,唐詩的藝術特徵在唐朝詩人一代一代地創新中形成。唐詩每個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特色,呈現不同的景色,把中華詩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峯,值得我們代代頌揚和傳承。

篇四:《戴老師高能唐詩課》讀後感

秋日勝春朝,詩情到碧霄

“持一支素筆,情愫任流年於指間越過。一腔真情散發幽芳,淌入心底。”一題記

“唐詩宋詞”是人們口中公認的詞彙。唐代是古詩的巔峯時期。此書以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了從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時的著名詩人及代表作品。其中中唐時期的劉禹錫成為了我心目中的“偶像”。

劉禹錫經歷了二十多年連續的貶謫生涯,貶謫成了劉禹錫的家常便飯,每次被貶到偏遠州縣,都成了他的一次遠遊,因為諫迎佛骨而被惹得龍顏大怒,韓愈寫下“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二王八司馬事件”,文人失敗後被貶,柳宗元記下“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陳子昂賦下“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而劉禹錫面對被貶後,和州知縣的故意刁難,住在簡陋的屋室中卻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們今天“詩和遠方”的夢想,就是那時劉禹錫的日常生活。劉禹錫蓬勃向上的樂觀心態寫在他臉上,豪情鋭氣的硬骨頭精神融入他的血液中。

依稀記得一次月考中我沒有考好,偷偷地躲進房間裏。窗外搖曳着一片淡紫的丁香,它纖弱的花瓣在風雨中脱離枝頭,在飄然而落的瞬間,依然旋舞着曼妙的華爾茲。一陣狂風襲過,丁香被吹得東倒西歪。我痴痴地望向丁香,遭遇狂風的肆意咆哮,然而沒有悲泣,從不怨憤。丁香總是靜靜地面對,把所有經歷都默默沉澱,蓄積成一種絕美的浪漫。即使在逆境中仍以積機向上、樂觀豁達的精神堅持着。我們何嘗不能與丁香一樣?在逆境中尋找方向。即使考試失利了又何妨呢?這讓我想起了在語文課上學習到的劉禹錫詩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他的精神和丁香花的精神一樣都體現出了樂觀向上,是他們給我帶來了鼓舞,讓我度過難關。

展望現在,在中華兒女中我看到了劉禹錫的影子。泰戈爾曾言:“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就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界的絕響。”蘇炳添便是完美詮釋了這句名言。一位元老,三戰冬奧,傷痛不計其數,但他並沒有因為這種痛苦而放棄了自己的熱愛與目標,三戰冬奧又何妨呢?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實力不足,百米單項止步半決賽,接力止步預賽,2016年裏約奧運會時單項能力處於低谷,遺憾再一次止步半決賽,而接力比賽則以創造亞洲記錄的成績獲得第四名,距離領獎台只有一步之遙。但因為蘇炳添年已33歲,退役離他越來越近。在他的心目中跑出9秒83,成為了在退役前的目標。對於網絡上的漫罵,他沒有選擇放棄,而逆風奔跑。東京,再戰!他憑藉樂觀心態與努力拼搏,在逆境中開闢新的道路,挑戰中引導自身的力量,終於在去年圓夢東京,成為了第一位跑進決賽的黃種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是古人的樂觀心態;把歲月年華默默沉澱,靜靜地面對逆境是植物的坦然;既使快退役了仍跑出9秒83是中國運動員的豁達。

流光片片地撒,日子瓣瓣地落,精神永遠不會被泯滅。古人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應融入生活中,烙在心底裏。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神終會流傳下去,唐詩中的中國精神傳承下去。

篇五:《戴老師高能唐詩課》讀後感

我之前就在B站上看到過戴建業老師的故事課,戴老師擅長從不同角度來闡釋對詩歌的理解,且闡釋的語言十分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戴老師高能唐詩課》從初唐到晚唐,系統的講述了唐朝詩歌和社會的發展。

初唐時詩風還未擺脱”齊樑豔俗”,依舊沉浸在“樑陳宮掖”之風中。早期詩風依然趨於輕靡浮豔,但此種詩風也並非一無是處,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促進了格律詩的形成。真正顯示出時代特色的是“初唐四傑,他們雖也受到“陳隋之遺”但其“骨氣翩翩,意象老境”已然勝之,最重要的是他們讓詩歌走出了宮廷,面向廣闊的現實社會,歌行的筆力恣肆奔放,律絕的音韻也趨於圓美和諧。

王勃的《滕王閣序》流傳至今任被人們所稱讚,但無奈英年早逝。楊炯更是一位天才,“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便是出自他手,但無奈因受堂兄牽連之後的人生也再無起色。盧照鄰的出身、才學都是極好,但可惜的是生不逢時。駱賓王和前幾位一樣也是才學出眾但後來參與徐敬業討伐武則天的隊伍,兵敗,至此下落不明。這四位一改以往詩歌的綿軟無力、無病呻吟,以一種擲地有聲、慷慨激昂的姿態林立與世人面前。在他們之後陳子昂更是讓詩風煥然一新。

我最先知道陳子昂是因為《登幽州台歌》這首詩,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慷慨悲壯、蕩氣迴腸,它所表現得就是一幅空曠遠久讓我感覺時間的悠久以及當時他的仕途不順。他的人正如他的詩一般,硬氣有風骨,與上官儀的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他的詩《感遇其二十三》中“雄圖今何在,黃雀空哀吟”陳子昂的無奈瞭然於前,他借黃雀來向武則天進諫要以天下國家的事為大事,從盛世美夢中走出來。

陳子昂之後唐朝邁入了盛唐,盛唐之下也產生了許多優秀詩人,留下了許多流傳千百的詩歌。因為盛唐的社會風氣是開放的、包容併兼的,因此產生了不同的詩歌流派,各種風格並舉。

王維和孟浩然則是田園派詩歌的代表他們繼承了陶淵明、謝靈運的藝術傳統,發展和豐富了前人刻畫山水的表現技巧。但是他們的詩歌情感表達卻不同於前人。陶和謝是用大自然來反襯當時社會的黑暗污濁,比如像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寫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頗多,“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份“悠然”不僅屬於山,也屬於人,人閒逸而自在,山靜慕而高遠。但是王和孟則是發自肺腑的讚美與熱愛自然和當時的時代。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描寫了秋天時鄉村的一些生活,描繪出的畫面又是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安適之感。

此時也是邊塞詩歌最為繁盛的時期,但不同於晚唐頹唐悽敗的邊塞詩歌,此時的詩歌充滿了戰鬥豪情和民族自豪感。高適往往直抒胸臆、詩風粗獷厚重;岑參表達着自己的尚武熱情,以急促、多變、高亢的語言描繪邊塞奇麗景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王昌齡一腔愛國熱情的流露。

提到盛世之下的詩人,人們總是想起李白和杜甫從而忽略了一樣優秀的賀知章。賀知章這個人一生也是狂,也被後世稱為“詩狂”。他的想象是譬喻新奇不然也寫不出“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他為送兒離別去從軍所作的《送人之軍》中“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指希望戰士們能像萬里長城一樣守衞邊疆,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安全的關切和希望。

在經歷“安史之亂”後唐朝許多詩人已經失去了盛唐詩歌的慷慨豪邁,更想去追求寧靜閒適的生活情調。從整體看來這時的詩歌“氣骨頓哀”由盛唐時明朗壯大變為蕭散清麗。

一些具有創新精神的詩人,也開始在前輩的基礎上尋找新的突破口,尋找必然有突破,此時也形成兩個重要的詩歌流派。一派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他們提倡“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詩歌必須真實地反應現實,批判了創作中“嘲風雪,弄花草”的傾向。他們詩風通俗、平易、暢達。其中白居易的感傷詩具有強烈的情感抒發,情節曲折動人,描寫細膩委婉。元稹的悼亡詩以情至打動人心。一派則是以韓愈、孟郊為代表強調不平則鳴,主張詩歌要抒發真情,在藝術風格上追求奇險古拙,創作態度上重視苦吟。那時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藝術個性。韓愈以文為詩,抒情寫意鋪張揚厲。

進入晚唐,整個社會步入一種低迷狀態,詩人們一方面把眼光從當時移向過去,一方面又從社會縮回閨房,繼而湧現大量的詠史詩和愛情詩。此時社會雖不能與盛唐時相比,但還是出現了兩位較傑出的詩人——李商隱、杜牧,也被後世合稱“小李杜”。杜牧的《泊秦淮》也是我學習過的。其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借商女來反映出當時的權貴只顧玩樂,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於國家的擔憂。他的古體詩多寫社會政治題材,風格豪健遒勁。李商隱的《賈生》第一句就是用典來借古諷今寫出當時皇帝昏庸無道,同時也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情。

唐末時,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藩鎮割據嚴重,中央已然無力管轄,詩人的創造力也日漸萎靡。其中只有聶夷中、皮日休等詩人用明白樸素的語言來傾訴當時苦難的社會所帶來的災害後果,而另一些詩人或隱匿於山林之間、或沉溺於聲色,追求那片刻的愉悦,總讓人感到悲涼。唐詩也隨着這個朝代而走向衰退。

一個被稱為傳奇的王朝就此消失。它曾是多少人嚮往之地,不過終究是曾經。無論它最後如何,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朝代所帶給我們的文化瑰寶不計其數,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這個時代無疑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