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靈感寫作網>原創專區>文言文>

“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閲讀答案(附翻譯)作文

文言文 閲讀(3.3W)
0cm 0pt" class="MsoNormal">(09年四川卷)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閲讀答案(附翻譯)

(1)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故學不可一日而亡於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黨庠、遂序、國學之法立乎其中。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其服習必於仁義,而所學必皆盡其材。一日取以備公卿大夫百執事之選,則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備選者,其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已,不待閲習而後能者也。

(2)後世無井田之法,而學亦或存或廢。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於學。而學之士,羣居、族處,為師弟子之位者,講章句、課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則四方之學者廢,而為廟,以祀孔子於天下。蓋廟之作,出於學廢,而近世之法然也。

(3)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頗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當此之時,學稍稍立於天下矣,猶曰:“縣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於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學,而為孔子廟如故,廟又壞不治。今劉君在中言於州,使民出錢,將修而作之,未及為而去。後林君肇至,則曰:“古之所以為學者吾不得而見,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雖然,吾之人民於此不可以無教。“即因民錢,作孔子廟,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為學舍,講堂其中,帥縣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為之師,而興於學。”

(4)林君固賢令,而慈溪小邑,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遊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無水旱之憂也。無遊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雜;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見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隱君子,其學行宜為人師者也。夫以小邑得賢令,又得宜為人師者為之師,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進美茂易成之材,雖拘於法,限於勢,不得盡如古之所為,吾固信其教化之將行,而風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風俗,雖然,必久而後至於善。而今之吏,其勢不能以久也。吾雖喜且幸其將行,而又憂夫來者之不吾繼也,於是本其意以告來者。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氣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已 素:平素

B.講章句、課文字而已 課:抄寫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變

D.故其俗一而不雜 一:純一

答案 B

解析 B項“課”:學習(注意上文的語境“而學之士,羣居、族處,為師弟子之位者,講章句、課文字而已”),那些學者做老師“講章句”,做學生“學習文字”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州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B.未及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錢作孔子廟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

D.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遊販之民 問徵人以前路

答案 B

解析 A項副詞,“才”/連詞,“竟然”;B項連詞, “就”;C項介詞,“用”/“ 相連詞,“於是、就”;D項連詞,“來”,表目的/介詞,“把”。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通過學校學習而明白治國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為官吏的後備之選。

B.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後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一。

C.為了當地人民的教化,慈溪縣令在修孔廟時建學舍的舉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縣有許多資質很好的人,通過學校的培養,他們很容易成為國家可用之才。

答案 B

解析 信息源在原文第二段:“後世無井田之法,而學亦或存或廢”,“至其陵夷之久,則四方之學者廢,而為廟,以祀孔子於天下”,大意是“後世再無井田之法,是後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一。”“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因為學校之衰敗。”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於學。

譯文:

(2)吾雖喜且幸其將行,而又憂夫來者之不吾繼也,於是本其意以告來者。

譯文:

答案 (1)大概用來治理天下國家的人,不再都從學校中產生。

(2)我們雖然為它即將推行而感到高興並且慶幸,但又擔心那些後來的人不能繼承我(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我)推究它的意義來告訴後來的人。

解析 第(1)句注意“所以”為古今異義和“大抵”、“ 復”等詞的落實;第(2)句注意“不吾繼”為賓語前置, “於是”“ 本” 等詞的落實。

【參考譯文】

天下每日都離不開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沒有學校。

遠古時代實行井田制,黨庠、遂序、國學等各級各類學校在此基礎上建立。諸如鄉射飲酒、春秋合樂、養老勞農、尊賢使能、考藝選言等各項社會活動和政務,直至受成、獻馘、訊囚這些事情,也沒有不在學校裏進行的。學校引進天下智仁、聖義、忠和之士,乃至一技之長、一曲之學,沒有不引進的。讓那些士大夫中德才兼備、曾經做官而又退居的人擔任老師。祭祀聖人先師,不忘知識學問的來源;用遷徙、驅逐的辦法,激勵學生勤勉向善。由此,士子們每天的所見所聞,無不都是治國安邦之道,行為習慣符合仁義,所學本領都能根據他們的潛能。一旦成為各級官吏的後備人才,由於他們的品行都已經過鑑定,他們的業務能力都已經過實踐鍛鍊,無須從頭學起就能勝任。古代的那些領導,自己不用殫思極慮卻沒有疏漏,不以功利為念卻能功德圓滿,其要點就在於此。這就是古代聖王辦學校以治天下的本意。

後世再無井田之法,於是很多學校遭到廢棄。那些治天下國家的人,不一定再是學校培養出來的了。那些所謂的學者,或羣居、族居,作為老師或學生,也只講講文字章句而已。因為學校廢棄已久,那些學者乾脆變學校為廟宇,紛紛祀孔子於天下,用木頭泥土仿效佛教道教的做法,給孔子塑王者之像。而州縣官吏率部屬祭孔子於春秋兩季,學者居然也有不參加的。大概廟宇之興盛,是因為學校之衰敗,這是近世之法造成的。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頗修法度,革除弊端。於是,學校又稍稍興盛起來,可還是有規定:“凡縣裏學生滿二百人,才可以建學校。”於是慈溪縣的士子們仍舊不能有學校,只有孔廟,而孔廟也已年久失修。前些年,劉君向州里打報告,讓民眾出錢修孔廟,還沒動工他就走了,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後來林肇任縣令,他説:“我沒見過古人如何辦學,如今的法度我也不能不遵守。但是,我的百姓不能沒有教化。”隨即用那筆錢修孔廟,就像如見看到的,又在廟四周建學堂,召集縣裏的子弟,聘請杜醇當老師,這樣就把學校給辦起來了。林肇真是一個有辦法的人啊!當官的,既不違反當今之法,又取得古人才有的實效,那是有道者才可能得到。林肇這樣,就接近於一個有道者了。

林肇當然是一個賢令,而慈溪小縣,無珍奇物產以招徠各地流動人口。有田有桑,可以自足,且無水旱之憂。沒有流動人口,所以當地風俗質樸純正;能夠自足,所以當地人民遵紀守法。我所見過的慈溪士子,也多美茂之材,容易培養。至於杜醇,更是越中隱士,他的品行學識最適合當老師。如今慈溪小縣,既有賢縣令,又有好老師,雖然限於法度,不能完全復古,但我相信這裏的化民成俗事業會做得很好。

教化可以美風俗,這是自然的,但要長期堅持才能功德圓滿。如今的官吏有任期限制,難以長期堅持。我雖為林肇升遷而感到高興,又擔心繼任者不能繼續這項事業,因此把我們的想法告訴後來者。